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27 12:40:34 作者:今晚有物料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今晚有物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罄竹难书成语故事

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深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李渊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唐的官僚制度,基本使用了隋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均田制;对税捐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颁布了武德律。李渊对唐朝的措施,为唐太宗“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帝。

篇2:罄竹难书成语故事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合约,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此时,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写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

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

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为五十岁),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篇3:罄竹难书成语故事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很多人只知道《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数不胜数”。

篇4: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

【词目】罄竹难书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 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作恶多端

【反义词】 宅心仁厚、丰功伟绩

【成语解释】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

篇5:罄竹难书成语故事短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

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既担心突厥坏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们的悍马,于是,听从他人建议,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最终,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还大开粮仓,救济灾民,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率领他们打起仗来很是辛苦。

此时,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书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传阅,李密的声势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不过,李密认为洛阳城还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时。

李渊这边呢,倒是很想拉拢声势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书。但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担任盟主。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去河南,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骄傲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我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李渊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没有那个野心,我愿意跟随你。”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篇6:罄竹难书成语故事短

【注音】qìng zhú nán shū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作恶多端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

【年代】古代

【例句】 日本侵华战犯的罪恶

罄竹难书的意思是什么

两袖清风的成语故事

庖丁解牛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幼儿成语故事

慢条斯理的成语故事

连篇累牍的成语故事

内助之贤的成语故事

挑挑拣拣的成语故事

英语中国成语故事

关于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

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罄竹难书的成语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