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爱,有一种痕迹教师手记之709,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爱,有一种痕迹教师手记之709,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爱,有一种痕迹教师手记之709
实习生走了,在上午第一节课的时候,如果说早操是最后的告别,那真让人有点想念的味道了,
爱,有一种痕迹(教师手记之709)
。他们,几乎所有的.实习生还是跟班站在操场上,还在照看着这一帮孩子,像往常一样,像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般地站在后面,没有什么波澜,也没有什么动作。但感动,在那一刻流露,我的三个实习生向我道别,我祝他们一路顺风,也祝他们今后不断有新的成就,有新的进步。小章在向我挥手的时候眼眶湿润了,这是我没料到的,这些坚强的孩子,他们应该能在自己人生的岗位上站得非常漂亮,篇2:为他人着想也是一种病教师手记之579作文
为他人着想也是一种病(教师手记之579)作文
你不必惊讶,这种病确确实实很严重,要是生起来,真会病得不轻,不仅伤神,伤心,还伤身。这不是一般的病,药物都不一定有效,而且不是像雷锋似的那种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快乐的病,而实在是不愿意得而得之的病,或可称为“他人优先症”。这种病的表现症状为:凡事总要想到别人会怎么想或怎么说,人家会怎么看,如果人家不满意、不高兴会怎么样,要是自己这样做会不会伤害人家,或给他人带来什么麻烦等等。最最简单的比如自己在洗手时,总不愿让后面的人等久了,总想尽快地让给人家,而不去管自己是否洗干净了。有时自家的东西在用,如果有人要,也总会先用来满足人家的`需要,宁可停下自己手中的活,或正在使用的东西让给人家。比如排队做某事,总觉是人家比自己要紧,恨不能让自己立即停下来让给人家。自家掘的井,装了压力泵,很多人要来用,有时看着别人来取水,自己都不好意思再用,而是停下来让人家先取了,想想自己等会也可以用,而人家则是取了水要走的。
不仅如此,在公共场合,类似社交恐惧症的也是同类病。自己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却不敢为之,面子上怕抹不过去,也不跟人争,怕人有说自己,对自己有些什么不好的看法。因此,总是心有所想,而身不由己,说的做的跟自己想的是两码事,装还得装得冠冕堂皇,风度十足,宁可后来别人看轻,苦头吃足。害怕也是因为总想着别人,心里装着别人,便会考虑别人的想法,总觉得自己要对得起别人似的,宁可自己吃点亏,也要让别人觉着自己像那么一回事。或者有时干脆就是为别人着想而来,想着人家先搞好,自己才可以心安理得地、踏踏实实地做,先满足人家的要求、愿望,再为自己来谋取,这样,别人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当然自己心里也不必担心了。
这种病不易治,是因为屡发屡犯,心知肚明却又心中紧迫,仿佛别人一定要自己为他们做什么事的,即使没有一个人要他做什么,他也总觉得过意不去,似乎背后总有一双期待的眼神在希望他出手、出力。楼上住户半夜三更将电视声音开得很响,吵得自己无法入眠,心里却总为人家想着合理的解释,或许人家有什么事,或许人家的生活习惯如此,或许人家偶尔一次,等等。直到凌晨两点,还睡不着,便有用扫把敲打天花板的念头,思虑再三,想到这样一来人家会作何感想,觉得自己太小气?这么一点小事都要大动干戈;觉得自己太无理?竟然敲起了天花板,有事应当好好说才对;还是觉得自己更无礼,竟比他们的动静还厉害?直到楼上哗哗的声音陪伴自己一夜未眠,以至天亮才睡着时,也不敢敲几下天花板,更不敢上楼去与他们理论。
而轮到自己晚上看电视时,总要想到自己的声音是否会影响到人家的休息和睡眠,总觉得那样可能会给楼上楼下的住户带来不便,或因自己引出麻烦,担心人家会敲响楼板或天花板,也担心人家会突然来敲门“投诉”。
此病之难治在乎根深蒂固,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人长期的性格、思维习惯使然,很难纠正或扭转过来。这样的病常令人痛苦不堪,总处在吃亏的心境和心悸的状态中,羞怯、后悔、担惊构成了它的主旋律。而社会上与此相反的状态常能占尽天机,享受天时地利人和的便捷,更加重了此病的症状。
究竟怎样才能医治呢?只能靠打磨心境和脸皮了。一次次碰壁、挫折、受屈,便会一次次增强耐受力,也才能一次次增强免疫力,更随着年纪的增长磨厚脸皮,以至能独挡一面,遇事不慌,临危不乱也。
(时2007-5-30)
篇3:教师演讲稿-有一种爱叫宽容
教师演讲稿-有一种爱叫宽容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教育需要爱,但这种爱应该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而不是偏爱,宠爱,而我今天想说的是一种博大的爱,这种爱也叫――宽容。
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就非常注重去宽容自己的学生。
