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搭建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2-06-21 11:44:54 作者:s7912719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7912719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服务器搭建实施方案范文,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服务器搭建实施方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Ubuntu14.10tftp服务器搭建

1. 安装客户端/服务端/inetd

$sudo apt-get install tftp tftpd openbsd-inetd

2.创建1个tftp目录

$sudo mkdir /home/tftp

3.修改/etc/inetd.conf,增加1行如下:

tftp dgram udp wait nobody /usr/sbin/tcpd /usr/sbin/in.tftpd /home/tftp

4.重启服务

$sudo /etc/init.d/openbsd-inetd restart

篇2:NFS服务器搭建指南

1) 配置文件 /etc/exports

[root@~] #vi /etc/exports

/wserp/repos *(rw,sync)

2) 启动rpcbind、nfs、nfslock

service xxxstatus/start (/etc/init.d/xxx )

3) 设置rpcbind、nfs、nfslock开机启动

chkconfig xxx on

篇3:NFS服务器搭建指南

1)重新设置完/etc/exports文件后,无需重启NFS也可以,

# a. 重新挂载一次/etc/exports 的设置

[root@~] #exportfs Carv

# b. 将已经共享的NFS目录资源,全部都卸载

[root@~] #exportfs Cauv

2)关机注意事项

当NFS使用的这个RPC服务在客户端连上服务器时,服务器想要关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几个钟头。建议在NFS Server在关机前,先关掉rpcbind与nfs这两个daemon,不行就kill掉。

2、NFS客户端

篇4:NFS服务器搭建指南

1) 建立挂载点,并挂载

[root@~] #mount Ct nfs IP:/dir dir

查看挂载之后的情况

[root@~] #df

2) 卸载

[root@~] #umount dir

3) 开机挂载

编辑文件/etc/rc.d/rc.local,加入挂载的命令即可。

篇5:linux搭建https服务器

一、安装准备

1. 安装Openssl

要使Apache支持SSL,需要首先安装Openssl支持,这里使用的是openssl-0.9.8k.tar.gz

下载Openssl:www.openssl.org/source/

tar -zxf openssl-0.9.8k.tar.gz //解压安装包

cd openssl-0.9.8k //进入已经解压的安装包

./config //配置安装。推荐使用默认配置

make && make install //编译及安装

openssl默认将被安装到/usr/local/ssl

2. 安装Apache

从httpd.apache.org/下载httpd源代码,这里使用的是httpd2.2.22;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httpd2.2.22 --enable-so --enable-ssl --with-ssl=/usr/local/ssl --enable-mods-shared=all //配置安装。推荐动态编译模块

make && make install

动态编译Apache模块,便于模块的加载管理。Apache 将被安装到/usr/local/apache

二、生成证书

为了快速搭建好可用的https服务器,需要在/usr/local/httpd2.2.22/conf/目录下

(也可以在别的目录下生成,将生成后的文件拷贝到/usr/local/httpd2.2.22/conf/目录下)

依次运行以下命令:

1. openssl req -new -text -out server.req

2. openssl rsa -in privkey.pem -out server.key

3. openssl req -x509 -in server.req -text -key server.key -out server.crt

具体的可以参考openssl文档;

三、Apache 的配置

打开apache安装目录下conf目录中的httpd.conf文件,找到

#LoadModule ssl_module modules/mod_ssl.so

删除行首的配置语句注释符号“#”

保存退出,

打开apache安装目录下conf目录中的ssl.conf文件,找到

在配置文件中查找以下配置语句

SSLCertificateFile conf/ssl.crt/server.crt 将服务器证书配置到该路径下

SSLCertificateKeyFile conf/ssl.key/server.key 将服务器证书私钥配置到该路径下

#SSLCertificateChainFile conf/ssl.crt/ca.crt 删除行首的“#”号注释符,并将中级CA证书intermediate.crt配置到该路径下

保存退出,并重启Apache。重启方式:

进入Apache安装目录下的bin目录,运行如下命令

./apachectl -k -stop

./apachectl start

通过https方式访问您的站点,测试站点证书的安装配置。

此时即可以通过http和https访问搭建好的服务器;

