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时间:2022-11-25 02:34:11 作者:Ophelia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Ophel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3个时代.本文着重讨论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即中侏罗世三江口序列.该序列由5个岩石单元组成,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早次单元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经包体岩相学研究,花岗岩浆具壳幔混合成因.SiO2平均含量从早次68.95%向末次76.30%逐渐增加;全碱较高,Na2O+K2O在7.11%~8.24%,平均为7.73%,且K2O>Na2O;ASI值平均为1.05(0.92~1.19),岩石为镁质-铁质,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REE含量中等,平均为213μg/g,为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程度较大;具Ba、Nb、Sr、P、Ti、Eu、Ba负异常和Rb、U、Th、Nd、Zr、Sm、Y正异常,反映陆内构造-岩浆环境.ISr值为0.7115~0.72466,εNd(t)值平均为-10.97(-10.0~-12.6),t2DM平均为1.84Ga(1.75~2.0Ga),与南岭中生代花岗岩平均值(1.7~1.8Ga)相近,反映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同时也表明南岭乃至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

作 者:马铁球 邝军 柏道远 王先辉 MA Tie-qiu KUANG Jun BAI Dao-yuan WANG Xian-hui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湘潭,411100 刊 名:中国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Y IN CHINA 年,卷(期): 33(1) 分类号:P558.12+1 关键词:高钾钙碱性   壳幔混源型   地球化学   后造山环境   诸广山南体   南岭  

篇2:湘东南宝峰仙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湘东南宝峰仙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湘东南宝峰仙地区发育有3个小规模花岗岩体,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56.8±1.8)Ma.ⅠSr值为0.71296~0.71347,εNd(t)值为-7.3~-7.2,t2DM为1.54Ga,成岩物质源自中元古代地壳,并有地幔物质的混染.岩石为准铝质,A/CNK=0.98~1.08,平均1.02;富钾和硅,其氧化物平均值分别为5.34%和74.51%;贫Ti、Mg和Ca,其氧化物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18%和0.98%,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Ba、Sr、P、Ti负异常和U、Ta、La、Ce、Nd、Sm、Y正异常;富含稀土元素(平均339.14μg/g).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表明岩石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

作 者:江西根 柏道远 陈建超 熊延望 马铁球 王先辉 JIANG Xigen BAI Daoyuan CHEN Jianchao XIONG Yanwang MA Tieqiu WANG Xianhui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11 刊 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卷(期):2006 30(2) 分类号:P588.12 P596 关键词:宝峰仙   花岗岩   黑云母40Ar/39Ar法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后造山环境   湘东南  

篇3: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永和-太保花岗岩体主要为钙碱性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超单元中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的岩浆演化序列中,岩石类型具有由钙碱性向偏碱性演化的特征;各单元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随着元素相容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少,整个超单元Ba、Nb、Sr强烈亏损,Rb、Th较为富集,显示出自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部分熔融程度逐渐下降的演化趋势;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较弱的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斜率较大,而重稀土较为平坦,具有挤压型构造环境的`特点.结合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南岭构造带的演化,确认该花岗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期,应力体制处于火山弧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作 者:鲁学悟 FENG Zuo-hai 郭俊刚 YANG Feng LU Xue-wu FENG Zuo-hai GUO Jun-gang YANG Feng  作者单位: 刊 名:世界地质  ISTIC英文刊名:GLOBAL GEOLOGY 年,卷(期): 27(2) 分类号:P595 P541 关键词: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环境   永和-太保   南岭  

篇4:诸广岩体南部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诸广岩体南部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诸广岩体南部的晚白垩世辉绿玢岩位于西部九峰岩体中部,呈近SN向展布.它具有较高的Al2O3(15.76%~18.70%),K2O(1.97%~3.17%),Na2O(4.20%~4.98%)含量和较低的TiO2(2.76%~2.84%),SiO2(46.75%~50.41%)含量.所有样品Na2O>K2O(Na2O/K2O=1.37~2.13)、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Th)富集明显、Cr和Ni的含量明显低于原始玄武岩浆的参考值;样品中稀土总量较高(158.4×10-6~191.6×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6.45~6.56),基本无Eu异常(δEu=0.93~0.96).且具有低的`εNd(t)值(-0.9~-2.2)、较高的(87Sr/86Sr)I值(0.71276~0.71312)和典型的Dupal异常铅特征.在Nd-Sr和Nd-Pb图解上,辉绿玢岩具有DMM和EMⅡ端员混合特征.这种富集特征不是由地幔岩浆上升过程中与地壳物质之间的同化混染作用造成.而是归因于俯冲带流体对上覆地幔楔的交代改造.因此,诸广岩体南部的辉绿玢岩是在晚白垩世时期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环境下,由具有DMM和EMⅡ地幔端员混合特征的富集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

