春女行,春女行刘希夷,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

时间:2022-03-18 11:04:12 作者:TGB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GB”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春女行,春女行刘希夷,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春女行,春女行刘希夷,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春女行,春女行刘希夷,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

春女行,春女行刘希夷,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 -诗词大全

春女行

作者:刘希夷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巫山春树红,沅湘春草绿。

自怜妖艳姿,妆成独见时。愁心伴杨柳,春尽乱如丝。

目极千馀里,悠悠春江水。频想玉关人,愁卧金闺里。

尚言春花落,不知秋风起。娇爱犹未终,悲凉从此始。

忆昔楚王宫,玉楼妆粉红。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

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寄言桃李容,胡为闺阁重。但看楚王墓,唯有数株松。

篇2:春女行,春女行王翰,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

春女行,春女行王翰,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 -诗词大全

春女行

作者:王翰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紫台穹跨连绿波,红轩铪匝垂纤罗。中有一人金作面,

隔幌玲珑遥可见。忽闻黄鸟鸣且悲,镜边含笑著春衣。

罗袖婵娟似无力,行拾落花比容色。落花一度无再春,

人生作乐须及辰。君不见楚王台上红颜子,今日皆成

狐兔尘。

篇3:春行香港

春行香港

野生动物的杀手

侧脸

金银花开

野蔷薇盛开的夏

柳州印象

济南的雨

我是您的眼睛

漫路旅人的浮想时光

春·渐行渐远

当世界安静的时候

时光如诗

人有尊严,不容践踏

宿燕夜归轻寒中

因想而想而寂寞,因爱而爱而温柔

最美的时光在路上

总期待一场动荡

随心所欲

篇4:行春散文

行春散文

在长江南部的一些地区,沿袭下来一种很古老的习俗:行春。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立春的头天,像迎接新娘一样迎接春天的来临。这种仪式的庞大,有时涉及几个乡镇,有时是一个县市,人们用各种幽默而愉快的举动为春天表演。

我少时曾亲身参加过这种“行春”的活动,至今仍无法忘记那些立于山野之间的队伍,随着山水起伏,伴着柳树舞蹈。活动没有官方的主持人,主要是地方上有号召力的长者操办,有时纯粹就属自发的。女人带来自制的彩幡以及那些刚从田头山野采集的野花,男人则牵来家里的耕牛,沿着田埂排成两溜子,男男女女嘻笑相逗,互相打趣,平时少见的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这时,首先会唱歌的女人就要甩开嗓子唱上几首,少数调皮的年轻人便敲打着脸盆,算是应和。我去看“行春”活动的那年,才十岁左右,只有看热闹的份儿。挤在人缝里,手还被村邻牵着,几经央求才挤到了队伍的前面。妇女们唱的大多是民歌民调,我半懂不懂,但她们摇头晃脑的神情至今仍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有种毫不褪色的力量。唱完了歌,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彼此交换一下牵来的耕牛,互相摸一摸,在农村的口谚叫:“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少数不听话的牛,这时难免有发怒的行为,踢上你一脚,但被踢的人也都咧着大嘴嘿嘿地笑,决不朝牛发脾气。放完鞭炮,接下来就是“舞牛”的精彩把戏了。

后来,我曾在明朝的诗歌里读到过江南这种舞牛活动的渊源。周希曜在《宝安春色篇》里写道:“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现代人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古人们拥到山野之间,用纸扎的春牛和麒麟高歌狂舞时那种兴奋的情景。我少时在江南看到的这种“行春”仪式,就是古***俗的延续,在民间娱乐中享受丰收和新春的喜悦。在精彩的“舞牛”中,人与人同乐,人与牛共舞,少不了人仰牛翻的镜头。有的是十多个人围着牛,一边走动,一边整齐地喊着“嗨哟嗨哟”的声调,在田间地头久久回荡。数百人一起热闹的场景是生动的,也是深刻的.,将我幼小的灵魂激荡起来,让我远离那片土地后仍割舍不掉怀念的情结。每当我看到人们迎春的种种活动,就情不自禁想起少时在江南看到的行春的方式。去年,我去江南苏州的松江一带出差时,无意中又有幸亲眼目睹了一次“行春”的经历。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行春”时已多出一项新的内容。

