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原文和译文

时间:2023-10-24 03:51:27 作者:duanxiaolong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duanxiaolo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殿前欢原文和译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殿前欢原文和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殿前欢原文和译文

殿前欢原文和译文

殿前欢 卫立中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去赁。云在松阴。挂云和八尺琴,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作者简介]卫立中(生卒年不详),名德辰,字立中,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以有才干知名。善书法。《太平乐府》姓氏篇及《太和正音谱》词林英杰中均列其名。存世小令仅二首。

[注解]

云和:地名,出产琴瑟。云和琴,指极名贵的'琴。

[译文]一重重缭绕的碧云深似海,在云海深处山中小路飘渺难寻觅。把几间茅屋和碧云一起租过来,碧云留在松荫上,再挂起名贵的云和八尺琴,卧在苍苔石上把云根当做枕头枕,又折下梅花拿到云梢上浸润,任运自在的云心没有常住的我,云儿和我没有半点尘念俗心。

篇2:《殿前欢·楚怀王》原文及赏析

《殿前欢·楚怀王》原文及赏析

原文: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译文

楚怀王不辨忠良,把忠心耿耿的屈原逼得投了汨罗江。读罢《离骚》我空自惆怅。屈子的精神品格可与日月争光。伤心之余只有苦笑一场。笑你这个三闾大夫心性太强,为什么不旷达超脱心胸开放?与其说是江水玷污了你,不如说是你玷污了汨罗江。

注释

楚怀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公元前328-前2在位。

忠臣跳入汨罗江:指屈原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放逐沅湘间,自沉汨罗江而死。汨罗江,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东北部。

日月同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赞《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孟子.离娄上》云:“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沧浪,汉水的下游,这里指汨罗江。

赏析

首句以楚怀王三字喝起,气势森然。跟着说“忠臣跳入泪罗江”直接揭露和控诉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平。三、四句是诗人对屈原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沉思,种种伤感、迷惑、反思,尽在“空惆怅”三字之中。惆怅之余,又忽省悟。第五、六句说从伤心转为失笑,笑屈原过于固执,活得不够洒脱,不懂得从“忠臣”的'硬壳中自我解放身心,落得可悲的下场。末句以问作结:“沧浪污你?你污沧浪?”诗人连对屈原投江也持非议态度,简直是石破天惊,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写,表面上荒诞不经,其实,对屈原的讽笑,不过是冷峭苦涩的反诘,以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蔑视现实,以说屈原不值得为现实牺牲进而彻底否定丑恶的现实。此曲下半首,抑圣为狂,寓曲于笑,能发人之所未发,是全曲最精警之处。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作者散曲风格如“天马脱羁”,此曲命意奇诡洒脱,说明作者的思路确是谁也羁缚不住的。

篇3:殿前欢·客中原文及赏析

元代: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译文

遥望京师长安,只觉前程渺茫,而今已是两鬓斑白。我追随那南来北往的征雁,经历多少险难。走过泥泞险峻的青泥小剑关,到过地势低湿的红叶湓江岸,穿越过白草翻卷的连云栈。得了个半纸功名,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

注释

殿前欢:曲牌名,为张可久所创,双调四十二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叶韵。

征雁:指来往于南北两地的大雁。

行路艰难:喻求取功名的艰难。

青泥小剑关:指青泥岭如同剑关。

湓(pén)江岸:指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写之地。

白草:北方之草,坚挺。

连云栈:在今陕西汉中,为古时川陕通道。

功名半纸:形容功名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散曲开头两句,点出滞留“客中”的缘由;三、四两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艰苦;“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具体描写“艰难”之状;最后两句以深沉的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也流露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作者借长安喻指元朝廷所在地大都,他遥望大都,那个地方跟自己的前程一样渺茫,而他已然两鬓斑斑。一个“望”字,暗含作者期待被朝廷重用而未能得偿所愿。“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按说他已到了致仕归家之年,但为了生活不得不继续奔波于艰难的路途中,和征雁一道“南来北往”。一个“随”字则暗示作者仕途不顺、身不由己的伤感。

“青泥小剑关”三句是鼎足对。所谓“鼎足对”,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鼎足对起源于汉代民谣,大量出现在元代散曲里。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所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而张可久的《殿前欢·客中》运用鼎足对列举几个关山要地,把“南来北往”具象化,生动表现“风雪千山”的“行路艰难”。

“青泥”古为甘、陕人入蜀要道。据《元和郡县志》载:“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可见此地地势之险峻。此小令的鼎足对里,除了“青泥”还有“剑关”“湓江”“连云栈”这些地名,无一不是险要之地。走过泥泞险峻的青泥小剑关,到过地势低湿的红叶湓江岸,穿越过白草翻卷的连云栈,这一路,作者踏遍了万水千山。

最后两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则是道尽了当时无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人生坎坷的悲剧。尽管他们知道所追逐的功名无足轻重,却又摆脱不了名利的羁绊。作者明知“前程渺渺”,虽然只是一小吏,又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这样的感慨,流露出一种面对酸楚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散曲中的鼎足对与结尾的合璧对,十分精工;再加上色调的有意组合配搭,使意境极为鲜明。

篇4:殿前欢离思原文注释

殿前欢离思原文注释

原文

月笼沙⑴,十年心事付琵琶⑵。相思懒看帏画,人在天涯。春残豆蔻花⑶,情寄鸳鸯帕⑷,香冷荼蘼架⑸。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注释

⑴月笼沙:用唐杜牧《泊秦淮》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⑵十年句: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⑶豆蔻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花,象征春光已残。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喻未嫁少女。

⑷鸳鸯帕:绣有鸳鸯图案的罗帕。

⑸荼蘼:草本花名。其花瓣较大,蕊紫色,枝条甚长。

译文

月色笼罩河沙,十年的心事付与琵琶。想念心上人懒得看那帏屏的画,心上人远在天涯。春天过去豆蔻开花,一片深情寄去鸳鸯帕,百花谢后酴醿独开冷清肃杀。梦中重游旧时楼台亭榭,梦醒时旭日映照窗纱。

简析

此曲写闺中女子对对相隔遥遥的情人的'思念。情人离别已经十年,女子苦思冥想,不堪忍受,只得把一腔深情寄托在琵琶弦上,反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限伤感和惆怅。全曲笼罩着深深的惆怅和急切的企盼,令人感到一种谐美的悲凉相夹杂的复杂况味。意境空灵蕴藉、凄清幽美,情韵缠绵隽永,艺术技巧是很高的。从韵律看,句子长短参差,始慵懒,后急切,读来令人觉得跳荡有致。

篇5:《相见欢》原文和译文

《相见欢》原文和译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

1)选自《南唐二主词》。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975年亡国降宋,后被毒死。

2)相见欢,又作“乌夜啼”,词牌名。

3)一般:一种。

殿前欢诗歌赏析

殿前欢,殿前欢卢挚,殿前欢的意思,殿前欢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

学记节选原文及译文

《陈情表》原文及译文

《鸿门宴》原文和译文

《人琴俱亡》原文和译文

夸父逐日原文译文全文

《寓言》原文和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以及译文

殿前欢原文和译文(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殿前欢原文和译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