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问来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刘长卿-唐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刘长卿-唐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刘长卿经典唐诗
刘长卿经典唐诗分享
【夏口送徐郎中归朝】刘长卿
星象南宫远,风流上客稀。九重思晓奏,万里见春归。
棹发空江响,城孤落日晖。离心与杨柳,临水更依依。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过鹦鹉洲王处士别业】刘长卿
白首此为渔,青山对结庐。问人寻野笋,留客馈家蔬。
古柳依沙发,春苗带雨锄。共怜芳杜色,终日伴闲居。
【寄万州崔使君(令钦)】刘长卿
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沈。摇落秋江暮,怜君巴峡深。
丘门多白首,蜀郡满青襟。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送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举】刘长卿
自从为楚客,不复扫荆扉。剑共丹诚在,书随白发归。
旧游经乱静,后进识君稀。空把相如赋,何人荐礼闱。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刘长卿
闻道军书至,扬鞭不问家。虏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
汗马河源饮,烧羌陇坻遮。翩翩新结束,去逐李轻车。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送梁侍御巡永州】刘长卿
萧萧江雨暮,客散野亭空。忧国天涯去,思乡岁暮同。
到时猿未断,回处水应穷。莫望零陵路,千峰万木中。
【岁夜喜魏万成、郭夏雪中相寻】刘长卿
新年欲变柳,旧客共沾衣。岁夜犹难尽,乡春又独归。
寒灯映虚牖,暮雪掩闲扉。且莫乘船去,平生相访稀。
【送蔡侍御赴上都】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
【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刘长卿
月晦逢休浣,年光逐宴移。早莺留客醉,春日为人迟。
蓂草全无叶,梅花遍压枝。政闲风景好,莫比岘山时。
篇2:刘长卿-唐诗
刘长卿-唐诗精选
1、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4、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5、余干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6、别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篇3:唐诗之刘长卿弹琴
唐诗三百首之刘长卿弹琴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唐诗三百首之刘长卿:弹琴。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刘长卿:弹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篇4:刘长卿唐诗鉴赏《弹琴》
刘长卿唐诗鉴赏《弹琴》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作者小传】: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据《全唐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诗多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以五言著称,有《刘随州集》。
【注释】:
泠泠:形容声音的清越悦耳。
七弦:七弦琴,俗称古琴,琴面张弦七根。始于周代,定型于汉代。
松风寒:既以风入松林之凄寒比喻七弦琴声之清越,又指琴曲《风入松》。
【赏析】:
本诗比喻诗人推崇古代良好的风尚,慨叹而今却无人称赏。从弹古调而引起对时俗的感慨。既叹知音稀少,又感平生失意是因为不合时宜,和前面秦韬玉的“谁爱风流离格调”有相似感。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听弹琴”(《刘随州集》)。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
篇5:《唐诗演义》之刘长卿
《唐诗演义》之刘长卿
刘长卿在江浙期间,除了李白还和另一位李姓诗人李嘉祐交往频繁。李嘉祐做过台州刺史,写过“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白在《送杨山人归天台》中称赞他“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燃”。
大历五年刘长卿开始时来运转,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他的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是中兴重臣郭子仪的女婿,长官和同僚都避其锋芒,刘长卿却不肯退让。
刘长卿掌握着一笔财物,吴仲孺要求他上交。
“我现在需要这笔钱调度,你把钱给我。”
“对不起,这不符合程序。”
“你是新来的吧,你知道我是谁吗?”
“知道呀,你是汾阳郡王的女婿,我的`顶头上司。”
“那你还和我作对?”
“我是公事公办。不符合程序任何人来要我都不给。”
“听说你是进士出身,怎么这么死脑筋?”