这天的天气很晴朗,我乘坐一辆中巴车去一景点,在拐过一座不高的山岗后,突然发现有好几百人的队伍,热闹非凡。大家大都穿着新衣,一位像官员的人在做主持,好奇心极强的我,再加上记者的职业习惯,就下车了。呵,原来是“行春”这好家伙!几十头黄牛穿上了彩色背心,已列队站在田野。旁边还插着一杆国旗,排列着一行乐器。参加“行春”活动的人,除了自唱、对歌之外,还举行了牛的奔跑比赛。紧接着,是我熟悉的“摸春牛”习俗,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地上去摸一摸,有个小伙子还很滑稽地亲吻了一头大黄牛的前额。活动结束,有人端上了“七彩汤”,即用七种蔬菜做成的菜羹汤,色泽丰富,鲜口异常。大家随便端起就喝,没有什么规矩,还有热心的人告诉我:“喝了这迎春汤,你可就是春天的一颗心了!”的确,在这种特有的“行春”仪式中,人给予了自然一种极高的礼仪待遇启然也会给予人们真诚的报答。

篇5:西子湖春行

西子湖春行

春光灿烂的三月,一场与西子姑娘的亲密约会,我才真正领略了,苏东坡游西湖时题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心境了。赏不完的景致,道不完的惊艳。怪不得,古代诗人偏爱西湖。白居易眼中的月点波心,苏东坡眼里的初晴后雨,在杨万里心里,便是花叶相映……

初游西湖,我的眼睛,早被西湖深深吸引着。远处的山与近处的湖水相依相偎,古桥,小舟,杨柳,假山,亭子,楼阁,长廊……再加上,春风拂过西湖少女般的肌肤,西湖自然成了杭城最娇艳的一朵花。

来西湖,必走断桥。小时候,外婆讲的那“白娘子和许仙”动人的'传说故事,曾留给我多少美好的“浮想联翩”。漫步断桥,感受当年那白娘子依依多情和小青的侠义柔肠。再举目远眺,长长的白堤,那婀娜的身影,着实让人惊叹她的长,她的柔。白堤两岸,春风惬意,垂杨柳点点新绿,千万缕杨柳枝随风摇曳,成为了堤上的舞者。湖水随风漾起,轻轻拍于堤岸,伴着行于提上的游人们信步闲游,和成一首轻快柔和的小令。沉思间,猛一抬头,发现几只小松鼠穿梭在树枝间,胆大的那只还时不时探探头,像是和游人们玩起了捉迷藏。那滑稽可爱的小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峰回路转,不由得到了白堤的小岛上。丝丝茶香,从街边的老茶馆中随风飘出,沁人心脾。我们不禁地流连不往,驻足闲坐,茗茶一杯,惬意之情洋溢于怀。透过“西湖龙井”飘出的幽幽茶雾,隐约可见,古雅的西冷印社,素雅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更添了茶中的文化味道,缕缕茶香漾上心头……

一壶品罢,我们继续尽兴前行,约莫十几分钟到了白堤尽头,再拐个了小弯,便到了苏堤。感觉苏堤比白堤更长,更宽,走起来也更惬意。路两旁树木茂盛,绿草如茵,鸟儿在树枝上时而跳跃,时而栖息,啼啭出西湖春的第一篇章。蒙蒙细雨中,几只白鹭飞在堤上,更有的,驻足于残荷间,觅着冒出湖面的小鱼虾。转即,它们便展开那对白翅膀,一跃而起,掠过西湖上空,向远处的雷峰塔飞去……

暮色沉沉,笼罩在整个西湖之上,灯火点点催人归。蓦然回首,灵隐的晨钟暮鼓,依然在回荡耳畔;雷峰塔的爱恨情仇,依然耐人寻味……

是呀,风姿绰约的西子姑娘,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篇6:女耕田行的翻译赏析

女耕田行的翻译赏析

《女耕田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前言】

《女耕田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乐府新题的七言歌行。此诗描写了两位农家贫女劳动的艰辛和老大不嫁的惆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刻画了**时代中乡村少女的勤苦形象,以姊妹二人的遭遇,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农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它上承杜甫现实主义传统,下启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注释】

