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查:985高校毁约率最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查:985高校毁约率最高,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查:985高校毁约率最高
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查:985高校毁约率最高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有两成多的人有过毁约经历,而且985高校这样的名牌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还更高一些……近日,在青岛举行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发布会,发布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最新动态,此次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2012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最终回收有效样本2个,调研对象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近所院校,调研学生以山东、河南、江苏三个省籍学生生源为主。其中,国家重点985院校的毕业生占33.5% ,211院校(非985)学生占26.4%,其他院校毕业生占比为40.1%。
近七成毕业生选择就业
参与调查的2012届毕业生中,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比例为68.5%,选择继续深造的提及率为24.5%,而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占5.8%。在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中,43.7%的人是基于期望将来有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的考虑,而出于专业深造方面考虑的学生约占20%。
在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中,40.8%的同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想挣大钱的人占比为15.5%,其次,选择“自由”的提及率为14.8%。
数据显示,期望就业的毕业生中仍未就业的首要原因是对职位不太了解或个人期望过高,使得自己错失了许多机会,其比例占到了13.7%;其次是认为薪酬过低,无法满足自身的生活,占11.9%,还有11%的同学根本未获得面试的机会。
985高校毕业生毁约率最高
调查显示,在已经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23.3%的毕业生曾经有毁约的经历。在毁约原因中,有更好的工作的提及率排在首位,达到了60.7%,其次是试用期间发现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其提及率为15.1%。排在第三位的是用人单位的承诺没有兑现,占比为9.1%。
另外,从毁约毕业生所在的院校类别来看,985重点院校毕业生的毁约率最高,达到了25.4%,其次是其他类大学,其比例为23.0%,排在第三位的是211(非985)大学,占比为20.6%,
调查数据显示,在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近两成的人手里有一至两个工作机会 ,有3个工作机会的同学占到15.4%,还有6%的毕业生获得6个以上的工作岗位。一人手握多个工作机会 ,也为毕业生毁约提供了条件。
调研发现,2012届毕业生求职开始时间呈现两次高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9月份,占求职毕业生总数的13.1%;随后其比例逐渐下降,至今年1月减少至5.5%,此后比例开始上升,期间3、4月份略有回落,到5月份升至12.3%。应届毕业生的签约旺季集中在20的10至12月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众多知名企业扎堆在10月份进学校宣讲,容易造成大批同学在此期间集中获得工作机会,另一方面 ,面临就业压力,毕业生担心错过就业机会而进行保底签约也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这部分同学在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后,就很容易毁约。
一线城市吸引力明显下降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求职时最看重要素中,职业发展前景以51.4% 的提及率居于首位;其次为薪酬福利,占到了46.2% ;就业地点以22.6%的提及率排在第三位。985、211高校的学生更看重薪酬福利和就业地点两大要素。
此次调查显示,毕业生十大期望就业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厦门、杭州、南京、武汉、西安。其中,北京以8.1% 的提及率居于首位,不过,与去年26.1%的提及率相比低了很多。
与年同期数据对比发现,20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城市的集中度呈现明显下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比例由去年的45.7% 下挫到17.9% ,二三线城市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上升。去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名列期望城市之第一集团,今年成都已经超越深圳跻身第一集团。与此同时,厦门入围大学生最期望就业的十大城市,而今年天津则跌出十大城市之列。
不过,一线城市依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调查显示,毕业生实际就业的十大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武汉、杭州、重庆、福州。
国企是毕业生就业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期望就业的行业中,制造业是毕业生最不愿意去的行业,但毕业生实际就业比例制造业却排在第三位,毕竟目前中国的产业格局依然是以制造业居主导地位,因此,制造业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就业机会。
调查显示,国有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期望与实际就业单位性质差别比较大的在于国家机关和民营企业。期望去国家机关的毕业生比例为19.0%,而实际如愿就业比例仅为5.3% ;期望去民营企业工作的比例仅为9.9%,但实际就业比例达到了29.0%。
49.5%的毕业生期望月薪水平在2000至4000元之间,实际月薪在2000至4000元的毕业生占到了62.1%,其中,无论是期望的月薪,还是实际月薪在3000至3500元的毕业生比例均最高,分别为16.3% 、17.5% 。大部分毕业生高估了自己的月薪水平,较为明显的是,仅有0.6%的人期望月薪在2000元以下,而实际上月薪在2000 元以下的毕业生占到8.6% ,而期望自己月薪达到8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比为11.5%,,但实际上月薪拿到8000 元以上的毕业生仅占2.5%。记者 刘雪莲
篇2: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
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 JOBS)日前发布《2016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并未受到经济放缓的影响,尽管目前工作签约率不高,但大多数20毕业生不缺少就业机会,对职业机会的选择和对进入职场时间的考虑成为很多毕业生目前的聚焦。
调查显示,毕业后明确将继续求学(26.0%)、当公务员(3.0%)和创业(1.3%)的学生占到三成,另七成的毕业生中43.3% 已经得到工作,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已收到雇主录用的意向,但是学生还在犹豫是否接受,而17.9%的学生不找工作,苦于没有工作机会的仅占6.7%。
