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宋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毕业歌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毕业歌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毕业歌的阅读答案
田汉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问题
(1)请为下面这句诗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2)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出我们的'国家正面临怎样的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充分发挥想象,对“满耳是大众的嗟伤”这句诗作比较具体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这两句诗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2)祖国的领土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国家民不聊生,正面临民族存亡之际。
(3)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抛下一颗颗炸弹,把大地炸出一个个坑坑洼洼,房子炸塌了,屋旁的树被炸烧起来了,地上到处是被炸得血肉模糊的中国人民。死里逃生的人民背着简单的包裹四处躲藏,到处都能听到凄惨的哭声。残垣断壁,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4)这两句诗是说我们现在毕业了,学有所成,我们要用我们的所学回报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投身革命,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
(5)面对民族危亡,诗人向青年们吹响号角,激励和鞭策他们勇敢地投身抗战,献身祖国。
篇2:《毕业歌》肖复兴阅读答案
《毕业歌》肖复兴阅读答案
钻天的白杨到处可见,但白桦很少。本文是肖复兴的《毕业歌》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可以提高阅读水平。
我见过的白桦林不多,以前只在北大荒我们的农场和852农场见过。我们农场那片白桦林靠近七星河边,852农场那片白桦林就在场部的边上,当初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片漂亮的白桦林,才会择地而栖将场部建在那里吧?在所有的树木中,白桦和白杨长得有些相像,但只要看白桦的树干亭亭玉立,树皮雪白如玉,一下子就把白杨比了下去。尤其是浩浩荡荡的白桦连成了一片林子,尤其是这两处白桦林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那种天然野性的气势更是白杨和其他树难比的。白桦林让人想起青春,想起少女,想起肃穆沉思的力量和寥廓霜天的境界。
在新疆。钻天的白杨到处可见,但白桦很少。所以,当到达阿勒泰,朋友说带我们看他们这里的桦林公园,我有些吃惊。但真正见到之后,第二天到哈纳斯湖旁看见白桦林,并没有一点惊奇。不是它们不美,是它们都无法和我在北大荒见过的白桦林相比。这里的白桦林大多长得有些矮,树干有些细,树冠又有些披头散发,没有北大荒的白桦林那样高耸入云,那种铺铺展展的野性和那股苗条秀气的劲头都弱了几分。特别是树皮也没有北大荒的白,而且多了许多如白杨一样的疤痕,皮肤一下子粗糙了许多。加之枝条散落,压低了树干,便更少了白桦林应有的那种洁白如云的气势。
想起北大荒的白桦林,总会想起秋天白桦的叶子一片金黄灿灿,像是把阳光都融化进自己的每一片叶子里似的。雪白的树干在一片金黄的对比中便显得越发美丽。到了大雪封林的时分,雪没了树干老深,像是高挑而秀气的一条条美腿穿上了雪白的高筒靴,洁白的树干静静的,在雪花的映衬下显得相得益彰、仪态万千。开春,是我们最爱到白桦林去的季节,那时用小刀割开白桦林的树皮,会从里面滴下来白桦的汁液,露珠一样格外清凉、清新。什么时候林子里去,都能见到斑驳脱落的白桦树皮,纸一样的薄,但韧性很强,而且雪一样的白,用它们来做过年的`贺卡最别致。只是那时我们谁也没想到。
后来看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他描写雪中的白桦林时忍不住问:“它们为什么不说话?是见到我害羞吗?”雪花落了下来,才仿佛听见簌簌声,似乎是它们奇异的身影在喁喁私语——便想起北大荒的白桦林。
并不是因为青春时节在北大荒,便对那里的一切涂抹上人为诗话的色彩。确实那里的白桦林与众不同。我们那时的生活是苦楚而苍白的,但自然界却有意和我们作对比似的,那白桦林是那样的清新夺目,让我们感受到在艰辛之中诗意的生存并没有完全离我们远去。
有些树木是难以入画的,尤其是油画。列维坦曾经画过一幅《白桦丛》的油画,画得很美,但不是北大荒的白桦林,是阿勒泰和哈纳斯的白桦林。因为画的枝干瘦小、枝叶低垂,没有北大荒那种高大、粗壮、枝叶钻天带给我们的野性,和那种树皮雪白的独特带给我们的清纯与回忆。
不知852农场那片白桦林现在怎样了。几年前我们农场七星河畔那片白桦林已经没有了,彻底的没有了。说是为了种地多挣钱,便都砍伐干净。那么大一片漂亮的白桦林。说没有就没有了。
1.北大荒的白桦林“会让人想起青春,想起少女”,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不 超过40字,4分)
