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沈子茉莉花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游开封包公祠五年级作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游开封包公祠五年级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游开封包公祠五年级作文
来开封就不能错过鼎鼎大名的包公祠,包公祠是为纪念包拯而恢复重建的。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它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
包公祠是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的古典建筑群。气势宏伟,凝重典雅。祠内主要建筑有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回廊、大殿、东西配殿。进入大门口,左手边是一块石刻,介绍包公祠。右边有假山、凉亭,正前方是喷泉。进入大殿内,高大的包公铜像引人注目——只见他蟒袍冠带,正襟危坐,一手扶椅,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正气。这尊包公铜像与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包公最大相径庭的地方就是他的脑门上没有月牙胎记。
后来,我们又看到包公家训、包公手迹、出仕明志诗等。在包公祠题名纪碑上,包公的名字都被摸得深凹了下去,等你摸完了,如果手指头黑了,说明你不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铁严家训。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更充分反映出包公嫉恶如仇、清廉传家的高贵品质。包公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己一生清正廉洁,而且还要求子孙清廉的官员。
篇2:游开封包公祠五年级作文
今天,是旅游的第一天,我们去的是包公祠。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包拯而建造的。包拯是宋朝的一个官员,他执法如山,做了很多好事,处罚了很多坏人。
到了包公祠以后,看见包大人的画像。还看见了他自己写的一首诗。在蜡像馆里,我们看到一组雕像。内容是包大人处置陈世美。我还拍了好多好多照片。比如,老虎一样的龙舟;比如,龙一样的龙舟;再比如,狼一样的龙舟。
还有许多许多的岩石,上面有一块写着孔雀开屏,玉兔捣药……
我跑到凉亭上拍照,我在走楼梯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摔了一跤。
包公祠多么好玩啊!
篇3:游开封包公祠作文
游开封包公祠作文
包公祠坐落于合肥市芜湖路上,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的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这里三面环水,建筑物风格古朴雅致。
迈过高高的门槛,我们来到包孝肃公祠堂。祠堂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四合院,这里正面是大门,另外三面各是包公判案故事展、包公铜像和已发掘的北宋时的各种瓷器,正观包公铜像,只见他表情严肃,怒目圆瞪,好像在审问贪官污吏。旁边四位护卫手握宝剑,威风凛凛,让人不禁望而生畏,但更多的使我真正感受到包公的清正廉明。
走出祠堂一直向右走,就来到了流芳亭。流芳亭是包拯幼年读书、玩耍的地方,后人建此亭以寓包公的精神流芳百世。亭中雕栏玉砌,亭檐上雕刻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图案,给流芳亭增添了一份精致。从亭內可以看到美丽的包河,包河水波光粼粼,河面上连续不断的涟漪荡漾开来,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想:传说中包河的藕今天仍然还是无丝的吗?但愿包河的.藕永如以前吧!
包公故事蜡像馆位于祠堂东面,为我们呈现了包拯判案时的故事,蜡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深受游客喜欢。其中我觉得最感人的是《铡美案》,说的是书生陈世美考中状元被招为附马后,不认结发妻子秦香莲和儿女,可恶的是还派人追杀妻儿,秦香莲告到包公那里,包公不顾念乌纱,不顾皇后说情,将贪图荣华富贵的陈世美斩首了。从这个故事里,不仅可以反映出包公执法如山、疾恶如仇,还可以体现出他为了老百姓可以牺牲一切。所以都说包河的鱼呈铁青色,包河的藕也没有丝,这不正像征着包拯的“铁面无丝”吗?
