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子喜欢芒果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北方小年有哪些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北方小年有哪些习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北方小年习俗
北方小年习俗
1、扫尘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尘日”。
2、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3、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4、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5、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6、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7、吃糖瓜、饴糖、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8、吃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篇2:北方小年习俗
北方小年习俗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是整个春节的序曲,一过小年就感觉春节真正来了。那么,北方小年习俗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祭灶王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 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代表了一家人团团圆圆。
扫尘
按照传统习俗,“小年”这天,要将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剪窗花
小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早年,当然一切也是为了过大年服务的。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贴灶神画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请神。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洗浴剃头
过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篇3:北方小年饮食习俗
小年简介
小年夜是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最常通用的小年夜是北方地区的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也有将腊月二十四作为小年夜的,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灶王”,相传灶王原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
人们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祭灶节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如今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但过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仍在民间盛行。
北方小年饮食习俗
北方小年食物: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食物:豆腐
腊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的说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储存到过年再吃。过年吃豆腐只是要为新的一年取个“斗福”的好彩头,期望福气能成斗成斗的来。做好或买来的鲜豆腐不好储存,又不想都做成冻豆腐,所以就采取炸的方法保存,也让过年的餐桌上多一种吃食。
北方小年食物: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北方小年食物: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北方小年食物: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烧吃,火烧与小年几乎划等号。
北方小年食物: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小年食物: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篇4:北方小年习俗与日期
北方小年习俗
1.北方小的风俗一:扫尘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2.北方小的风俗二:贴窗花
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
3.北方小的风俗三: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4.北方小的风俗四: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5.北方小的风俗五: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6.北方小的风俗六:吃灶糖
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7.北方小的风俗七: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8.北方小的风俗八:吃火烧
祭灶这天除了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北方小年哪一天?
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一直流传着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北方小年美食
1.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2.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哨。特别要制作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袭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3. 麻糖
据说,小年是灶zhidao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篇5:2022北方小年的习俗
吃饺子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大概也是因为饺子可以放许多菜,制作起来省事,而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的样子更有年味儿一些吧?饺子馅儿自己随意放,可荤可素可鱼可肉,家里经济允许全荤也可,经济稍差都是素的也无所谓,其实重点只在于吃的是饺子,而不在内馅。
贴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便离春节很近了,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里忙叨开了。窗花一般农村的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而在城市大多数都是去买窗花了,少了一丝喜悦也少了一种剪窗花的那种年味。
祭灶
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不过现在农村很多人还是信的,于是会摆一些甜瓜啦,灶糖啦等甜食还有水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当然祭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祭拜灶王爷只可以男性参与,女性一律是不允许的哦。
大扫除
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扫除一下下喽!尤其是一年只擦一次的屋内死角一定要擦的干干净净,那样才有过年的气氛。
吃糖瓜
糖瓜灶糖,没什么特别的讲究,一般都是给小朋友们作为零食的。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般人家似乎做不出来,比较麻烦所以小孩子们能吃到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贴春联
有的地区是大年三十才贴春联,但是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简朴但却并不缺少年味,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了。可城市都是买的春联,不仅如此又贵又没新意,还是什么贴金的带花的那种,其实依依最不喜欢这种,稍微一碰就掉银粉,还是最古老的红纸比较好。
备年货
这小年离大年不过就是剩个不到十天,城市里的人们应该是早就提前买好年货了。现在网购方便,而春节前物流基本不收获了,必然会提前很久买好。但是很多东西比如菜、饮料什么的还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农村的年货相当简单,也不用买一堆零食,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所以小年就得开始准备年货了。
沐浴更衣
沐浴更衣神清气爽的过年是必须滴,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便是沐浴的宗旨。换上新衣服,就可以快乐的期盼到大年三十了,这也是小孩子们一年最高兴的时刻。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只是一种个人自愿的行为,当然你也可以在腊月二十九来换新衣服,不过又要过年又要洗一堆衣服不是很麻烦的事情嘛,所以小年更衣沐浴也是减轻一些负担喽!
盘点南北方小年习俗文化区别
南方小年吃什么
1、年糕
小年,一般北方讲究包饺子,而南方更习惯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2、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做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4、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5、汤圆
南方人冬至、小年、新年、元宵节都要吃汤圆,而且品种齐全,花样繁多。
6、荸荠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7、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8、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9、灶糖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篇6:2022北方小年的习俗
1、饺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3、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4、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5、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这首民谣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糖瓜跟关东糖的做法相似,只是关东糖是长条型的,拉成扁圆型就是糖瓜,吃起来香酥脆甜,粘性很大。
6、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7、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8、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北方小年有什么讲究
一、女不祭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二、祭灶全家到
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三、小年禁忌杀生
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四、馒头不送人
地方习俗,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五、小年禁忌捣蒜
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六、小年不借东西
在有些地方农村,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七、小年忌讳讨债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八、小年禁忌赊欠
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篇7:北方小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尘日”。
北方小年习俗2、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北方小年习俗3、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北方小年习俗4、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北方小年习俗5、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篇8:北方小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习俗7、吃糖瓜、饴糖、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北方小年习俗8、吃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北方小年的习俗——祭灶
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
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
篇9:北方小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六、七天了。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
民俗专家介绍,北方称“扫尘”,南方叫“掸尘”,都是意在清除所有污浊,将不顺、不快一并清扫干净,扫地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
★ 北方腊八节习俗
★ 小年问候语
★ 小年日记
★ 小年段子
★ 经典小年贺词
★ 小年 文案
★ 南方北方诗歌
北方小年有哪些习俗(集锦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