⑴乳燕:新生的小燕。一说哺育期的母燕。

⑵无人:指无男劳力。不及犁:来不及犁。

⑶斫(zhuó):砍。泥:慢、滞。《论语·子张》中有“致远恐泥”。

⑷牛囤:牛栏。空:指牛已因灾疫死去。

⑸截绢:割下一段绢。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代市井交易,绢可以“与钱兼用”。

⑹畏人识:古代男耕女织,未嫁女子耕田被认为是可耻的事,故以头巾掩面,怕人认出。

⑺谁与同:指无人分担她们的艰苦。

⑻相携:相依赖。

⑼不见路人只见土:是说她们不敢看人,只埋头翻地。

⑽畦(qí):田间划分的小区。垄:田间高地。

⑾沟塍(chéng):田沟、田埂。

⑿下饷归:休息回家吃饭。

⒀可怜:可爱。朝(zhāo)雉:指正在求偶的野鸡。《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又崔豹《古今注·音乐》:“《雉朝飞》者,犊牧子所作也。齐处士,湣、宣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作朝飞之操,将以自伤焉。”《雉朝飞》云:“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游于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这里暗用典故,寓托两姊妹苦于耕作而不能出嫁。

⒁花发尽:指姑娘们都出嫁了。

⒂惜:痛惜。余芳:剩余的花、残花。指姊妹俩。

【翻译】

雏燕已飞,笋子已经长成竹,又到了春耕时节,田野上是谁家的两个姑娘在播种新谷。大概是她们家既无男人,也没有耕牛,那块地还没有犁过,姊妹俩正在持刀砍地,把土翻松。姊妹俩说家境贫寒,母亲已经年衰体弱,哥哥从军去了,还没有娶嫂嫂。去年灾疫流行,耕牛病死了,无法耕地,只好截下一段绢去集市上卖,得以买刀翻地。怕被人耻笑,姊妹俩只好用头巾把脸遮起来,干着牛一样的重活,不知还有谁与她们一样蒙羞劳作。她们互相提携帮助,专心低头弯腰翻地,看不见地旁的路人,只看见前面的黄土,又累又急,心中满是苦楚。她们整好田畦、田垄,以防杂草侵苗;疏通田沟,修好田埂,等待下雨。正午时分,二女收工回家吃午饭,此时正好有野雉从田间惊起,啼叫着飞走了。姊妹俩看到东邻西舍的花都已经开尽,不禁惋惜青春虚度,泪流满衣。

【鉴赏】

这首诗通过二女耕田的典型事例,塑造了**时代中乡村少女的勤苦形象,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农村经济带来的严重破坏,反映了战乱时代中农村民生困苦凋敝的现实。

全诗分四大段。

从开头至“持刀斫地翻作泥”四句是第一段,以路人的眼光,描绘所见二女在田野刀耕的情景。诗的开头很巧妙,先用“乳燕入巢笋成竹”一句起兴,接着用一个反问句“谁家二女种新谷”入题,往下两句便概括地交待出耕种的情景。这是一个独特的景象:在田垅上,既看不见男人,也看不到耕牛,只看见两个女子在持刀翻土。接下去诗人把笔锋一转,用女子的自叙回答了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反常现象的问题。

“自言家贫母年老”至“以刀代牛谁与同”六句是第二段,记叙二女对路人的`答话,用弱女自叙的口吻回答了两女刀耕的原因:一是母亲年老,二是未娶嫂的哥哥从军去了,三是因灾疫耕牛死光,四是弱女无奈只能截绢买刀,以刀代耕。这几句交待了弱女面临的困境,深刻揭露了战乱和灾疫给农家带来的苦难。“未娶嫂”表明长兄从军已久;“牛囤空”道出灾疫严重;“截绢买刀”足见家境清贫;“头巾掩面”可知弱女内心之苦。这段描叙简练、凝重,层层深入,深切感人。

