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盐少油不要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感人的教育故事:有一种融点叫眼泪的温度,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感人的教育故事:有一种融点叫眼泪的温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感人的教育故事:有一种融点叫眼泪的温度
张媛老师来了,是踩着“棉花”来的,她周六周日连续两天发烧,四肢无力,走路悬空,今天仅仅休息了一个上午,下午依然来了。
今天下午是学校例行周会,张媛老师带的八年级3班这次没有拿到“文明班集体”流动红旗,她内心有点愧疚,埋怨自己若不是有病,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班级管理,就不会拿不到流动红旗。
张媛老师拖着疲惫的身体,脸上挂着因发烧带着的红晕走进教室,黑板上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映入眼帘“对不起,老师让你失望了。”她哽咽了一下,扭过去头,用手捂住了脸,心头一酸,两行热泪流下来,这眼泪不是因为自己发烧难受,也不是因为八年级3班没有拿到流动红旗,而是因为这群孩子长大了,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他们知道体谅老师了,他们知道荣誉感了,这群十四五岁正叛逆的孩子,还有什么能让他们内心触动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她再次抬头认认真真看看这几个字——“对不起,老师让你失望了”,却又看见黑板的右上角还有两行小字“四行眼泪已经落下,里面写满酸甜苦辣”,虽然这几个字写的更难看,那个“辣”字甚至还是错别字,但张媛老师刚才进教室时的沉重心情瞬间释然,原本准备的那么多想说的话已经不用再说,因为孩子们的表现已经超越那种结果。
张媛老师倚靠在教室的铁门上,擦拭着怎么也擦不完的眼泪,带着抽泣的声音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谢谢你们,你们让我感动了……”
八年级3班的教室静了,静的只有抽泣的声音,这抽泣的声音不只是老师,而是还来自全班57名同学,一个不少。最让班主任头疼的董增旗突然站起来,双手用袖子擦着稀里哗啦的泪水,说道:“老师,都怨我,我没有穿校服,我迟到给班里拉分了,你有病还不让你省心,都怨我,对不起了。”
董增旗的铁杆儿张楠也站起来,把头扭向一边,咬着嘴唇:“还有我,我也给班里拉分了。”
张世伟也站起来……
要知道这几个孩子调皮是全校出名的,平日里我行我素,对班里扣分满不在乎,今天能够主动承认错误,是因为张媛老师生病依然牵挂着他们,他们感动了,哭的稀里哗啦,当前这种情形,即使是他们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相信的,但确确实实就是这样。
下课铃已经响起,张媛老师回到办公室,她需要休息一下,她说话的声音已经颤颤巍巍了,她对我说:“我两个孩子剖腹产都没有哭过,今天让我哭了两次,一个是因为发烧太难受,一个是孩子们今天懂事了。”
董增旗、张楠、张世伟三个孩子走进办公室,他们脸上还挂着泪痕,张楠对我说:“校长,俺老师病的太难受了,你把俺老师送回家吧。”
一个学生居然给校长我派遣了任务,这是难以置信的,但又是让我非常高兴无比欣慰的。我说:“孩子,今天能看到你的眼泪,说明你对老师有感情的,说明你内心是好的,可不要辜负了老师呀,让张老师休息一下,一会我会把她送回去的。”
张媛老师说:“没事,我老公一会来接我,他知道我有病不能骑电车回去的。”然后对孩子们说:“老师知道你们的心了,快去吃饭吧。”
三个孩子依依不舍走了,不一会儿他们又返回来了——每个人手里多了一样东西,张楠手里端着碗菜,张世伟手里端着碗饭,董增旗手里拿着两个馒头,他们心疼老师,把饭菜从食堂给张媛老师拿到了办公室。“老师,你先吃点饭吧,您有病,别饿着。”
这还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吗?这几个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温情的事情?我怎么可能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就是如此!
师爱这个东西魔力真大,点滴教化胜过四书五经,润物无声可以起死回生,一向以懂得育人为傲的我,居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只是看着,
孩子们的眼泪还是擦不干……
张媛老师忍不住哭了……
我的眼睛湿润了……
办公室里五个人不知道怎么了,被一种液体同时融化,这融点叫做眼泪的温度,师爱的温度。
篇2:有一种安慰叫眼泪诗歌
天空,已经下起雨来;叶子,已经从树上渐渐飘落;海上,已经掀起朵朵浪花;心中,已经流下了眼泪……因为,受伤的心灵已经到了极限了!
