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al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处暑代表什么意思,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处暑代表什么意思,方便大家学习。
篇1:处暑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的意思是:暑天到此处就结束了。“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
处暑有哪些民间传统习俗
1、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2、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天的口腻。
3、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4、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篇2:2019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代表什么: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节气的天气特点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雷暴活动
华南、西南、华西。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篇3: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时间:208月23日 星期日(农历七月初十)
处暑日期计算
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处暑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处”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农事
处暑节气是我国华南地区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时期。此时华南中部地区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要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时节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华南地区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水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工作。
篇4: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处”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农事
处暑节气是我国华南地区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时期。此时华南中部地区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要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时节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华南地区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水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工作。
篇5:处暑代表什么?处暑吃什么?
石斛粥
原料:鲜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石斛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约100毫升,再将药汁与粳米同人沙锅,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人冰糖搅匀。每日早、晚稍温顿服。
功效:滋阴、生津、养胃。
应用:温热病后,阴津耗伤所致的心烦口渴、虚热不退、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嘱逆干呕等。
青椒拌豆腐
原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相关阅读:处暑之时,人们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处暑节气中,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容易产生亏虚的情形,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所以老人家在这时候更要坚持有午睡的好习惯。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性,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在子时、午时入睡。
子午之时刚好是阴阳交接之时,这时候人体阴阳盛极而衰,致使气血产生失衡现象,所以必须静卧以对。
凌晨至4时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中午12:00~1:00为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段。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6、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篇6:处暑和立秋代表什么
处暑和立秋代表什么
按照二十四节气大暑过后便是立秋,立秋过后就是处暑了。那么,处暑和立秋代表什么呢?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而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将要结束了。它是和小暑、大暑比较起来预示天气将要凉快的节气。处暑代表着炎热的暑期已经过去了,天气将会逐渐冷下来。立秋和处暑的对比起来,立秋过后可能还会炎热,而处暑过后就代表着天气不会再热,而会逐渐凉爽了。
★ 处暑古诗
★ 处暑说说
★ 最美处暑祝福语
★ 处暑节气文案
★ 处暑的俗语精选
处暑代表什么意思(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