答:
2.根据文意,分析文中划线处“诗意的生存”的含义。(不超过30字,4分)
答: -------------------------------------------------------
3.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那片独特的白桦林,正是有了白桦林,那片原野才生机无限,“苦楚而苍白”的生活才具有了“诗意的生存”的内涵。
B.作者饱蘸感情的笔墨抒发了对北大荒的白桦林的欣赏和赞美,同时对那种“为了种地多挣钱”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
C.文章对普列什文《林中水滴》以及列维坦油画《白桦丛》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更突出了北大荒白桦林的清新夺目。
D.文章标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不仅让读者联想到当年北大荒生活的“苦楚而苍白”,也使全文的基调充满了酸楚和伤感。
E.文章运用衬托的手法,极力渲染北大荒白桦林与众不同,在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中深化了主题。
阅读答案:
1北大荒白桦林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天然野性美;北大荒白桦林气质纯美,外形秀美。(分别对应“青春”“少女”回答,意思对即可)
2美好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观的精神生活(意思对即可)
3表达了对为了“物质的生存”而毁掉了“诗意的生存”的行为的无奈和伤感情怀。或者:(1)对美的轻易被毁的无奈。(2)给人生活信念的白桦林的被毁的感伤(惋惜)。
4B、D(B项“强烈谴责”错;D项“全文的基调充满了酸楚和伤感”错)
篇3:肖复兴毕业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业歌
肖复兴
我见过的白桦林不多,以前只在北大荒我们的农场和852农场见过。我们农场那片白桦林靠近七星河边,852农场那片白桦林就在场部的边上,当初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片漂亮的白桦林,才会择地而栖将场部建在那里吧?在所有的树木中,白桦和白杨长得有些相像,但只要看白桦的树干亭亭玉立,树皮雪白如玉,一下子就把白杨比了下去。尤其是浩浩荡荡的白桦连成了一片林子,尤其是这两处白桦林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那种天然野性的气势更是白杨和其他树难比的。白桦林让人想起青春,想起少女,想起肃穆沉思的力量和寥廓霜天的境界。
在新疆。钻天的白杨到处可见,但白桦很少。所以,当到达阿勒泰,朋友说带我们看他们这里的桦林公园,我有些吃惊。但真正见到之后,第二天到哈纳斯湖旁看见白桦林,并没有一点惊奇。不是它们不美,是它们都无法和我在北大荒见过的白桦林相比。这里的白桦林大多长得有些矮,树干有些细,树冠又有些披头散发,没有北大荒的白桦林那样高耸入云,那种铺铺展展的野性和那股苗条秀气的劲头都弱了几分。特别是树皮也没有北大荒的白,而且多了许多如白杨一样的疤痕,皮肤一下子粗糙了许多。加之枝条散落,压低了树干,便更少了白桦林应有的那种洁白如云的气势。
想起北大荒的白桦林,总会想起秋天白桦的叶子一片金黄灿灿,像是把阳光都融化进自己的每一片叶子里似的。雪白的树干在一片金黄的对比中便显得越发美丽。到了大雪封林的时分,雪没了树干老深,像是高挑而秀气的一条条美腿穿上了雪白的高筒靴,洁白的树干静静的,在雪花的映衬下显得相得益彰、仪态万千。开春,是我们最爱到白桦林去的季节,那时用小刀割开白桦林的树皮,会从里面滴下来白桦的汁液,露珠一样格外清凉、清新。什么时候林子里去,都能见到斑驳脱落的白桦树皮,纸一样的薄,但韧性很强,而且雪一样的白,用它们来做过年的贺卡最别致。只是那时我们谁也没想到。
后来看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他描写雪中的白桦林时忍不住问:“它们为什么不说话?是见到我害羞吗?”雪花落了下来,才仿佛听见簌簌声,似乎是它们奇异的身影在喁喁私语——便想起北大荒的白桦林。
并不是因为青春时节在北大荒,便对那里的一切涂抹上人为诗话的色彩。确实那里的白桦林与众不同。我们那时的生活是苦楚而苍白的,但自然界却有意和我们作对比似的,那白桦林是那样的清新夺目,让我们感受到在艰辛之中诗意的生存并没有完全离我们远去。
有些树木是难以入画的,尤其是油画。列维坦曾经画过一幅《白桦丛》的油画,画得很美,但不是北大荒的白桦林,是阿勒泰和哈纳斯的白桦林。因为画的枝干瘦小、枝叶低垂,没有北大荒那种高大、粗壮、枝叶钻天带给我们的野性,和那种树皮雪白的独特带给我们的清纯与回忆。
不知852农场那片白桦林现在怎样了。几年前我们农场七星河畔那片白桦林已经没有了,彻底的没有了。说是为了种地多挣钱,便都砍伐干净。那么大一片漂亮的白桦林。说没有就没有了。
问题一:
1.北大荒的白桦林“会让人想起青春,想起少女”,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不 超过40字,4分)
答:
2.根据文意,分析文中划线处“诗意的生存”的含义。(不超过30字,4分)
答: -------------------------------------------------------
3.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那片独特的白桦林,正是有了白桦林,那片原野才生机无限,“苦楚而苍白”的生活才具有了“诗意的生存”的内涵。