眼泪,曾经为伤心而流`……
眼泪,曾经为幸福而流……`
眼泪,曾经为感动而流……
眼泪,是心灵的支柱……`
眼泪,是新一天的.起步……
眼泪,是一阵风,吹走心中的乌云……
眼泪,是秋风,使枯黄的树叶徐徐飘落……
其实,
眼泪是一种安慰!
伤心时流下眼泪,使心灵的创伤消去;伤心时流下了眼泪,使心灵感到充实。流泪,是强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洗去了伤痕,洗去了昨天……
泪痕,使草原碧绿耀眼……
泪痕, 使天空广阔无垠……
泪痕, 使黄昏变得灿烂……
泪痕, 使地狱变成了天堂……
泪痕, 使枯萎的花朵再次盛放……
泪痕, 使鸟儿唱起了春天……
泪痕, 使昨天变成了未来的期望……
当伤心时,流下的是眼泪,是安慰,是充实,是明天……
眼泪,原是那么无私!
我知道,明年樱花纷飞时,飘下的不再是雪……
篇3:有一种教育叫阳光
有一种教育叫阳光
尹庄中心小学 赵春梅
有一种教育叫阳光 晓蒙 是 我门班 最 不爱说话的学生,课堂上很难看到她举手发言,总是两眼呆呆地注视着前方的黑板,不知道她在听还是在开小差?我常常犯难,不知道如何走进她的心灵. 有次课间,我和孩子们在一起交 谈 ,说到小时侯自己嘴谗,春天来临的时候经常到地里拔一种植物叫甜甜杆,咀嚼它那甜丝丝的味道.第二天中午,我还没有进班,就发现孩子们围在一 起,叫嚷着什么。
这时,我的学生跑来汇报:老师,晓蒙送给你吃,她说你喜欢吃甜甜杆,今天中午一放学晓蒙就去拔了,到现在还没有吃饭呢……孩子们七嘴巴舌地汇报着.我看见了人群里的`晓蒙,第一次灿烂的晓蒙 ∶一身尘土,头发也混乱了,一脸的疲惫,又一脸的兴奋.晓蒙笑着向我走来,用粘满泥巴地小手紧紧地攥着甜甜杆,递给我,羞涩地说∶“老师,给你的……” 一瞬间,我的眼角湿润了.怕孩子们看见我的泪,我一把抱过晓蒙搂在怀里……“晓蒙,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拔它吗?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它?”她轻轻说∶“老师,我想让你注意我……”我心头阵阵愧疚∶晓蒙不顾路远,中午饭也不吃就去拔甜甜杆,竟然是为了得到我的注意,可见平日里我是忽略了她,对她关心不够。
这对我是一次提醒∶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 关怀和重视呢?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太阳,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阳光的照耀。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让教育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
篇4:有一种精彩叫探究教育论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探究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引导,不能让探究只流于形式,教师如果不做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探究都具有价值,那些不切实际、过于繁难或过于简单的探究,只会逐渐抑制学生的激情,埋没学生的灵性,挫钝学生的个性。唯有“高而可攀”的探究,才会让学生激情四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体现丰盈的过程、多维的达成。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可望又可及”的探究呢?
一、案例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片断:
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考虑一下,商可能会怎样?
生1:商变了。
生2:如果只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大;被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小。
生3:如果只改变除数,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小;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大。
师:同学们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真牢靠!如果我们同时改变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可以举一些例子试试,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好吗?
随着交流的进程,教师在黑板上提炼出如下信息:
商不变
6÷3=2
48÷24=2
36÷18=2
……
师:请大家来观察“商不变”的这一组算式。商既然没有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这其中一定包含着某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进行大胆的猜想?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整理成如下板书:
①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②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③同时加上相同的数
④同时减去相同的数
师: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要实验。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做这项工作。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你们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假设,自己举例进行实验,把实验过程填写在课前发给你们的“实验记录”上。
实验记录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12÷6=212÷6=212÷6=2
↓○□↓○□ ↓○□↓○□↓○□↓○□
□÷□=□ □÷□=□□÷□=□
我们的结论:被除数和除数______,商______。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请每一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到前面来,要汇报三个问题:一是我们小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是举了哪三个例子?三是我们组的结论是什么?