游览包公祠,漫步于古色香的建筑物间,我仿佛也身在北宋那个时期,愈加的敬仰包公了。包拯正是以他的忠、孝、刚、廉的美名才会千年来被世人所称颂。
篇4:怎么写游开封包公祠
大家好,我是合肥包公祠导游胡奕。合肥历史悠久,原称庐州,位于安徽省中部。作为安徽省会,是全省经济、科文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著》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肥。“通常把施水叫做南淝合,淝水叫做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经过这里巢湖;其一西北流,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淝“。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流,分而为二,故曰合肥。合肥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游客朋友们,在到达包公祠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包拯有关他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故事,民间流传很多,世人尊称他为”包青天“。为了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清官,后人陆续建出包公祠,包公墓等纪念性的建筑物,形成了今天的包公文化园。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包公祠前了,他是包拯的家词。正堂两侧各卧石狮一只,雌雄各一。包公祠的正殿为五开间,正中安放着一尊高八尺的古铜色包公坐像你看他一手执笏,一手握笔,高大威武,正气凛然,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三方回文匾额,正中间是”色正芒寒“两边分别是”清风亮节“和”庐阳正气“。大家再看,坐像左侧成列的是老百姓所熟悉的、并热情传送的龙头、虎头、狗头。
游客朋友们,出了包公祠大家可以看到东面的那座六角亭,这就是廉泉亭了。亭内有口古井,请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词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
再到包公墓看一看,这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巨陵园。进入墓园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高4.2米,宽10.5米的大型照壁,上面刻有“包公肃公墓园”六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
包公祠的游览随着时间渐渐结束了,希望大家再次来观赏。
篇5:游包公祠作文
如果说,自古以来无清官,那么哪来的纪念他们的地方,让后人敬仰与学习?
当初,我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人,内心上不想再了解,只因他的外貌。如今却不同了,是真心的想去了解的更多,那个人就是——包拯。
当我踏上开封这块充满古老气味的土地,听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话语,感受着处处谦让的人文氛围,我不禁的说出口,不愧是“包青天”管理的地方。
我顺着古老的街道向着包公祠走去,看着地图和询问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才确定包公祠的路程。
看着清澈的包公湖,心里一阵阵激动,包公祠终于到了。
远远地就看到小山上的亭子,是那么独树一帜,开封仅此一家。
开封知府包肃公,峭直刚正且廉明。
结庐墓地守陵孝,衙门敞开理诉讼。
锄侄革舅打銮驾,家训刻碑妇孺颂。
以民为本做楷模,清心直道是官经。
站在大门前,看着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又看到里面人来人往,每一个人的脸上充满了敬佩与失望。
我不知为什么他们脸上会出现失望的表情?
走进大殿,正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高达三米之多,蟒袍玉带,端坐靠在背椅之上,劲正如松,威严端庄。仿佛在说,有何冤屈,可一一道来!
包公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和文献,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等。山墙之上镶嵌着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着龙凤图案,充分地刻画出了包公的气魄和威严。
我静静地发了一会呆,脸上不知不觉地露出敬仰的表情,恭敬的向二殿方向走去。
二殿之中,有着一幅包公石刻像拓片,其线条清晰生动传神,再一次逼真显现包公生前的风姿。
令人感动的是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如果不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把包公身上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和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谁说自古以来无清官!
二殿中央树立着一座《开封府题名记》石碑,上面刻有北宋183位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唯有包公名下出现了一条条深深的指痕。
如果说包公不是清官,那么他的名下为什么会出现一条条深深的指痕?为什么还会流传万世?
元代诗人王辉曾赋诗曰:“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由此可见“包青天”名不虚传。
走到东西配殿,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和优美传说,例如“包公掷砚”,“怒打銮驾”,“智铡赵王”等等,一次又一次的显示了包公除暴安良,执法如山的高大形象。
走到后面的水井,它有一个传说,一口泉水可以辨明清明与贪婪。普通老百姓饮下此泉水,会解渴;如果清官喝了下去,清冽可口,甘醇香甜;如果贪官喝了下去,必定头痛欲裂,无药可医。
我饮下一口泉水,顿时,口中的饥渴瞬间消失了,只留下一丝丝清凉与甜意,还有一些小小地感动。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坟墓旁树立着一块无字碑。我猜想到,包公祠不会也有一块无字碑吧。走到后面的小亭子,我捂起脸来,不由得哭笑起来。天呐,真的有一块无字碑,包公专用。
挺住在这附近的老人说,很多鸟类在空中盘桓,落在其他地方,也不肯落在无字碑之上,可见包公的威名犹存,连鸟类动物不敢靠近。
看到天边暗了下来,我看了看时间,才恍然大悟,我在包公祠呆了整整一天,看着那清澈的包公湖,心底升起了一股不舍又留恋的情感。
我停留在包公湖边,看着游艇来来往往,身边的欢声笑语都离我远去,独留我一人在湖边静静地思考,聆听着鸟语花香,看着清澈无比的湖水,心顿时开明起来,不知不觉中露出了一丝丝微笑。
我走出大门,扭头回望呆了一天的包公祠,眼光充满了敬仰与钦佩,却不知何时能重游包公祠,看着一个个摇着头走出来的游客,眼里充满了失望与无奈。看到他们的情形,明白了他们因何如此。
若包公仍在人世,怎能让这些贪官污吏留在人间,继续危害百姓,不由的为国家担心起来,中国现代版的“包青天”身在何处?
