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时间:2023-02-25 03:56:23 作者:洛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洛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1 引言 氨基酸是大多数生物体有机氮和有机碳的主要组分,也是近代沿海海洋沉积物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

作 者:王丽玲 胡建芳 唐建辉 WANG Li-ling HU Jian-fang TANG Jian-hui  作者单位:王丽玲,WANG Li-li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胡建芳,HU Jian-fa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唐建辉,TANG Jian-hui(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3)

刊 名:海洋学报(中文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9 31(6) 分类号:P736.4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有机质   氨基酸   降解程度   再生潜力   surface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amino acid   degree of degradation   potential regeneration  

篇2: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摘要:对采自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的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并进行了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北部近海的表层沉积物粒度主要由粉砂组成,平均含量65.15%,平均粒径5.031φ.总的特征是在5~10 m等深线,沉积物粒度的平均粒径由东部的.4.530φ、中部的5.050φ逐渐增大到西部的6.236φ.沉积物粒度的组成类型由东向西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由粗至细排列.作 者:马志强    周遵春    杨爽    MA Zhi-qiang    ZHOU Zun-chun    YANG Shuang  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辽宁省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开放性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期 刊:水产科学  PKU  Journal:FISHERIES SCIENCE 年,卷(期):2008, 27(2) 分类号:X821 关键词:辽东湾    沉积物    粒度分析   

篇3: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南黄海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可浸取氮(SOEF-N)]的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其中SOEF-N是3种粒级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形态,IEF-N是可转化无机氮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也是最易参与循环的`形态.当同一粒级沉积物中的可转化不同形态氮都能参与循环时,它们对氮循环的相对贡献从大至小依次为SOEF-N>IEF-N>SAEF-N>WAEF-N.对于不同粒级的沉积物来说,细粒级沉积物中的可转化不同形态氮的绝对含量最高,粗粒级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绝对含量最低;如果沉积物中3种粒级组分所占的份额相同,那么细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的量占总可转化氮的60%,是中粒级中的2倍,粗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的近7倍,即细粒级沉积物对氮循环的可能贡献最大.随着沉积物粒级的由粗到细,沉积物中可转化有机氮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无机氮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

作 者:吕晓霞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詹天荣 李宁 高学鲁  作者单位:吕晓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宋金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袁华茂,李学刚,詹天荣,李宁,高学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刊 名:海洋学报(中文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5 27(1) 分类号:X143 关键词:沉积物   粒级   氮循环   黄海  

篇4:天水地区新近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天水地区新近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通过对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物地化特征的研究表明:(1)天水盆地下山剖面泥岩富MgO、CaO、Nb、Sr、Th,贫SiO2、Al2O3、Ba、Cr、Ni、Rb,高Al2O3/TiO2、Cr/Zr、Cr/Th、Th/Sc,结合盆地的平面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变化规律及沉积相的横向变化,初步认为盆地南区西秦岭北缘各时代花岗闪长岩和偏中性岩主要控制着该区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而古秦岭洋闭合期蛇绿岩套中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很大的影响,其结果是它们高度混合的'物质给盆地提供物源,泥岩样品中K2O的含量随时间增长而增高,说明物源区在溯源侵蚀的过程中富钾值岩大量出现;(2)CIA和ICV值指示天水盆地碎屑沉积物的物源区古风化程度较强,沉积物成熟度较低,源区沉积再循环的物质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在上新世到更新世之间存在化学风化作用减弱的趋势;(3)天水盆地从西秦岭山麓到华家岭地层沉积厚度越来越薄,从湖相逐渐过渡为湖泛平原相,结合主、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认为下山剖面沉积物是在压扭作用下的山前凹陷盆地构造环境中形成.