作 者:徐文雄 王树忠 黄国龙 李伟林 沈渭洲 凌洪飞 XU Wen-xiong WANG Shu-zhong HUANG Guo-long LI Wei-lin SHEN Wei-zhou LING Hong-fei  作者单位:徐文雄,王树忠,黄国龙,李伟林,XU Wen-xiong,WANG Shu-zhong,HUANG Guo-long,LI Wei-lin(核工业290研究所,广东,韶关,512026)

沈渭洲,凌洪飞,SHEN Wei-zhou,LING Hong-fei(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1(2) 分类号:P597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富集地幔   辉绿玢岩   诸广岩体   白垩纪   基性岩脉   岩石成因  

篇5: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中段花岗岩类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特征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中段花岗岩类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特征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花岗岩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冈底斯花岗岩带岩石类型是钙碱性、中铝质的.10对花岗岩及包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iO2与Al2O3、CaO、MgO、FeOT都是呈线性降低的'趋势、二元素散点图及共分母图(如La-Ce,Sm-Nd,Th-La,La-Ba,Th/Yb-Ta/Yb,Zr/Y-Zr,Cs-Rb,SiO2-Zr/TiO2)具有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而花岗岩及包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中含有大量幔源组分,说明与岩浆混合作用及(或)成分分异有关.花岗岩及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者具有同源性.

作 者:江万 莫宣学 赵崇贺 郭铁鹰 张双全 Jiang Wan Mo Xuanxue Zhao Chonghe Guo Tieying Zhang Shuangquan  作者单位:江万,Jiang Wan(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莫宣学,赵崇贺,郭铁鹰,张双全,Mo Xuanxue,Zhao Chonghe,Guo Tieying,Zhang Shuangqua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刊 名:岩石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1) 分类号:P588.12 关键词:花岗岩   铁镁质微粒包体   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篇6:湘东南骑田岭岩体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湘东南骑田岭岩体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地处湘东南矿集区的中南部.本文研究讨论了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即中侏罗世骑田岭序列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石单元从早至晚,SiO2含量总体由低变高,变化范围在65.92%~75.68%之间.岩石高钾、富碱,K2O含量为4.10%~5.27%,平均4.86%;Na2O+K2O为7.12%~8.24%,平均7.85%;K2O/Na2O值平均为1.63;ACNK值在0.90~1.05之间,平均为0.96;KN/A在0.71~0.89之间,平均为0.78,属钾玄岩系列与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ΣREE平均达375.6 μg/g,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显示出Ba、Nb、Sr、P、Ti、Eu负异常和U、Th、Nd、Zr、Sm、Y的正异常,具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特征.ISr值为0.708 54~0.712 81,εNd(t)值为-5.05~-7.57,tDM为1.35~1.56 Ga,明显低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1.8~2.4 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1.7~2.7 Ga),反映出有幔源物质加入.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骑田岭序列应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讨论认为湘东南及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环境.

作 者:柏道远 陈建超 马铁球 王先辉 BAI Dao-yuan CHEN Jian-chao MA Tie-qiu WANG Xian-hui  作者单位:湖南地质调查院,湖南,湘潭,411100 刊 名:岩石矿物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 年,卷(期):2005 24(4) 分类号:P588.12+1 P59 P54 关键词: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后造山构造环境   燕山早期   骑田岭   湘东南   华南  

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黑龙江鸡西地区晚古生代浅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兼论武汉早期现代化

豫西南二郎坪群西段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措施论文

淮北芦岭煤矿构造煤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

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广西木梓-百合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铜矿找矿潜力分析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文章
最新范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