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时间:2022-11-25 06:10:36 作者:农场里的画家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场里的画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碳——氧平衡

1、实验绿叶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顺序:暗处理――遮光――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碘酒――观察变化

实验目地: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②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注意: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②提前用黑纸把叶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地是做对照实验。

③脱色是酒精的作用,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酒精加热时要隔水加热。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实验现象: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见光部分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①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②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征。

2、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夜间,卧室里不宜放置大量的花卉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甘薯、白菜堆放久了,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热量。新鲜的水果用保鲜袋包裹,可延长贮藏时间,主要原因是抵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氧平衡。

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

如果连续出现阴天,大棚蔬菜的产量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阴雨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的联系: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有机物里的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原料的吸收和产生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所以二者既相互对立以相互依存。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

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3.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

④涂:将附着在牙签上的碎屑涂于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部标本。

4.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壁(仅植物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④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⑤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⑥叶绿体(仅植物细胞有):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它

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⑦液泡(仅植物细胞有):溶解着多种物质。

6.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②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

8.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

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大小如拳形象桃

上房下室有四窍

房连静脉室连动

左右不通上下通

动脉血,左室离

换物质,在毛细

回右房,入右室

忙去肺,换氧气

新血来,左房里

终左室,新周期

一颗心脏映眼中,四个腔室须分清。

上房下室同侧通,房连静来室连动。

静脉送血回心房,再沿动脉向外冲。

瓣膜控制血流向,上下内外不倒行。

肺部循环加氧站,血色由暗变鲜红。

氧由血液送全身,分解糖类(等)释放能。

二、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有浆有细胞

浆运细胞和养料

红细胞,带氧跑

白细胞,把菌包

血小板,凝血牢

三、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管动静和毛细

动脉壁厚血流急

管腔较小压力高

毛细毛细薄又细

薄到只剩一层皮

两红细胞过不去

慢慢通过换氧气

静脉壁薄弹性小

大多分布在体表

还有瓣膜防颠倒

四、消化和吸收

口咽食胃小大肠

分工全都不一样

口嚼舌搅淀粉消

胃内蛋白有走掉

小肠里面最重要

胰液胆汁凑热闹

消化吸收一肩挑

三类营养要记牢

五、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鼻咽喉,两气管

功能不要搞混乱

呼吸道,有支撑

确保气流能畅通

两气管,有纤毛

排菌化痰守卫牢

清洁湿润又加温

黏液还能抵细菌

六、肺内的气体交换

胸腔左右二三肺

还有膈肌和两肋

肋膈肌缩胸腔扩

吸入空气氧气多

肋膈肌扩胸腔缩

呼出废气氧气弱

气入肺泡过两壁

进入血管是毛细

氧入碳出交换急

最终氧去细胞里

七、尿的形成和排出

肾小球,小囊壁

血液流经搞过滤

细胞蛋白留血里

水盐素糖穿过去

形成原尿不彻底

肾小管,重新吸

葡萄糖,无剩余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

健康与环境

1.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影响人体躯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一些常见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压力,不良的行为习惯,其他各种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以及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2.传染病及传播三环节

(1)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并且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及免疫性。

(3)传染病的传播三环节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3.常见的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等类型。

4.环境毒物和中毒

(1)环境毒物的概念

人类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人体后,能在人体内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干扰或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此类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2)环境毒物的主要来源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如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等排出的废物;人类广泛使用的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农药等);也有的来自自然界,如某些地区饮水中含有较高的氟化物、硝酸盐等。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

1.动物分类: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海蜇、珊瑚虫。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绦虫、吸血虫。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线形动物的代表:蛔虫、线虫、丝虫。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沙蚕、蛭。

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利用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扇贝、文蛤、镒蛏。

7.节肢动物(最大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节肢动物的代表:蝗虫、虾、蟹、蜘蛛、蜈蚣。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8. 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9.鱼适于游泳的外部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鱼的身体分三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②体表有鳞片,可保护身体;③运动器官是鳍

10.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1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鳃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的代表:青蛙、蟾蜍、大鲵。

1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

初中生物该怎么学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试题

初中生物课件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中70个易忽略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