作 者:刘平张平刑强 宋春晖 唐玉虎 张军 匡永生 夏维民 潘美慧 鲁新川 LIU Ping ZHANG Ping XING Qiang SONG Chun-hui TANG Yuhu ZHANG Jun KUANG Yong-sheng XIA Wei-ming PAN Mei-hui LU Xin-chuan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地球与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7 35(3) 分类号:P595 P591 关键词:新近纪沉积物   地化分析   物源分析   构造背景   天水盆地  

篇5: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对南海南部25个表层沉积样进行了生物硅的测定分析,试图揭示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对现代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以便为古海洋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与其所处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82.陆架浅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非常低,不能反映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生产力情况,这可能与沉积类型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有关.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表明,其不仅能反映出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古生产力水平,而且还能指示上升流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来追踪上升流发育和变化的有效性与可信度.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研究区域中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中放射虫和海绵骨针较硅藻占有更大的比重,这可能是由于硅藻易被溶解并易被其他生物体摄食的缘故.在有上升流发育的海域,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基本上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这与高的生物硅含量相一致.

作 者:张兰兰 陈木宏 向荣 陆钧 张丽丽 ZHANG Lan-lan CHEN Mu-hong XIANG Rong LU Jun ZHANG Li-li  作者单位:张兰兰,张丽丽,ZHANG Lan-lan,ZHANG Li-li(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陈木宏,向荣,陆钧,CHEN Mu-hong,XIANG Rong,LU Jun(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刊 名:海洋通报(英文版) 英文刊名: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9 11(1) 分类号:P7 关键词:南海南部   表层沉积   生物硅   上升流   southern SCS   surface sediments   biogenic silica   upwelling  

篇6:北极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北极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7月和7月在北极科学考察中获取的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约为1.41%,远高于我国东海和世界部分大陆架沉积物;有机碳/氮比值为8.69,反映了有机物以海洋自生为主的混合性来源;有机碳与有机氮之间显著相关(R=0.93);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粒度明显相关(R=0.71),细粒粘土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质量分数高于砂质沉积物的;在水深200 m以内,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水深加大有一定的增加;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生源硅质量分数明显相关;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纬度变化较小.结合2次北极考察的`实测结果,对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沉积有机碳埋葬可能主要取决于生物泵.

作 者:郝玉 龙江平HAO Yu LONG Jiang-ping  作者单位:郝玉,HAO Yu(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龙江平,LONG Jiang-ping(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海洋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 年,卷(期):2007 25(1) 分类号:P736 关键词:有机碳(OC)   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表层沉积物   楚科奇海  

篇7:中沙群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灰及其对构造环境的响应

中沙群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灰及其对构造环境的响应

南海中沙近海表层沉积物的轻组分(粒径为63~125 μm)中主要包括有褐色火山玻璃、无色火山玻璃以及火山渣等3种火山灰类型.在硅碱图(TAS)及Al2O3、FeO*、MgO、CaO、Na2O、K2O对SiO2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判断,本区可能存在双峰式火山活动,褐色火山玻璃代表中-基性端元,而无色火山玻璃代表酸性端元.无色火山玻璃与褐色火山玻璃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结晶分异可能是源区岩浆演化的主要方式.这种双峰式火山活动暗示火山活动源区处于大陆拉张减薄环境,支持西沙海槽是一个正在活化的伸展大地构造现象这一观点,同时肯定基于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学研究资料所提出的海南地幔柱的存在.

作 者:鄢全树 石学法 刘季花 陈代庚 YAN Quan-shu SHI Xue-fa LIU Ji-hua CHEN Dai-geng  作者单位:鄢全树,YAN Quan-shu(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石学法,刘季花,SHI Xue-fa,LIU Ji-hua(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陈代庚,CHEN Dai-geng(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刊 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卷(期):2007 27(4) 分类号:P736.4 关键词:火山玻璃   双峰式火山活动   伸展环境   南海北缘  

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青藏高原东部新生代钾质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个人梦组成中国梦作文

西秦岭天水地区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豫西南二郎坪群西段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措施论文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

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特征调查报告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特征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