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别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青松》原文及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青松》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青松》原文及赏析
《青松》原文及赏析
青松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粲,形容笑的样子。)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仲弘,是陈毅的字。)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想起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真是文若其人。如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那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也许作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抒写个人。冬夜大雪,作者辗转难眠。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特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工作失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帝修联合反华,正使中国内外交困。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向各种反华势力妥协。而这时,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篇2:青松
一、导入
1、小朋友,现在是冬天啦!在这寒冷的冬天,你知道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啊?
2、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3、陈毅爷爷啊,他也很喜欢这岁寒三友中的青松,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青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
1、小朋友,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音。
出示生字,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我们来开小火车读一读。
说一说,你有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请你再带大家读一读。
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3、小朋友们,你们字音都读准了,课文你们肯定也能读好了吗?
指名读。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
1、小朋友,陈毅爷爷写的青松到底什么样子的呢?想看吗?
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象?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能不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呢?
青松是什么样子?指名说。挺拔且笔直。
2、师总结图意。是啊,小朋友们,你们刚才说得仿佛是一幅画,说得真好啊!在这大雪的重压之下,松树还是那样挺拔、笔直。我们说了这么多,陈毅爷爷只用短短的一句诗就描写出来了。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3、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诗,想一想,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得真好,你从哪个词最能读出--青松不怕冷。(挺、直)板书
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啊?你能做个动作吗?
小朋友你还从哪个词读出青松不怕冷?板书:压。(雪大、雪重)
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小朋友,你们真会思考,已经学会从关键词来体会文章的含义,是啊,青松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却仍然傲然挺立,真让我们佩服啊!师范读。
现在你像老师这样能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还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读。齐读。
5、面对这大雪,青松没有害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看到这样的情景,陈毅爷爷忍不住吟诵到: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诗,想一想,冰雪消融后,青松是什么样子?(高洁)板书:化
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这青松是怎样的高洁。
7、小朋友,你们刚才想象得很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后青松得样子。出示图片。谁再来说说雪后青松的样子。
说说他比下雪之前有什么变化?
(比下雪前更绿了。)对这就是青松的高洁之处。(比下雪前更高了)这也是青松的高洁之处(他的叶子比下雪前更晶莹透亮)这也青松的高洁之处。他不怕寒冷是他的--高洁(生说),他不怕重压也是高洁。
小朋友们,在风雪的重压之下,青松更加苍翠,洁净,这就是高洁。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青松的高洁吧!(声情并茂很有气势)。齐读。
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是高洁了吗?(坚强不屈、坚忍不拔)
8、学到这儿,你想对青松说什么?
9、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一棵坚强的小青松吗!
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好吗?让老师听听谁最像一棵小青松。
配上柴可夫斯基的《钢一协奏曲》齐读全诗。分小组读。指名读。
背诵。指名上台背诵表演。加上动作齐背。
四、了解背景,点明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陈毅元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简介写作背景后,问:你们想想文中的青松还会指谁呢?“(生:陈毅,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在陈毅爷爷的鼓励下,全国人民度过了难关。陈毅爷爷用他是告诉我们困难,只是短暂的,它终将过去。小朋友,你也是这坚韧不拔的中国人民的一员,让我们再读诗句,读出中国人民的坚强。再配上动作背。
2、师总结写法。
陈毅爷爷这种,由青松来赞美人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他啊,在为了鼓舞人民,用这种方法,还写了《红梅》这首诗呢!
跟老师读。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课后将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四、指导写字
课文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你能给他们组一个词吗?
你来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你们说的这么棒,是不是也能写的这么棒呢?
生提出难写的字:挺、压。
指导观察范字,生指导老师范写,生:试写。师生评议。
生描红,临写这两字。教师巡视,辅导个别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篇3: 青松
喜欢青松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五岁起,爸爸妈妈每年都带我去临安的高山上度假。住在村民的家里,唯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门前的两棵青松,每年在来这前,青松就是我最关心的一件事。它有没有倒?它有没有枯死?