随着学生的交流,黑板上留下了①、②两种猜想。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刚才,我们以12÷6=2为例,得出了一条规律,如果要知道这条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还需要怎样?
生:要验证!
师:说得好!请每个同学都任意写一个除法算式,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看看结果变没变;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看看结果变没变。开始行动吧!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的一道算式:48÷6=(48×0)÷(6×0)=0÷0。这位同学愣在那里没法下手了,对此,你有何高见?
生:这道算式变化后变成“0÷0”,而除数是不能为0的,我想刚才的结论应添上“0除外”三个字。
师:是啊!添上“0除外”这个限制条件,我们总结出来的规律就具有普遍性了。这条规律数学上叫“商不变的规律”。
二、思考
在本片断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最初,教师以“12÷6=2”作为由头,从“如果只改变被除数或除数,商变了”引出“如果同时改变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学生在举例、观察、比较后得出四种不同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教师的这个问题,既道出了学生的需要,又把学生带入了第二层的探究,也就是学生采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各种猜想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得出一条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如果要知道这条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还需要怎样?”教师又凭借一句简单而巧妙的话,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需要,同时,第三层次的探究显现在学生面前:进行二次验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证明规律的合理性。学生在再一次的探究中发现了“0除外”这个注意点,完善了规律。应该说,这三个层次的探究都是既高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又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究成功的,即跳一跳或跳几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且,这三个层次的探究环环相扣,当学生探究成功前一个环节,沉浸在愉悦中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微微一拨,学生便兴致盎然地投入到下一个探究环节。
篇5:有一种感人的爱叫母爱作文
有一种感人的爱叫母爱作文
每个人都有母亲,她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她给予我生命!给予我们温暖!给予我们快乐!她给予我们伟大的母爱!母亲为了孩子,愿意承受一切的困难!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她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受委屈,也不让孩子受一点苦一点累一点委屈!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呀!
我原来在湖滨镇五鲁小学上学,妈妈也在那上班,为了能让我的到更好的发展,便转到博兴县第一小学上学,由于妈妈的工作很难调动,她依旧在镇小上,为了我,不管刮风还是下雪,天天坐公交车来回奔波,为了我妈妈每天都这样,每天都早起晚睡,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在我记忆中,有一次,妈妈因为工作的事而没等上车,那天正下着雨,妈妈不能来了,但是爸爸约人出去吃饭了,所以我自己在家,可是妈妈不放心我自己在家,便长途跋涉,搭公交坐出租,三十里的风雨路,妈妈为了我,还是一步一步,迎着风雨回到了家,妈——妈——当妈妈走到家时,已经被那无情的雨淋的满身是水,晚上,我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回想着今天的这件事,我呜呜咽咽的哭了,但是又是小声的`,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我每次在家都会想出笑话讨父母欢心,在学校尽量让老师省心,我不想因为我而让任何人费心……
每天早晨当我穿上洁白的衣裳,吃着香喷喷可口的饭菜,不知怎么了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我哭了,这种哭不是害怕,也不是伤心,而是被妈妈这种温暖,为了我,每天睡不好,还要给我做饭、洗衣……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节日来临,女儿对您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你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亲,我爱你,直到永远,永远!
篇6:哲理故事:有一种爱叫友谊
我年轻时,非常傲慢自大,这是因为我有一个俊秀英武的外貌。其实,我那时只是个虚浮浅薄的人。我经常照镜子,对着我那张漂亮的脸自我陶醉。我上高中时就开始交女朋友,身边的女友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换。
我自以为,凭我的堂堂相貌,哪个女孩子见了不会心旌摇荡?所以,我每交一个女友,就对她们提出条件,若跟我在一起,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一切听我的,要么给我走人!