本次调查对象被限定在2016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博士毕业生。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调查在高校学生寝室进行,覆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27所高校,其中81所是国家列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2580名毕业生参加了本次调查,来自211 和985的毕业生达到60.1%。受访的男性与女性各占一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分别为88.4%和11.6%。本科毕业生中女性受访者略占多数,为52.3%,男性硕士毕业生则占68.7%。
由于大学毕业后的去向有多种选择,而不同选择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毕业生们对“毕业后是否马上就业”产生了选择困难。调查发现,即使有约30%的毕业生确定在国内或者国外继续求学,他(她)们中仍有不少人会去申请工作机会或者实习机会,希望即使不会马上工作也能有段工作经历,对职场有所体验。同样,已经获得offer的毕业生中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对于自己是否就此有个“好”的职业开端并不肯定,所以延迟签约或者签约后毁约的现象日益频繁。
名校学子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多数名校生并不急于定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一211、98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进修,而打算毕业后就工作的名校生中的多数人仍处在对就业机会的选择和比较中。
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工作和读研的首选地区。由于一线城市拥有较为成熟、丰富的服务产业和众多的知名企业,可以提供更多适合大学生学识、眼界和施展才华的工作机会。
多数毕业生期望年薪4.5~10万元,并表示多数雇主可以满足毕业生的收入要求,但是毕业生对雇主的要求不仅限于收入,也并未计划在一家企业里长期服务,毕业生对雇主提供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期望较高。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大学生能对自己前途的多重思考是一个趋好的现象,数据上看,读研、创业、做公务员和求职就业的比例分布也较为合理,但是毕业生对前途的考虑和对职业机会的选择比较功利。虽然毕业生们并不打算在一家企业长期服务,但是对第一份工作又寄予过高的期望。调查发现,毕业生们都希望从第一份工作获得专业技能、经验和人脉,不少人对于自己两三年后达到的'职场地位有明确的目标,甚至已经设计好工作几年后跳槽或再去学校进修的路径,但是很少提及对雇主的贡献和回报,更几乎无人提及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另有12%的毕业生表示“不想再求学”。
尽管中国经济处在下滑周期,但是大学生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不高,延迟就业和对雇主的挑选将更为严重。
关于前程无忧“前程无忧”(NASDAQ: JOBS) 是国内最大、集多种媒介资源优势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它集合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上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顾问队伍,提供包括招聘猎头、培训测评和人事外包在内的全方位专业人力资源服务,现在全国25个城市设有服务机构。
9月,前程无忧成为首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
篇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
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
时值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旺季,网络招聘机构“智联招聘”今天发布“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调查涉及求职行为与态度、获得面试的机会、是否成功签约等各个方面。挂网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20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有效样本52461个。
调研报告显示本届毕业生:
不再“迷信”高学历2014届大学毕业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为76.3%,仅5.4%的人选择毕业后出国继续学习。去年选择就业的比例为68.5%,今年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则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由去年的17.5%下降至今年的14.5%。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也由的5.8%下降为2014年的3.2%。
求职高峰出现在今年2月2014届毕业生开始进入求职环节的时间相比往届有一些差异。第一,年前开始找工作的`比例与往年基本一致,9月、10月是一个小高峰。差异在于,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出现在春节后的2月,这一时间段与职场人士跳槽觅职高峰正好重叠。此外,大专生和本科生倾向于春节后2月开始找工作,硕士生则集中在9月开学时期开始求职。
平均每人投递简历27.7份在2014年的毕业生中,37.5%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30份之间,所占比例最高;23.4%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份以下;22.1%的人超过了50份;投递简历在30-50份之间的占比为17.0%。
平均每人获得面试机会5.3个2014届应届毕业生中,94.8%的人获得过面试机会。其中,获得3-5次面试机会的人占35.7%,所占比例最高。获得5-10次面试机会的毕业生占比为25.8%,获得1-3次面试机会的占比为20.1%。截至2014年2月底,仍有5.2%的应届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面试机会。
平均每人获Offer(签约意向)1.7个约六成学生拥有1-3个Offer。据对未获得Offer的大学生的调查,其主要原因是未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占比达45.7%。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更倾向于雇佣有相关经验的人,因此,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成为大学生成功获得Offer的最重要原因。智联招聘专家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找工作前仅仅拥有学校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大学生需要进入职场,经受相关的工作训练,掌握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将有助于他们成功获得Offer。
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727万,相比的699万增加了28万。大学生人才市场供给不断增长的势头,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事实上,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中的自我认知上,认为自己不符合企业要求与自觉迷茫,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两座大山。