篇6:游览包公祠作文500字
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开封的包公祠游玩。
来到大门前,一座白底黑框的照壁便映入眼帘。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爸爸告诉我,它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
走进大门,就看见了一座仿古形的、白色的小亭子矗立在用怪石堆起的假山中。小亭子是仿古形的,四个角向上翘起。站在小亭子的正前方可以看见从石缝中涌出的一股股巨大的水流,水流打在陡峭的石壁上,掀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白莲。水顺着石壁向下流,汇集到一个花形的水池中。水池旁边有一只只雕塑得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仙鹤。
再往深处走,就来到了包公祠正殿。爸爸指着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塑像告诉我,那就是包公。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那包公的两边一定就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了吧?”我问道。爸爸笑着点点头。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爸爸接着对我说:“虎头铡是用来砍污吏的头,龙头铡是用来砍皇子皇孙的头。狗头铡是用来砍一些刁民的头。”看来包公不愧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呀!
离开了包公祠,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远去了,但是他如同长夜中一颗璀灿的明星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篇7:游览包公祠作文500字
今年十一小长假,我便催着爸爸妈妈要到合肥畅游一番,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游览包公祠。
在合肥市区行驶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让我魂牵梦绕了整整两天的包公祠了。进了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祠堂大门上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顿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不是包公祠吗,为什么上面写着‘包孝肃公祠’呢?”我问爸爸,爸爸笑了笑说:“包公叫包拯,由于他对国家功劳很大,被皇上封为孝肃公,所以这里就是‘包孝肃公祠’了。”说完,我们便走了进去。入门后,我看到了一座桥和一条河,桥叫包公桥。据说“这条河叫包河,里面的鱼背是黑的.所以叫铁面鱼,里面的藕没有丝所以叫无私藕。”继续向里走就到了正殿,我最先看到的是包公的塑像,他一身正气,巍然屹立在展厅正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拍照。包公像左边有三个铡,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包公用这三头铡来斩不同官阶的罪人,皇亲国戚犯法用龙头铡,县府高官犯法用虎头铡,贫民百姓犯法用狗头铡。右边的展厅则是讲述包公的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历史故事。
进入后院,到处种的都是桂花树,微风吹来,散发出阵阵清香迷人心脾。随着香气,我们慢慢走到了蜡像馆里,里面讲述着《打龙袍》,《狸猫换太子》《刀铡陈世美》的组图的塑像场景,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包拯清正廉洁,不畏权贵的品质。这次畅游包公祠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包拯的,包公祠告诫着我们做一个像包拯一样清正廉洁的人!