这一切直到我遇到坦丽才有所改变。坦丽比我小三岁,她长着一头金色的卷发,面颊上两个酒窝,甜甜的似乎盛满了蜜,白里透红的鹅蛋脸总是荡漾着笑,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我们开始约会,几个月下来我发觉自己非常在乎她,这是我以往交女朋友时没有的感觉。
但是,一天,坦丽告诉我,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认为她与我没有共同语言,因此决定和我分手。这是我第一次被人抛弃,我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当然,找一个女友对我来说很容易,我马上又和其它女孩约会了,然而,坦丽在我心中的位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高中毕业以后,我当了一名建筑工人,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有一天,当我站在脚手架上敞开衬衫擦汗时,在我正上方操作的一个同事突然碰翻了一个焦油桶,满满的一桶焦油将我从头到脚浇了个透。我只感到疼痛、恐惧、不知所措。然后,救护车把我送进医院。
我不知道医生在我身上施行了多长时间的手术。最后,一个外科医生俯身对我说:“我必须告诉你实话。”他说,我的烧伤面积超过了身体的55%,这还不是最糟的——烧伤最严重的部位正是我的脸,那张我过去经常自我陶醉的脸。
我受到的沉重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我曾经引以为荣的资本从此失去了。我不再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英俊小生了,失去了漂亮的外表我还能有什么?
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期后,我到哥哥家继续调养。我的脸仍然肿痛,视觉模糊不清,呼吸也很困难,简直是忍受着地狱般的煎熬。我听到医生对我哥哥说,别让我每次的睡眠时间超过20分钟。
一天,我在睡梦中被催醒时,看到了一张久违的但又非常熟悉的脸,那张脸还像以前一样挂着甜美的笑,是坦丽。我不希望她在这种情况下见到我,但她坚持留在我身边。她每隔20分钟就将我喊醒,整晚都照料着我,直到天亮要去上班为止。
白天,我一个人在家,我能做的就是看电视。我每动弹一下都十分疼痛。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有了一个愚蠢的侥幸心理——或许医生的话只是夸大其辞,我的脸部受伤并没有那么严重。
当我稍稍恢复后,我趁家里无人,挣扎着来到一个镜子前。我在镜中见到的一切将我的世界击得粉碎。我第一个念头是,谁还愿意见我?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我变得更难伺候。我想尽办法将坦丽赶走,我不想让自己成为她的负担,因为我不可能有原来的相貌了。但是坦丽就是不走,她留下来照顾我,对我的行为毫不在意。她肯定把照顾我视为她自己的义务了。许多人看到我的脸都感到恐怖,有的人甚至差点昏厥,而她却一点儿也不嫌弃。
后来,有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使我的情况好转。这期间,坦丽一直在照料我,给我同情与关怀。我终于明白,男女之间的友谊比情爱更重要,但我以前的观念恰恰相反。
坦丽和我都知道,尽管我们是可靠的朋友,却不会结成终生伴侣,我们之间早已结束。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友谊,是一种特殊的友谊,将会永久存在。我非常感谢她,在我如此丑陋,如此沮丧,如此粗暴无礼的时候,她还坚持留在我的身边,给了我善良与同情。
几年以后,坦丽与别的人结婚了,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我很爱我的妻子,我们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每天,我都努力运用我从坦丽身上学到的善良与同情。我现在知道,善良与同情就是照顾和关心别人,而不是光看到自己。所以,我现在不再需要镜子了。
篇7:有一种拥有叫失去哲理故事
有一种拥有叫失去哲理故事
那天,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被采访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的电台播音员雅坤。当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雅坤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再次撞击我的耳鼓,“观众朋友,八点半到了,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
