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是小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处暑时节的养生要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处暑时节的养生要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处暑时节的养生要点
处暑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每大多睡1小时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
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午睡对于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易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少寐现象。古一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科学养生观点的。
>>早晚适当添衣
处暑后由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适当添衣。但因处暑时正值初秋,此时暑热未消,因此添衣时可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不宜一下子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宜,可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秋冻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提高人体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二是能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以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饮食养生
>>宜增咸酸减辛辣
处暑时要重视养肺,在饮食方而应适当多吃咸味、酸味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西红柿、山楂、乌梅等。如果早晨起来感觉口干咽干,可喝点淡盐水。中医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说法。早上喝淡盐水,洗肠又解毒,而且有少许消炎作用,可润肠胃通大便;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美容养颜,并可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很适合在处暑时饮用。
>>多食滋阴润肺食物
处暑时天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因此此时节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李时珍《木草纲目》载蜂蜜:
“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蜂蜜中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还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如铁、钙等,尤其是果糖、葡萄糖,都可不经过消化而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是理想的营养佳品。睡前食用蜂蜜,可以改善睡眠,使人尽快入睡。
银耳亦是养阴润肺佳品。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除此之外,还可多食用梨、百合、芝麻、牛奶、鸭肉、莲藕、孽荞、甘蔗等滋阴润肺食物。
◎运动养生
处暑时节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对人体安然度夏大有帮助。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除了以上运动方式外,也可选择“处暑坐功”以养生,具体方法是:
每日凌晨3——7点时,正坐,身体向左右扭动并转头,同时用两手半握拳,反向捶腰背,捶5——7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
经常做此功可治风湿留滞、肩背胸痛、上臂疼痛、胸闷、咳嗽、气短等病症。
◎情志养生
处暑时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们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处暑时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哪些疾病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一: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二:痔疮
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血管肿胀。原因包括遗传、老化、怀孕、长期腹泻,以及便秘过度使用轻泻剂等。秋天空气干燥缺乏水分,人体的调节功能容易紊乱,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而诱发痔疮。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三: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为乙脑病毒传染引起,是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症状。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另外,这一时节还要预防感冒的发生。秋天气候多变,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借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体。特别是初秋时节,气温差异明显,午后的对流天气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骤降,从而挑战人体的免疫力。
处暑时节,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度低,所以在这时要注意增减衣服,小心着凉。此外,这时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天气干燥,雨水少,空气的湿度小,这时候容易咳嗽、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所以要注意补水。另外,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要参加健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生活应有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四: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带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五: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秋天天气渐凉,容易诱发此病。
处暑时节防“秋乏”
“秋乏”是人体要休整
暑天结束后一般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人们会感觉比较舒服。此时人们为什么还会感觉乏呢?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较多的“老本”。
秋季虽然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由此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篇2:处暑养生要点
处暑养生要点汇总
处暑后,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处暑的“秋燥”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这时候复发或加重,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等。另外,由于早晚温差大,极易感冒。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人们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穿着提示:
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提示: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处暑节气中,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容易产生亏虚的情形,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所以老人家在这时候更要坚持有午睡的好习惯。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性,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在子时、午时入睡。子午之时刚好是阴阳交接之时,这时候人体阴阳盛极而衰,致使气血产生失衡现象,所以必须静卧以对。
凌晨至4时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中午12:00~1:00为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段。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