篇6:Win8如何搭建FTP服务器

Win8如何搭建FTP服务器

步骤一:首先在开始屏幕中打开“搜索”,输入“控制面板”,并打开;

步骤二:在控制面板窗口中,找到“程序”,点击;

步骤三:在打开的“程序”窗口中,找到“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点击打开。

步骤四:在“windows功能”中找到“Internet信息服务”,并选中“FTP服务”、“FTP扩展性”和“IIS管理控制台”前的复选框,点击“确定”;

步骤五:系统自动配置成功后,在开始屏幕的搜索中输入“IIS”,然后点击打开“IIS管理器”;

步骤六:打开“IIS管理器”后,在左栏的“网站”上点击右键,打开“添加FTP站点”;

步骤七:然后按照提示填写站点信息;

步骤八:点击“下一步”,设置“绑定和SSL设置”,在“IP地址”处,可以用内网IP也可以用外网IP,访客自然也就根据你的IP设定来决定;

步骤九:点击“下一步”,设置“身份验证和授权信息”;

步骤十:设置完以后,点击“完成”,即可在左栏“网站”下看到“多了一个你设置的FTP站点”;

步骤十一:然后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ftp://填写的IP”测试一下;

注意事项

在启动你的FTP服务器时建议关闭防火墙。

篇7:Linux搭建NFS服务器

一、什么是NFS服务

NFS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简写,即网络文件系统.

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也被称为NFS. NFS允许一个系统在网络上与它人共享目录和文件,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象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

二、NFS的优势

1.本地工作站使用更少的磁盘空间,因为通常的数据可以存放在一台机器上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到。

2.用户不必在每个网络上机器里头都有一个home目录。Home目录 可以被放在NFS服务器上并且在网络上处处可用。

3.诸如软驱,CDROM,和 Zip® 之类的存储设备可以在网络上面被别的机器使用。这可以减少整个网络上的可移动介质设备的数量。

NFS至少有两个主要部分:一台服务器和一台(或者更多)客户机。客户机远程访问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为了正常工作,一些进程需要被配置并运行。

三、NFS的搭建

1、服务器端

安装NFS的服务程序

yum install -y nfs-utils

写配置文件

vim /etc/exports

写入

/music       192.168.0.0/255.255.255.0(rw,sync)

格式是:

要共享的目录       共享的IP及掩码或者域名(权限,同步更新)

启动服务

/etc/init.d/portmap restart

/etc/init.d/nfs restart

chkconfig nfs on

chkconfig portmap on

然后关闭防火墙以及更改Selinux关于NIS的选项

/etc/init.d/iptables stop (防护墙服务关闭)

chkconfig iptables off

system-config-selinux (设置selinux)

2、客户端

编辑fstab文件,实现开机自动挂载

mount -t nfs IP:/目录 挂载到的目录 (此为临时挂载)

如:mount -t nfs 192.168.0.9:/doce    /doc

编辑FSTAB文件

vim /etc/init.d/fstab

IP:/目录    挂载到的目录    nfs     defaults    0 0

然后关闭防火墙以及更改Selinux关于NIS的选项

/etc/init.d/iptables stop (防护墙服务关闭)

chkconfig iptables off

system-config-selinux (设置selinux)

