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焦糖甜酒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八女投江背后的故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八女投江背后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八女投江背后的故事
八女投江背后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 篇章.
八女投江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个悲壮故事。鲜为人知的是,八姐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救出来的的竟然是一个变节分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想不到的。
1938年5月,7万名日寇对抗联第二路军实施“重点围剿”,抗联第四军和第五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长途突围。第四军和第五军的女同志也被合编成一个妇女团,随主力西下。冷云是这个团的指导员。
好不容易冷云等人突破了敌人的重围,到达了自己的根据地边缘。可就在第二天拂晓,日本人包围了她们的宿营地。一个名叫葛海禄的汉奸向日寇告了密。
但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并不是冷云等八姐妹,而是和她们隔开一段距离宿营的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男同志。这时冷云她们只要自己不暴露,或许就有机会脱险,但是冷云没这么做,八姐妹决定将日本人引开。原因很简单:关书范是师长,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师的指挥所,面对敌人时,她们有责任保护师长和他的指挥所。
于是她们首先向日本人开了枪,日本人被引过来,将八姐妹逼到了江边。关书范被枪声惊醒,带着男同志突围出去。冷云八姐妹子弹打完之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间,冷云带着她的姐妹们选择了后者。
然而正是这西征归来途中的最后一场战斗,击垮了师长关书范的信心,回到二师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
八女投江的女英雄们的简介
冷云
原名郑志民,197月11日出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胡秀芝
1912月30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20岁。
杨贵珍
1912月22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8岁。
郭桂琴
约1920年或1912月19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7岁。
黄桂清
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20岁。
王惠民
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人,父亲王皮袄,1938年,她与安顺福、李凤善等人一起投江殉国牺牲时,年仅13岁。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安顺福
1915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中共党员,朝鲜族。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新安屯进行了疯狂的大搜捕,有7人惨遭杀害,其中就有安顺福的父亲和弟弟。民族恨、家乡仇,使安顺福更加坚强。她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毅然离开故乡,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为了行军打仗方便,安顺福、许贤淑等4名女战士将她们的9个小孩送给老百姓抚养。
1938年4月,抗联各军向宝清集中,5月从宝清出发开始西征,这时安顺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随军西征。在征途中,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柞木岗山和大小关门嘴子山之间的峡谷子中(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处)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凤善
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篇2:《八女投江》读书笔记
一口气读完手中的书,不由得心潮澎湃。
了不起!了不起!真了不起!
《八女投江》,一个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中华革命故事,许多人看了这个故事后不禁热泪盈眶,高称“了不起”。八女为什么投江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书中。
1938年10月的一天,八名女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董桂清、李风善、王惠民和顺福)以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紧跟部队转战南北。这天,部队转战到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女战士便与他们失去了联络。这时金参谋来了,告诉她们部队就在对岸。于是她们出发了。不料,部队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偷袭。女战士们为了能让部队安全逃离,引诱敌军把注意力放在她们身上,敌人果然上当了,可是女战士手中的子弹等炸药不多,怎么办呢?英勇的女战士们宁死不屈,唱着国歌,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从此,才有了《八女投江》这个经典的故事。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被女战士们感动了,也痛恨起日本侵略者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上永远抹不掉的一个污点。日本人看见旧中国的昏庸无道,便侵略我国,几十年战争如一日,受到的屈辱何止一次呢?人们忘不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忘不了火烧圆明园,更忘不了租界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怎能蒙受这样的奇耻大辱。看,百年的睡狮已醒,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埋葬了黑暗的旧社会,也埋葬了耻辱。炮声轰鸣,鲜血四溅的战场上,有多少人民子弟兵献出了他们的血肉之身。为国家,为人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多少婴孩失去了亲人。残忍,残忍,太残忍了。是谁带给我们这样的耻辱?是洋鬼子,是他们残害了我国的老百姓。于是,共产党产生了。他们领导着人们那个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发奋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争,中国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时间,天下百姓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如今,我们的祖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闪闪发光,光彩夺目,我们的祖国还在飞速发展,祖国未来的蓝图需要我们去构造。