B.作者饱蘸感情的笔墨抒发了对北大荒的白桦林的欣赏和赞美,同时对那种“为了种地多挣钱”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
C.文章对普列什文《林中水滴》以及列维坦油画《白桦丛》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更突出了北大荒白桦林的清新夺目。
D.文章标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不仅让读者联想到当年北大荒生活的“苦楚而苍白”,也使全文的基调充满了酸楚和伤感。
E.文章运用衬托的手法,极力渲染北大荒白桦林与众不同,在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中深化了主题。
阅读答案:
1北大荒白桦林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天然野性美;北大荒白桦林气质纯美,外形秀美。(分别对应“青春”“少女”回答,意思对即可)
2美好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观的精神生活(意思对即可)
3表达了对为了“物质的生存”而毁掉了“诗意的生存”的行为的无奈和伤感情怀。或者:(1)对美的轻易被毁的无奈。(2)给人生活信念的白桦林的被毁的感伤(惋惜)。
4B、D(B项“强烈谴责”错;D项“全文的基调充满了酸楚和伤感”错)
拓展阅读
毕业歌
田汉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1)请为下面这句诗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2)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出我们的国家正面临怎样的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充分发挥想象,对“满耳是大众的嗟伤”这句诗作比较具体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这两句诗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2)祖国的领土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国家民不聊生,正面临民族存亡之际。
(3)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抛下一颗颗炸弹,把大地炸出一个个坑坑洼洼,房子炸塌了,屋旁的树被炸烧起来了,地上到处是被炸得血肉模糊的中国人民。死里逃生的人民背着简单的包裹四处躲藏,到处都能听到凄惨的哭声。残垣断壁,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4)这两句诗是说我们现在毕业了,学有所成,我们要用我们的所学回报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投身革命,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
(5)面对民族危亡,诗人向青年们吹响号角,激励和鞭策他们勇敢地投身抗战,献身祖国。
篇4:《北歌》阅读答案
1、本诗描写了一个在风雪荒寒的边塞穿起盔甲准备出征的戍边者形象。边人塞外戍守,环境的艰苦和自 身的.孤独,使他倍感思乡,梦中依稀望见白发老母在用乡音诉说着对儿子的思念,更是感慨唏嘘,其 伤怨 之情催人泪下。(答题要关注“伤怨形色”,着重阐释边人的“形象”和 “感情”。其中人物形象 3 分,情 感 2 分。)
2、( 1)颈联借景抒情,通过边塞寒夜中孤独的身影、渺渺的远钟、昏暗的灯烛、寒夜的浊酒,渲染(或 烘托)出凄苦的氛围,表达了戍边者孤单凄冷的心境。 ( 2) 尾联由现实转入梦境,虚实相映。梦中白发慈母倚门盼儿的模样、依稀熟悉的乡音,现实与梦境对 照,将思念与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手法各 1 分,分析阐述各 2 分)
篇5:《北歌》阅读答案
佚名
北漠清霜雁飞低,狼烟又近起铁衣。
山暗雪凝寒烟冷,沙白风紧孤豺啼。
影孤钟尽音渺渺,灯昏酒浊雾靡靡。
伤心银发遥入梦,家慈门倚乡音稀。
注:①佚名:戍卒名不传。②稀:依稀。
1.“一首《北歌》,写尽边人苍冷伤怨形色,只欲使人泪下”,请结合全诗,就其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此评述的看法。(5分)
2.简要赏析后两联的艺术特色。(6分)
篇6:《明日歌》阅读答案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
A.环滁皆山也 B.此大谬也
C.夫战,勇气也D.不做则安能会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
A.①③B.③④C.①④ D.②③
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年轻人每当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说:“我不会做”。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不对了。凡事只要去做也就学会了,不做又怎么能会呢?还有,有些人每当要做一件事,就总是推脱说:“姑且等到明天再做吧!”这种想法也是非常错误的。凡事要做就做,如果只是一心拖延,那就会耽误了一生的前途啊。