至此,搭建完毕,

篇8:windowsserver下搭建ftp服务器

windows server 2008 下自带的ftp设置起来好复杂,学习好久没弄明白,所以改用其他软件实现。速度倒是蛮快的。特将过程记录一下。

1. 安装Ser-U

2. 对Ser-U进行配置

(1)设置下载和上传速度。可根据带宽自己设置。

(2)设置活动管理,主要是自动重新载入

(3)新建域,就是新建一个ftp服务。

(4)设置服务器IP。

(5)设置ftp服务名称,随便设的。

(6)设置端口,一般默认为21.但是如果有多个ftp服务时为防止ftp端口冲突需要修改一下,应该是可以随便设吧,不是太清楚,刚装的windows server。

*****端口冲突:错误提示。

(7)域的存储位置,一般用默认就可以啦,

(8)将域置于在线,这样可以访问啦。

(9)添加新用户。可以让别人访问。

(10)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和用户登录后访问的文件夹。

(11)将用户限制在该目录。

(12)设置用户权限。随便设置啦。,要根据用途设计。

(13)在服务器上的ftp文件夹里设置一个测试文件。

好啦,累死啦。完成啦。去测试一下。登录的时候失败,无法登录。

原来是服务器的防火墙在作怪。设置一下防火墙。

3.防火墙设置

(1)打开防火墙。

(2)选入站规则,新建规则

(3)选择Ser-U安装文件夹下的几个exe文件

依次把这几个exe文件添加到入站规则中。同样的将这几个文件添加到出站规则。

就可以访问ftp网站啦。

篇9:DNS系列二:搭建DNS服务器

在搭建DNS服务器之前先来介绍几个DNS中的术语

1、正向查找区域:用于计算机名到IP地址的映射,当DNS客户端向DNS服务器发起请求要求解析某个计算机名的IP地址时,DNS服务器在正向查找区域中查找,然后返回给DNS客户端相应的IP地址

2、反向查找区域:用于IP地址到计算机名的映射。当DNS客户端向DNS服务器发起请求要求解析某个IP地址对应的计算机名时,DNS服务器在反向区域中查找,然后返回给DNS客户端相应的计算机名

3、主要区域:包含相应DNS命名空间所有的资源记录,是区域中包含的所有DNS域的权威DNS服务器。有权限对域中所有资源进行读写,DNS服务器可以修改此区域中的数据

4、存根区域:此区域中包含了用于分辨主要区域权威DNS服务器的记录,有三种

① SOA记录:又叫区域起始授权记录,用于识别该区域的主要来源DNS服务器和其它区域属性

② NS记录:又叫名称服务器,包含了此区域的权威DNS服务器列表

③ A记录:又叫粘连A记录,包含了此区域的权威DNS服务器的IP地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试验:创建正向查找区域

试验环境如下

在DNS服务器florence上操作

打开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双击“网络服务”

选择“域名系统”单击“确定”

单击“下一步”

安装完成后我们试一下看是否安装成功呢?

DNS所用的端口是UDP53和TCP53,因此我们只需要检查53端口是否出现就可以了

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 –an | find “53”

如下图所示

新建区域

打开管理工具中的“DNS”

在正向区域上面右击,选择“新建区域”

单击下一步

选择“正向区域”,单击下一步

区域名称:luwenju.com,单击下一步

区域文件:在此选择默认,单击下一步

动态更新:选择“允许非安全和安全动态更新”,如果是在域的环境下一定要选择允许动态更新,

单击下一步

修改SOA记录

在起始授权记录上右击,选择“属性”

在主服务器中输入:florence.luwenju.com 单击确定

修改NS记录

在名称服务器上右击,选择“属性”

选择“编辑”

在服务器完全合格的域名中写入:florence.luwenju.com. IP地址为192.168.1.100 单击确定

按F5键刷新,如下图所示,多了一条A记录

关于DNS服务的停止和启动:

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 Net stop dns :停止DNS服务

Net start dns :启动DNS服务

客户机测试

DNS客户机在访问外网的时候DNS指向内网的DNS服务器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篇10:linux下搭建ftp服务器

用在线安装

yum install vsftpd pam* db4*-y

使用命令将vsftp配置为系统服务

chkconfig --level 35 vsftpd on

配置vsftpd.conf 配置之前要先备份一下原来的

vi /etc/vsftpd/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YES -->anonymous_enable=NO//不允许匿名用户访问,默认是允许,

chroot_list_enable=YES -->chroot_list_enable=YES//不允许FTP用户离开自己主目录

增加

#设定虚拟用户个人Vsftp的配置文件存放路径。也就是说,这个被指定的目录里,将存放每个Vsftp虚拟用户个性的配置文件,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这些配置文件名必须和虚拟用户名相同。

user_config_dir=/etc/vsftpd/vconf/userlocal

#这一步非常重要,要记住这一步。一会要根据这个配置新建文件夹

#修改端口号

ftp_data_port=4040

reverse_lookup_enable=NO

pasv_enable=yes

pasv_min_port=48790

pasv_max_port=48800

listen_port=48796 #端口可以根据你自己实际情况配置,也可以用默认端口。但是为了安全考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配置