篇4:陕西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8.6万 为历年最高
陕西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8.6万 为历年最高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陕西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达28.6万人,为历年最高,就业压力有增无减。
据省人社厅预计,今年全省需要就业的城镇人口超过65万人,相对于全年35万个左右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岗位缺口依然很大。未来5年,陕西省将新增143万高校毕业生,比“十一五”期间总量增加25%,今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达28.6万人,为历年最高,就业压力有增无减。
为促进各个群体的.就业,省人社厅将在各地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四类人员被列入援助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各级人社部门将在30日内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城镇退役军人,将及时提供就业援助或令其享受其他扶持政策,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公益性岗位享受补贴满3年的,按时终止岗位补贴;困难人员的划定范围,各市县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定,不得随意扩大范围。(记者 朱雪娇)
中国大学网: 应届毕业生 考研辅导
篇5:调查称应届毕业生求职月开销超两千
调查称应届毕业生求职月开销超两千
应届毕业生人均每月求职开销过元,部分人甚至超过5000元,近日在华科大文华学院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让人有些意外,
目前距离毕业仅3个月时间,工作尚无着落的.毕业生开始频繁参加各大招聘会或各公司面试,以谋求心仪职位。记者调查了文华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新闻、城市规划三个专业10名毕业生的近一个月求职开销,人均超过2000元。调查还显示,在武汉本地求职的学生求职开销比异地求职的学生平均少1000元以上。
新闻专业毕业生周立超现已被浙江大学宣传部预录用,
他告诉记者,从报名到考试录取只花了一个月时间,但消耗了5000元以上。他说,笔试、面试以及后来被录用去浙江大学签协议,三次武汉至杭州的往返高铁票花了1700元,面试前购置了一套西服以及皮带、皮鞋、领带等又花费了1500元,在杭州住宿和饮食花了2000块钱。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小陈一个月求职却只花了1500元不到。他告诉记者,他现在开销比较大的主要是车费,为了赶面试,出门经常打的士。“作为武汉本地学生,又在本地求职,开销自然要少”。
据悉,我市今年已面向低保等贫困家庭毕业生发放每人每月800元的求职补贴,应届毕业生可在毕业高校进行申请。
篇6: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法语专业起薪最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法语专业起薪最高
一项对44.5万名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就业市场上法语人才最受宠,在众多热门专业中,法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起薪最高,月薪达到4千多元。“这两年进驻中国的法资企业越来越多,精通法语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自然就供不应求。”新通资深法国留学顾问王瑛解释说。据调查,目前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带,其中仅上海一地就有1000多家法资机构,因此,这两年去法国留学的浙江学生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教育一流,公立院校免学费
除了能练就一口纯正法语外,法国留学还拥有教育品质高,费用低等优势。法国拥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学府,如巴黎十一大学世界排名第17位,校内127个研究所都是国家级研究所。在专业方面,高速铁路及通讯技术、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商科、酒店和旅游管理等都特别有名。
法国公立大学一直实行免学费教育,加上今年欧元贬值,中国学生只需承担每年人民币六七万元的生活费。私立院校收费也比较实惠,年度费用约人民币12-18万元左右。
入学门槛低,非常适合高考生
法国秋季申请已于近日正式开始,被录取的学生最快明年8月就可成行。法国大学门槛较低,认可中国自考、远程教育等正规的学历文凭。一般来说,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可直接升读硕士课程,而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插读本科最后一年课程,然后再升读硕士课程。
对高三学生来说,现在申请法国留学不但能为高考多预备一个“候补志愿”,而且还不会添加过多负担。因为法国大学在录取时主要参考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法语水平,而法语的学习学生可以安排在寒假或高考后进行。
篇7:广东50万高校毕业生求职 本科生签约率仅7.61%
广东50万高校毕业生求职 本科生签约率仅7.61%
严峻
供: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50万人,达历史新高。
求: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20%以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除了严峻,还是严峻!昨日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心惊: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同期下降了50%以上。
高校毕业生较去年增14%
广东20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1万人,相比去年增长14.2%,再加上外省来粤求职人数,以及之前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大学生和今年被企业裁减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省教育厅统计,从广东已经举办的36场招聘会来看,进场的用人单位质量明显下降,参与招聘会的金融、经济、房地产等类型企业大幅减少,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了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了20%以上。
学生急盼政府“救就业”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专业大四毕业生李真说,相比起来软件行业所受冲击没有金融和制造业大,但是就业情况依旧令人迷惘。他们班上有38名同学,目前签约的仅有五六人。李真本人在做两手准备,考研的同时也在一些重大招聘场次上投简历。他说,大家都知道今年的严峻,就业期望已经一调再调,只求“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这场“就业危机”,不少毕业生非常焦灼。大四学生小张(化名)来自某重点大学,失眠一年多终于熬不住去心理医院门诊求医。小张说,刚上大三他和其他同学都已开始紧张,很多人都是一手准备考研一手准备找工作。平时除了上课泡图书馆,还要想办法去实习找兼职,以积累社会经验为找工作打好基础。即便如此,大家信心不大,深感前路迷茫。
广东省教育厅表示,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较明显的就业焦虑心理,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已在不断调适,但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出台新政策扶持就业的愿望非常强烈。