3.室内提示: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
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
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6.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篇3:处暑时节该如何养生
处暑时节该如何养生
滋阴润燥
“处暑”期间,气侯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时期,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进入秋季后,人体也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阴虚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处暑”期间,南方暑湿较重,暑湿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因此,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睡眠以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加强锻炼在此时也很适宜,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而在饮食调理方面,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克服疲倦。少吃油腻的肉食,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总得来说需要滋阴润燥,但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处暑期间饮食方面,又有不同具体的建议。
疏肝理气,健脾生津润燥,如猪肉、鸡肉、白芍、百合、银耳、木耳、梨等。
疏肝健脾、益气生津,如太子参、山药、甘蔗、蜂蜜、芝麻等。
清热健脾益气,如猪瘦肉、鸡肉、百合、太子参、淮山、白术、茯苓、粉葛、沙葛、荸荠、薏苡仁等。
清热润燥、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甘蔗、山楂、荸荠、玉米、蜂蜜、太子参、玉竹、石斛、猪肉、鱼肉、鸡肉等。
清热生津、益气养肝功效的食物,如太子参、萝卜、茉莉花、猪肉、鸡肉、淮山、梨、荠菜等。
户外运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疾病预防
处暑,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干燥的气候为一些细菌、病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应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必要时戴上口罩。
如果秋季肃杀犯肺引起咳嗽,可以运用食疗缓解咳嗽。如干银耳50克,温水浸泡后洗净,熬至烂熟,调入一个鸡蛋,加糖服用,宜于干咳无痰。再如鸭梨粥,鸭梨三只水煮半小时,去渣后加入大米50克煮粥食用,有清心、降火的功效,特别适合肺热咳嗽。
咽津养生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身心。因此,他一直主张咽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久而久之,有利于健康。李时珍也说过“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长留,眼明耳灵。”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经此养生,孙思邈活了100多岁。
明代养生专着《遵生八笺》记载有处暑七月中坐功:每日丑寅(1点到5点)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反两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注意护脐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上生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因此,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复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以取粗盐(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
处暑要注意什么?
1.处暑要及时的补充维生素,可以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及时的补充营养,并且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同时,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也是秋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2.少吃辛辣食品,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3.多吃水果:夏秋交叠,可以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少吃甜味的西瓜等。葡萄不但“酸”,还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瘀;白葡萄润肺;绿葡萄清热解毒;紫葡萄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
篇4:处暑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一、早睡早起身体好
处暑处于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人体也会变得容易疲乏,春困秋乏也就是这个道理,这段时间要早睡早起,多休息来调养身体。
宜调节起居作息,适当增加睡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秋乏过盛。夜晚睡觉不应晚于23点。夜晚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气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二、补充水分
处暑时节也是入秋的季节,秋季干燥这是人人皆知的,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此不适,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所以要多补充水分,要多喝水,还可以隔两天敷一次面膜,经常保持皮肤湿润也是处暑养生的方法。
三、多吃豆类食物
豆类食物有健脾去湿的功效,处暑季节很多人的脾胃都比较虚弱,可以多吃一些豆类食物,如红豆、黑豆之类的,可以帮助除湿,少吃辛辣食物,也可以吃些茯苓帮助健胃去湿。
四、坚持午睡
处暑时节坚持中午睡一觉也很重要,因为经历了一个夏天,饮食和睡眠都会使身体的脾胃变弱,除了要在食物上加以调理,午睡也非常重要,午睡时间不要求太长,十到三十分钟就足够了。
五、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六、少吹空调、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处暑养生饮食原则
饮食清洁,不宜偏嗜
处暑是夏秋转换的时机,暑气仍有余威,食物易于变质。俗话说“病从口入”,进食不清洁的食物或腐败变质的食物,可引起胃肠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病,必须注意饮食卫生。饭菜做适量,力求不剩饭。糕点等不可放置过久,严防蟑螂、苍蝇的叮咬。生吃瓜果时,一定要洗净。饮食不宜偏嗜,宜多样化,才能起到全面营养人体的作用。
少食肥甘,清淡为宜
肥甘是泛指肥腻甘美的厚味食物,如动物脂肪、甜腻食品、煎炸之物等。这类食品虽味美香甜,但不可多食。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过食肥甘厚味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处暑时此类病更要注意预防。中医主张饮食宜清淡。从古到今的养生经验说明,饮食清淡是长寿的重要原因。
冷热适中,软硬适宜
食物的温度也要适当。人对饮食冷热的要求不尽相同,一般说,阳性体质者喜冷饮,阴性体质者喜热饮。随人所好,可适当调节饮食的温度,但切不可过冷过热。食物寒温失宜,不仅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而且会损伤人体阴阳之气。
对食物的软硬要求也不同。脾胃虚弱者及老年人、小儿宜进半流食,如面条、稀粥类;也可根据情况进软食,如馄饨、馒头、熟软的米饭等。特别是老年人,脏腑衰弱,牙齿不利,食物稍硬就不易消化。普通人食物也不可过硬,但过软也会影响食欲,所以软硬适当。
处暑要注意饮食
1、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山楂、葡萄等酸味的食物都可以。这个时节还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2、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3、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篇5:立夏时节养生要点
立夏时节养生要点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专家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晚睡早起加午休
立夏后,昼长夜短,人们晚睡早起,睡眠往往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中医提倡夏季午睡,可以起到“加油站”作用,促进身体健康、减少疾患发生。