“正因为我读过书,所以牢记孟子的教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是你的老丈人亲自出马,我也不会把钱给他。”
“要是在战争年代,我可以对你先斩后奏。”
“你想做闾丘晓?他的下场好象不太好。”
吴仲孺恼羞成怒,诬告刘长卿贪腐。
朝廷派监察御史苗丕调查此事。苗丕之父苗晋卿官至宰相,世故圆滑,但苗丕仗义执言。刘长卿原以为自己大祸临头,结果只是贬为睦州司马,所以他写诗献给苗丕表示感谢。这件事当时非常著名,《唐才子传》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睦州就是今天千岛湖所在地浙江淳安。刘长卿从洞庭沿长江东下,到了九江之后见到他的两个老朋友,写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这是他最好的七言诗之一。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
到了睦州之后,刘长卿和当时同在浙江的诗人皇甫冉、严士元等人经常唱和。名作《送严士元》就写于这段时间。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犹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程。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越州诗人严维由浙江去河南时,刘长卿有诗相送。严维写了《酬刘员外见寄》。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这首诗是严维的代表作。其中“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家喻户晓,其实在唐诗中并不突出。
德宗建中二年刘长卿升任随州刺史。因此世称“刘随州”。不久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政府军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就在此时离开随州。搞笑的是,刘长卿曾经不止一次在诗中歌颂过李希烈,把李希烈比作三国周郎,“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
篇6:《岳阳楼》刘长卿唐诗原文赏析
《岳阳楼》刘长卿唐诗原文赏析
《岳阳楼》作品介绍
《岳阳楼》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1卷第94首。
《岳阳楼》原文
岳阳楼
作者:唐·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岳阳楼》注释
①此诗重见许浑集,题作《将度固城湖阻风夜泊永阳戍》。固城湖,在宣州溧水县(今属江苏)南一百里。按,《刘随州集》不载此诗,许浑所书乌丝栏诗真迹有此诗,当为许浑所作,诗题亦应从许浑集。
②清:许集作“青”。
③秋:许集作“清”。
④湖:许集作“楼”。疑:许集作“凝”。
⑤坐:许集作“树”。
⑥片帆愁:许集作“使帆凌”。
《岳阳楼》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岳阳楼》繁体对照
卷151_94嶽陽樓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雲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壹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篇7:刘长卿《少年行》唐诗原文及注释
刘长卿《少年行》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少年行》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72首。
【原文】
少年行
唐·刘长卿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注释】
①侍猎:侍从君主出猎。
②联镳:联髻而行。镳:马嚼铁。
③珠翠:妇女饰物。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少年行
劉長卿
射飛誇侍獵,行樂愛聯镳。
薦枕青蛾豔,鳴鞭白馬驕。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調。
日晚春風裏,衣香滿路飄。
篇8:《赠秦系》刘长卿唐诗赏析
《赠秦系》刘长卿唐诗赏析
【原文】向风长啸戴纱巾,野鹤由来不可亲。明日东归变名姓,五湖烟水觅何人。
【注释】①秦系:长期隐居不仕。[唐](约公元七二0午至八一0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年八十余岁。天宝末,避乱居剡溪,自号东海钓客。大历五年,(公元七七0年)北都留守薛兼训爱其文,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军,不就。后客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中,自号南安居士。穴石为砚,注老子,终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就加校书郎。姜公辅以直言罢为泉州别驾,朝夕与见,遂忘流落之苦。公辅卒,(公元八0五年)妻子在远方,系为营葬。与刘长卿、韦应物善,常以诗相赠答。后又东渡秣陵,卒。南安人思之,号其山为高士峰,建亭于上,名曰丽句亭。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②变名姓:汉梅福仕为南昌尉,遇王莽专政,一朝弃妻子,至会稽,“变名姓,为吴门市卒云”。见《汉书·梅福传》。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卷150_38。
【贈秦系】劉長卿向風長嘯戴紗巾,野鶴由來不可親。明日東歸變名姓,五湖煙水覓何人。
篇9:刘长卿的唐诗《新年作》
刘长卿的唐诗《新年作》
《新年作》由刘长卿创作,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新年作》
作者: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解】
切:迫切。
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居人下:处于作客的地位。寄人篱下。
客:诗人自指。
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岭:指五岭。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旦暮:日夜。风烟:风物,风景。
长沙傅:指贾谊。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翻译】
新岁新年,思乡心更切,我独自在天涯,泣流伤心泪。年纪老大,还屈居人下,春又归来,我还不曾回家。山中猿猴,朝夕与我做伴。江边的柳树,与我同领水上的风烟。我就像当年的贾谊,不知还要淹沉多少年。
【韵译】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
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
【赏析】
刘长卿进士及第只比王维晚三年,应当属于盛唐诗人。但他的诗名著于上元、宝应年代以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列为中唐诗人。他的诗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意思。他是一个刚正不阿、负责任事的`人,因而使他在仕途上屡经蹉跌。据说在肃宗至德年间,他任转运使判官的时候,得罪了上司鄂州观察使吴仲儒(名将郭子仪的女婿)。吴仲儒诬告他贪赃二十万贯,因而贬谪为岭南南巴县尉。这首风调凄清、意蕴深沉的思乡之作,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新年来临,思念家乡的心情自然更加迫切;沦落天涯,不禁暗自潸然泪下。年已老迈,还落得寄人篱下的地步;春天的脚步,竟比我先行回归,此时,故乡应该是春意盎然了吧。谪居岭南,只有哀啼的猿猴从早到晚陪伴着我;江畔杨柳堆烟,置身其中,更觉前途渺然。自己就像是西汉时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不知今后还要辗转飘零多少年,才能重回故乡呢?”