篇8:游包公祠400字作文
游包公祠400字作文
包公祠,位于包河公园的中心,远远望去,透着一股沉静威严的气息。
走进回澜轩,瞬间感到空气变的清新灵动,四周古树参天,花草鲜艳。由于刚刚下过雨,树叶和花瓣上滚动着颗颗雨珠,像带着一窜珍珠项链,变的更娇嫩了。
四周石笋破土而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回澜轩里还挂着许多字画,字刚劲有力,画惟妙惟肖,我最喜欢的是一幅长画,那长画约有十米,画上的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离开回澜轩走进了廉泉井,导游介绍说:“廉泉井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贪,官,来这里视察,突然口渴了,就叫当地的老百姓打了一桶水上来喝。可是,他还没喝几口就头痛不止,这件事后来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派人一查,发现他家里面金山银山,是一个贪,官,老百姓都讨厌贪,官喜欢清官就把这口井取名为廉泉井,认为这口井可以辨别贪,官和清官。我们听的如痴如醉,原来廉泉井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啊。
参观了包公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封建时代的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远远留在我们心中。
篇9:开封游记作文:开封包公祠
最后一天,我们乘车来到七朝古都开封,先参观了古代著名清官包公祠。在去铁塔的公园小道上,我们被两个穿道具服装的吸引住了。一个穿着猪八戒的服装,带着八戒的帽子和面具,背上还驮着个小女人。大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猪八戒娶媳妇”。另一个则是穿着官服,带着官帽,腰上却装着一匹假马,腰前是马头,腰背是马屁股,走起路来一晃一晃象骑在马上一样。导游介绍说:这是“秀才中状元”。
很快,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几十米高的古塔--铁塔。我问妈妈:这塔都是铁做的吗?导游听了忙对大家说:这小朋友问得好。铁塔不是铁造的,而是用琉璃砖砌成的,因为塔外面的颜色为铁色,所以取名铁塔。她还说:据传只要绕铁塔顺转三圈,反转三圈就能除病消灾。我听了高兴地对外公说:您腿不好,我代您转圈,让您的腿病痊愈。于是,我跟着一些大人绕着塔转起圈来,跑得满头大汗,心想:这下,外公的腿一定会好起来。
晚上,我们乘坐干净舒适的动车回上海。在车上,我对妈妈说:“我们西游结束了,真开心!”外公说:“唐僧是走路和骑马到西天取到了真经,你呢?是乘飞机和动车西游,取到了什么呢?”我也取到了真经呀!我凑在妈妈的耳边轻轻地说:“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解开古人留下的一个个谜,对吗?”妈妈听了直点头,可外公却不知我得了什么,哈哈!
篇10:游包公祠作文500字
古城合肥的东南方,有条在历史上曾作为护城河一部分的包河。古色古香的包公祠就坐落在河心的香花墩上。
沿着走廊向东走,便来到一座井亭旁,六角弯钩的亭顶,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亭檐是一块黑底红字的匾额,上书“廉泉”二字。走上台阶,步入亭中便看见一口古井,传说贪官污吏如果喝了此井之水会即刻头痛,清官喝了甘甜无比。故给此井起名曰“廉泉”。
向西紧靠湖边的一个较大的亭榭,亭中有8根朱红漆柱子,白色的墙上开了3扇窗子,这就是“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处读书,后人建此亭以记之。
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清官包拯而修建的。相传最早建于包公死后5年。现在的包公祠建于明朝。包公祠的建筑和设施都很简朴,无豪华奢侈之处,这象征着包公为官的清廉。
进入山门便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两旁是两排茂密的合欢树,树叶遮住了阳光,形成一片树荫,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步入门内,便来到一个长约12米,宽约10米的四合院。院子中间就是包公祠的正殿。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公的全身铜像。只见包公稳稳地坐在太师椅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下巴上留着长长的胡须,让人一看便知是一位为民做主、廉洁奉公的清官。铜像的四周是四根朱红漆的柱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桌案。两边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水建谨言不希后福”;下联是:“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左边放着三把铡刀,这便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相传龙头铡是铡犯了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铡犯了法的文武官员的,狗头铡则是铡犯了法的平民百姓的。当年有不少坏人死在这三把铡刀之下。
包公祠的规模虽不雄伟,可布局却是很庄重幽雅,难怪它每日都要吸引不少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
篇11:开封包公祠游记作文
天下着毛毛细雨,空气清新湿润,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合肥包公祠游玩。
包公是我们安徽人的骄傲。他一生居官清廉,铁面无私,被世人赞为“人皆称铁面,公真是青天”,俗称“包青天”。一走进祠堂,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绿树荫荫,波光浮碧,水静静地,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越过小桥,正面就是白墙黑瓦的祠堂。从桥头到祠堂门口,摆放着一盆盆荷叶滴翠有莲花,喻意包公出污泥而不染,据说在包河中生长的红花藕也与别的地方不同,在这里藕断是无丝(私)的。
祠堂的正门上方写着包孝肃公祠,孝肃是包公死后皇上封给他的谥号。进入正门,端坐着的是威严肃穆的包公塑像。只见他头戴乌纱,身着朝服,严峻、锐利的目光正视前方,令人肃然起敬。包公塑像两旁,站立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在右边还摆放着赫赫有名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口铡刀。想当年,这铡刀为多少百姓除了害,洗却了多少百姓的冤屈啊!
