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11-27 07:59:46 作者:梦游人士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梦游人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成语背后的故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成语背后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成语背后的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

从小学起我们就被教育,成语的使用会使得一个人的文字看上去深邃、有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庞大的成语体系顺便也有着历史教育的功能。

成语背后的故事1

结局反转

有些成语故事只让世人记住了自己的一半,让人对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和可能的结局产生了错误的预期。一旦去细究其渊源,那可真是比看侦探剧还要逆转。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退避三舍。

我小时候好像也看过这种小人书(暴露年龄

这个词语现在被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在使用中往往带有贬义,常被用来说认怂的表现。这个故事大家也很熟悉了。话说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夺嫡之战出逃外国,经过楚国时收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招待。

楚王也是心直口快,问重耳今后如何报答自己。重耳回答:“如果我当上晋王,与贵国交战时退避三舍。”所谓的舍,也就是军队的补给站,一般相隔三十里。后来两国交战,当上晋王的重耳果然下令后撤九十里,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看到这里,这似乎是一个大人物信守承诺的故事,和成语今天的意思确实有了差别。不过,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公子重耳可不是好人

楚军的领军大将子玉是一个性格激进的人,其实晋军一开始就看准了他的这个性格缺陷,主动退却示弱。子玉的自信心被晋军搞得十分膨胀,便指挥部队长驱直入,追着敌人的屁股跑。孤军深入本来就是兵家所要避免的必败局势,

双方的军人结构更加剧了这种差异。春秋时期,诸侯对战主要以战车兵冲击,辅以步兵跟上。而楚国由于山林茂密、地势崎岖,战车使用不便,步兵的比例比其他诸侯国高。

春秋战车,似乎少了一个射手

可想而知,步兵踩着十一路电车,背着皮甲、铜剑和弓弩跑九十里地,真可谓是精疲力竭。晋军退到了三舍之后,用以逸待劳的军队迅速击败楚军,这才是他们退却的真正目的。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既不是有雅量的信义君子,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软蛋脓包,退避三舍可是实打实的高级战术。

人物反转

成语故事有很多来自于诸子百家的著作当中。为了使自己的学说为人所认同,他们往往会将一些故事戏剧化使之更易被接受。诸子百家们在文章中断章取义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这使得一些历史人物的面目被扭曲了。在故事里看来的明主和能臣,也许反而是昏君和奸臣哦。

南橘北枳

这个故事为人所熟悉,是在《晏子使楚》这个小学语文课本当中。聪明机智的晏子通过骂楚国是狗国、说楚王品行差和批评楚国风气不佳的三个神吐槽,使得楚王自取其辱,保住了齐国的面子。橘子种在楚国是橘子,过了长江变成枳的这个比喻,

后来《喻世名言》中变成了”南橘北枳“的成语。晏子留给我们一个高大伟岸、机变智慧的历史背影——可是他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还记得吗?

这个晏子使楚的故事记载在《晏子春秋》上,这应是一本由墨家弟子编纂的书籍,目的是为了宣传墨家尚俭的思想。既然晏子是墨家的偶像人物,美化他自然不在话下。其实晏子这个人,把持朝政四十年,齐国从姜太公时期开始的商贸传统被他打压,

经济实力一路下滑,执政能力是不行的。另一个知名的成语”二桃杀三士“,也是晏子干的。他让三名勇士分桃不均而自杀,而这三位勇士,都是已经引起了齐王兴趣的社会名人。晏子此举,显然就是出于嫉贤妒能。另外,晏子身为齐国重臣,

在齐庄公被臣下篡杀时,既没有殉死、也没有复仇,而是继续心安理得地做着国相,哪里有点忠君爱国的样子。

二桃杀三士的浮雕,据说艺术价值极高

其实这个故事本身也有逻辑缺陷。晏子此次出使楚国是为了寻求楚国的帮助一起对抗日渐强大的晋国,结果把楚国人搞得这么下不来台。也就是楚灵王心胸豁达开朗,否则联盟不成,齐国搞不好就灭国了。

比干剜心

比干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死谏”的名臣,他进言让商纣王不要荒淫无度,反而被纣王给挖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商纣王的糜烂残暴和比干的尽忠职守,由《史记》正式固定下来,成为了中国人印象中的这两个人物。

也是不理解为什么会尊奉比干为文财神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商纣王的残暴形象非常可疑。首先来看商纣王,一般给他的符号就是“酒池肉林、终日荒淫”。可是酒池肉林这个奢华的发明,其实前一个朝代的末代君主夏桀也用过,他对待宠妃妹喜的态度跟商纣王对待妲己十分相似。

这极为类似的堕落场景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不是周朝人在往他们身上泼粪,来体现自己的合法性?