一般来说,夏季午休以30分钟至一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感到疲倦。醒来后不要匆匆起床、马上投入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大脑的供血量不足,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让人感到头昏脑胀,最好再躺10分钟左右起床。
不过,夏日午睡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德国的研究发现,有些人的身体状况不适宜午睡,比如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则不宜午睡。
心静自然凉
立夏后气温逐渐炎热,人体容易感到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有些平时不太急躁的人,到了夏季也会为一些小事情发脾气。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过高的气温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为心火过旺所致。他说,心脏的生理功能为主血脉、主神志。心脏是重要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阳气推动血液循环,把营养物质供养到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夏季心火过旺,不仅情绪容易起伏、出现波动,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因此,专家提醒,夏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夏季静养心脏很重要,尽量避免发脾气,保持心态平和、笑口常开,听音乐、钓鱼、绘画、下棋、种花养草之类的活动可以怡情养性,让人心情安静,而心一静下来,即便是炎热的夏季,人体也会感到舒畅、精神好。”
避免出大汗
《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的三个月是春华向秋实的过渡,为万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因此夏天要晚睡早起、重视“静养”。
立夏养生的四大禁忌
1.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2.忌空腹饮茶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阴凉处饮茶消暑,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过多饮茶, 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3.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4.忌夜卧贪凉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 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 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 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 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立夏养生文化
进入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此外,夏天气温高,能量消耗大,营养物质随汗液流失多,体质虚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损害健康。
立夏保健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从初夏开始,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过夏天。
立夏时节注意预防菌痢,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除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与夏季气候适宜痢疾杆菌繁殖、天热AT门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要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初夏易发口疮和红眼病。初夏时节气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疮患者在这一时节会陡然增多。发生口疮的诱因除了干燥的气候,焦虑、紧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也很有关系。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毛用局部烧灼、涂抹口疮药膜和服用维生素B2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初夏天气都比较干燥,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
不宜用饮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第三要保持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第四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外出归来往往喜欢冲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出汗,带走身上大量的热,然后再洗澡。
篇6:有关冬至时节养生要点
冬至时节养生要点
1、养肾为先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至养生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3、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4、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5、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6、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7、食补要吃温性食物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8、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至习俗
馄饨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吃饺子: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红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篇7:立春时节养生要点
顺应自然
立春之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顺应春天的特点,健康养生需注意保护阳气。保护阳气,要从饮食、起居、心理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
注意防疾
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滋生细菌,所以春天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风温邪气致病。所以,春天都为风邪致病。《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因为其他几种邪气是借助于风气侵入人体的,像寒邪、热邪、湿邪等。
饮食调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春季饮食养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春天是肝旺之时,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立春的气候变化
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充满了鸟语花香:春天又是拼耘播种和生长的季节。
立春一到,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增高了,日照延长了,降雨也开始了。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时竹北方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一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立春时的南方却另有一番生机,“春江水暖鸭先知”,池塘里或小溪旁,鸭鹅在水中展翅,自由欢快地游荡嬉戏觅食。动物们用自己的身体来直接感受春的暖意,而人们用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春天乍暖还寒、冷暖交替,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立春三候及含义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的简介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季节的更替,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时至立春,在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立春”的具体节律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意义。
篇8:处暑时节的养生祝福语
处暑时节的养生祝福语
处暑,中午热,早晚凉,不要急于添衣裳,有道是:春捂秋凉,睡觉盖被关门窗,时刻要把感冒防,多吃温补食物保健康,快乐生活幸福长,祝秋天快乐。
处暑到,秋意浓;天转凉,多添衣;强身体,多锻炼;去秋燥,多喝水;好朋友,多联系:处暑到了,好好照顾身体。祝处暑快乐!