出祠堂东行,有一座六角方亭,亭下就是著名的“廉泉”。据说为官不廉者饮此水就会疼起来,想来也是表达人们的心声吧!继续前行,是包公故事蜡像馆,栩栩如生的蜡像活龙活现地再现了包公审理陈世美等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是包公《题郡斋壁》中的一名,意思是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堂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值得参观和学习的地方。
篇12:包公祠爬假山叙事作文
包公祠爬假山叙事作文
今天早上从郑州7点半出发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开封市,参观大名鼎鼎的包公祠。看到了包公的画像,原来包公竟然是个小白脸,根本不象戏剧中所描绘的黑脸。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公正不阿,坚持原则的人都是用黑脸来描写,黑脸也就代表了正义、公正。
参观完包公祠来到包公湖,这是一个很大的.湖,湖边有很多喷泉,假山、雕塑,小桥,真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看到两位大哥哥没有走我们走的平坦的路,而是在攀爬对面的假山,我也立刻从小桥上跑了过去,穿过一个洞,就看到了假山。我小心翼翼地抓住突起的石头,一点一点爬上去,石头与石头之间的间距时大时小,有些石头还是尖尖的,只能用来扶手。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石头上有一点水,因为假山下面有一个超小型的瀑布,水都溅到假山石头上了。越往上,石头上的水越多,到了山顶几乎整个石头上都是水。我终于爬上假山顶了,我神气地在山顶举起剪刀手,奶奶把这个镜头定格在了照片中。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不,石头上下的间距有时我抱着石头踮着脚也够不着下面的石头,我只能找找低一点,可以抓手的石头把身子一点一点地往下放,直到脚能够着下面的石头。就这样,慢慢地我终于回到地面上了。这是我我第一次独立攀越了整座假山,我特别开心!
篇13:开封游记作文:开封包公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 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往里面参观。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但是,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下面请大家随我来参观各个殿堂,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包公的生平事迹、清政美德以及种种神奇的传说。
这里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岁,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拯少年家贫,28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孝肃”。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包拯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说是从维护和强化北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企图用抑制和相对减轻剥削的方法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其统治。但他的某些主张和作法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有关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宋、元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包公文学艺术形象,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在这里,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头上还有个月牙呢?其实啊,这只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全身画像,画像线条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动,它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原来,包公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呀!那为什么传说中的包公是黑脸呢?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用黑色脸谱来展示包公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包公黑面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树立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了。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从铭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肥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非常激动,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
令人感动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公的铮铮铁言,表明了包公疾恶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贵品质,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家法,恪守祖训。真可谓:“留言训后嗣,清廉树家风”了。家训的内容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和《能改斋漫录》等书中。
古人曰:“诗言志,歌咏言”。包拯进京前写了首明志诗,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诗作:“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从包公这首诗的意旨、气势和遣词练句上,我们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诗如其人,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上报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于成就了这位扬名千载的杰出人物。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封府题名记》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147年间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为第93任,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时年59岁。从这块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公的任期是从嘉佑2年2月到次年6月。在开封府任职一年零四个月。大家看,碑上所记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但唯独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指点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就曾有人记述过,“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么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边“齐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3年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辩,右侧的`题款——“宋刺史包拯书”,系后人误刻。