我们家族中有一位钱鹤滩先生曾作过一首《明日歌》,非常好,我顺便把它抄写在这里:“一个明天啊又一个明天,明天是多么多呀!我们这一生如果只等明天,那么一切事情都会被白白耽误了。世上的人都苦于被明天所拖累,一天一天,春去秋来,不知不觉晚年就要来到了。每天早晨看着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着太阳向西边落下去。日子就像这流水和夕阳一样日日夜夜地流转不停。就算能活到100岁,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指望呢?请各位都来听我的《明日歌》吧!”
比喻因为循规蹈矩而误了事情。
【参考答案】
1.D
2.B
3.C
4.要珍惜时光,若一味拖沓迟延,将一事无成。
篇7:《湖州歌》阅读答案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20.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2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3
分)
参考答案:
20.“望”字起统领全诗景物描写的作用。(仅答“统领全诗”亦可)(2分)
21.“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3分)
篇8:湖州歌阅读答案
湖州歌阅读答案
【原文】
湖州歌(其六)①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②。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问题】
7.赏析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1分)
(2)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
7.(3分)
(1)(1分)“望”字起到统领全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2)(2分)诗人用烟云茫茫、江水悠悠、夕阳渐沉(暮色苍茫)、寒鸦归巢来抒发自己眷恋祖国的深情和亡国失家的悲伤无奈。(相关景物回答得1分,抒发感情得1分)
篇9:《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
1.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2.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练习二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1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半轮。(1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1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1分)
(3)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2分)
阅读练习三: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2: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晴朗优美的.江中月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阅读练习四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参考答案
(1)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对即可)
篇10:《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
(甲)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李白《峨眉山月歌》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②不见下渝州。
【注】①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②君:作者的友人。
9、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请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示例:秋夜的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随波荡漾。
10、(甲)诗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妙。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答到拟人或想象1分,情感1分。)
(乙)诗见月怀人/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之情。(情景关系1分,情感1分。)
篇11:母亲教我歌 阅读答案
母亲教我一首歌 阅读答案
①言传与身教似乎是两首听不够的歌谣。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言传的方式是拿别人的事明理,母亲身教的方式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两首歌的歌词一对唱,听起来言传的声音更响亮,其实心里都敬佩身教的力量。
