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guoge0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唐诗夏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唐诗夏吟,欢迎阅读借鉴。
- 目录
篇1:唐诗夏吟
作者: 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拓展:
有关夏天的古诗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15、《初夏即事》
唐·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16、《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17、《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18、《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篇2:《白头吟》唐诗
汉代 · 两汉乐府
皑如山上雪,
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
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
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
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
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
何用钱刀为!
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表达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韧。《白头吟》多认为是西汉才女卓文君所作,但作者及创作背景仍有争议。
篇3:吟夏作文
吟夏作文
吟夏
吟夏夏日,姗姗地来了。 清晨,温暖的风迎面吹来,树叶发出了沙沙的响声。新鲜的空气和着各种画得像迎面扑来,使人感受到了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沉睡了整个冬季的知了和各种小虫子迎来了夏天的声音。夏,更美了。 你可曾品味过那宁静而又美好的夏夜?走在池塘边凝望天空,议论橙黄的明月挂在高高的天空上,使我情不自禁的激起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恬静而有近于陶醉的感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诗人的眼中,夏天的荷花是再美不过的了。看那一片片的.荷花,还有没开花的花苞,宽大的荷叶,一种心旷神怡的景色使人忘记了那忧烦的思绪,领悟作者对夏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青草池塘处处蛙。”夏天的雨是美好的,冲刷着那些镌刻着岁月沧桑的大石头,“滴嗒,滴嗒,”像一首和谐自然的演奏曲,并时不时地泛起一个个小泡。放眼望去,对面的楼房已经在我的视角中变得模糊不清,像一层白色的纱把它笼罩其中。树也开始轻微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冲洗了他们沾满灰尘的叶子,一片深绿色的叶子便显得朝气蓬勃了,四处呈现出活泼的样子。
“惊风乱斩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这句话便写出了夏风的景象。夏天的风轻轻的从脸颊拂过,是我们便不再感受到夏日的燥热了。口中品尝着解渴又香甜的西瓜,我们便不再烦躁了。确实啊,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烫烫的,如果在这时到外面去的话,没过几分钟额头上就会冒出豆大的汗珠,正所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啊!
那魅力是林间轻轻拂过的微风,是岩隙悄悄流淌的小溪,是夏日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篇4:浸夏吟
毕竟河荫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曙光欲沐芭蕉拢,
涟漪划来扑面中。
溧阳市旧县小学五年级:居琳
篇5:唐诗夏李白
唐诗夏李白
这首《秋浦歌》家喻户晓,它是李白组诗作品《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五首。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个:如此,这般。
2、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写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赏析】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奇语不凡;而这里咏白发,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至于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虽然看似无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却完全符合诗人感情的真实。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感染力。这样的夸张不但不虚妄,而且很有分寸;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夸饰篇》所说:“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如果说首两句劈空而来,显得有点突兀,那么末两句索性明言。它说明诗人在照镜时,看到满头白发繁若秋霜,遂禁不住感喟万分。诗人连用了“不知”与“何处”两个词组成问句。但他似问非问,或明知故问,纯粹是借此抒发感慨而已。“秋霜”固然指白发,但另给人以萧瑟的感觉。诗人利用感觉的移借,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使读者自然联想起诗人晚年的不幸际遇,便难免同生凄凉、寂寞之感了。
篇6:唐诗《寒食野望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篇7:唐诗《暮江吟》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篇8:唐诗《暮江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篇9:吟夏作文100字
吟夏作文100字
烈日当空,却只闻欢声笑语;
倾盆大雨,却只觉习习微风。
雷光电闪,却只听琴声悠扬,
阴云密布,却只见孩童嬉戏。
天干物燥,却只见海涛,
不见细雨霏霏,只见琴鸣鼓合。
拥抱夏日,拥抱好心情。
让我们热爱夏日,永远,
永远。
北京朝阳区于家围小学五年级:巴雨卿
篇10:描写夏的唐诗
描写夏的唐诗大全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初夏即事》
唐·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 化石吟教学计划
★ 化石吟课堂实录
★ 石灰吟 古诗
★ 葬花吟赏析
★ 化石吟教案
★ 《月夜》唐诗
★ 一吟三叠散文
★ 雪中吟之诗词
★ 校园浅吟抒情散文
唐诗夏吟(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