这是包公逝世后的墓志,是1973年合肥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时发现的。墓志铭的作者是吴奎,曾与包公同朝为官。它为人们研究包公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料。此碑高122厘米,宽120厘米,这里是原碑拓片。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包公祠的后院,这座青烟袅袅,清心雅致的院子坐落着大殿和东、西配殿。首先让我们进入东殿,这里以蜡像和壁画的形式展示了有关包公的演义故事和历史传说。这组群塑蜡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铡美案》,蜡像形神具备,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大家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手托乌纱,下令行刑,宁肯丢官罢职,也要为民除害,怒铡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你看那皇姑、国太手指包公,盛气凌人,以权压法,企图救下驸马。可陈世美有皇权撑腰,虽被拿下仍不服气。秦香莲领着一双儿女,表情复杂,内心充满了绝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朋友们对包公的三口铜铡都不陌生吧,相传这是包公陈州放粮时仁宗皇帝所赐,龙头铡用于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刁民恶棍。请问,那铡陈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铜铡呢?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据说这铜铡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义而来,结果变成先斩后奏的三口铜铡了。
这幅仿古画叫《开封府盛景图》,它场面恢宏,描述了南衙开封府的壮观情景。画面的正中央是开封府大堂,整个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巍然,却没给人以森严和畏惧的感觉。因为包公上任后改变了衙门的作风,允许告状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陈述是非曲直。另外,一般的衙门的照壁内是不许闲人进入的,可这幅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还津津有味的在观看墙上的布告,似乎又在为包公惩治了某个贪官而欢欣鼓舞。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水磨图景,它的名字叫“闸口盘车图”。图中河旁的闸口上有一座官营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转动磨面,周围有许多苦役在忙着搬运干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监督干活的官吏,一苦一乐,对比十分鲜明。在画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楼,前面搭有“彩楼欢门”。整个画幅细致工整,反映了北宋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西殿,这里以模型和壁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包公的历史故事及清德美政。这些壁画表现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端州掷砚”、“陈州放粮”、“国法无亲”、“怒铡亲侄”、“重开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动,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爱国忧民、铁面无私的高贵品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包公这里得到体现。他不仅是一个断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国方略上也卓有建树,闪烁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光芒。这里除壁画历史故事外,还展示有宋代官轿、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开封府模型等,请大家随意参观。
来到大殿我们看到,“正大光明”四个浩气凛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于方背靠椅,劲正如松,巍然如山。包公方面阔额,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双眉微蹙,若视若思,常怀以悠悠报国为民的忠正心胸。请再看他的双手: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让人感到一种呼之欲起的动势和力威,令人肃然起敬。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这尊铜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吨,古香古色、端庄肃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家看包公铜像的帽翅,是不是感觉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长一些呢。这又是一个传说啦,当时仁宗皇帝对包公非常器重,每天视朝时都想见到包公商议朝政,可包公的个头较矮,文武百官朝拜时,皇帝很难一眼见到,便特意嘉奉给包公较长的帽翅。仁宗皇帝对包公的恩宠不仅在生前,包公死后他还亲自前往包家吊唁,并停朝一天,以示衰悼!而且还特别恩准包拯做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关于包公的严肃,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包公笑比黄河清”,人们要想看到他的笑脸,居然比黄河水变清还难。
大殿两侧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典籍。这里有四幅彩陶壁画,“不畏权贵”、“体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形象地表现了包公刚正不阿,拒理力争的可贵精神。包公作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形象,在人们心目当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世代敬仰。
走出威严肃穆的包公祠大殿,让我们解开思绪,放松一下心情。现在大家来到的是包公祠的灵石苑,这里湖光粼粼、清新秀美,与祠堂的威严肃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致,一边是包公湖的波澜壮阔,一边是小桥流水、锦鲤卧波,让人别有一番情致。好了,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漫步包公湖畔,随意欣赏一下宋式园林的别样风情。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好了,游览过包公祠,相信大家对包公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了吧!各位朋友,包公祠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 包公文化园导游词
★ 歇后语包公断案
★ 象山祠散文
★ 于包公的歇后语
★ 包公断案的歇后语
★ 第四封情书
★ 第一封辞职报告
★ 晋祠阅读答案
游开封包公祠五年级作文(精选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