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前,由于我还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少年,那时电视还不普及,所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曾陪伴我度过寂寞的童年,雅坤老师的声音也成为我最熟悉的“朋友”。在我的想像里,雅坤老师的形象既模糊又清晰,模糊的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清晰的是我把自认为最美丽的女性形象都加在了雅坤老师身上。然而,20年后,当我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雅坤老师的时候,我在惊喜之余仍有一丝失望,毕竟真实的她和我想像中的她存在一定的差距。也难怪雅坤老师自己说,她最不愿意面对电视的镜头,她最愿意面对的还是话筒,是听众而不是观众。我完全能够理解雅坤老师的心情,因为她知道,她是用自己的声音“认识”了亿万观众,观众最熟悉也最认可的还是她的`声音。
前不久,参加一次笔会,文友来自五湖四海。当大家一一自我介绍时,我和身边的文友几乎都不由自主地惊叫起来。因为,当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作者真的就在眼前时,我们怎么也不会相信,能写出青春美文的作家竟是年近花甲的老人,文笔老辣的杂文高手居然是20出头的小伙子,而写出大量纯情诗歌的却是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妈。我们互相善意地取笑,内心却别有一番滋味。
是的,也许我们都有一个思维定势,都愿意把自己的想像强加在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上,并且深信不疑,一旦真相大白,我们难免失落。这是想像带给我们的一份美好,也是想像带给我们的一份残酷。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在看景以前就赋予了太多的想像。
至今记得一个颇有意味的故事:有一位火车司机,常年在一条铁路线上奔跑,每每经过一个村庄的时候,他都会看到一位身材优美的女子伫立在村边,眺望着火车,有时候还向火车挥动着一条红色的纱巾,火车司机也挥动帽子向她示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火车司机就要退休了,他终于决定要看看那位女子。当他终于站在女子身边的时候,他才知道,女子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每天当她听见火车经过的时候,都会向火车挥动纱巾……老司机的梦圆了,却也碎了。
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在你拥有的刹那,其实已经失去。如果你真的喜欢一种文字,那么就好好地品读吧;真的喜欢一种声音,那么就好好地倾听吧。
喜欢,不一定必须靠近。
篇8:有一种爱叫伤害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有一种爱叫伤害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有一种爱叫伤害,曾听说过。这次,亲历了,感受尤为深刻。其实,以爱的名义让被爱者受到心理伤害的并不在少数,还会波及到他人。
前段时间,处理了一起举报。举报者是学校附属幼儿园一个男孩的奶奶,老奶奶举报自己孙子所在幼儿班的保教老师,理由是老师在课堂上掐了她孙子的臀部,并将孙子臀部被掐后清晰可见的印记拍了照,作为举报的证据。接到举报后,我迅疾到相应班级进行了认真走访。
教室里,天真的孩子们围过来,争相告诉我:“老师从来不掐人,老师对我们很好……”我仔细询问了被掐孩子的同桌,他告诉我:“被掐孩子在当天的活动课上多次受表扬,老师根本没有掐他,是被掐的孩子在撒谎。”我又找到被举报的老师,其实,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举报,我让其仔细回忆并叙述了当堂课的情形,与孩子们的叙述高度吻合。看来,其中一定有蹊跷,举报是否属实,还得从被掐孩子入手。
被掐孩子被带回家了,无法印证,咋办?班主任快速为我提供了联系电话,正当我准备电话询问时,老奶奶再次到校,催促处理。
我将走访情况告知老奶奶,老奶奶言辞凿凿:“孩子被掐后,都不敢来学校上学了,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不懂得爱孩子的人,怎配当教师?新闻里面多次报道体罚学生的老师不是都被开除了吗?现在都是贵儿贵女,一定要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们不能听一面之词,孩子是不是在撒谎,都要逐一核实……”我的话尚未说完,老奶奶便抢过话茬:“我们家筱筱从不说谎。”
“您是怎么发现孩子被掐的?是孩子自己或孩子的同伴告知的?还是您自己亲眼看见的?”我开始询问。
“昨天晚上,我给筱筱洗澡时发现的,前天晚上给他洗澡时就没有,昨天接送都是我负责的,难道还会是我掐了骗你们?”老奶奶明显带着怨气。
“您怎么不让孩子来上课?”
“都掐成那样了,还敢来吗?”
“孩子现在在哪里?”
“在家里,需不需要喊他来?”
“如果方便,最好让他现在就来,我们当面核实一下被掐的情况。”
老奶奶拨通了电话,让自己的老伴立即送孩子到学校。孩子到校后,我与孩子单独进行了交流。
“谁掐了你?”
“老师掐了我。”
“真的吗?”我追问:“什么时候掐的?在哪里掐的?谁看见了?”