建立虚拟用户文件

mkdir /etc/vsftpd/vconf

touch /etc/vsftpd/vonf/vir_user

建立虚拟用户

vi /etc/vsftpd/vonf/vir_user

virtualuser//用户名

12345678//密码

生成数据库

db_load -T -t hash -f /etc/vsftpd/vconf/vir_user /etc/vsftpd/vconf/vir_user.db

设置数据库文件访问权限

chmod 600 /etc/vsftpd/vconf/vir_user

chmod 600 /etc/vsftpd/vconf/vir_user.db

修改/etc/pam.d/vsftpd

auth sufficient pam_userdb.so db=/etc/vsftpd/vconf/vir_user

account sufficient pam_userdb.so db=/etc/vsftpd/vconf/vir_user

(要想同时使用系统用户和虚拟用户,就需要把required改成sufficient)

根据第四步配置的user_config_dir=/etc/vsftpd/vconf/userlocal

新建userlocal文件夹

mkdir /etc/vsftpd/vconf/userlocal

根据第六步建立的用户名建立一个文件

例如第六步建立的帐号是virtualuser,则新建一个virtualuser文件

touch /etc/vsftpd/conf/userlocal/virtualuser

编辑该用户访问的文件路径

vi /etc/vsftpd/conf/userlocal/virtualuser

输入如下

local_root= //需要指定的网站根目录,例如www.baidu.com所在文件夹为/www/baidu

anonymous_enable=NO #禁止匿名用户访问

write_enable=YES #开启写权限

local_umask=022 #上传后文件的权限掩码

anon_upload_enable=NO #关闭匿名下载

anon_mkdir_write_enable=NO #关闭匿名创建文件夹

idle_session_timeout=60 #会话自动关闭时间 60是因分钟

data_connection_timeout=120 #数据延迟时间

max_clients=10 #最大连接数

max_per_ip=5 #同一个ip同时允许5个IP联机

local_max_rate=1048576 #实体用户传输速度限制,单位B/s,

0代表不限制

配置就此完成,重启vsftpd服务:service vsftpd restart。

查看系统端口状态:netstas -tulnp。如果能看到48796端口正在被vsftpd调用说明启动成功

篇11:利用SVN搭建测试服务器

在正规的团队开发流程中,测试服务器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简单快捷的部署测试服务器将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实际环境是CentOS + PHP + MySQL + SVN,将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部署测试服务器的最终目的。

第一种,post-commit

post-commit本身是SVN系列钩子中的一个,是为了更方便对SVN使用中的常见操作进行处理,

建立测试服务器的步骤如下

在hooks目录,创建post-commit文件, 并将其内容定义为类似如下

#!/bin/sh

export LANG=en_US.UTF-8

svn checkout --username kimi --password password svn://10.0.0.8/projects/ /wwwroot/projects.ismole.net

chown www:www /wwwroot/projects.ismole.net -Rf

说明:

1. #!/bin/sh 说明是执行shell命令

2. export LANG=en_US.UTF-8是为了解决svn post commit 中文乱码,设置本地化编码。不过SVN默认是UTF-8编码。如果字符集符合并且不设置将会出现错误,而执行不成功,错误标识为svn: Can’t convert string from native encoding to ‘UTF-8′

3. svn checkout –username kimi –password password svn://10.0.0.8/projects/ /wwwroot/projects.ismole.net 执行SVN检出操作

4. chown www:www /wwwroot/projects.ismole.net -Rf 更改文件夹属主为适合Web Server的,

里面原有的代码全部注释掉.这里可以执行shell命令,每次commit完成后都会调用此文件。

第二种,PHP检出SVN

< ?php

header(“Cache-Control:no-cache,must-revalidate”);