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我们是在红旗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像女英雄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像女英雄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女英雄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难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我们要把过去的奇耻大辱牢记在心,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篇3: 八女投江读后感
八位年轻的女战士在这个恐怖的夜晚,被无情的河水吞噬……
无意在网上点开了一篇文章,顿时惊诧不已。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其中一个部队跟随了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让日寇发现大部队,她们不惜牺牲自己,最终投江自尽。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勇气啊!要知道,她们八位展示中,最大的冷云都才二十三岁,而最小的王惠民只有十三岁。十三岁,是青春与童年的转折点,是花一般的年龄,是和我们同样快乐的年龄。可是,只有十三岁的她只能默默忍受日寇造成的伤害。家园被毁,亲人离散,年纪轻轻就得被迫加入战斗,结束幼小的生命。为了祖国,她们无怨无悔地拿生命换了大部队的安全。我仿佛看到她们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听见她们在江边高唱国际歌,感到弹片的飞舞,血液的流动。雨无休无止地在下,滋润了土地;空中劈过一道闪电,照亮了大地;响过了一声闷雷,如同打鼓敲响。河水渐渐没过了她们的身体,波涛滚滚,世界一片漆黑。啪嗒,窗外落下了点点雨滴,我扭过头去看。恍惚间,眼前忽的浮现了一幅血淋淋的画面,漫山遍野的尸体,血流成了河,惨不忍睹,再一次感到了战争的残酷,对战争的发起人又多了一份怨恨。也不禁感慨: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篇4: 八女投江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八女投江》这本书,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那种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我。 61年前在中华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多么悲壮的事。为了减少大步队损失,只有八人担当起了掩护大部队,前面是凶恶日本兵,前面是波涛汹涌的河水他们为了大部队减少损失,不讨大部队的营救,这是多么英勇啊。这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读到这感受到了她们个人的品质。为此我感受到我们中华每个都值得自豪。同时,以为他们只有八人,而敌人却有两千多人,他们无路可走,只有战死或被俘虏,他们会投降还是宁死不屈呢?
在困难的时候,她们会选择死还是被腐乳,八个人自信的'说:“哈哈,牺牲我们没关系,但总有一天,你们会被我们赶出去,敌人拿起枪就向她们打去。几声枪响并没有吓到他们,他们便向水中跳去,几声跳水声,顿时打动了我,我慢慢的流下眼泪,我为这几个人感到自豪。
61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已经胜利了,五十八年以前,那些为中国现身的英雄,都永远记住在我心中,永永远远,当我想到这我心中定住了一个新目标,就是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5: 八女投江读后感
读了《八女投江》这篇文章,我被八位女英雄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八位女战士中最大的只有24岁,最小的才13岁,就比我大了1岁,她却是如此坚强不屈,宁可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
“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这话说地非常好,女战士们清清白白地死了,没有一个人苟且偷生,没有一个人举手投降,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她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战斗的胜利与成功,用鲜血让敌人感到畏惧,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有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那我们生活、生活中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篇6: 八女投江读后感
在我看到的抗日故事中,作为牡丹江人的我还是被“八女投江”的故事感动着。每当大人带我到江边八女投江纪念碑前游玩时,都会给我讲八位女英雄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西征队伍中,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在攻打楼山镇战斗中,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八位女兵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仅13岁。
今天当我再次在网上看完八女投江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的英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长大为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篇7:《八女投江》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感慨万千。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她们手挽手,一同沉江的英勇画面。她们的神情毅然,毫不犹豫地一起沉入江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口中还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壮烈口号。似乎她们不是面对死亡,而是又投身了一场新的战斗。面对日本人那一声声“快点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女人!”的叫嚣,她们似乎充耳不闻,明知投降不会死的那样凄惨,那样悲壮,但她们的耳中仿佛只听到了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她们对敌人的恨以及对党和人民的爱,是她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也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的力量之源。若是她们听到了敌人的叫嚣,那心情也只有“江风萧萧云佛地,笛声愤怒哀平流。”谁不珍惜自己如钻石般璀璨的生命呢?毕竟,她们当中最大的不过二十三岁,最小的才十三岁。本该好好享受青春花样年华的她们,却遭到国家的灾难。于是,为了党,为了人民,她们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伟大的壮举吗?谁道女子不如男?难道她们还不如那些苟且偷安的男子吗?正是她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主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她们的牺牲便是重于泰山的。她们那崇高的精神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生命诚可贵。”但在她们的心中只有党和人民,若她们只顾自己的安危,便断然不会做出如此壮举。
她们以及抗日时期其他战士的壮烈牺牲,深刻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如果我国当时强盛,便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而现在,我们中国变得强盛了,成为了东方大国。就说高铁吧,我国高铁总里程超过第二至第十位国家的总和……。类似这样的消息真是喜讯频传,它们都印证了我国的强大。
生活在如今这幸福生活中的我们,自然感到无限的骄傲、自豪与快乐。
同学们,正是因为抗战时革命烈士们的捐躯为国与如今科学家们的积极研究,我国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创建出祖国更美好的未来!