处暑祝福,夏伏秋出。热去凉顾,万物成熟。真心遥祝,收获幸福。衣食丰足,居有其屋。平安呵护,快乐无数。潇洒自如,友情永固。
立秋过后秋风至,处暑到来暑热去,少吃萝卜补中气,莫要贪凉要注意,少开空调多通气,空时咱两常联系,愿你时时都如意,祝你事事都顺利。
处暑祝福无可替,短信传情表心意。暑气虽止,运气不止,天气更替,福气不替,财气风生水起,喜气日新月异,你的日子依然越过越美气。
处暑节气悄然而至,多变的永远是天气,不变的永远是情意,愿淡淡的风拂去你的疲惫,暖暖的阳光传递我真诚的祝福,让快乐天天相伴!幸福终生相随!
处暑拔麻摘老瓜,季节到秋乐万家,秋风吹动友情花,暗香飘动真牵挂,真情短信为你发,暖心问候已抵达,祝你快乐顶呱呱,愿你开心时时发。
传送清凉情深意笃,牵挂之情非你莫属,祈祷凉风身边伴舞,远离炎夏燥热之苦,流星划破好运夜幕,信息传递快乐祝福!处暑快乐!
夏已去,秋踏来,天转凉,多添衣,今天处暑,轻声问候,让友情为你暖心;诚挚祝福,让短信传我情谊:处暑快乐!
处暑来临暑未消,气候炎炎正当午,出门在外要防晒,美丽肌肤要保护。室内记得多通风,多加注意保健康,薄被盖肚防受冻,愿你拥有好前途。
处暑时节,诚挚祝福来送上:愿你事业“处”处高升,爱情“处”处甜蜜,生活“处”处欢喜,钱财“处”处逢源,总之,吉祥好运“暑”不胜“暑”。
金秋飒飒,落叶飘零,燕儿知秋;弦乐飞舞,蝴蝶翩然,蜻蜓盘旋;绿草悠悠,溪水潺潺,生机盎然。好一派美丽风景陪你过秋,好一个处暑佳节祝你愉快。
处暑到,闷热高温谨防中暑,友情之鼓敲敲打打,短信祝福发发送送,问候传递叮叮嘱嘱,蝉鸣蝶舞旋旋舞舞,牵挂之心流流连连,真心祝福愿你幸福。
处暑节气到,祝福送给你,愿你:生活无忧心舒畅,事业无愁心开怀,爱情无伤心甜蜜,家和无恼心静和,气候无炎心凉爽,舒舒服服“幸”福一生。
处暑到,初秋气象;秋老虎,摆尾归冈;强降雨,也该收场;明朗天,金风送爽;迎丰收,喜悦在望;愿生活,和谐安康;祝福你,如意吉祥!