$handle = popen(“svn checkout --username kimi --password password svn://10.0.0.8/projects/ /wwwroot/projects.ismole.net”, “r”);

$read = stream_get_contents($handle);

echo “

”;

printf($read);

echo “< /pre>”

pclose($handle);

?>

其实这种方式只是利用PHP来执行linux命令,不过多描述。

综合以上两种方式,其目的都是通过将SVN检出,并放置在相应的web目录下来实现的。这两种相互比较而言,post-commit更为简单快捷,无需更多的操作,但是对权限控制力度很小,只要有SVN的提交权限就有部署测试服务器的权限;PHP方式相比麻烦一些,但是对用户权限的控制可以专门定制相应的程序来实现,几乎可以实现任何角色对权限的控制。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目前对应用的APP调试以及合作性质的研发采用第一种方式;如果对SVN需要比较多权限控制的话,推荐采用第二种,可以囊括测试,部署,上线等各个环节。在和新浪的一个合作中,采用这种异地开发方式。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欢迎,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地址、作者信息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www.ccvita.com/383.html

篇12:win7iis怎么搭建ftp服务器 win7iis搭建ftp服务器教程

win7iis怎么搭建ftp服务器?win7自带的iis搭建简单的FTP服务器,系统版本需是win7旗舰版,其它版本貌似不带iis,下文小乐哥给大家分享win7iis搭建ftp服务器教程,一起来学学吧!

win7iis搭建ftp服务器教程

第一步:依次进入控制面板–程序和功能–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如图:

接下来就选择要添加的功能,如图    点击确定,保存之后,再次依次进入 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管理工具。。。    然后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建议发一个快捷方式到桌面上,打开管理器后,请右键单击 网站 然后选择添加FTP站点    然后就填写站点资料吧。物理路径就填你要让别人访问的文件夹,比如我在E盘建立了名为FTP的文件夹    然后就要填IP地址了,对于校园网之类的局域网记得选内网地址。。。外网是访问不了的。。。端口默认21吧 SSL选无 是否自动启动FTP,自己选,如图    IIS的ftp是不能添加密码的,要密码也是用你电脑的账户。。。所以还是选择所有用户吧    然后选择你的站点,到右边找到查看虚拟目录,然后添加虚拟目录    名称随便    然后右键单击你的站点-FTP管理-启动 然后到浏览器中输入。访问一下你的站点吧

篇13:Linux系统怎么搭建Samba共享服务器?

Linux系统怎么搭建Samba共享服务器?Samba是Linux发行版常用的文件共享服务器,可用于实现与Windows系统之间的文件共享交换,让即时不了解Linux的用户也能够轻易的访问Linux系统中的文件,下面分享搭建的过程

Samba是Linux发行版常用的文件共享服务器,可用于实现与Windows系统之间的文件共享交换,让即时不了解Linux的用户也能够轻易的访问Linux系统中的文件。但是如何搭建Samba服务器是其中的关键。这里我们就来搭建一个共享用户目录的Samba服务器。

1、首先需要登入安装了Linux系统的计算机,安装Samba。Fedora发行版一般使用yum工具安装Samba服务器,可以使用“rpm -q samba”查询Samba服务器是否已经安装,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yum install samba”安装Samba服务器。如果Samba已经安装,yum会给出提示,否则按照步骤,输入“y”就可以直接下载安装Samba服务器了。

2、安装完成之后,需要查看一下Samba是否已经加入到自启动服务。使用“/sbin/chkconfig | grep smb”和“/sbin/chkconfig | grep nmb”命令可以查看smb和nmb是否加入到系统服务。(SMB是Samba共享服务,nmb是NetBIOS服务,为配合Windows使用,他们两个服务都要加入到系统服务中)。然后再使用“/sbin/service smb status”和“/sbin/service nmb status”查看服务是否已经启用。

