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包公的歇后语

时间:2022-11-24 22:40:10 作者:爱喵喵萌萌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爱喵喵萌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于包公的歇后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于包公的歇后语,供大家参考。

篇1:于包公的歇后语

1) 包公审案子——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2)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

3) 包脚布上飞机——一步(布)登天

4) 包脚布上生虮子——好角(脚)色(虱)

5) 包脚布做鞭子——文(闻)不能文(闻),武(舞)不能武(舞)

6) 包脚布做夹扣子——又臭又硬;臭硬

7) 包脚布做围脖——臭一圈儿

8) 包元宵的做烙饼——多面手

9) 包子吃到豆沙边——尝到甜头

10) 包子咧嘴——美出馅了

篇2:于包公的歇后语

1) 哑巴观灯————妙不可言

2) 死克郎扛大旗——臭名昭著

3) 叫花子打哈哈——其乐无穷

4) 瞎子逛商店————目空一切

5) 撑阳伞戴凉帽——多此一举

6) 歪脖子拉小提琴——两全其美

7) 摇扇子聊天————谈笑风生

8) 老太婆打哈欠——一望无涯

9) 船老大坐后艄——看风使舵

10)平地搭梯子————无依无靠

11) 老太太学钢琴——手忙脚乱

12) 父子观虎斗————大惊小怪

13) 坐飞机讲报告——空话连篇

14) 导游带路————引人入胜

15) 特快列车进隧道——长驱直入

16) 千里打电话————遥相呼应

17) 民航局开业————有机可乘

18) 摩天楼上说书——高谈阔论

19) 胸腹透视————肝胆相照

20) 广交会上签合同——出口成章

21) 鲁班拜师————精益求精

22) 孟母三迁————望子成龙

23) 刘邦攻项羽————反败为胜

24) 廉颇背荆条————负荆请罪

25) 秦始皇修长城——千古奇迹

26) 荆轲刺秦王————图穷匕现

27)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28) 司马遇文君————一见钟情

29) 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

30) 黄忠叫阵————不甘示弱

31) 黄忠抡大刀————老当益壮

32) 吕布叛荆州————出尔反尔

33) 吕布杀董卓————大义灭亲

34) 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

35) 司马懿进葫芦谷——绝处逢生

36)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37)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8) 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39) 王羲之的字帖——别具风格

40) 谢安做宰相————东山再起

41) 谢玄破秦军————以少胜多

42) 李林甫当宰相——口蜜腹剑

43) 宋太祖陈桥兵变——取而代之

44) 寇准抱块清官扁——名副其实

45)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46) 陈世美杀妻————忘恩负义

47) 穆桂英破洪州——马到成功

48) 杨五郎当和尚——半路出家

49) 岳飞枪挑小梁王——忍无可忍

50) 秦会杀岳飞————不得人心

51) 李时珍治病————妙手回春

52) 海瑞上殿————为民请命

53) 严嵩收礼————来者不拒

5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财两空

55) 吴三桂引清兵——吃里扒外

56) 慈禧太后听政——独断专行

57) 杨乃武入狱————屈打成招

58) 猪八戒穿红袄——不伦不类

59) 林黛玉焚稿————忍痛割爱

60) 老寿星还童————面目皆非

61) 王母娘娘蟠桃会——聚精会神

62) 吊死鬼瞪眼————死不瞑目

63) 坟地变庙宇————神出鬼没

64) 火箭上天————不翼而飞

65) 电锯开木头————当机立断

66) 底片上的人————黑白颠倒

67) 服务员上菜————和盘托出

68) 地球绕太阳转——周而复始

69) 千人大合唱————异口同声

70) 拉提琴打喷嚏——弦外之音

71) 急需的图章————刻不容缓

72) 望远镜观花园——美不胜收

73) 总统府请客————高朋满座

74) 月下跳舞————形影不离

75) 船头上开晚会——载歌载舞

76) 北极上的冰川——顽固不化

77) 冰山上画画————好景不长

78) 骑兵逛公园————走马观花

79) 乘慢车来的————不速之客

80) 指鹿为马————混淆是非

81)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82) 棋逢对手————不相上下

83) 痴人说梦————语无伦次

84) 对牛弹琴————充耳不闻

85) 石沉大海————一落千丈

86)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87) 惊弓之鸟————惶惶不安

88) 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89) 矮子踩高跷————取长补短

90) 跛子赶马————望尘莫及

91) 光棍种地————自食其力

92) 单身汉跑江湖——无牵无挂

93) 叫花子打了碗——倾家荡产

94)近视眼看下雪——天花乱坠

95) 警察蹲监狱————以身试法

96) 法官坐班房————明知故犯

97) 奸商同骗子作生意————尔虞我诈

98) 背后拉弓————暗箭难防

99) 井底看书————学问不浅

100) 太监读圣旨————照本宣科

101) 大肚子走钢丝——铤而走险

102) 屠户的帐本————血债累累

103) 强盗打灯笼————明火执仗

104) 强盗拍照片————贼头贼脑

105) 敲鼓的吹口哨——自吹自擂

106)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107) 蚌壳里取珍珠——图财害命

108) 山崖上的松柏——饱经风霜

109) 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110) 白开水画画————轻描淡写

111) 棉花铺里打铁——软硬兼施

112) 寒号鸟晒太阳——得过且过

篇3:包公歇后语

1、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2、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3、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4、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5、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6、成立皮包公司——做无本生意

