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离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无以成江海前及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无以成江海前及翻译,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无以成江海前及翻译
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注释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不可以已(yǐ):学习不能停止。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绳,墨线。
輮(róu):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虽有(yòu)槁暴(pù):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
挺:直。
受绳:用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日参(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
知(zhì):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篇2:无以成江海前
劝学节选
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篇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唐钢金恒企业发展总公司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唐钢金恒企业发展总公司
唐山钢铁集团金恒企业发展总公司的前身是唐钢附属企业总公司,是一家以安置主办厂职工子女就业为主要任务的冶金集体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3月22日,将点多面广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47个小单位重组为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8个分公司(总厂),更名成立了金恒企业发展总公司.,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百强民营企业.20完成工商收入4.6亿元,实现利润698.8万元,上缴国税544万元,上缴地税110万元.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中小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SMALL MEDIUM ENTERPRISES 年,卷(期): “”(9) 分类号:F4 关键词:篇4:孔子犹江海文言文翻译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⑨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⑤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⑥’,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⑦江海也,赐则奚⑧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
1 、赵简子:原为晋国大夫,韩、魏、赵三家分晋后,为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2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3 、说:同“悦”,高兴。 4 、终业:完成学业。 5 、去:离开 6 、识:了解。 7 、赐:我,指子贡。 8 、譬:好像,犹如。 9 、犹:好像。 10、奚:怎么。 11、事:跟随。 句型: “善哉,子贡之言也!” 的意思是“子贡的话好啊!” “言”是主语,“善”是谓语,谓语应放在主语的.后面,现在放在句首了,所以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孔子为人何如?”应是“孔子为人如何?”的顺序,“何”是“如”这个介词所带的宾语,“何”是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要前置,这是古汉语的语法规则。
本段道理:
孔子被喻为圣人,无所不知;道德高深. 因此,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就如同江海一样高深、博大。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这说明了孔子:无所不知、道德高深,不是一般人可以看透他的。
译文:
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了,说:“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孔子),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就停下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篇5:前赤壁赋翻译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朗颂“明月”的诗歌,高唱“窈窕”的篇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鞯乃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何处漂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我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盼望着‘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随着歌声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象怨恨,象思慕,象抽泣,象倾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跳起舞来,使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捕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麋鹿交朋友,驾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互相劝酒。就象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拉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宝藏,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篇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原文和翻译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原文和翻译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翻译:
江海所以能成为江河的首领,由于大江大海能够甘居河川之下,所以能融会千河百川,成为江河的首领。因此想要地位处于民之上,必定(要)通过言论表现出愿处民下。要想做民众的先导,一定要把自身放在民众之后。因此圣人处在民上而人民不感到有压力。想要做民众的先导,而人民不认为有妨害。
因此天下之民乐于推举圣人,使之居上,居先,而不厌恶。由于他(圣人)的不争,所以天下之民没有谁能同他争。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注释:
1、所以……者:……的原因。“所以”是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固定结构,“所以”和它后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词组。
2、谷:两山之间的水道或夹道,这里指流经山谷的.小河,“百谷”实指“百川”。
3、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
4、以:介词,因为。
5、善:善于。这里有正确对待的意思。
6、下之:居其下,处其下。下:动词,“之”是“下”的宾语,指“百谷”。
7、上民:地位处于民之上。上:动词,处在上面,凌驾。
8、以言下之:通过言论表现出愿处民下,指对民要谦下。
9、先民:在民之先。
10、后之:在民之后。“先”“后”都是动词。
11、不重:不觉得重,指不感到有压力,愿意拥戴圣人。重:形容词用作意动。
12、不害:不认为有妨害。意即愿意跟随圣人。“害”用作意动。
13、天下:指天下之民。
篇7:江海能为百谷王原文及翻译
江海能为百谷王原文及翻译
出处:《老子》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成为江河的首领,由于大江大海能够甘居河川之下,所以能融会千河百川,成为江河的首领。因此想要地位处于民之上,必定(要)通过言论表现出愿处民下。要想做民众的先导,一定要把自身放在民众之后。因此圣人处在民上而人民不感到有压力。想要做民众的'先导,而人民不认为有妨害。
因此天下之民乐于推举圣人,使之居上,居先,而不厌恶。由于他(圣人)的不争,所以天下之民没有谁能同他争。
【注释】
[1]所以……者:……的原因。“所以”是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固定结构,“所以”和它后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词组。
[2]谷:两山之间的水道或夹道,这里指流经山谷的小河,“百谷”实指“百川”。
[3]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
[4]以:介词,因为。
[5]善:善于。这里有正确对待的意思。
[6]下之:居其下,处其下。下:动词,“之”是“下”的宾语,指“百谷”。
[7]上民:地位处于民之上。上:动词,处在上面,凌驾。
[8]以言下之:通过言论表现出愿处民下,指对民要谦下。
[9]先民:在民之先。
[10]后之:在民之后。“先”“后”都是动词。
[11]不重:不觉得重,指不感到有压力,愿意拥戴圣人。重:形容词用作意动。
[12]不害:不认为有妨害。意即愿意跟随圣人。“害”用作意动。
[13]天下:指天下之民。
篇8:偶成其一翻译赏析
偶成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前言】
《竹枝词二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注释】
①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带。
②巴人:①古巴州人。②古曲名。“《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③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④纥(hé)那:踏曲的和声。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翻译】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赏析】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归去。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篇9:《漫成其一》翻译赏析
《漫成三首其一》翻译赏析
《漫成三首其一》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前言】
《漫成三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作者把自己比作南朝梁诗人何逊,把恩师令狐楚比作南朝梁诗人范云,并把他们之间的分别的感情用何逊的诗句来表现,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离别的痛苦与即将重逢的感受。
【注释】
⑴漫成:随便作成的意思。
⑵何范:何逊、范云。《南史·何逊传》:“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遂结忘年交。”《南史·范云传》:“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⑶未解:未知。针对时下文士袭文人相轻之习者而言。重物华:珍重美好风物。
⑷龙山:在古云中郡。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干里度龙山。”何逊《范广州宅联句》:“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云。蒙蒙夕烟起,奄奄残辉灭。非君爱满堂,宁我安车辙?逊。”此处商隐似误以“洛阳”四句属逊。将来:拿来。
【翻译】
年纪不同都成名人也不妨碍何逊与范云一起成为诗人,我不了解他们当年那个时候为什么看重描写自然景物?南朝宋鲍照把北方云中郡龙山的千里雪拿到了江南江南满地花可似塞北雪,而何逊把龙山雪拿来打算一起比作洛阳城的花。
【鉴赏】
第一首诗李商隐就把自己比作南朝梁诗人何逊,把令狐楚恩师比作南朝梁诗人范云,并把他们之间的.分别的感情用何逊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的诗句来表现。并以当时重视景物的描写提出来,顺利引出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的诗句,过度到何逊的诗句:“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便达了自己对恩师离别的痛苦与即将重逢的感受。这也模仿了诗经中的爱情诗句:昔我去时雨雪霏霏,今我来时芳草萋萋的感受。
篇10:偶成翻译及赏析
癸巳除夕偶成原文
作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译文
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注释
(1)漏: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2)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3)潜:暗中,悄悄地。
(4)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5)市桥:指作者家乡市镇中的桥。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6)识:shí,在这里是认识的意思。
癸巳除夕偶成赏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的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 无以回报作文
★ 阳江海陵岛导游词
★ 前 后 成语
无以成江海前及翻译(锦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