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不得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仰人鼻息的解释及成语故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仰人鼻息的解释及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仰人鼻息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
意思:
全靠别人鼻子里嘘出的`气息而勉强存活。比喻自己没有办法,必须依仗别人才能生存。引申为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的意思。原为“仰我鼻息”。
东汉末年,国家四分五裂,局势混乱。一些州郡的长官拥兵自守,各占地盘,形成军阀割据,互相攻伐。
这时,渤海的太守是袁绍。他听从部下谋士逢纪的建议,阴谋吞并冀州刺史韩馥统治的地区。逢纪的建议是:让袁绍一面写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鼓动他引兵南下,进攻冀州;一面派荀谌、高干等到冀州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南下,袁绍也有所行动,看来你已处境危险,为你着想,不如主动把冀州让给袁绍,那样既可获得让贤的美名,又可保住身家性命,实是两全之策。”
这个阴谋获得了成功。粗鲁无能的韩馥竟对袁绍的要求表示同意。可是韩馥的部下耿武、闵纯等看出袁绍也是无甚能力的人,于是一致反对归附他。耿武向韩馥说:“冀州有百万之众,可支持十年之饷,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
但韩馥竟没有听从这样的意见。
篇2:四字成语故事-仰人鼻息成语故事
仰人鼻息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一些州、郡的官吏各占地盘,互相攻伐,形成军伐割据的局面。
汉献帝时,渤海太守袁绍想攻占冀州,谋士逢纪向他献计:一面写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鼓动他引兵南下,进攻冀州;一面派荀谌、高干等人去冀州对刺史韩馥说:“公孙瓒南下,袁绍也有所行动,看来你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了!为你着想,不如主动把冀州让给袁绍,这样,既可以获得让贤的美名,又可以保住自家性命,实在是两全之策。”无能的韩馥竟然同意了。可是韩馥的部下极力反对,劝韩馥说:“冀州有强兵百万,粮草充足,而袁绍不过是穷军孤客,依赖我们的鼻息而活着,就像吃奶的孩子,断了奶汁,立刻就会饿死,我们凭什么把冀州让给他呢?”但韩馥不听,派自己的儿子将冀州牧的印绶送给了袁绍。
舟中敌国成语故事
吴起是战国时卫国人,他精通兵法,曾有人把他和孙武并列,称为“孙吴”。
魏文侯时,吴起被封为将军,他治军有方,作战有术,打了好多胜仗,深受文侯喜爱。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即位。吴起仍受武侯重用。
一天,魏武侯和大夫们乘舟经过西河,武侯望着滔滔河水和巍巍高山,心里颇为得意,便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江山多么壮丽,我国有这样的险要地势,一定稳如泰山,”同行的大夫们也都随声附和。可是吴起却摇摇头说:“国家的牢固不在于险要的天然地势,而在于国君的良好德行。从前三苗的地势,左依洞庭湖,右靠都阳湖,不能说不险要吧?可是由于朝廷不修德政,结果被禹灭亡了。夏禁统治的国家,南有伊水、洛水,北有壶关、羊肠,地势十分险要,只因不修德,被商汤王灭亡了。商封时,左有孟门,右有太行,北有常山,南有黄河,天然的地势也是很好的,只因商封不修德行,最终还是被周武王灭掉了。如果您也不修德,那么地势再险要也同样是没有用的,说不定现在和您同坐在一条船上的人,也会成为敌人呢!”