篇8:《八女投江》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八女感到无比的敬佩。
八女原是第五军妇女团成员,因妇女团成员多数壮烈牺牲,最后只剩下八位女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安顺福。为了掩护连队转移,她们把敌人引到了一条河边。日军企图引诱八女上当,但当时她们心中只有一句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她们不枔被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击中,英勇牺牲。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仅仅只有13岁。
可恶的日本侵略军啊!连最小的、仅仅只有13岁的小女孩,他们也丝毫不手下留情。还企图诱惑我们中华民族的好烈士----八女。但是,她们可不吃这一套,依然抵抗着日军的种.种攻击。
8位女战士投江殉国的壮烈场面,也震撼了日本侵略者。凶狠的日军指挥官熊谷大佐目睹后,沮丧地叹道:“中国的女人都这样的顽固,死了的不怕,中国的灭亡不了哇!”看,连日本军官都被八女折服了,看那些小兵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人民的精神主要是一点:坚强不屈,不怕死!八女投江,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篇9:《八女投江》读后感
读了《八女投江英雄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1师的八位女战士在危急的情况中,掩护大突围。当大成功突出了包围圈时,发现八位女战士还未逃出包围圈。读到这里,我的心收缩成一团。但是八位女战士在敌人的诱惑中,她们誓死不屈,透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时,挽臂涉入了背后冰冷的乌斯浑河。
八位女战士是多么勇敢啊!为了掩护大安全逃离,舍己为人,牺牲了自己。在面临伪军逼降和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誓死不屈。而冷云说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受益无穷。“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这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声音让我心潮澎湃,我想道: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佩服!他们爱中华民族的情谊也让我有所震撼,让我分外激动。
而文中提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举动也让我记忆深刻。他们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不被敌人发现,选择了一条“死路“——爬上悬崖。到达山顶后,又用石子向敌人的头上砸去,打败了一些敌人后,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他们的举动令我的心猛烈地一震——我被他们的举动所震撼了。
当我读到八位女战士跳入乌斯浑河,我的心突然凉了一截:我为八位女战士的牺牲而感到痛心,为那一群敌人而感到愤怒。八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来“八女投江”的壮丽 篇章。那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们深省,年轻的生命,在湍急的乌斯浑河里戛然而止,画上了那抹鲜艳的血色!
八女投江,壮气永存,这是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最好的彰显,是中国红色最美的诠释。是啊,新时代的我们,更应铭记这段英雄的历史,用自己的行动继承她们的遗志,让八女精神在我们心中播下种子,代代相传!
篇10:读《八女投江》之感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在1999年岁末举办的“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的展厅,我看到著名画家王盛烈创作的《八女投江》国画所展现的八位女英雄义薄云天、慷慨赴死的壮烈场面,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强忍多时的眼泪。
那是在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率队西进,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与日伪军遭遇。她们为掩护部队突围,主动吸引敌人火力,战至弹尽,毅然走下乌斯浑河,壮烈殉国。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我不是为她们的牺牲而难过,是为她们那种“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毁节”的坚贞气节而骄傲,为她们慷慨赴死的英雄壮举而自豪!
★ 屈原投江的故事
★ 成语背后的故事
★ 数字背后的故事
八女投江背后的故事(合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