② 母亲目不识丁,形象也不算美丽。不知为什么,她经常唤起我深深的敬意和最真诚的仰望;母亲不会循循诱导,只欣赏事实,只相信勤劳这首生命的赞歌。她给我的印象是不停地干活,凡是自己能干的从不求人。(a)忙忙碌碌一生简朴,即使在物质非常丰富的今天,她宁可舍掉金钱,也不浪费食物。小气的她经常惹我怪怨,她不解释,用沉默代表一种坚信。如今,暗暗回味才知道是自己的轻浮。
③母亲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惯吃惯喝不惯懒惰。
④(b)我发现她经常暗自流泪,一旦有人来访,马上会擦干眼泪,用笑容回敬对方,生怕自己的心事传染给别人。但影响我的是沉稳,不急躁,不亢不卑,用一双永不消闲的手在暗中传递一种力量。我们也在收敛自己的.行为模仿一种高尚,我们也在规劝别人提醒自己,可我们很难无视自己的存在,想尽办法体现一种能力,生怕别人忽视。这种有意表现与默默的习惯一对比,脆弱与坚韧不辩而知。
⑤她眼中的优秀子孙,不是天生聪明坐享其成,而是勤劳勇敢不怕流汗。她永远深信勤能补拙的常理。这些似乎我们都知道,为啥我们眼中的灿烂一种是财富一种是智慧,唯独要隐去勤劳善良这幅貌不惊人的风景?也许动与静,行与想永远要包裹人间的真伪,混淆天妒英才与我不逢时的无奈。当我们的人生感慨用血泪清洗时,不能不回望母亲那双从不疲倦的手还在耕作,那样从容,那样自信,像一种无声的希望在祈祷。
⑥她用勤劳养育了一群子孙,用简朴与低调谱成世界上最美的歌谣。
⑦她没有念过一天书,这不是她的错,没听到她有过任何的怨言,然而她把父母的遗像恭恭敬敬摆在案前,经常燃香敬供。看似举手之劳有点滑稽,细细一品,原来是感恩的情敬畏的魂留恋还在燃烧的生命。当一群子孙围绕着她称颂她的功绩时,她的笑容最美最甜,像个孩子,不知把那份激动分享给谁更满意。(c)然而苍老的皱纹里,还在卷曲所有儿女的心事,疲倦的双手还在修改动听的歌词。
⑧母亲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地付出。我们为她做过什么?只有汗颜,愧疚与无尽的悔恨。她不为金钱贪心,不为贫穷自卑,凭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给我留下三间草屋和一生勤俭持家的习惯,可是我不敢说她不富有,不敢说她不高尚。她的身教远远胜过书本里的豪言。
⑨这首歌也许唱了几百代,也许我们都在唱。可是勤劳这首永恒的歌词好像正在隐退,被一种优越的辐射覆盖。对此,谁能平静于心?我终于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勤劳这首一直传承的歌谣,是用血和泪凝聚成的财富,听懂它,就能享用一生荫及子孙,改写自己的人生,展现自己的魅力。
1.作者说“母亲教我一首歌”,请你阅读全文,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这首歌的主旋律。(3分)
2.文中第②段说“母亲目不识丁”,第⑦段说“她没有念过一天书”,这两处都强调了母亲没有文化,它们各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4分)
⑴母亲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惯吃惯喝不惯懒惰。
⑵可是勤劳这首永恒的歌词好像正在隐退,被一种优越的辐射覆盖。
4.文中三个划线的句子,都形象的表现了母亲的特点,请你选择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5.请联系上文,你认为文中的“我”和“母亲”两个人,谁更幸福?请你当一当他的代理发言人,以第一人称说说这种“幸福”的感受。(5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勤劳
2.第②段说“母亲目不识丁”,是与下文母亲给我的影响形成对比,突出母亲品德的高尚;第⑦段说“她没有念过一天书”,是为了突出“她把父母的遗像恭恭敬敬摆在案前,经常燃香敬供”,以此表现母亲的感恩情怀。
3.⑴写出了母亲那种朴素的教育孩子的准则,对于吃的喝的,是有什么给什么,尽量满足孩子,但是决不允许孩子懒惰。 ⑵写出了当今社会,人们渐渐遗忘了勤劳,越来越多的追求各种物质享受。
4. (a)语言朴素却含有深情,“舍弃金钱”和“不浪费食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母亲简朴的特点和对事物的珍视。 (b)母亲在人前人后的快速转变,真实的再现了一个纯朴的中国妇女的形象,有苦有泪自己吞咽,绝不牵累他人,这是多么善良,多么坚强。 (c)语言生动形象,“皱纹”卷曲儿女的心事,“双手”修改“歌词”,表现了年迈的母亲依然为儿女操心,依然不放弃劳动。
5.示例1:我更幸福:仅有一个富裕的家庭而缺少母爱并不幸福,而我家境虽然普通但有一个勤劳、善解人意、为人师表的母亲而倍感幸福。 示例2:母亲更幸福:母亲一直以勤劳、俭朴、善良、坚强为幸福,因此她也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更有自己非常懂事、理解母爱、学业有成的孩子,做母亲的一定是最幸福的。
篇12:《绿的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躲开喧闹的人声,抛却往日的烦恼,我来到了一片难得的碧绿无瑕的青草地。
②哦,这是怎样一种悦目怡人的绿哟!比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绿多了几分成熟,比那“深翠如墨”的绿又多了几分妩媚,在阳光照射下,还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绿色光芒呢!
