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箴》的原文与译文赏析

时间:2022-11-25 20:28:33 作者:山色不言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山色不言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酒箴》的原文与译文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酒箴》的原文与译文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酒箴》的原文与译文赏析

有关《酒箴》的原文与译文赏析

《酒箴》

原文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赏析

《酒箴》是出自《汉书·陈遵传》中的一篇短箴。箴是汉代赋体作品之一,像铭文一样起到规劝警戒的.作用。《酒箴》据说是扬雄为讽谏汉成帝而做,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咏物小赋,成为后世典范。陈遵曾引用。后来唐代吕岩也有同名《酒箴》,但只有八个字,类似于游戏之作回文诗。

从表面看来,原文是说水瓶朴质有用,反而易招危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读者如不能体会扬雄的本意所在,也会产生不良印象,因此,后来柳宗元又作了一篇,将扬雄的话反过来,从正面叙说,另成一篇很好的文章《瓶赋》。其实也是相反而适相成的。

乍一看,扬雄这篇典型的状物小赋,着力描述的是两种盛器的命运:水瓶质朴有用,反而易招损害;酒壶昏昏沉沉,倒能自得其乐。然而,请注意开篇那句话:“子犹瓶矣。”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在借器喻人。扬雄其人患有口吃,不善言谈,但文名颇盛。他的这篇《酒箴》,用的当是曲笔,反话正说,语近旨远,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其良苦用心,无非是要谏劝世人:莫为酒惑,应近君子而远小人。

篇2:酒箴原文及赏析

酒箴原文及赏析

原文:

酒箴

[两汉]扬雄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译文

你好像陶制的罐子。看你所处的位置,就像被悬挂在井口边。虽处于高处面临深水,的一下便有危险。你肚里所装的不是酒而是凉水。你不能左右晃的,并被拴上绳悬挂在高的地方。一旦绳子被挂住,被井壁上的砖碰碎,便会被抛到浑浊的泉水中,粉身碎骨。你的用处只仅限于此,还不如装酒的皮袋。

装酒的皮袋尽管圆滑,肚子却大得像壶。尽管整天往里边装酒,人们仍会借它来买酒。它还被视为贵重之物,经常被放入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上。它甚至还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宫中,在官府里奔走谋求。从这一点来说,酒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

注释

箴:一种规戒性的文字,大多有讽谏之意。

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

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

醪:一种有渣滓的醇酒。

臧:同“藏”。

纆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

叀碍:绳子被挂住。叀,悬。

瓽:井壁上的砖。轠:碰击。

提:抛掷。

鸱夷:装酒的皮袋。

滑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的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

国器:贵重之器。

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

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

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

公家:指官府。

赏析:

《酒箴》短小精悍,是典型的状物小赋,而寄寓深远。在后世的小赋中起了示范的作用。全篇只在开头“子犹瓶矣”一句,点明作者的意图是在借器喻人,其余全部描叙两种盛器的命运遭逢,语近旨远,十分隽永。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面写打水陶罐,后面写盛酒皮囊,看似调侃之作,实在借物抒怀:那朴实无华的水瓶,常遭危害,那浑浑噩噩的酒袋,却自得其乐。作者通过对这两种器具的迥异遭遇,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幽默、讽刺、愤世嫉俗都在这一篇极富有幽默情趣的文章中表现出来了。读来既饶有兴味,又让人颇有心得,反讽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人世间的某种真谛。

水是自然的`、无色的、透明的,装水的瓶子也朴实无华,可是,装水的瓶子却容易碎,用它放到井里去盛水,一不小心就会碰在井壁的砖石上,变得粉身碎骨。然而酒就完全不一样,酒是有色的、浑浊的、不透明的,装酒的器具也与水瓶完全不一样,表面上看来有点滑稽可笑,可是它肚大腹如壶,尽管整天整天地往里边装东西,却总是装不满,那就是装酒的皮袋,然而这种东西却深受人们的喜欢,成为国家的重要器具,经常随从皇帝的车马出游,出入于皇帝和皇后的宫门,在官府进而穿行无阻。