处暑节温馨提示:朋友之间好好相“处”,深情厚谊“暑”于你;爱人之间好好相“处”,浓情蜜意“暑”于你;家人之间好好相“处”,家庭和睦“暑”于你
1.处暑的晨露晶莹剔透,季节的交替温度有变,秋天的气候注意身体,夜间的睡眠关闭门窗,饮食的卫生防患疾病。天高气爽神情怡,愿你处暑健康体。
2.处暑了,清凉来袭了,热浪减退了;清新扑鼻了,暑气发散了;清爽爽心了,烦躁无影了;心情爽朗了,日子逍遥了;问候来到了,心花怒放了!
3.处暑来到心情爽,炎热午暑已不返。清风迎面透身凉,燥扰远离心无烦。清凉绕身喜悦颜,早晚温差不一般。愿你及时加减装,人老体弱重健康。
4.处暑终于到,凉爽入怀抱;户外尽情走,烦恼都赶跑;气温更宜人,每天全都好;祝福朋友们,生活得意笑。
5.处暑来到,炎热到头了,清凉扑面了;酷暑鼠窜了,清新扑鼻了;烦躁无影了,身心舒爽了;问候来到了,小嘴乐歪了。愿你处暑开怀,心情爽歪歪!
6.一年夏季到尽头,处暑来临暑气消。凉风轻拂心头宁,秋天来到收获丰。工作忙碌莫烦恼,心平气和万事顺。午睡坚持一小时,精神恢复身体好。愿你处暑人健康,快快乐乐笑不停!
7.处暑时节丹桂香,清风送爽烦恼忘。高温散去心欢畅,细雨滋润润心房。祝福送到快乐漾,幸福生活多绵长。祝处暑快乐!
8.一缕轻风,吹走炎热,清清爽爽;一阵细雨,浇灭暑气,清清凉凉;一条短信,传递祝福,清清新新;处暑,愿你欢乐不断,幸福相伴!
9.处暑丹菊花飘香,八月桂花艳绽放.高粱低头笑红脸,大豆喜乐口大张.丰收在望农夫唱,渔家拉网号子喊.稻谷金黄千万里,鱼米之乡丰收旺.愿君获丰高歌扬.
10.处暑之时气温变,日常生活需注意。早起开窗室通风,夜晚关窗防受凉。“秋冻”定要因人异,老人小孩应添衣。多食新鲜瓜果和蔬菜,进补一定要理性。锻炼定要量力行,精神调养为第一。愿你处暑人健康,开开心心烦恼离!
今天是处暑节气,好心情好天气,将烦闷的气味洗尽,将所有不快的心情放平,用快乐做金纺,留下阵阵清香,最后放在阳光下晒出好心情!处暑快乐!
风吹过后清舒爽,雨琳过后清宜凉,云飘过后逍遥在,水流无声山川秀,心田情荡甜蜜忙,情谊真心开怀畅。处暑到了,愿你天天快乐,心情舒畅!
酷热的天气已经远离,处暑的日子前来问候,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少吹空调风扇,天气渐凉容易感冒,保证心情舒畅健康开怀,祝烦恼全抛,处暑愉快!
处暑到了,我要送你一个清凉盛宴,让你口气清新,精神倍爽,食欲大开;打开你任督二脉,让你轻松随意,逍遥自在,烦恼全丢。总之祝你健康常在!
处暑的到来赶走了闷热的暑气,烦躁的心情也得以平静下来,发现好景常在。绿一片,黄一片,只愿身在图画中。处暑到了,祝你天天好心情,快乐常伴!
处暑处暑,秋意浓浓,祝福深深:愿你秋风秋月喜相逢,秋光秋色映朱颜,秋雨秋水人陶醉,秋高气爽心畅快,秋季收获情更浓。处暑快乐!
处暑节气不可忘,养生保健要记牢:午间热,晚间凉,睡前记得关门窗,增减衣服要恰当。睡觉盖被莫着凉,多食蔬果保健康,幸福生活长又长。
处暑牵来秋老虎,酷暑炎炎仍挡堵。身体健康要关注,夜晚睡觉莫凉肚。饮食养生不糊涂,萝卜绿豆好进补。生活细节不马虎,健康才是真幸福。
处暑处暑,晒死老鼠,酷暑虽结束,炎热依旧驻,室外护皮肤,室内开窗户,生活有规律,睡眠要充足,饮食须营养,锻炼身体强,微笑挂脸庞,生活喜洋洋!