好想去这个欢乐谷啊

中国的王朝更替,一般都发生在世家大族合并地产、人民流离失所、天灾人祸横行、皇室的征税能力骤减的时代。末代帝王根本没有荒淫无度的能力。不信我们来考察一下历代的穷困潦倒的末代帝王:

东周的周隐王发明了“债台高筑”这个词,明显是穷的不行了;

新朝的王莽因为国内大量的币制改革搞得百业凋敝,也是最后穷得叮当响;

东汉的汉献帝,税收全部被地方军阀瓜分,自己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隋炀帝挖运河、攻朝鲜,留给儿子恭帝的家底谁看了都心酸;

唐哀帝的钱都在节度使手里,连自己的老娘都护不住;

南宋的末代小皇帝还没有发育就死了,哪来的时间荒淫;

明思宗崇祯皇帝临了连自己国丈的捐款都拿不到;

溥仪更不提了,就从来没有享过福。

补鞋洗地的溥仪

面对世家大族把持下的收税难题,商纣王如果不做点什么,恐怕连给妲己买一个包包都做不到。那么他应该做些什么呢?一个合理的推断,就是变法改革,把被地主兼并的土地还给人民、把被豪族把持的税源颗粒归公。一旦假设商纣王是勇敢变法的皇帝,

那比干就只能是阻挠变法的权贵。为了积极推行新法,纣王干掉一个保守派杀鸡儆猴,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这个场景在中国后来的历史当中反复重演,只不过没有那么血腥。最可怜的变法者大概就是王安石的老板宋神宗。他的变法也是六亲不认,把保守派统统请回家,最后落得了一个“神宗”的庙号。谥号系统中,“神宗”的意思是无法评价、没什么话好说;

而和宋神宗共享这一个称号的下一位皇帝,是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宋神宗心里一万头草泥马

含义反转

除了深究其背后事实令人直冒冷汗的故事以外,更多的成语面对的窘境是意义被反转了。像是“空穴来风”原指事出有因、“炙手可热”原指烫手的山芋没人敢拿、“差强人意”是指令人能够满意以外,还有一些隐藏的成语的意义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秦晋之好

两个家庭结成儿女亲家之后,双方父亲也许会说:“很高兴我们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在现代语境中,秦晋之好泛指两亲家之间的关系,属于中性到褒义的词汇。不过两位亲家公真的知道“秦晋之好”是好还是不好吗?

我要回老家结婚了

秦晋之好的初始,源于秦穆公向晋国求婚。老晋王就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两家结成姻亲。老晋王在世时,国内发生夺嫡之战,太子被杀。老二和老三觉得性命不保,出逃外国。秦穆公觉得自己作为姐夫,帮助内弟夺回王位责无旁贷,

就出兵帮跑到自己这的老三夺回宝座。老三继位以后没有给秦国许诺的土地,秦穆公也不生气,反而在晋国闹饥荒时输送粮食救急。后来秦国闹饥荒,老三非但没有投桃报李,反而趁机发兵攻打秦国。此战晋国战败,秦穆公却只要求晋国太子来当人质,还想把女儿嫁给他培养感情。

结果这位太子可能是嫌秦公主不好看,逃跑了。心情复杂的'秦穆公便接来老二,发兵助他打败侄子登上王位,便是后来的晋文公。与此同时,原本许配给那位跑路太子的公主转嫁给了晋文公。

秦穆公是个厚道人

按理说应该两国关系亲密无间啊。这两位公子在位期间,拒绝给饥荒的秦国输送粮草、截取秦国军事情报、抢在秦国前面勤王、挑拨秦齐楚三国关系,做了不知道多少对不起秦穆公的事情。后来晋文公去世,秦穆公的军队又被后来的晋王一顿胖揍。要知道那时候他的女儿可还是晋国的太后呢。