水瓶在文章中喻指心地纯明,不会吹牛拍马,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朴实无华、心地善良的人也是这样,他装不下浑浊的东西,他也经不起碰撞,在复杂的社会权力网中,也容易碰得粉身碎骨。而酒囊则喻指社会上那些善于投机钻营、逢迎拍马、不顾廉耻、黑心肠厚脸皮的人们。越是浑浊的地方,他们越能生存,越是充满权力争斗的地方,他们越能升官发财。这是对社会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逼真刻画和辛辣讽刺。

这篇文章把人世间的两种人物写惟妙惟肖,借物以喻人,寓嘲讽和讥笑于形象之中,寓深刻的社会哲理于幽默诙谐之中,文笔犀利,思考冷峻,哲理隽水,充分体现了杨雄既才学满腹又仕途坎坷的人生体味,也蕴涵着杨雄不满当时的社会政治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意向。

篇3:《茶经》与《酒经》原文赏析及译文

《茶经》与《酒经》原文赏析及译文

(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②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取材于唐·陆羽《茶经》)

链接材料:

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取材于宋·赵佶《大观茶论》)

【注】①呿(qū):张口。②蠲(juān):驱出、祛除。

(二)

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①,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糵②之气故尔。麴糵气消,皆化为水。昔先王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

大率晋人嗜酒。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礌磈③者耶!

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邪?平居无事,污樽④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薫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与酒游者,死生惊惧交于前而不知,其视穷泰违顺,特戏事尔。

(取材于宋·朱肱《酒经》)

【注】①醪(láo):浊酒。②麴糵(qū niè):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③礌磈(lěi kuǐ):此指心中块垒或不平之气。④污樽:凿地以代酒器。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伐而掇之B. 岂以善酿得名

翼而飞 善乎,酒之移人也

C. 酒所以醉人者D. 岂特浇其礌磈者耶

黄帝所以治疾耶 特戏事尔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苦茶久食,益意思

长期饮用苦茶,有助于提高思考的能力

B.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你既然不能发扬我的品行,为什么还要浪费我平时的积蓄呢

C.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

后世的人们把酒当作“浆”来饮用,不喝醉反而感到羞耻

D.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借酒逃避现实的束缚,未必真能体会到到酒中的意趣

10.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既爱酒,又爱茶。下列诗句没有表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B.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C.看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

D.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浆、酒、茶这三种不同性质的饮品,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B.饮茶需要冲淡平和的心境,在惊惧慌张、手足无措的时候是不能饮茶的。

C.“茶”字有三种写法,每种写法都表现出了“茶”作为植物的'本质属性。

D.人类酿酒的历史非常久远,仪狄、杜康被认为是酿酒的鼻祖,名闻天下。

E.有些人因过量饮酒而导致失去理智、伤害身体,这并不是酒本身的过错。

12.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取材于《淮南子》)

13.在下文方格中填写与酒有关的语句。(任选四处)(4分)

有人说,如果能从古典文学中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就是酒。酒可以“助江山之兴”,也可以宣泄情绪。苏轼①□□□□(《赤壁赋》),与友泛舟赤壁;范仲淹②□□□□(《苏幕遮(碧云天)》),难解思乡之苦;而陶渊明则③□□□□□□(《归去来兮辞》),自得田园之乐。酒是诗的催化剂。无论是畅叙幽情的④□□□□(《兰亭集序》),还是热闹酒宴上的⑤□□□□(《醉翁亭记》),即使是闺房中的⑥□□□□□□(《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可以催生感人至深的诗词美文。

14.根据文(一)(含链接材料),概括“茶”有哪些功用。(4分)

15.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已经超过了40。现今社会,各种口味、各种功 能的饮料层出不穷;但是,茶,仍然是很多人钟爱的饮品。请用一个词表达茶留给你的印象或感受,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对这种印象或感受进行解说。(6分)