③瞧,那纤纤细草宛如披看绿纱的小仙子,舒展着柔柔的腰肢,起伏着,跳跃着,跟调皮的风儿嬉戏,恰似层层绿波在缓缓地流淌。有人说,这是一块绿色的翡翠,可翡翠的绿哪有这般灵动?确切地说,这是一朵飘逸潇洒的绿云轻盈地罩落在这里,是天上的孔雀仙子把她绿色的羽毛轻撒下来化作的一片绿草地。
④站在这儿,让柔柔的阳光亲吻着肌肤,让活泼的微风轻抚着面颊,让秀发在阳光中沐浴,在风中飞舞。仰首,那是琼浆玉液般的湛蓝;低头,这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绿。站在这里,恰似头顶宽阔的大海,脚踏微波起伏的绿湖,该是何等的豪迈!遥望苍穹,朵朵白云悠悠,心儿啊,飞得那么高、那么远;胸怀啊,变得那么宽、那么广!
⑤哦,这碧绿辉映着湛蓝,那白云伴随着绿草,一切一切配合得竟是如此巧妙和默契。望着这大自然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在柔软的草地上打一个滚儿,连身上也仿佛沾上了一层薄绿;放声高歌,那歌声也似乎染着绿;张开双臂,又好像变成了一只绿色精灵,融进这绿绿的天地。
⑥躺在这绿绿的草地上,闭上眼,嗅着淡淡清清的草香,像绿野仙踪里的小艾丽丝,做个幻游仙宫的梦。
⑦哦,是谁在耳边轻声慢语?睁开眼,原来是几朵俏丽的小花在草丛里向你眨着眼睛笑,一簇簇、一团团绽着笑,淡雅清丽,五彩续纷,是天上的小星星躲在小草里捉迷藏?还是小仙子的绣花鞋不慎落下来?再不就是花神们夜晚做的五彩梦,清晨醒来失落在这里了?那翠翠的绿映着粉粉的红、淡淡的紫、娇娇的黄、幽幽的蓝……一点儿也不妖冶,一点儿也不喧宾夺主,就像绿云上点缀着彩色的花影,她们和小草一起组成了一首优美的诗。
⑧最有趣的还是那绿得透明的小精灵——小虫,她们像未出阁的小家碧玉,娇小活泼却又腼腆羞涩。当你闭上眼睛做一个小草的梦,当你偎依在大地的怀里同小花说悄悄话时,她们就会偷偷上来给你一个甜甜的痒痒的吻;当你想和她们游戏时,她们却早已“羞”得躲进绿色绣楼里去了……
⑨小草、小花、小云、小虫,翠绿缤纷,飘逸娇羞。这是一支多么优美的歌呀!这里没有争斗猜疑,只有那草与花的默契,小云和小虫的真诚。
⑩哦,愿世间的人们也像这草和花一样,有诗一般的和谐;愿人们的心啊,也如同那绿,永远纯洁无瑕;愿世界上到处充满着生机,充满着爱与真诚。
?“姹紫嫣红万物春,这里风光独好。”朋友,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共唱一支绿色的歌?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除了色彩外,还从哪几个方面对这片青草地进行了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有人说,这是一块绿色的翡翠,可翡翠的绿哪有这般灵动?”一句中“灵动”一词是件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⑦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方面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作者通过对这片青草地的描写,表达怎样的心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作为中学生你打算如何参与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还从青草地的气味、声音、形态这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意思对即可)
2.“灵动”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的意思。这个词写出了这片青草地富有活力,充满朝气,表达了作者对这片青草地的热爱之情。
3.表示那翠翠的绿映着的色彩是数不胜数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即表示内容的省略)留给读者广阔的空间,以便读者展开关于色彩的美好联想和想象。
4.“略”。(摘抄句子,赏析能扣住修辞方法、表达技巧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5.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像这草与花一样有诗一般的和谐,愿人们的心永远纯洁无瑕,愿世界上到处充满生机,充满爱与真诚。(能扣住关键词作答即可)
6.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和谐纯洁、充满爱、充满真诚的社会而努力。如何参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言之成理即可。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四月如歌散文阅读
毕业歌阅读答案(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