我来临安的第一次,那两棵青松很小很瘦。旁边长着高高大大的梧桐树,跟青松比,青松是那么的弱小与不起眼。晚上凉飕飕的,村民与我坐在院子里,抽着烟告诉我青松的好处:“青松虽然不开花,但它给人们的好处是无穷的,它的树杆可以做地板与家具。它的腋体可以做强力效水,人们离开不了它,青松外表虽不华丽却很有作用,它的精神是人们历历在目的典范。”
回到了家,我一直在想青松的状况。一到冬天,外面下着茫茫白雪,我就想:“青松有没有枯死,万物沉睡的季节,青松有没有睡着呢?”一听台风来临心中不约而同的也在想:“那两棵坚强的松树有没有倒下?台风可以让任何树木倒下,青松是还站着”来到临安的高山上,那棵青松还站着,我摇去了挂在青松树枝上白雪,又一副青绿淡雅的模样,我吊着多天的心终于放下了。同时敬佩的感情缭绕在我心间。青松永垂不朽,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我的好榜样。
“人要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要被小事打挎,外表虽不华丽,内心却很高尚才算人上人。”每年的今天,青松都会长高一节。叶子永远不会变黄,树杆永远不会弯腰,无论天气如何它都挺的住,它给人们的好处与精神是永不破灭的……
篇4: 青松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寒风中的那棵青松,傲然挺立在悬崖上。
记得有一次,我去某地爬山,在山脚下看,山碧绿碧绿的,可漂亮了。我们爬了好久才到达山顶。山高耸入云,在山顶,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云雾缭绕。山顶是一个悬崖,我们待会儿下山时只能原路返回,不能从山的另一边下了。但在这个荒芜的悬崖上,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惊奇的是……
那是一棵青松!它长在离悬崖很近的地方,我们虽然站得离悬崖挺远的,但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青松四周都是石头,那时,山下天气很冷,更不要说山上了,它却仍然长得碧绿,长得茂盛,长得粗壮。在灰色的石块中,它显得那么美丽,那绿色仿佛更明亮了。但是,为什么?在没有土壤,没有空气的环境下,它还可以继续生长呢?
下山时,我不停地思考着这个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棵青松到底是为什么在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如此危险的地势下,还要生长呢?
噢,我突然明白了,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热爱,一种热爱生命的诠释。它像一道光打破了黑暗,给这荒芜的悬崖带来了生机。即使只有一线,哪怕只有一点点,一丝丝生机,它也不会放弃,努力地向上长,向上冒,度完自己的一生。我们也应该像它一样,顽强拼搏,与生活做斗争,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克服困难,努力向前,永不放弃!
篇5: 青松
我的家乡黄金村,那儿有一些常见的树木――青松。青松的主干,最粗的有碗口大小,青松的叶子是针形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是浅绿的,有的是深绿色的。
春天,正是经过漫长寒冬考验的青松自然也不示弱。在春雨的滋养下,一株株青松茁壮成长。它们长出新的芽,它们为了吸引养分,得到更多的阳光,蒸蒸日上,奋勇向前的上长。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不是应该值的我们学习吗?
夏天,烈日炎炎,碧空万里。那些长的十分鲜艳的花朵经不住太阳的照射,垂下了高贵的头。而青松依然高高耸立,枝粗叶绿。坚强地抵挡着太阳的暴晒。
碧空万里无云的秋天来了,一棵棵树木上的枝叶凄惨的从枝干上掉下来,地上也到处是枯枝败叶,仿佛在向寒冬的使者乞降呢!也只有青松叶绿枝繁,高高耸立。它做好一切准备,要与寒冬抗争。
秋季随着萧瑟的秋风离去了,寒冬也将随之而来,狂风袭来,一棵棵树弯下了腰,向寒冬投降。青松依然屹立,不屈不饶,抵抗着狂风的进犯。接着,鹅毛大雪飘然而落。大雪之后,青松上都是积雪,但它的枝没有被压弯,它的叶子还是那样绿,它还是那样直立。
青松还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沃土还是沙漠,无论是平原还是山顶,甚至连山崖的裂缝中也能生长。它的用途还十分的广阔,木材还可以做家具,松油也可以做成润滑油,松籽能做药,有的青松还能观赏。
哇,青松,你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你翠而不娇,四海为家;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你不怕寒冬,敢于斗争。让我们都来赞美,学习青松吧!
瞧!别看这不起眼的东西,可有一天它将会散发出万丈光芒。
篇6: 青松
在植物王国中,有人喜欢芬芳的茉莉;有人喜爱清纯的梨花;有人喜欢娇艳的水仙、美丽的牡丹!而我,则是喜欢我家小区里的一棵貌不惊人的青松。
那棵松树虽然没有桂花那么香飘十里,也不及杨树那么壮丽。但它那搏击风雨的奋斗精神,十分可贵!