今天是处暑节气,我用短信祝福你:与朋友相处的真诚;爱情相处的甜蜜。祝福你:处境很好、处事得当、处暑愉快,我今天趁着这个节气希望你处处都好。
我是蒸腾的雾气,爱上了水的凝结,穿梭浮游的云海,感受处暑的时节。沉闷炎热使整个身心陷入烦乱,处暑到了,短信捎去我对你无比的'关怀和美好的祝愿!
处暑到,浓浓祝福送给你,愿你:身体棒棒-“暑”气全消;生活美美-“暑”舒服服;事业火火-与“暑”无缘;幸福满满-“暑”不胜数。处暑快乐!
处暑到,愿:棒棒的身体“暑”于你,美美的生活“暑”于你,火火的事业“暑”于你,满满的财富“暑”于你,真真的爱情“暑”于你,处暑快乐。
处暑时节,燕儿飞飞,落叶飘飘,秋风呼呼,变化的是季节,不变的是友谊,愿秋之光,秋之色,秋之声伴你过处暑,伴你过秋天。
处暑到,愿你“出”门就有“数”不尽的好运,“厨”房藏有“数”不尽的美食,“初”一遇到“数”不尽的好事,“处处”有“数”不尽的朋友!处暑快乐!
暖暖的空气渐渐凉爽,绿绿的树叶慢慢变黄,点点的思情泛泛上演,真真的祝福悄悄给你,处暑时节,愿你能感受秋天,感受处暑,感受朋友的关心及问候。
燕儿翩翩往南飞,碟儿也在为茧伏,处暑时节风呼呼,吹得枫叶飘飘下;一地秋黄,那色秋的背影;空空山野,那是秋的声音,愿处暑时节,记起您的朋友。
处暑来,你的开心将会来。处暑到,你的幸福将来到。然而,情侣也向你投怀送抱;身体强健也为你开辟绿色通道。今天处暑,你说你的好运是不是已来到?
处暑热,处暑炎,家人牵挂为你送清凉;处暑闷,处暑烦,亲人思念为你解忧伤;处暑乐,处暑爽,我的祝福为你添吉祥:处暑日,大福大贵大喜全“暑”你!
处暑烈日炎炎,我送你绿荫绵绵;处暑热浪翻翻,我送你雨丝连连;处暑闷气足足,我送你轻风缕缕。处暑思念切切,我送你幸福满满。
篇9:2021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最好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最好
1 运动饮食养生正当时
“处暑后,气候宜人,适宜户外运动。”但李文臣主任建议,处暑后运动量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
在《遵生八笺》就有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可以看出古人也重视处暑后的运动养生。李文臣主任说,简单易行的运动很多,要因人而异,比如可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李文臣主任建议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
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为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2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
“处暑养生应安静性情,早睡早起。”岛城中医专家李文臣主任医师说,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时至处暑,虽然白天天气仍然炎热,但早晚已有凉意,秋燥也逐渐明显,此时养生也要适当调整。
处暑应重视精神调养。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在起居调养方面,李文臣主任指出,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处暑节气艾灸取穴
风池
位置: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艾灸风池穴能壮阳益气,通经活络,有醒脑开窍、疏风清热、明目益聪、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委中
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左右腿各一。
功效:艾灸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一些下肢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功效:艾灸此穴能够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涌泉
位置: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左右腿各一穴。
功效:涌泉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穴能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胃俞
位置: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艾灸此穴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胃俞穴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问题。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气温逐渐下降,进入秋天
处暑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篇10:2021处暑时节养生吃什么
处暑养生的方法
1、早睡早起
要知道处暑过后,天气中的阳气逐渐消弱,从而导致了人体内的阳气也减弱了,很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问题。相反,天气中的阴气增长,以至于人体内的阴气会增加。如此一来,体内的阳阴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造成脏器内的阴阳调和失衡,以至于损伤身体内的脏器。
