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胖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江汉唐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江汉唐诗,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 目录
篇1:江汉唐诗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杜甫诗鉴赏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落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窘艰。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暗示流离漂泊。尽管如此,诗人匡世济国之心未已,忠君爱国之心不改。
江汉句,叙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沉郁。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一样孤远。
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止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
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流落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但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曰: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
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写道,古人存养老马,并非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其中的言外之意是: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篇2:江汉大学排名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望41660.09综合0.410.030.254650.09综合0.190.0114740.05综合0.090.0204490.08综合0.090.0704760.08综合0.090.070来源: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
2013湖北高校综合排名
省排名全国排名院校类型总分17武汉大学综合108.11210华中科技大学理工104.35341华中师范大学师范37.73443武汉理工大学理工34.78554华中农业大学农林29.3367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19.0178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经17.38151湖北大学综合10.469168武汉科技大学理工9.5610188长江大学综合8.711194中南民族大学民族8.412225三峡大学综合6.813241武汉工程大学理工6.1814315武汉工业学院理工4.1815338湖北工业大学理工3.8216339武汉纺织大学理工3.8117386江汉大学综合3.0718382湖北师范学院师范3.0919445武汉体育学院体育2.520446湖北民族学院民族2.521457湖北经济学院财经2.3722467湖北中医药大学医药2.2823493黄冈师范学院师范2.1324471湖北文理学院综合2.2625486湖北医药学院医药2.18来源:湖北高校排名
文章来源:高考gaokao.unjs.com
江汉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
江汉大学 是一所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2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江汉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美术学等专业可以说是江汉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最好专业的详细列表:
江汉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专业名称所属领域方向建设批次备注说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美术学4篇3:杜甫:江汉
《江汉》
作者:杜甫
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1、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2、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3、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4、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
思念故土却不能归,
在茫茫天地之间,
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
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
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
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
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
因此,我虽年老多病,
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篇4:大雅·江汉
先秦佚名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译文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
江汉:长江与汉水。
浮浮:水流盛长貌。
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滔滔:顺流而下貌。
匪:同“非”。
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求:通“纠”,诛求,讨伐。
旟(yú):画有鸟隼的旗。
舒:徐,缓行。
铺:止,驻扎。
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
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庶:庶几。
载:则。
浒(hǔ):水边。
式:发语词。辟:开辟。
彻:治。
疚(jiù):病,害。棘:“急”的假借。
极:准则。
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旬:“巡”的假借。
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维:是。翰:桢斡。
予小子:宣王自称。
似:“嗣”的假借。