冬天,他挺立在狂风暴雪的严酷考验中,却永不低头,从不倒下。鹅毛大雪已扑盖在树枝上,可是风雪中的青松依然顽强地抗击着大雪的袭击。真不愧是“岁寒三友”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青松为什么能抵抗得住大雪呢?原来,在松树的表皮下,有一根粗大的松茎,支撑着树的身体,而且,松树表皮(树皮)十分坚硬,将树包起来。这样“里外结合”,风雪自然不是青松的“对手”了
等到第二年夏天!松树又无私地奉献出它那蓬勃的松枝松叶,义无返顾地为人们遮阳避暑。它从不要求人们给予什么,宽宏大量的胸怀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尊敬。
“冬寒冷气刮起吹,枝叶连弯寒风追。独青立在寒气间,冬去雪过又迎春!”诗的后两句,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青松在冬天里承受着巨大的磨难,等到来年之时,再无私无畏地奉献。
远看,青松像一位张开热心之手的巨人,帮助那些需要阴凉的人们。走近,你又会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座绿色工场!
就因为青松的这些原因,我想它也应该可以和小区里其它那些婀娜多姿的奇树丽花相媲美吧!
篇7: 青松
小时候,我常听妈妈讲起松树的故事,它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就像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歌颂了它的品质,赞扬了它的精神。
后来,在一座大山上,我真正见到了松,树皮于其它树一样粗糙,可树干是那么笔直,如一把指向天空的宝剑,剑光摄人;又如一位守护在边疆的战士,毫无懈怠。周围其它的树叶早已经落下,随风而去,化为尘土,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而它那如针一般细长的叶,却依然碧绿无边。
我原本在树边挖笋,却一根也没找到,休息时我再一次注意到了它,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树呀!妈妈看了我一眼,回答:这就是松树呀!知道这是松树时,心中激起千层浪,抬头仰望许久,想着李白的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就是眼前这颗山顶青松。
这旧日青松曾经只不过是在山顶上的一棵小树苗,孤生独长,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虽然是一棵平凡有孤苦的小树,却心怀参天大树的梦想。
青松面临巨大的苦难、困难,毫不惧怕,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知难而上,在狂风袭来时锻炼自己,在大雨滂沱时紧抓地面,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遇到一点小小困难就惧怕,就退缩,不知迎难而上,不思攻破困难。而是一向的选择逃避,太不应该了。
青松,知难而上,不畏艰惧,积极向上的性格最终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人也一样,有青松的性格,终能为自己开辟出一片天地。
篇8:《饮酒·青松在东园》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青松在东园》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饮酒·青松在东园》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八首。此诗作于诗人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
作品原文
饮酒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作品注释
①青松: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东园:陶渊明居所东边的园圃,亦泛指园圃。
②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③凝霜:凝结成霜。殄(tiǎn):灭尽。异类:本意是指不同种类,有时也可作杰出的才能。同时,它也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指松树之外的其他草木。
④卓然:特立的样子。
⑤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⑥独树:一株、独棵。奇:一本作知。
⑦提壶:壶:指酒壶。提壶,提壶芦,提葫芦挂。此谓提来酒壶。寒柯:树枝,指冬天树木或树干。
⑧远望时复为: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
⑨梦幻:梦中幻境,多比喻空妄。唐黄滔《祭宋员外文》:“人生梦幻,夫复何言!”
⑩何事:为什么。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羁:束缚,拘束。
作品译文
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掩没了它的奇姿。
冬天到严霜降百草凋零,只吧那松枝兀然挺立。
松树连成林倒不为人所留意,唯独一株孤松众人方才称奇。
把酒壶挂在那寒枝上,一边饮酒一边向远处眺望。
人生短暂如同梦幻,何必受羁于世俗尘网!