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储藏精气的地方,只有五脏安康舒适,身体的气血才能不受阻的运转。所以说,处暑过后男女们要懂得滋养五脏。这就需要男女们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因为这样做既能够收敛阴气,又能够舒展阳气,五脏有阴阳之气的滋养,自然会很健康的。
2、预防阴暑
处暑时节到了,虽然说这以为炎热的天气将减少,但这不意味着男女们就不会中暑了。中医认为此时需要预防阴暑(也是中暑的一种情况,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因为身体被寒湿一同侵扰所致的),其中男女们日常这样做容易出现阴暑,因此,男女们要懂得避免:
A、处暑到了此时的天气时热时凉,不少男女在休息的时候,很容易就出汗,休息完之后总习惯去冲凉。因为他们觉得全身都是汗液,黏糊糊的很是不舒服。可是此时冲凉的话,反而导致了寒湿侵入体内,得不偿失哟。
B、习惯在地上铺着凉席休息,虽然这样睡很凉快,可是地板多是瓷砖材质的,老是这样铺在凉席在上面睡的话,凉气就容易侵入身体的。而且一旦出汗的话,凉席无法吸汗,就会直接粘附在皮肤及凉席上。这样一来,也就很容易造成湿气上身了。
3、注意运动
处暑到了,之后的天气就会比较凉爽了,是个非常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当然,运动可不是想做什么都可以的,为了健康着想,中医认为此时最好不好做剧烈的运动,因为很容易伤筋。而肝脏是主筋的,如此的话,因为运动而伤了筋的话,肝脏也会同时受到损伤的。所以说,建议处暑过后去运动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运动形式,而且运动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帮助拉筋哟。
处暑养生喝什么茶
饮茶可是养生的好方法,当然中医认为只有选对了茶饮,在对的时间内喝茶,才能起到养生之效,否则一切都是枉然的。处暑节气到了,若是男女们想要在此时喝茶养生的话,不妨试试这几款:
1、乌龙茶
这款茶非寒非热,茶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茶多酚,男女们平日里常喝它有助为身体补充水分,同时还能够帮助身体清除余热,增加能够滋养身体的津液。
所以说,这款茶尤其适合处暑时节及过后饮用,因为处暑过后天气就开始变得干燥,而且容易多风,使得人体内的水分流失得特别快。喝这款茶的话,就能够帮助男女们改善这些问题哟。
2、金银花茶
饮用这款茶有清热防暑的效用,由于处暑时节到了之后,炎热还没有完全褪去,身体内的依旧残留着余热,为此男女们可以喝些金银花茶,帮助身体清除余热哟。泡法也简单,如将七八克的金银花茶放入玻璃杯里面,然后加入开水盖上盖子焖几分钟就可以饮用了。
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
银耳
银耳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先将银耳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后去皮捣烂,放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入冰糖适量调味。
石榴
处暑是吃石榴的季节。石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维生素E高。石榴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用。
玉米
处暑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新鲜玉米中的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极少,因此,新鲜玉米是赖氨酸的主要来源之一。
山药
山药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推荐吃法:将洗净后的山药捣碎后加糖调成馅,与糯米粉一起制成汤圆食用;也可做拔丝山药;或是去皮用淡盐水洗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糖桂花酱,当冷盘。
红枣
俗话说,“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鲜枣的果实甜,吃枣可以补血、降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枣里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糖分,研究表明,它对保肝护肝,镇静安神还有一定的功效。
莲藕
藕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可治血虚失眠。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锅中不断的搅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随着气候干燥,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
★ 谷雨时节起居养生
★ 寒露节气养生要点
处暑时节的养生要点(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