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想事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南黄海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可浸取氮(SOEF-N)]的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其中SOEF-N是3种粒级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形态,IEF-N是可转化无机氮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也是最易参与循环的`形态.当同一粒级沉积物中的可转化不同形态氮都能参与循环时,它们对氮循环的相对贡献从大至小依次为SOEF-N>IEF-N>SAEF-N>WAEF-N.对于不同粒级的沉积物来说,细粒级沉积物中的可转化不同形态氮的绝对含量最高,粗粒级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绝对含量最低;如果沉积物中3种粒级组分所占的份额相同,那么细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的量占总可转化氮的60%,是中粒级中的2倍,粗粒级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的近7倍,即细粒级沉积物对氮循环的可能贡献最大.随着沉积物粒级的由粗到细,沉积物中可转化有机氮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无机氮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
作 者:吕晓霞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詹天荣 李宁 高学鲁 作者单位:吕晓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宋金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袁华茂,李学刚,詹天荣,李宁,高学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刊 名:海洋学报(中文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5 27(1) 分类号:X143 关键词:沉积物 粒级 氮循环 黄海篇2:南黄海沉积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南黄海沉积物中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于10月采集南黄海4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和2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用氧化-浸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自然粒度下沉积物中的氮、磷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结果表明,多数站位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氮、磷浓度趋于稳定.4个站稳定时氮浓度平均约为289μg/g,磷约为329μg/g,平均稳定浓度出现的沉积层次分别为氮>30cm,磷>22cm.氮、磷垂直分布形状的规则性与沉积速率密切相关,沉积速率越小的站位,其氮、磷垂直分布愈规则;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主要来源自海洋生物的代谢,而磷与陆源碎屑输入密切相关.氮与沉积物粘土含量、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海水中浮游动物干重每增加1mg/m3,则沉积物中氮浓度增加 5.64μmol/g,磷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速率远高于磷,在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约为磷的7.4倍.海水浮游生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的早期成岩类型密切相关,在所研究的'20秋季海水中,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19mg/m3是沉积物中氮早期成岩类型转变的界限值,小于这一界限值,水体中的氮趋向于向沉积物中凝聚;大于19mg/m3,则沉积物中的氮趋向于向水体释放.
作 者:宋金明 李学刚 邵君波 贺志鹏 张乃星 SONG Jin-Ming LI Xue-Gang SHAO Jun-Bo HE Zhi-Peng ZHANG Nai-Xing 作者单位:宋金明,李学刚,SONG Jin-Ming,LI Xue-Gang(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邵君波,SHAO Jun-Bo(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舟山,316004)
贺志鹏,张乃星,HE Zhi-Peng,ZHANG Nai-Xing(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北京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刊 名:海洋与湖沼 ISTIC PKU英文刊名: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年,卷(期):2006 37(4) 分类号:P7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氮与磷 沉积物 南黄海篇3: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
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
研究了南海深海盆区域(南沙海槽西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功能.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不同.其中,氧化还原转化态的氮(SOEF-N)含量最高,平均为68.3 μg/g,占总氮(TN)的7.08%;弱酸转化态氮(WAEF-N)含量最小,仅占总氮(TN)的1.09%.离子交换态(IEF-N),WAEF-N,S OEF-N及TN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相似性:均由海槽东西两侧向中央递增,并在槽底呈高含量分布;SAEF-N (强碱转化态)分布则与该趋势相反.IEF-N,SAEF-N和SOEF-N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OC)控制;而WAEF-N则与碳酸盐(CaCO3)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N与OC不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间接说明二者来源的不同.同时,各形态氮的分布还与沉积物粒度类型密切联系.此外,研究区域内由沉积物提供的氮源很大程度上补偿了浮游植物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消耗,对维持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其中,IEF-N和SOEF-N的释放对浮游植物生长及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为显著.
作 者:郑国侠 宋金明 孙云明 戴纪翠 ZHENG Guo-xia SONG Jin-ming SUN Yun-ming DAI Ji-cui 作者单位:郑国侠,戴纪翠,ZHENG Guo-xia,DAI Ji-cui(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宋金明,孙云明,SONG Jin-ming,SUN Yun-ming(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刊 名:海洋学报(中文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28(6) 分类号:P595 关键词:氮的形态 地球化学特征 表层沉积物 南海深海盆区域★ 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整理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