肇敏:图谋。戎:大。公:通“功”,事。
用:以。锡:赐。祉(zhǐ):福禄。
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秬(jù):黑黍。鬯(chà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
文人:有文德的'人。
周:岐周,周人发祥地。
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
对:报答。扬:颂扬。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
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
明明:勉勉。
令闻:美好的声誉。
矢:“施”的假借。
鉴赏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创作背景
据《后汉书·东夷传》,周厉王之时因为政治昏乱,东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胜。宣王之时,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后宣王亲征,平定淮夷之乱。宣王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征之。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事,并作此诗。
篇5:诗经·大雅——《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
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注释】:召穆公奉周宣王命平淮夷后铭器。
浮浮:众强貌。滔滔:广大貌。
求:救,助。一说求索;一说讨伐。
舒:一说舒行;缓慢。铺:怀柔。一说陈列;一说止。
汤汤(音伤):浩浩荡荡。
洸洸(音光):威武貌。庶:幸。时:是。
彻:治;开发。疚(音救):病。棘:瘠。极:准则。
来:语助。旬:巡视。
宣:宣抚。肇:谋。
敏:疾。戎:大。公:事。
秬鬯:黑黍酒。
卣(音有):古代酒器。青铜制。
文人:一说掌封诰的官;一说文王;一说文德之人。
自召祖命:用其祖召康公受封之礼。稽首:古时跪拜礼。
对扬:颂扬。王休:王的美德。
明明:勤勉。矢:施。洽:和洽;协和。
【赏析】:
《江汉》叙写周王命令召虎率兵平定淮夷,开辟疆土,赏赐召虎。召虎又制作铜簋,告其先祖,颂扬天子,宣扬文德。诗以江汉起兴,衬托军士的威武,构造必胜的声势。但诗并不正面描写战争,却着重描写成功的赏赐和纪念,并不赞扬颂武功,而宣扬文德,立意又另成一境界。叙事中插以对话,见出变化,又避免呆板。
篇6:杜甫《江汉》赏析
《江汉》原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江汉》注释:
1、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2、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3、“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4、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5、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6、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篇7:杜甫《江汉》赏析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篇8:夹江汉崖墓
从成乐公路山口到碧云亭、二O庙大约一公里的路旁,有众多的崖墓,十分引人注目。崖墓分布于夹江县甘江镇所属的盘渡村、新民村、艾中村和碧云亭公园范围内。此处崖墓不但是夹江地域最集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崖墓群,而且也是乐山市地域崖墓密集区之一。具体以盘渡村为数量最多,公园内次之,总数达三百余窟。蟠龙河畔的崖墓群是夹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盘山中棉花坡的崖墓群是乐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夹江汉崖墓夹江汉崖墓奇异的夹江汉崖墓 从伏龟山、张山、寨子山、观音山、王高山等九盘诸峰的山崖和山谷中,沿蟠龙河新民村一社至艾中村七社的范围内,崖墓绵延不断,即散布,又集中;有孤立独处,又有几座、十余座一组的群聚。特别是盘渡村蟠龙河畔张山、寨子山的崖墓最为密集,上下重叠,鳞次栉比,大小错落相间,洞穴密若蜂房。崖墓的凿造,或高或低,一般依山势沿崖壁而上,或一字排开,布局合理。高者凿造在30米以上的山胁间,坡度约60度至70度的陡岩上(如艾中村七社王高山处崖墓)。低者距水面仅有二、三米,且已掩没于土中(如盘渡村伏龟山猫儿沱处崖墓)。这规模宏大的众多崖墓构成了一个奇异的洞穴世界。 在二郎庙山门的.脚下,有崖墓十余座,修造规模比较宏大。在一墓门右侧,发现有镌刻在石壁上的“元和囗囗十二月廿三日造冢”字样,“元和”是东汉章帝刘啬旰牛ü元84~87年),清楚地表明此墓距今有19了。此处的刻记,经仔细多处察看,是这一带仅有的唯一题刻。 汉崖墓的营建,平面的布局,推测均模仿当时生活习俗的居宅凿造。形制结构,大致可分为单室、双室与多室类型。各型墓葬规模大小相差悬殊,这肯定与墓主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分不开的。张山、寨子山都有单穴单室墓,深度2米,宽约1米,高1米,凿一容棺石槽,墓壁斧凿痕迹十分草率,相当粗糙。二郎庙下有几穴为双室与多室墓。其中有几穴并列墓室是比较典型和富有特色的多室墓,墓道深达29.5米,甬道宽敞,两侧有各种用途的耳室、享堂、棺台,连续数进,墓门有对称跪羊浮雕,还隐约可见风化残存的房檐、瓦当等仿木建筑雕刻,两穴墓室外形分居,内部相通,布局基本一致,只是上方一穴墓道仅深20余米,此类墓穴,疑为同族或同家合葬之墓。 崖墓的奇异体现于墓的深度和墓门的精美装饰。崖墓的檐口多为三进,外阔内狭。有的墓口宽大是由于年代久远,垮塌所致。一般崖面至墓门均有二、三米的坦地。墓室最深的是丈人峰下的一墓穴,深不可测,未有人探寻到底,据当地人讲,深度至少在40米以上,近年因垮塌已堵塞。棉花坡123号墓,测量深度达36米。125号墓,深达19.8米。崖墓门的精美装饰最令人伫步观赏。棉花坡124、125、126号墓为中型单室制墓,墓门精美的平面浅浮雕刻仿木建筑结构,如房檐、瓦当等清晰完整,所饰花瓣纹缕清爽如新。椽档间刻有浮雕“钓鱼图”,其意或是墓主生前所好再现,或希冀死后继续享受有“余”。125、136号墓门浮雕为吹箫俑与瑞鸟,檐下左右并列两束竹柱,下饰悬环的“一斗三升”曲拱与人骑羊图、人与跪羊浮雕。所有墓门石壁上装饰的瓦当、板瓦、椽、枋、楣等仿木建筑雕刻,大多采用垂立平面浮雕,个别为弧面浅浮雕和阴刻线。这些雕刻多以繁杂的图案,可见在雕刻完工时期,是多么光彩溢目。倘若涂以色彩,又是多么的富丽堂皇。 在张山的个别墓室底,新发现雕刻有长1.8米,高1.5米,深0.3米的大型蝙蝠形虎怪“图腾”,刀法简洁,造型深沉而又豪放,古朴而富野趣,有浓郁的古代气韵风格。由于藏于墓穴深处,故相当清晰、完整。棉花坡的几处崖墓外观,除自然坍塌、山石风化剥落外,人为的破坏少一些,虽经千年风霜,墓门所饰图案、雕刻均可尽情观赏。九盘诸山的崖墓凿造,足以证明在东汉这一带人烟稠密,居民殷实富庶,已形成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的居民聚落,反映了夹江过去这片土地在当时的繁荣兴旺。