3、接下来就要配置samba服务器了。编辑修改“/etc/samba/smb.conf”,设置共享和认证参数。如图就是我在用的Samba用户共享典型配置文件。编辑修改完成之后,可以使用“testparm /etc/samba/smb.conf”验证配置文件的有效性,以免因配置文件错误而导致Samba服务无法启动,

4、验证OK的话,接下来就是添加Samba共享用户了,使用“/usr/bin/smbpasswd -a<用户名称>”的方式添加Samba共享用户,并为每个用户设置Samba共享认证的密码。

5、到这里基本上Samba服务器配置就完成了,如果上述步骤中smb和nmb服务没有自动添加到系统服务中,可以使用“/sbin/chkconfig --level 2345 smb on”和“/sbin/chkconfig --level 2345 nmb on”将其加入到系统服务中,其中2345是Linux的运行级别,一般都不会超出这几个运行级别。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sbin/service smb restart”和“/sbin/service nmb restart”重启服务了。

6、重启完成之后,Windows就可以访问用户共享了。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输入“共享IP地址共享用户”,就可以访问用户自己目录下的全部文件了。

7、为了测试共享权限,我们进入用户共享目录,尝试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创建一个“test”目录。

8、回到Linux的用户目录,我们就可以看到,Windows和Linux查看到的用户共享目录是一致的。(你可能觉得看到的文件和目录说不一致,这是因为我的Windows设置了显示隐藏文件和文件夹的缘故。)

注意事项:这里没有涉及Linux的独立共享目录,那是另外一个课题,用户共享的用户必须已经存在于Linux,否则Samba不允许添加用户到共享。

篇14:教程:三万元搭建Linux服务器集群

1.什么是服务器集群

随着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长,Internet与人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通过Internet上进行交易也就越来越受关注,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年增长均超过100%。服务器的工作量也迅速增长,所以服务器(特别是一个受人欢迎的WEB服务器)很容易在访问高峰时期过载。

而另一方面,计算机从1946年单纯的科学计算任务到现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量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快的处理能力。所以计算机界就不得不不断研究更快的处理器,存储器,以适应这一需求。

然而,科学家们意识到,单块处理器的速度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能让计算机象人一样协同工作,“群策群力”地将工作完成好呢!这时,就掀起了“并行计算”的研究。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架设了一台WWW服务器,上面构建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声越来越大,这时点击率也就越来越高,WWW服务器的负载也就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提升WWW服务器的能力,以满足以益增长的服务请求。这时,我们就面临两种选择:

1)升级WWW服务器,采用更快的CPU,增加更多的内存,使其更具有POWER;但日益增长的服务请求又会使服务器再次过载,需要再次升级,这样就陷入了升级的怪圈。还有,升级时还得考虑到服务如何接续,能否中止!

2)增加WWW服务器,让多台服务器来完成相同的服务。

这种方法就是服务器集群,通过并行技术来大大提升系统性能。也就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投资。

1.1.集群的概念

集群,是一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一个松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送,实现分布式计算机。

近几年来,微处理器、内存、总线技术、网络技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软件的并行技术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使得让一组廉价的个人电脑与工作站协同工作成为可能,甚至可以与拥有强大的芯片处理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竞争。

比如,16个普通微处理器组成的集群系统可以达到亿次级浮点计算机能力,而且总的成本小于40万元。

不幸的是,建造一个集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件。集群的组成部分必须根据要运行的主要应用进行调整,以使之运行在最佳状态。这此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建造集群系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的方案,在本章中,我们就会看到许多种建造方案。

集群技术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前沿领域,笔者也仅是略有了解,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1.2.并行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构建一个四节点的集群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设备

1).4台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每台配

置64M内存,2GB以上的硬盘,和EIDE接口的光盘驱动器。

2).5块100M快速以太网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块卡用于连接集群中的结点,另外一块用于将集群中的其中的一个节点与其它网络连接。)

3).5根足够连接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的,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RJ45缆线

4).1个快速以太网(100BASE-Tx)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5).1张Linux安装盘