武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声称是,但心中终有一点不快,从此疏远了他。
《战国策·魏策》和(史记·吴起传》都有这段记述。“舟中敌国”这一成语,其意思是:如果不修德行,胡作非为,那么,终将众叛亲离。
百尺竿头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当断不断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考烈王无子,相国春申君为此忧心忡(chōng)忡。不久,有赵国人李园携带一女子来到楚国,想献给楚王。李园打听到楚王没有生育能力,就转而投靠春申君,春申君就将女子占为己有。
过了一段时间,这女子怀了孕,她私下对春申君说:“楚王对你的宠爱,已远远超过了他的兄弟。你在楚国为相二十余年,万一楚王死后,他兄弟立为王,肯定重用他的亲信,你怎么能得到长久的宠幸呢?今天我已有了身孕,如果把我献给楚王,生的是儿子,一定立为太子。今后太子立为王,你就是太子的父亲。这样,楚国不就是你的了吗?”春申君觉得此话有理,就将这女子献给了楚王。后来,这女子生下一个儿子,果然立为太子。而李园也因此受到楚王宠幸。
几年后,有一个叫朱英的人对春申君说:“楚王病重,不久当去世。关于太子的事,只有你与李园最清楚。据说他养有刺客想杀死你,他又在楚王身边,一旦楚王去世,李园一定杀你灭口。因此,你应该早做准备,杀死李园。”春申君说:“李园是个仆人,哪里能做这种事呢?”就拒绝了朱英的意见。不久,楚王去世,李园果然叫人埋伏在宫门,等春申君进宫时,一刀将他砍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此事时说:“春申君处事太不果断,反而身受其害。”(原话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应该听从朱英的意见啊!”
含义及用法:后人以“当断不断”说明应该作出决断的时候,却犹豫不决,结果自食恶果。
注:忡忡,忧虑不安。
篇3: 仰人鼻息的成语故事
仰人鼻息的成语故事
释义
原意是依赖他人的呼吸而活下去,现在常用来形容依赖别人,难以自立。
出处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故事
东汉末年,董卓在朝中专权,上欺天子,下压群臣,鱼肉百姓,无所不为。各州郡的割据势力纷纷起兵讨伐董贼,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车骑将军,统率群雄,直逼长安。
冀州牧韩馥负责讨逆群雄的.粮草供应,他看到袁绍深得人心,势力越来越雄厚,害怕他夺取自己的地盘。怎样才能消除袁绍的威胁呢?韩馥心生一计,那就是少给他们军粮,使他们尽早离散。袁绍见韩馥如此对待自己,气愤不已。
一天,袁绍的一位谋士对袁绍说:“您想讨伐董卓,必须有一块容身之地,否则难免受人所制。冀州之地,人民富庶,粮草充足,而冀州牧韩馥又没什么才能。您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冀州夺过来,作为养兵之所呢?”
“哎呀呀,你说得太好了。若能夺取冀州,有了充足的粮草,我的兵马定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充。这对我实在太有利了。”
袁绍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一方面秘密命令公孙瓒率军队佯做攻冀州之势,一方面派遣自己的外甥陈留、高干劝韩馥归顺自己,拱手献出冀州。
韩馥面对不利局势,仔细地想了一阵。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和威望都不如袁绍,眼下又有重兵威胁,只好同意让出冀州,也好保全性命。但是他把这个想法对部下讲了,反对的呼声却很大。很多将领对韩馥说:“咱们冀州兵强马壮,贮存的粮食足够吃十年;而袁绍的人马也就是一群穷军孤客,依靠我们喘出来的气而活着,又如同吃奶的孩子托在我们手上,假如给他断了奶汁,他立刻就会饿死。我们凭什么要把冀州白白让给他?”
韩馥说:“我是袁家的老部下,论才能又远远比不上袁绍。我把位置让给贤者,也是古人所赞成的,你们为什么要从中作梗呀?”
韩馥的大将们还是不服气,他们提出把兵马开回来,与袁绍进行决战。可是韩馥说什么也不答应,一心要把冀州让出去。他派自己的儿子带着冀州牧的印绶,去见袁绍,表示投降的诚意。
袁绍得了冀州,实力大大增强,心里却容不得韩馥。到后来,韩馥受尽了袁绍的逼迫,自杀而死。
篇4:仰人鼻息词语解释
仰人鼻息词语解释
【成语名字】仰人鼻息
【汉语拼音】yǎng rén bí xí
【成语解释】
仰赖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而生存。比喻依靠他人生活。语本《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后用“仰人鼻息”比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
【成语典故】
《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
绍客逢纪谓绍曰:“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 其位。”绍然之,益亲纪,即以书与瓒。瓒遂引兵而至,外托〔讨〕董卓,而阴谋袭馥。绍乃使外甥陈留高干及颍川荀谌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 之。袁车骑引军东向,其意未可量也。窃为将军危之。”……谌曰:“……夫袁氏将军之旧,且为同盟。当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必厚德将军,公孙瓒不能 复与之争矣。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太山也。愿勿有疑。”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闻而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 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 贵,诸君独何病焉?”