创作背景
公元4,相国刘裕位高权重,具有称帝的野心。那一年秋天,诗人总是闷闷不乐。因为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诗人想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于是诗人只要弄到酒,就一定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诗人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此诗为第八首。
作品鉴赏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姿态挺秀而美丽。生在东园,却被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诗人借青松比喻自己,空有才干,却被普通人所遮掩,使当朝统治者没能发现自己。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冬天,严霜降临,众草凋零。这时候,青松挺拔的英姿,常青的秀色,就卓然出现于世人眼前。尽管在春夏和暖的时候,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随着草势增长,甚至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到底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最终还是凋零了。表明在恶劣的政治下,像诗人这样的人格高尚之人,依然能够做到不屈服,而普通人则像众草一般,早已凋零了。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正是由于像诗人这样的青松不多,诗人才会令人刮目相看。如果像诗人一样的人太多,那诗人也会泯然众人,无法令人感到惊奇。
以上六句,单纯运用比兴手法,构成全诗的大半篇幅。青松象征诗人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都很容易领会。至于“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就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若园中皆是青松,这一株自然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人,之所以与众不同。其实,正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品格高雅的人也不能因此与众不同。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
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这句诗说得是,诗人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诗人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
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尘羁即尘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这首诗上半幅只运用比兴手法,赞美青松的高雅姿态。下半幅运用赋的表现手法,抒发诗人对青松的赞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的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际上是诗人自身人格的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以说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尤其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如果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值得珍视。只因诗人坚贞高洁的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的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诗人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篇9:描写《青松》的诗句赏析
关于描写《青松》的诗句赏析
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粲,形容笑的样子。)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仲弘,是陈毅的字。)]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想起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真是文若其人。如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那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也许作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抒写个人。冬夜大雪,作者辗转难眠。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特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工作失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帝修联合反华,正使中国内外交困。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向各种反华势力妥协。而这时,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篇10:青松作文
青松作文
青松作文(一)我爱松林,我爱松树,我更爱松林四季的绿,松树坚强不屈的精神。春天,柔柔的春风吹拂着松林,幼苗随着春风的脚步,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它正踏着成长的道路,凝聚着无穷的力量。一转眼,冬天来临了,寒风凛凛。风雪,吹打着万物,无情的冬天夺去了树木的绿衣,光秃秃的枝干中闪耀着绿色的光芒,那就是松林。无数的松树在寒风中挺直了身子,保卫着祖国的山岭。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骤雨,松树总是直着身子,披着绿装,它不摇不动,永远挺立在山间。仿佛一个个卫兵站立在祖国的疆土上,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默默奉献。啊!多么顽强的松树呀!它披着绿茵茵的叶子,火速般地生长,它那一身顽强的毅力,犹如坚硬的钢铁,谁也无法挡住它坚强不屈的精神。
松树,你是多么的坚强啊!你迎着狂风,迎着风雪坚守在山岭之上,万物都敬佩你,瞻仰你。你那无穷的力量,坚强的毅力不禁使我想起一首歌“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革命的人永远是年轻,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它不怕风吹雨打,它不怕……”啊!可爱的松林,可爱的松树,我由衷地赞美你!
青松作文(二)
春天里,桃树与百花争妍斗艳。夏天里,梧桐挥舞着硕大的叶片。秋天里,银杏树披着一身金黄的外衣。唯有坚强的挺拔的松树一年四季都披着朴实碧绿的外衣。
它的树干是那样苍劲听吧,树皮很粗糙像老人苍老的脸一样。而且,它的树枝都向外延伸着。松树的根常常钻出地面。盘卧着,像腾出水面的蛟龙,像舞动身躯的蛇,还像老人的手,显得苍尽有力。松叶喜欢长在松树的顶端。松叶很奇怪,像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针。这许许多多翠绿的松针聚拢在一起就成了一捧捧的松叶了。它的果实很有特点,都是椭圆形的,而且分成了像花瓣一样的小瓣,非常有趣。
我对松树的敬意由来已久。松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你看,他不管是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他就会不择地势,不畏严寒和酷热的打击,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到他,洪水淹不没他,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这是多麽顽强的生命力呀!这就是我对他产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的敬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造纸的重要原料,叶子可以提取挥发油,脂液可以制作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根也是很好的燃料。松树要求人甚少,给予人甚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是很可贵么吗?
由松树的品格与精神,让我想到了边疆那些建设者。他们勇于奉献不求回报。是多麽可贵的精神呀!