孩子面对我的提问,先是点头,紧接着是摇头,沉默了一会才说:“我不晓得。”
“是不晓得被掐的时间、地点?还是不晓得被谁掐了?”
“我都不晓得。”
“那你怎么说是老师掐的呢?”
“我怕奶奶打架!”
“打架?和谁打架?”
“那次,小米不小心把我撞了一下,奶奶知道后去和小米的妈妈吵架。昨天
放学回家后,我在院子里和小米玩,小米掐了我一下,我也掐了他一下,根本不疼,晚上奶奶给我洗澡,看见有掐的印子,就问我,是谁掐的?是不是老师掐的?我怕奶奶和小米的妈妈吵架.就点了头,奶奶追问我是哪个老师,我就随便说了一个。”
孩子当着大伙的面,再次讲述了被掐的来龙去脉,老奶奶惊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你怎么学会说谎了……”
“我一怕一你一又一去一吵一架!”孩子一字一顿,且声调较高……
事情已经水落石出,被举报的老师并没有生气,她说:“孩子能想到用我做挡箭牌,并不是想伤害我,而是把我当成了保护神……”
其实,老奶奶也是筱筱的保护神,老奶奶源于爱而对筱筱的非理性保护(隔代尤为明显),只会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孩子价值判断的天平必将失衡,心理必将失衡……这种爱无异于伤害。
篇9:关于教育的随笔:有一种爱,叫言传身教
九月,空气中已有了些许凉意,但温度调配倒也恰到好处,很享受这种天气。踩着高跟鞋,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满眼都是大手牵小手送孩子入学的场景。每每这时,总会想起女儿,想起我牵着她的小手一路走过小学的六个年头。
一直以来,觉得女儿的善良和懂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她的母亲兼小学班主任的我,从未大张旗鼓的教育过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却在学校里能做到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老人和小孩面前能做到尊老爱幼……在我的朋友、同学面前也总能表现出一个极为教育有方的孩子,所以众人面前受表扬的她,总能让我脸上有光,心中有喜。
我也常常暗自庆幸上天赐予我这样一个天使女儿,省心省力。直到小学毕业,她写给我的毕业留言,我才发现“与生俱来”这个词用的多么离谱。
亲爱的老妈:
毕业在即,难舍母校,更难舍的却是班主任老妈您,这些日子,我常喜欢一个人坐在操场上回忆六年来,我们在一起的生活点滴。
老妈,当所有的人都夸我是你的天使,善良,懂事,说您教育有方时。您却总是笑着说:“这孩子天生就善良,无需教育。”其实,您错了,固然“人之初,性本善。”而我的善良除了流淌着您的血液遗传之外,更来自您自身善良的引导。
还记得吗,您的同事阿姨确诊重病住院,您毫不犹豫的微信捐款500元整,我不解的问:“别人都是200元,您为什么捐了这么多?”您语重心长的和我说:“孩子,500元对于我们不算什么,但对于重病的阿姨来说,多一分也是救命的钱呀!”
还有,您上一届带的珊珊姐姐,四年级母亲去世,是您一步一步引领着她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回归到快乐中来的,所以读大学的珊珊姐姐到现在也念着您的好,每年假期回来都要来看望您,您也曾借此机会,教育我:“读书固然重要,但做人才是重中之重。”
老妈,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在成长的路上,怎能不去效仿呢?
顿悟,原来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它的力量如此之大,不经意间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之后,我默默的告诉自己,要更努力一点,要变得更优秀一点,做一个好的榜样,除了善良还要让女儿看到我的“自立”、“自强”。
从未开口,却以身教导……
开学季,女儿也要升入初三了,中考已进入倒时272天。昨天,我们母女躺在一个被窝里,自然有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谈学习,谈方法,谈未来,似朋友一样的交心……今天,她也是否和我一样,很享受这种天气?在校园里踏实、认真、默默耕耘着。
公众号:初心习作网
★ 爱国感人故事
★ 感人故事作文
★ 红领巾感人故事
★ 感人故事心得
★ 抗战感人故事
★ 疫情感人故事
★ 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感人的教育故事:有一种融点叫眼泪的温度(集锦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