现在从汉崖墓的遗迹,去探索古代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风情,对了解夹江过去的文明历史、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夹江县志》(民国版)载:“《晋书》:山陬水曲,獠洞森列,或深至数丈、数十丈,皆獠人凿以居也。”前人及诸多书籍、地方志多把汉崖墓讹记为“獠洞”,信以为系少数民族先祖的遗迹。农村乡民多称汉崖墓为“蛮洞子”、“蛮王洞”。甚至还讹传为三国孟获率部占七十二洞,此处居其一的说道。v城一带喜呼汉崖墓为“猫猫洞”。以前千佛岩附近禹王宫侧有数穴崖墓,讹称洞深通廖堰,使人信而不疑,莫敢深入。甘江镇新民村三个洞、狗爬岩等处崖墓,都有奇异的传说。夹江境内的v城镇、界牌镇、木城镇及南安乡、迎江乡、新新乡等,凡在汉崖墓分布的地方,同时也都衍生出诸多讹传的谈资。 汉崖墓群中,原本有许多随葬品,主要为当时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如罐、釜、壶、钵、盘、碗等,也有各种陶俑,以及各种造型的家禽家畜,都做得相当精致、逼真(前些年在挖掘崖墓内浮土填路时,还发现有陶棺残块)。这些墓群随葬品在这一带是百分之百遭破坏盗掘。近年来,崖墓的人为的损坏也较为严重。成乐公路旁以崖墓为地名的“三个洞”,由于开厂打石,早已徒留其名了。文物毁弃,无以再复,前人凿造崖墓于岗峦以图永久,精心营建,不遗余力以企不朽,给我们留下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珍贵的艺术瑰宝,崖墓的主人未必能推测到现在的情形。
篇9:《江汉》原文赏析
《江汉》原文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赏析】: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篇10:江汉原文及赏析
江汉原文及赏析
原文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翻译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
(1)首句当做“滔滔”,下句当做“浮浮”。浮浮:众强的样子。
(2)匪:同“非”。
(3)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求:通“纠”,诛求,讨伐。
(4)旟(yú):画有鸟隼的旗。
(5)铺:止,驻扎。
(6)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
(7)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8)庶:庶几。
(9)载:则。
(10)浒(hǔ):水边。
(11)式:发语词。辟:开辟。
(12)彻:治。
(13)疚(jìu):病,害。棘:“急”的假借。
(14)极:准则。
(15)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16)旬:“巡”的假借。
(17)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维:是。翰:桢斡。
(18)予小子:宣王自称。
(19)似:“嗣”的假借。
(20)肇敏:图谋。戎:大。公:通“功”,事。
(21)用:以。锡:赐。祉(zhǐ):福禄。
(22)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23)秬(jù):黑黍。鬯(chà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
(24)文人:有文德的人。
(25)周:岐周,周人发祥地。
(26)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27)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
(28)对:报答。扬:颂扬。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
(29)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
(30)明明:勉勉。
(31)令闻:美好的声誉。
(32)矢:“施”的假借。
赏析
《江汉》一诗,《毛诗序》以为尹吉甫所作。今人以其无据多不相信。细读诗文,实为召伯虎所作。其第一章诗人自称“我”,为第一人称手法写成;而第三章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说到周王之命,又自称“召虎”。第四、五、六章也有“王命召虎”、“虎拜稽首”等语。一般如果自称为“我”,而同周天子联系起来则称“召虎”、“虎”,则可以肯定作者为召伯虎。此诗同传世的周代青铜器召伯虎簋上的铭文一样,都是记叙召伯虎平淮夷归来周王赏赐之事。
据《后汉书·东夷传》,周厉王之时因为政治昏乱,东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胜。宣王之时,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后宣王亲征,平定淮夷之乱。宣王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征之。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事,并作此诗,以颂其祖召康公之德与天子之英明。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前人评此诗“意深笔曲,高词媲皇典”,“通篇极典则,极古雅,极生动。退之《平淮西碑》祖此而词意不及”。吴闿生《诗义会通》评此诗说:“以美武功为主,而无一字铺张威烈。后半专叙王命及召公对扬之词。雍容揄扬,令人意远。”虽不无溢美,但也确实看到了此诗的特色。
篇11:江汉大学专科分数线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如下是2017年江汉大学专科分数线:
具体专业平均分录取批次金融学522本科一批生物技术496本科二批社会工作497本科二批针灸推拿学497本科二批护理学497本科二批文化产业管理497本科二批园艺498本科二批日语499本科二批翻译499本科二批环境工程499本科二批城乡规划499本科二批物理学500本科二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00本科二批化学工程与工艺500本科二批旅游管理500本科二批法语501本科二批广告学501本科二批应用心理学501本科二批测控技术与仪器501本科二批药学501本科二批酒店管理501本科二批数字媒体技术502本科二批英语503本科二批医学影像技术503本科二批物流管理503本科二批汽车服务工程505本科二批临床医学505本科二批法学506本科二批数学与应用数学506本科二批工业设计506本科二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06本科二批化学507本科二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07本科二批行政管理509本科二批教育学510本科二批国际经济与贸易517本科二批社会体育286专科一批会计电算化295专科一批康复治疗技术299专科一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40专科一批护理345专科一批计算机应用技术352专科一批市场营销(专科)365专科一批口腔医学(专科)368专科一批机电一体化技术379专科一批★ 江汉油矿实习报告
★ 唐诗赏析
★ 唐诗名句
★ 唐诗五言绝句
★ 刘长卿经典唐诗
★ 《月夜》唐诗
★ 搞笑版唐诗
★ 《风雨》唐诗
★ 刘长卿-唐诗
江汉唐诗(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