参考答案

8.(3分)D9.(3分)B10.(3分)B11.(4分)A B

12.(4分)【参考答案】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13.(4分)①举酒属客 ②酒入愁肠 ③引壶觞以自酌

④一觞一咏 ⑤觥筹交错 ⑥三杯两盏淡酒

14.(4分)【答案要点】解渴;解除身体不适;提神醒脑,提高思维能力;祛烦解闷,给人平和的心境。

15.(6分)【评分标准】对茶的印象或感受表达合理;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正确、恰当;语言表达清晰。

附【参考译文】

(一)

茶是南方的优良树种,(高度在)一尺、二尺乃至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的(茶树),(需要)砍下树枝才能采摘到茶叶。“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有的从“木”部,有的“草”“木”两部兼从。

长翅膀能飞(的飞禽),长毛能跑(的走兽),开口能说话(的人类),这三类生物都生长在天地之间,(依靠)喝水、吃东西来维持生命,“饮”的意义是多么深远啊!解渴,需要饮水;排遣忧愤,需要饮酒;消除昏沉困倦,需要饮茶。华佗《食论》(说):“长期饮用苦茶,有益于提高思考的能力。”如果感到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姑且喝上四五口,(效果)与醍醐、甘露不相上下。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味极寒,作为饮料,最适宜精心一志、行事严谨、有节俭美德的人。《晋中兴书》(说):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想拜访他。陆纳兄长的儿子陆俶埋怨陆纳不做什么准备,(却又)不敢问他,就私下准备了十多个人的饭菜。谢安来后,陆纳准备的只有茶和果品而已。陆俶于是摆出丰盛的饭菜,珍馐佳肴很齐全。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棍,说:“你既然不能把我的品行发扬光大,为什么还要玷污我向来清廉朴素的操守呢?”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凝聚了瓯闽山川的灵秀与气韵,蕴含着美好的品性,它驱除了胸中的郁结,荡涤了心中的愁闷,带给人们清新而平和的心境。(饮茶时)内心淡泊、安闲,气质高雅,意态宁静。(这种情趣)就不是惊慌忙乱的时候能够得到和追求的了。

(二)

酿酒的历史很久远。仪狄酿造浊酒,杜康酿造秫酒,(他们)难道是因为善于酿酒而成名的吗?大概是因为(人类酿酒就是)从他们开始吧。

酒味甘、辛,性大热,有毒。酒虽然可以使人忘记忧愁,但也能让人产生疾病,就是所说的腐烂肠胃﹑溃精髓﹑毁筋骨。刘词《养生论》(说):酒能醉人的原因,是酒曲作用的缘故。酒曲的作用消解后,酒就都化成了水。从前先王说:上天让百姓酿酒,只是用来祭祀而已。后世的人们(却)把酒当作“浆”来饮用,不喝醉反而感到羞耻,哪里知道(酒作为)百药之长,是黄帝用来治病的呢!

大概晋朝人最喜欢饮酒。嵇康﹑阮籍这些人,更是不可以一天不饮酒。(他们)主要是纵酒畅饮,借酒逃避现实的束缚,未必真能体会到酒中的意趣。古时候所说的得到酒的全部意趣的人,恰恰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他们)知道酒这狂药自有它玄妙的地方,难道只是用来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的!