2.2 构建说明

对计算机硬件不熟的人,实施以下这些构建步骤会感到吃力。如果是这样,请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1. 准备好要使用的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确信所有的PC机都还没有接上电源,打开PC机的机箱,在准备与网络上的其它设备连接的PC机上安装上两块快速以太网卡,在其它的PC机上安装上一块快速以太网卡。当然别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内存。确定完成后盖上机箱,接上电源。

2. 使用4根RJ45线缆将四台PC机连到快速以太网的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线将额外的以太网卡(用于与其它网络相连的那块,这样机构就可以用上集群)连接到机构的局域网上(假定你的机构局域网也是快速以太网),然后打开电源。

3. 使用LINUX安装盘在每一台PC机上安装。请确信在LINUX系统中安装了C编译器和C的LIB库。当你配置TCP/IP时,建议你为四台PC分别指定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为你的服务器节点(拥有两块网卡的那台)。在这个服务器节点上的那块与机构局域网相连的网卡,你应该为其指定一个与机构局域网吻合的IP地址。

4.当所有PC都装好Linux系统后,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文件,让其包含以下几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几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这些配置是为了让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执行分布式的并行处理应用,

1. 在服务器节点

,建一个/mirror目录,并将其配置成为NFS服务器,并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节点上,也建一个/mirror目录,关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这个目录从服务器上输出,装载在各个客户端,以便在各个节点间进行软件任务的分发。

4. 在服务器节点上,安装MPICH。MPICH的文档可在

www.mcs.anl.gov/mpi/mpich/docs.html获得。

5.任何一个集群用户(你必须在每一个节点新建一个相同的用户),必须在/mirror目录下建一个属于它的子目录,如/mirror/username,用来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数据文件。这种情况,用户仅仅需要在服务器节点上编译MPI程序,然后将编译后的程序拷贝到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中,然后从他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下使用p4 MPI策略运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装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载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载mpich.tar.Z。你可以到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载,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录拿。(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块的几个小包,然后用cat命令将它们合并)

2.解压: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 tar xovf-)

3.进入mpich目录

4.执行:./configure为MPICH选择一套适合你的实际软硬件环境的参数组,如果你对这些默认选择的参数不满意,可以自己进行配置(具体参见MPICH的配置文档)。最好选择一个指定的目录来安装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执行:make >& make.log 这会花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同的硬件环境花的时间也就不同,可能从10分钟到1个小时,甚至更多。

6.(可选)在工作站网络,或是一台单独的工作站,编辑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对你机器体系结构取的名称,你能很容易的认出来)以反映你工作站的当地主机名。你完全可以跳过这一步。在集群中,这一步不需要。

7.(可选)编译、运行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时,你就在你的系统上运行了一个MPI程序。

8.(可选)构建MPICH其余的环境,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务会使得任何启动速度加快,你可以执行以下命令构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个较新的P4安全服务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个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码。如果你有这个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构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选)如果你想将MPICH安装到一个公用的地方让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执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选项指定MPICH安装目录。安装后将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录以及一个小小的示例目录,

(可选)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户如何编译、执行一个MPI程序。

2.4 费用统计

这个小的集群方案总的费用大致如下:

设备费用:

4台 带EIDE CD-ROM 的机器: 24000元

5块快速以太网卡: 800元

1个快速以太网的集线机:元

5根双绞线:50元

软件费用:

LINUX安装光盘:50元

MPICH:0元

合计:26900元。

这样一个集群系统可以用于一些大量的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而且其性价比实在是太好了,仅需不到三万元。

篇15:Linux下搭建FTP服务器教程

FTP是传统的网络服务程序,在本质上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们在网络上用明文传送口令和数据,别有用心的人非常容易就可以截获这些口令和数据,

Linux下搭建FTP服务器教程

而且,这些服务程序的安全验证方式也是有其弱点的,就是很容易受到中间人(man-in-the-middle)这种方式的攻击。所谓

展台搭建工作计划

搭建张贴的英文短语

搭建情感桥梁促进英语教学

爷爷搭建的桥作文800字

LINUX学习――SMB服务器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服务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邮件服务器

服务器解决方案的合作协议书

常规服务器维保合同格式

服务器搭建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服务器搭建实施方案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