“长期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
省教育厅副厅长直言:“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不会出台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但会在落实和细化原有政策上推出新的举措。同时他透露,省教育厅将委托各大高校到学生一线作调研,准确掌握大学生对政府出台促就业政策的预期,并在2~3周内形成政策建议,以促进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以人为本的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
针对解决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问题,罗伟其希望对下基层大学生的落户政策能再宽松一点;政府应出台激励企业接纳、培养大学生的政策,让大学生有机会下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愿意在中小企业就业。
昨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并无省领导出席,这是否说明了省领导并不重视高校就业问题?对此主管就业的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直言,他拿不出什么政策来让领导大力度推动高校就业,请领导到会意义并不大。而客观来说,多年来广东地区就业情况的宽松,使得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容易保持乐观态度,虽然媒体一直宣传就业难,但领导们对严峻形势还是比较缺乏理性认识。但更重要的责任还在教育部门。李小鲁说,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致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李小鲁也批评了高校抓就业的不足。广东高校长期来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许多高校领导、就业中心虽然认识到形势严峻,但还没能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就业紧张问题不会在短期内缓解。(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赖红英)
广东5至7月
千场招聘会进校园
今年5月至7月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时段,广东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会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校园组织举办1000场现场招聘会和100场就业指导校园巡讲活动。据介绍,省劳动与就业保障厅正在研究制定广东省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文件,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篇8: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求职人均递出9份简历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求职人均递出9份简历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近日公布了第三次学生就业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去年,毕业生在择业期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4.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3个。去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32元。
调查涉及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的28所高校,其中“211”重点高校3所、一般本科院校15所、专科及高职院校10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388份。
大学生人均月起薪1798元
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2007年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1798元,比2005年的1588元增加了210元。
调查发现,起薪基本上是随着学历的升高不断增多的。专科毕业生为1410元,本科毕业生为1788元,硕士、博士分别为3252元和3469元。
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中,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起薪较高,分别为2411元、2346元和2249元;高等教育单位、部队、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2231元、1908元、1724元和1536元;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分别为1448元、1201元和1162元。
大学生求职花费人均1132元
此次调查报告的执笔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岳昌君认为:“已确定单位”者在总求职费用和分项费用上支出均低于“待就业”者,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经费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会显著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求职撒大网成功率并不高
调查显示,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4.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3个。
岳昌君指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并没有显著相关性。“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9个,“待就业”者为9.1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4.3个,“待就业”者为4.2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5个,“待就业”者为2个。统计数据也显示出“待就业”者仍然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私企成为吸收毕业生大户
从毕业生流向来看,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三者合计达70.4%;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1.1%、3.8%、1.6%、5.3%和1.9%,事业单位合计为13.7%;三资企业占9.5%.
与2005年相比,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达到72.1%.其中,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13.9%和3.6%.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
按就业地点来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为1.4%.与2005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回升。
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查:985高校毁约率最高(合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