酒在世上的作用太大了!祭祀天地,敬事鬼神。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诗人墨客,渔夫樵妇,谁都不能离开酒。(饮酒之后,)闲适自在,解开衣服露出肚腹,安然酣睡在江湖之上。嗜酒的人(因过量饮酒)到了败坏品性、失去理智、伤害生命(的地步),往往摒绝、毁弃酒具,终身不再饮酒,酒又有什么过错呢?平常居住无所事事,随意畅饮,激发狂放的思绪,有助游览江河山岳的兴致,还不足以称得上是懂得饮酒的意趣。当遭遇流离放逐的时候,面对秋声暮雨,(沉醉于酒,)在烟岚雾霭中驾驭妖魔鬼怪,把荒蛮偏远之地转化为极乐世界,(这时)酒的力量,差不多接近“道”了吧!酒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啊!(使人)在阴阳变化中调节情绪,在艰难险阻中平衡心态,使刚愎自用的人变得温和仁慈,懦弱胆小的人变得感慨激昂。善饮酒的人,即使面临生死的威胁也不畏惧,他看待穷达顺逆,只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断句参考译文】

楚宣王会见诸侯,鲁国赵国都向楚王献酒,鲁国的酒淡薄,赵国的酒醇厚。楚国的主酒吏向赵国索要好酒,赵国不给,主酒吏生气了,就把赵国的好酒调换(成)鲁国的薄酒,上奏楚王(赵国进献的酒很淡)。楚王因为赵国的酒淡薄,所以(发兵)围攻邯郸。

篇4:《酒德颂》原文及译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篇5:《酒德颂》原文及译文

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

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两眼,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也不能让他动心。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样。

《酒德颂》注释

酒德:饮酒的德性。颂:文体的一种。

大人:古时用以指称圣人或有道德的人。

先生: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大人先生,此处作者用以自代。

朝(zhāo):平旦至食时为朝。

万期(jī):万年。期:周年。

扃牖(jiōngyǒu):门窗。扃:门;牖:窗。

八荒:四方与八隅合称八方,八方极远的地方为八荒。

幕、席: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幕,以……为席。

如:往。

卮(zhī):古时一种圆形盛酒器。

觚(gū):古时一种饮酒器,长身,细腰,阔底,大口。

挈(qiè):提。

榼(kē):古时一种盛酒器。

务:勉力从事。

贵介:尊贵。

搢 (jìn)绅:插芴于带间。搢:插。绅,大带。古时仕宦者垂绅插芴,故称士大夫为搢绅。搢一作为缙。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风声:名声。

所以:所为之得失。

奋袂(mèi)攘(rǎng)襟:挥动衣袖,捋起衣襟,形容激动的神态。奋:猛然用力。袂:衣袖。攘:揎,捋。襟: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

切齿:咬牙。

锋起:齐起,谓来势凶猛。锋一作为蜂。

于是:在这时。

甖(yīng):大肚小口的陶制容器。甖一作为罂。

槽:酿酒或注酒器。

漱醪(láo):口中含着浊酒。漱:含着。醪:浊酒。

奋髯:撩起胡子。髯:颊毛。

箕踞(jījū):伸两足,手据膝,若箕状。箕踞为对人不敬的坐姿。

枕麴(qū)藉(jiè)糟:枕着酒麴,垫着酒糟。麴:酒母。藉:草垫。

陶陶:和乐貌。

兀然:无知觉的样子。

豁尔:此处指酒醒时深邃、空虚的样子。

切:接触。

感情,感于情,因所感而情动。

扰扰焉:纷乱的样子。

二豪:指公子与处士。

蜾蠃:青黑色细腰蜂。

螟蛉:蛾的幼虫。蜾赢捕捉螟蛉,存在窝里,留作它幼虫的食物,然后产卵并封闭洞口。古人误认为蜾赢养螟蛉为己子,螟蛉即变为蜾赢。此处以二虫比处士与公子。

篇6:《酒以成礼》原文和译文

《酒以成礼》原文和译文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篇7:对酒原文及赏析

对酒原文及赏析

原文: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译文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注释

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x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篇8:对酒原文及赏析

对酒原文及赏析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及注释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

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赏析」

这首“鉴湖女侠”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中国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六国论》原文赏析及译文

登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

清明日对酒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罢宴》原文及译文赏析

白居易《草》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赏析及译文

黍离原文、译文及赏析

终南原文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赏析

《酒箴》的原文与译文赏析(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酒箴》的原文与译文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