诗人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乡心”,思乡之情;“新岁”,新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难抑了。“天畔”,天边,这里指岭南;“潸然”,泪流的样子;独处异乡,又逢新年,思乡情切的诗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开篇的“切”和“独”,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颔联承上抒发感喟:“老”、“居人下”是诗人自况;一个“至”字,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显沉痛;“客”,指诗人自己;“春归”,春回大地、回故乡,有拟人意;一个“先”字,既有羡慕: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样,早早回到故乡,那该多好啊!更有埋怨:我还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归了呢?年老失意,春归己留,正是诗人“潸然”的原因。
颈联描写身处的环境:“岭猿”,岭南山间的猿猴;“旦暮”,从早到晚;“风烟”,晨风暮霭;“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
尾联用典自喻,以问作结:“长沙傅”,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诗人以贾谊自比,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愤慨;“从今又几年”,表达诗人对摆脱不幸、早归故里的殷切期盼,与首联的“切”呼应。异乡新年的万般愁情,至此得以明了:为什么诗人新年时还在天畔独自潸然?为什么年老还位卑名微?为什么只能与岭猿江柳为伴?为什么不能与春同归?原来,都是因为诗人太像正直不阿的贾谊了,戚戚小人当道,谦谦君子岂能独善乎?
全诗虽题为《新年作》,但并不像一般作品那样仅是表达新年怀乡的愁绪,还融入了仕宦贬谪的悲愤,哀切深至;虽抒情多于写景,但情景交融,情致悱恻。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以此观之, “五言长城” 之谓,确非诗人自诩之辞也!
【评析】
此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时所作。公元758年(至德三年)春天,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遭贬之因,据《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记载:“曩子之尉于是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期。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巴尉。”(《毗陵集》)可见是受诽谤获罪被贬。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这首诗,是迁至潘州次年后,即乾元二年所作,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伤心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同上)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与“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异曲同工之处。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老至”句承“独潸然”,“春归”句承“新岁切”,脉络细致,情意深沉。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悲愤郁积,不能自己,因此连续以四句伤情语抒发。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引发怨苦,以此属引凄厉之声度入诗中,与北方呜咽陇水同是感伤的声态意象,都令人怀悲而思归。刘长卿的仕历活动主要在南方,其诗中有很多表现猿啼的句子:“梦寐猿啼吟”,“万里猿啼断”、“猿啼万里客”。而这里犹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时时在耳,起哀伤,动归思,进而把“乡心切”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新岁元日的惆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望,江流岸柳不但没有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相反,风烟一空,濛濛笼罩,倒给诗人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愁雾。
在抑郁、失落的情绪中诗人发出了长长的慨叹:“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点评】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80年。当时刘长卿被贬为睦州司马已达三年,仍无迁转之望,故有“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之语。一联由新年思乡写起,表达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二、三联写贬谪后屈辱境遇与凄苦生活,“老至居人下”一句感情沉痛悲愤。“岭猿”一联以岭猿与江柳表现孤寂很有特色,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本诗抓住了岭南景物的特点就地取材,情景交融,写得很含蓄。全诗意境深远,用词精炼。
篇10:唐诗之刘长卿:送上人
唐诗三百首之刘长卿:送上人
唐诗三百首全集《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
??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篇11:《听弹琴》刘长卿唐诗鉴赏
《听弹琴》刘长卿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原文】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⑴,静听松风寒⑵。
古调虽自爱⑶,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⑴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⑶古调:古时的曲调。
【白话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 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篇12:《新年作》刘长卿唐诗鉴赏
《新年作》刘长卿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新年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一说宋之问)被贬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原文】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⑴。
老至居人下⑵,春归在客先⑶。
岭猿同旦暮⑷,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⑸,从今又几年。
【注释】
⑴天畔:天边,指潘州南巴,即今广东茂名。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⑵居人下:指官人,处于人家下面。客:诗人自指。
⑶“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⑷岭:指五岭。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⑸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白话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创作背景】
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遭贬之因,据《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记载:“曩子之尉于是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期。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巴尉。”(《毗陵集》)可见是受诽谤获罪被贬。这首诗是迁至潘州次年,即乾元二年(759年)后所作。
【赏析】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诗人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伤心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毗陵集》)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这与“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异曲同工之处。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老至”句承“独潸然”,“春归”句承“新岁切”,脉络细致,情意深沉。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悲愤郁积,不能自己,因此连续以四句伤情语抒发。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引发怨苦,以此属引凄厉之声度入诗中,与北方呜咽陇水同是感伤的声态意象,都令人怀悲而思归。刘长卿的仕历活动主要在南方,其诗中有很多表现猿啼的句子:“梦寐猿啼吟”、“万里猿啼断”、“猿啼万里客”。而这里犹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时时在耳,起哀伤,动归思,进而把“乡心切”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新岁元日的惆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望,江流岸柳不但没有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相反,风烟一空,濛濛笼罩,倒给诗人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愁雾。
在抑郁、失落的情绪中诗人发出了长长的慨叹:“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 刘长卿经典唐诗
★ 刘长卿 正确读音
★ 刘长卿诗词特点
★ 唐诗赏析
★ 唐诗名句
★ 江汉唐诗
刘长卿-唐诗(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