我喜欢松树那生机勃勃,四季常绿,挺拔的身姿,我还喜欢松树那顽强的生命力,但我更喜欢松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青松作文(三)
松树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奇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
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长着,每一个都尖锐有力好象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它们。
松树是笔直的,不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耸立地生长着。这种内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的多。
你看,他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还是在坚固的土地上,只要有一颗种子,管你是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鸟的嘴里落下来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他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的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眼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无忧无虑的生长,松树的生命力真强,松树要求得太少了!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好榜样吗?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松树,做一个像松树的人。
篇11:青松作文
春柳虽婀娜,却不免妩媚;白杨虽挺拔,却不乏几分娇气;芙蓉虽艳丽,可不能常青……只有青松的美是长久的,而坚强更使它的美是不朽的。
春柳虽婀娜,却不免妩媚;白杨虽挺拔,却不乏几分娇气;芙蓉虽艳丽,可不能常青……只有青松的美是长久的,而坚强更使它的美是不朽的。
春雨又沥沥地滋润着万物,青松解去尘封的旧袍,生出嫩嫩的松针,换上一身西装,仿佛一个高雅的绅士,雨后一阵阵微风抚摸着它,青松的身躯随着风飘动,仿佛与风儿舞着一曲浪漫的华尔兹,这时青松与万物相仿,都充满了生机,傲飞的大雁歇息在青松上,青松与边疆战士是那么相似,一丝不苟的把守神圣的土地。
一股热流浸入大地,闷热把植物搞得枝繁叶茂,青松上的松针一夜仿佛成熟了许多,都变得那样坚硬,稚嫩的松针也不再存在,而都变成了保护树干妈妈的铠甲,浓郁的生机梳妆着这个炎热的城市,树皮已不是成年那凹凸不平的皮肤,仿佛已是一个年迈已高的老汉,可苍老的外貌仍挡不住它的激情,它挥摆着树干,犹如伴着交响乐来一段傣族舞,是那样优美。
秋风萧瑟,一阵秋风把大地变得如此凄凉,任何植物都向秋天低下了头,只有青松仍高傲的昂挺着身躯,一阵阵乱舞的狂风也挡不住青松生存的脚步,它时而像一个抗战时期的军人裹着绿袄耸立在高山,时而像个调皮的孩子多么寒冷的天仍在贪玩,它仿佛缀在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任何困难也都在它的脚下驱服,别的树的落叶飘在松树的树底渐渐地与大树融合,可青松的每一根针都还是精神焕发,葱郁茂盛,多么伟大!
一阵小雪飘舞在空中,转眼间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松树披上了白装,大地一片寂静,玉珊瑚似的枯树装扮着这片“海洋”,咆哮的狂风像一个恶魔似乎要吞食掉青松,可青松却像一杆笔直的木棍不曾低头,在这寒冷刺骨的季节中,松树还是那么高雅,白雪似乎对松树只是摆设,只是一席普通的白床单。青松上积满了白雪,可青松却像一头威武的雄狮,颇有王者风范。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一个冰封的世界……也只有腊梅可以依靠在青松的身边吧!一切那么漫长,来年春天,一切又将是那么相仿。啊!青松!
青松它是一支笔,神奇的笔演绎着世界的奇迹。它是一张照片,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写照,它是高傲的战士,是精神的领秀,是稚嫩的松针,是孤枯的树皮……我爱你,青松。
篇12:青松赞
曾看到山间一片片碧海;曾见过一排排士兵毅然驻守山间;曾看见一枝枝翠流托起皑皑白雪……不颓唐,不失本色。这便是我梦中的碧水蓝天——青松。
当最后一只大雁飞去时,山间一颗颗青松便开始在草木皆枯的季节绽放自己的美丽雪花打落在他们身上,一天又一天……当冬雪的最后一针缝好后,一套纯美的风衣便披在身上删减挂满了笑容,越是寒冷这笑容就越是灿烂。这一棵棵青松就是一个个守卫山间的战士,他们傲霜斗雪,毫不畏惧严寒,在严冬的考验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一棵棵青松的出现为这一尘白色——单调无趣的冬天点缀上丰富的翠绿,使这密封的白色空间做了一个深呼吸。雪花洗礼了整个冬天,而这青松洗礼了一个又一个坚毅的斗志,面对大雪,将青翠留于山间,面对困难,将毅力留于心中。我爱这青松,爱这篇翠绿爱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否象征着什么?
自古至今,我国有多少革命烈士如青松一般扎在青山上,保卫家园。当大雪无情地覆盖在他们身上时它们用茂密的枝叶托起雪花。他们托起的不仅仅是一片雪花,那还是希望,当肃杀的寒冬降临时,他们仍然傲霜斗雪倔强峥嵘的战斗。“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战士们面对这样的困难没有退缩。
我爱这青松,它洗礼了我的心灵,那一片片翠绿将伴随着傲雪用存于整个冬天。又想起了那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安乡中学初二:梦飞
★ 描写青松的话
★ 孤雁原文赏析
★ 田家原文及赏析
★ 关山月原文及赏析
★ 兰亭集序原文赏析
★ 乞巧原文及赏析
★ 描写青松的诗句
《青松》原文及赏析(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