【成语注解】
1、冀州:古九州岛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2、鄙:偏远。
3、带甲百万:指兵力雄厚。带甲,披甲冑的将士。
4、谷支十年:指储粮丰富。支,支付。
〔参考数据〕
另可参考:《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六.袁绍》
【成语出处】
1、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贼臣结兄弟之亲,解其倒悬,仰人鼻息,一日无恩,终成难养。”
2、清.康有为《大同书.己部.总论》:“其子孙众多,壮夫环立,而游手无食,仰于一老。乃至年七八十,奔走远方,或为人隶,仰人鼻息,归而哺食其所生息者,盖比比也。”
3、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七上.积素斋文》:“桐城三先生古文,海内奉为正宗,……吴礼缘太守宝俭评曰:『气息直逼西汉,不仰唐以下人鼻息。』”
4、清.吴炽昌《续客窗闲话.卷一.某宫保》:“寒苦,我命也,不能仰人鼻息。还我故人,任我所之。”
【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 比喻依靠他人生活。
使用类别 用在“无法自立”的表述上。
【仰人鼻息造句】
1、自己虽生来贫困,却也不能一辈子仰人鼻息度日。
2、回想过去那段贫无立锥,仰人鼻息的日子,让我更珍惜今日的一切。
二、
语义说明 比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
使用类别 用在“无法自主”的表述上。
【仰人鼻息造句】
1、我和他都是组长,为什么我就要仰人鼻息地过日子?
2、这种仰人鼻息,处处委曲求全的日子,我实在过不下去了!
3、主管狐假虎威,欺压属下,我们这些小职员每天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能不处处小心谨慎吗?
4、过去她是丫环身分,只能仰人鼻息,唯主子之命是听。现在她可是太太了,还会理会这些吗?
辨识
【近义词】:仰给于人,寄人篱下,俯仰由人,听人穿鼻
【反义词】:自立门户,自力更生,自立门户
辨似:
形音辨误 仰,依赖。不可写作“抑”。
同 “仰人鼻息”及“寄人篱下”都有仰赖他人的意思。
异 “仰人鼻息”侧重于行事受制于他人,不能自主;“寄人篱下”侧重于依靠他人生活,不能自立。
仰人鼻息 寄人篱下 辨似造句
主管狐假虎威,欺压属下,我们这些小职员每天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能不处处小心谨慎吗?
借住朋友家多年,这对小夫妻终于租了栋小公寓,脱离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参考词语】:假人鼻息
【汉语拼音】: jiǎ rén bí xí
【成语解释】:犹“仰人鼻息”。见“仰人鼻息”条。
1、《魏书.卷九八.萧衍列传》:“授以名器之尊,救其重围之死,凭人系援,假人鼻息。”
【参考词语】:仰承鼻息
【汉语拼音】: yǎng chéng bí xí
【成语解释】:犹“仰人鼻息”。见“仰人鼻息”条。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嘉定乡绅,是权力很大的,地方官都是仰承他鼻息的。”
【仰人鼻息的成语故事】
“鼻息”是指鼻子里呼出的气,“仰人鼻息”即是依靠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生存,用以比喻依靠他人生活。这种用法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 绍》中就有出现。内容记载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各州郡的首长拥兵自重,互相争战。在京师有董卓作乱,袁绍起兵讨伐,有不少人归附他。袁绍的根据地在渤 海郡,附近的冀州刺使韩馥见袁绍的势力渐长,害怕袁绍会来并吞,对他有所戒心,常缩减粮援,想以此削弱袁绍的兵力。后来,韩馥的属下曲义造反,他出兵镇压 失败,袁绍想借机和曲义结盟,共同对抗韩馥。但谋士逢纪却劝他说:“要做大事,必须要有更多的'资源。冀州地广物丰,为首的韩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 办法把它夺过来吧!”逢纪并建议袁绍鼓动北方的公孙瓒带兵南下,韩馥一定吓得手足无措,再派人去向他游说,分析目前情势对他不利,而袁绍有才干,不如把冀 州让给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让贤的美名。果真韩馥听了说客的话,答应将冀州让给袁绍。韩馥的部下闻讯赶紧劝阻说:“我们冀州虽地处偏远,但也有百 万兵力,粮食够吃上十年,袁绍算什么!他的实力根本比不上我们,还得『仰我鼻息』,靠我们支持才能存活,像个婴儿一样,一旦停止喂食就会饿死,根本没有自 行生存的能力,为何还要将土地让给他?”但怕事的韩馥根本听不进去,不管多少人劝他都没有用,最后还是将位子让给了袁绍。后来“仰人鼻息”这句成语就从这 里演变而出,比喻依靠他人生活。亦用于比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
篇5:仰人鼻息造句
仰人鼻息造句
1、美国不会装模作样地默认被关押的异议者自我选择了枷锁,也不会默认妇女成为可耻的代名词,看着她们变成奴仆,同样不会默认任何人类的一员仰人鼻息地生活。
2、食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在食物体系上仰人鼻息的,是那些无力维持本地化食品体系的发展中国家。
3、主管狐假虎威,欺压属下,我们这些小职员每天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能不处处小心谨慎吗?