这秦晋之好到底有多好,真的是谁用谁知道。

莫须有

秦桧残害忠良,至今还跪在岳王庙里,据说最近他老婆王氏的胸都被人摸掉漆了,可见中国人民有多恨这对夫妇。在**亭英雄受难之前,这对男女还贡献了一个少见的三字成语“莫须有”。这个词在今天的汉语语境里被用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简称。如果当年秦桧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那也许他就不会被称为大奸臣了。

篇2: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好逸恶劳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

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

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

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

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

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示反对。

”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

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官职的。

”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的。

”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柳公权所引用的“瓜田李下”,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那意思就是说,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身子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出手去整理头上的帽子。

以此来避免偷瓜和李子的嫌疑。

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苟延残喘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

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

他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着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吗?现在赵简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让我早点躲进您的书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暂且延续下去吗?(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将来如果我有出头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

”东郭先生听了狼的这番话,心一软,就把狼藏进了书袋。

等追捕狼的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

这时,狼突然目露凶光,狡猾地说:“谢谢你救了我,不过我现在饿极了,你心肠这么好,就让我把你吃了吧。

”说完就朝东郭先生扑了过去。

正在这危急时刻,正好来了一个猎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更多相关阅读:

二泉映月读后感精选范文

简短成语故事精选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

儿童成语故事精选

校园的鬼故事

短片鬼故事

内涵鬼故事

恐怖的鬼故事

篇3: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1

1、【磨杵成针】

[出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

[出处] 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

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

比喻决一死战。

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

[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不断地镂刻下去。

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

[出处]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

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

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8、【凿壁借光】

[出处]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励志成语解释】: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

形容勤学苦读。

9、【勤能补拙】

[出处] 宋代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勤奋就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10、【人定胜天】

[出处] 《逸周书·卷三·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2: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示反对。

”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

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官职的。

”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的。

”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柳公权所引用的“瓜田李下”,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那意思就是说,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身子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出手去整理头上的帽子。

以此来避免偷瓜和李子的嫌疑。

成语背后的故事总结3:苟延残喘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

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

他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着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吗?现在赵简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让我早点躲进您的书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暂且延续下去吗?(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将来如果我有出头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

”东郭先生听了狼的这番话,心一软,就把狼藏进了书袋。

等追捕狼的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

这时,狼突然目露凶光,狡猾地说:“谢谢你救了我,不过我现在饿极了,你心肠这么好,就让我把你吃了吧。

”说完就朝东郭先生扑了过去。

正在这危急时刻,正好来了一个猎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篇4: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篇5:四字成语及背后的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示反对。”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

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官职的。”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的。”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柳公权所引用的“瓜田李下”,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那意思就是说,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身子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出手去整理头上的帽子。以此来避免偷瓜和李子的嫌疑。

篇6:背后的故事

这个暑假,我听到了一个消息――要拆了初二(四)班。这是个遗憾,我们50个人都在一起了一年,有谁会舍得离开?可能这有那两个调皮鬼吧。不过,因为我恨他们两个,我也不想在这个班了。不对,是我们全班都恨他们。但是这有什么办法呢。因为这个人,我们班分裂了……

我一直很想到2班,(因为我有个朋友,他成绩差得很,但是到了2班,成绩直上,甚至超过我)于是,我和我爸爸说想到2班。

直到这个暑假,我听到了第二个消息,我被分到了2班,这个消息我不知道是笑还是哭。笑是因为我进了梦寐以求的班级,哭是因为要拆了4班。进入2班,我一直依为是个巧合,就没管这么多了。

直到我在暑假补习班上,老师和我谈心我才了解。(这个老师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她和我说了许多:小廖啊,这个暑假你变了好多,变得“活泼”了。其实,你去2班的事我们老师都有谈论过,他们说其实是你爸为了你,才和学校提出拆4班的,本来是拆了20班的。你要好好回报你爸……

听到后,我有两种感受。一:是感动我爸为了我做了这么多事,他也许也知道他会遭人唾弃,但是为了我,他不得不这么做。二:是我不相信是我爸做的,我成绩也不错,为什么我不能进二班,我要遭人排挤?为了这些,我哭了,我从出老师家门,我就流泪了。回到家,我擦干眼泪,不让妈妈知道。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我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不让别人小瞧我。

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隔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改变自己。

数字背后的故事

关于成功背后的故事

哲理故事:背后的道理

眼镜盒背后的故事记叙文

八女投江背后的故事

现代名人背后的故事

讲述雷锋照片背后的故事

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介绍

关于照片的作文: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火锅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成语背后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