“姊妹相携心正苦”至“整顿沟塍待时雨”四句是第三段,描叙姊妹二人辛勤劳作之苦。“姊妹相携”是姊妹同心协力,“惟见土”是躬身低头操作的专注辛苦。因为时已晚春,没有耕牛,又没男劳力,仅靠姊妹俩手中的刀耕,是不可能及时种上庄稼的。所以要赶紧疏通畦垅,整顿沟塍,以“待时雨”。一个“待”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眼前的耕作仍处在干旱之中,由此更见其劳作的艰辛。二是表现出弱女在贫苦的挣扎中怀抱的一点希望,即盼春雨能及时到来,争取有个好收成稍微改变一下眼前的困境。但诗点到为止,没有回答这点希望能不能实现的问题,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日正南下冈下饷归”至最后四句是第四段,以无所不知的叙述人语气,描写弱女青春将逝而不得出嫁的苦恼。姊妹二人,劳作了一上午,日正南冈,双双回家吃午饭。归途上,路旁草丛中求偶的雉鸡受到惊扰而双双起飞。客观之景,引起贫女的内心之思:年纪渐大,青春将逝,而今不得出嫁。想到这儿,她们不由泪湿衣襟。正是因为战乱、灾疫,给她们造成了这些痛苦和不幸。所以这个结尾与前面的内容紧密配合,又从另一个方面深化了诗的主题。

《女耕田行》是一首叙事诗,但诗人在叙事上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起兴,变换叙事角度,借景言情等多种笔法,即使情节完整紧凑,又使诗情丰富饱满,给人以生动、真挚、深切之感。象诗的开头,以乳燕有巢,幼笋成竹的眼前景起兴,则有力地反衬了弱女孤苦劳作、青春将逝而仍无归宿的境遇。这样的开头既省略笔墨,又使叙述委婉有味,诗情浓郁。诗的第二段,改客观描叙的笔法于自叙,显得亲切感人,同时也避免了单纯客观描绘的呆板乏味。诗的最后两段,既有客观的描写,又有人物心迹的自我表述,两者相得益彰,既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层层加深诗意,尤其是“朝雉惊飞”“邻舍花尽”的描述,既是客观景,又是弱女的心头事。这种景与情合,情因景生的描述方法,确实使一首叙事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收到了真挚感人的艺术效果。

篇7: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名家点评

胡以梅:何言乎上半首专写湖上?察他口气所重,只在“寺北”、“亭西”、“几处”、“谁家”,见其间佳丽不可胜纪,而初不在“水平”、“云低”、“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之种种布景设色也。何言乎下半首专写春行?察他口气所重,只在“渐欲迷”、“才能没”、“绿杨阴”之一路行来,细细较量春光之浅深,春色之浓淡,而初不在“湖东”、“白沙堤”几个印板上之衬贴字也。要之,轻重既已得宜,风情又复宕漾,最是中唐佳调。谁谓先生之诗近于俗哉!(《唐诗贯珠》)

金圣叹:前解先写湖上。横开则为寺北亭西,竖展则为低云平水,浓点则为早莺新燕,轻烘则为暖树春泥。写湖上,真如天开图画也。后解方写春行。花迷,草没,如以戥子称量此日春光之浅深也。“绿杨阴里白沙堤”者,言于如是浅深春光中,幅巾单裕款段闲行,即此杭州太守白居士也。(《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何焯:平平八句,自然清丽,小才不知费多少妆点。(《唐律偶评》)

杨逢春:首领笔,言自孤山北贾亭西行起,下五句历写绕湖行处春景,七、八以行不到之湖东结,遥望犹有余情。(《唐诗绎》)

宋宗元:娟秀无比。(《网师园唐诗笺》)

方东树:章法意匠,与前诗(按指《西湖留别》)相似,而此加变化。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昭昧詹言》)

高步瀛:方植之曰: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又曰:句句回旋,曲折顿挫,皆从意匠经营而出。(《唐宋诗举要》)

篇8:《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行春散文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意境赏析

钱塘湖春行内容赏析

春行即兴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析

钱塘湖春行鉴赏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中心思想是什么

钱塘湖春行翻译

春女行,春女行刘希夷,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春女行,春女行刘希夷,春女行的意思,春女行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