4、这种仰人鼻息,处处委曲求全的日子,我实在过不下去了!
5、过去她是丫环身分,只能仰人鼻息,唯主子之命是听。现在她可是太太了,还会理会这些吗?
6、在专制政治下,一切大小官僚不过是专制政治的附庸和驯服的工具,只能将自己依附于某种权势,仰人鼻息,毫无独立人格可言。
7、回想过去那段贫无立锥,()仰人鼻息的日子,让我更珍惜今日的一切。
8、政府的`终极目标并非将人民圈禁并以武力恫吓束缚,从而使他们仰人鼻息而苟活。
9、她似乎不愿在经济上仰人鼻息。
10、我和他都是组长,为什么我就要仰人鼻息地过日子?
11、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的缺乏导致了在贸易谈判桌上只能仰人鼻息!
12、原本是可以随意支配他人生死荣辱的最高统治者,这会儿却成了仰人鼻息的可怜虫。
13、她和情人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了,现在轮到她俯允施惠,不再仰人鼻息了。
14、自己虽生来贫困,却也不能一辈子仰人鼻息度日。
15、对十年的仰人鼻息的逢迎生活叹息不已,生动反映了漫游生活的辛酸与无奈。
16、相反,大多数人民看到的却是黑暗,饥饿,仰人鼻息的不堪回首的童年。
篇6:经典成语故事及解释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儿子,生于公元278年。《晋书》记载,他幼时非常聪慧,深得武帝宠爱。五岁那年的一天傍晚,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了望,小司马遹急忙拖着爷爷的衣裾来到暗处。司马炎不解,问为什么,他回答:“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原来,是为了爷爷的安全。此后,司马炎多次在公开场合赞许孙子颇似先祖司马懿,并强调说:“此儿当兴我家。”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昏庸无能,凶悍残酷的皇后贾南风趁机干预朝政。由于被立为太子的司马遹,并非贾南风所生,所以贾南风视司马遹为眼中钉、肉中刺。她一方面让太子与生母谢玖分开,一方面暗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任其荒废学业。司马遹即太子位时刚刚13岁,没有了大人约束和指教,自然如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妄为。
当时有一个叫杜锡的人,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掌传宣诏命)以后,多次规劝司马遹远离小人、修德近善,言辞恳切。已经放纵惯了的司马遹非但不听劝告,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
有一次,司马遹故意在杜锡常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结果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疼痛不堪。第二天,司马遹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开口,只好回答说:“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司马遹进而诘问说:“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成语“如坐针毡”便从这个故事中引申而来。
公元299年,贾南风召集亲信潘岳等,捏造文书,嫁祸给司马遹,朝廷以谋反罪名废除司马遹的太子之职,遣出皇宫,发配到许昌。公元300年,贾南风又命太医制成毒药,派宦官孙虑携药至许昌,逼迫司马遹服用。司马遹坚决不从,孙虑就趁司马遹上厕所时,跟随在后,“以药杵椎杀之”。这一年,司马遹年仅23岁。
★ 成语故事解释
仰人鼻息的解释及成语故事(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