7、包公的上方宝剑——先斩后奏

8、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

9、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10、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11、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12、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13、包公升堂——尽管直说

更多著名人物歇后语: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王伦当寨主——不能容人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母夜叉撒泼——惹不起

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解珍、解宝坐班房——难兄难弟。

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张顺浪里斗李逵——不打不相识。

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白骨精打跟头——鬼把戏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白骨精送饭——有野心;没安好心

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篇4:包公办案歇后语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权知开封府。

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哪个当这差使,免不了跟权贵通关节,接受贿赂。包拯上任以后,决心把这种腐败的风气整顿一下。按照宋朝的规矩,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榨勒索。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包拯对亲戚朋友也十分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日子一久,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包拯是个大清官。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阎罗”是传说里管地狱的神。)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通百姓一样。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污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包公”,或者叫他“包青天”、“包龙图”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说。虽然其中大都是虚构的传说,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敬慕心情。

篇5:包公办案歇后语

1、包公的上方宝剑——先斩后奏

2、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

3、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4、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5、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6、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7、包公升堂——尽管直说

8、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9、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10、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11、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12、包老爷(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13、成立皮包公司——做无本生意

14、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15、老包(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亲

16、包拯放粮——为穷人着想

篇6:包公的歇后语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宋朝时期,有个男孩帮父亲上街叫卖,他累了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等他醒来,发现篮子里的钱被偷了。包公跑过

此地,说审这块石头,大家都感到好奇,于是包括偷钱的那个人也赶来看热闹。第二天,包公说让每个人往装了水了水桶投下一枚铜钱。当一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水面泛出一层油膜,于是下令抓住这人。包公以聪明和善于观察,抓住了贼。因为包公知道,男孩是卖油条的,难免沾有油渍。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

关于包公的歇后语3

包公放粮 - 为穷人着想

包公杀亲侄 - 先治其内,后治其外

包公审案子 - 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包公铡皇亲 - 法不容人

包公断案 - 认理不认人

包公的铡刀 - 不认人(比喻大公无私)

包公审案 - 铁面无私

包公斩世美 - 公事公办

包公斩包勉 - 公事公办

包公的铡子 - 不认人

包公的公堂 - 好进难说

包公铡驸马 - 公事公办

包公折包勉 - 正人先正己

包公放粮 - 为穷人先正己

包公的尚方宝剑 - 先斩后奏

关于包公的歇后语4

包公断案歇后语

铁面无私

铁面无私的词语解析

[释义]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语出]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偏偏那个包文正同他也是一般的;朝廷十分信服;果然他是铁面无私。”

[正音] 私;不能读作“shī”。

[近义] 明镜高悬 大公无私

[反义] 结党营私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大公无私”区别在于:~指不怕权势;不讲情面;毫无私心地坚持真理和正义;“大公无私”指公正;不偏袒于任何一方。

铁面无私造句

1、执法人员要做到公正执法,铁面无私。

2、包拯铁面无私,是历史上被人传颂的清官。

3、我爸爸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

4、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5、他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但不会干涉这位大爷的私事。

6、看到铁面无私的包公铡了奸臣,台下观众不禁叫好起来。

7、死亡和骰子一视同仁。尽管截然不同,却一样铁面无私。

8、看到铁面无私的包公铡了奸臣,台下观众不禁叫好起来。

9、执法者应铁面无私,如果徇私枉法,则国法尊严难显。

10、这事关系法律尊严,你得铁面无私地处理才好。

11、这位检察官,铁面无私,办案公正,被群众称为“张大案”。

12、会议强调指出,对哪种顽固搞不正之风的人,必须铁面无私地进行查处,以保证整党风廉洁。

13、你个性刚直不阿,将来为官必是铁面无私。

14、他真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做事公道,从不以权。

15、他一向公事公办,铁面无私。

16、包公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清官。

关于包公的歇后语5

包公的上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包公升堂——尽管直说

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包拯作风——敢做敢当

包拯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包拯的告示——开诚布公

包拯办案——铁面无私

包拯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拯(9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关于包公的歇后语6

包公断案- 铁面无私

包公断案- 料事如神

包公断案- 认理不认人

包公断案- 脸黑心不黑

包公断案- 铁面无私

包公断案- 料事如神

关于包公断案的故事: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 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关泊奇案。包青天威风凛凛地坐在临时摆高的公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卖糍粑的钱不见也,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做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做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列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 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老百姓,出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贼?” 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地说: “各位乡亲父老,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偷钱的贼大概已会混进来看希奇的,如果是这样,就正合我意了!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谢谢!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包公的上方宝剑 先斩后奏

包公的衙门 好进难出

包公的铡刀 不认人

包公断案 铁面无私

包公放粮 为穷人着想

包公审案子 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包公升堂 尽管直说

包公铡陈世美 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包公铡驸马 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包公铡皇亲 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包公斩包勉 正人先正己

包老爷(包公)办案 明察秋毫

成立皮包公司 做无本生意

开封府的包公 铁面无私

老包(包公)断案 认理不认亲

歇后语包公断案

包公断案的歇后语

于熟人的歇后语

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于榆树的歇后语

包公文化园导游词

于曹操杀吕伯奢歇后语

歇后语

关于歇后语

于包公的歇后语(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于包公的歇后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