在我代课的班级有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时常低着头不知道在干什么。有一天,我注意到他是在看口袋书“阿衷”,说实话,我当时很气愤,真想把他的小书没收了,然后当场撕个“天女撒花”,让他知道我的厉害,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不专心听讲了。而我当时可能是由于那天心情好吧!反倒没有那样做,而只是弯下身悄悄对他说,上课要专心听讲。那节课他可真是专心听讲了,让我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那位学生上课时并没有再低着头看小书,反而更加专心的听我讲课了。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宽容和无意间的一句话,能让他的学习态度能有这么大的改变。可见有的时候,对待学生,宽容的力量并不见得就小!正因为我无意间利用了宽容,才懂得宽容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它还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
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因此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更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制的宽容,而应该让宽容有一个尺度。我就因为没有掌握好这个度而发生过一次教育失败。
在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语文基础很差,有好多字他都不认识,背诵当然就慢了,而且写字速度也特别慢。我怕他背诵不完,及时交不了作业本,每次都让他少背诵一些,少写一些。这样他到是能完成了我交给他的任务,可是半学期过去了,他非但没有进步,而且是速度越来越慢了。我才意识到是我对他的“特殊照顾”让他失去了与别人竞争的意识,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可见有时过度宽容也是不好的。
宽容应该建立在严格的基础上。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好的习惯、好的班风和学风都是在长时间的严格管理下形成的。只有严格,才能建立起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只有宽容,学生才敢亲近教师,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将宽容与严格结合起来,才能使老师更有魅力。而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
总之,宽容,体现了教师的修养,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交往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博大的胸怀,要学会宽容学生。
让我们所有教师,从现在开始,从实际行动出发,怀着一颗博爱之心,去宽容自己的学生,去爱自己的学生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好教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篇4:爱是一种信任之幼儿园教师随笔
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由此想起上学期一节公开课《怎样滑不倒》时的一个情节:我模仿着在雪地上走路,一步一步向前,突然就“滑”倒了,“哎呀,我滑倒了!”我“痛苦”地喊着……心中设想的幼儿上前把我扶起来的一幕没有出现,反而是孩子们的笑声充斥耳畔。亦或是因为公开课的紧张我不敢停留在这一刻的“尴尬”中,只有自己“坚强”地爬起继续上课。而这一刻给我的触动我久久难忘。因而引发我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些感触。下面是笔者围绕“爱”来阐述一些见解和观点。
用师爱感染熏陶。在幼儿园里,老师是幼儿心中的崇拜者,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孩子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以爱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感染孩子学会爱,启迪孩子爱心萌芽,在实践中塑造爱心,为孩子营造一个丰富、愉快的环境,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每当孩子来园时老师们站在门口迎接,主动说出的“小朋友早上好”;每当孩子给老师当助手,帮忙完成使命时,老师说出的一声“谢谢!”;每当孩子穿衣服、穿鞋子,老师给予的指导和适度帮助;每当孩子吃饭、睡觉时……,这些不经意的关怀照顾等等,都是孩子在园时的一些非常琐碎而繁杂的生活细节,老师用“爱”付诸了行动,表达了真挚爱意。再者,对孩子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让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必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品行,相信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
由此看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孩子进入幼儿园,他们的活动范围就从个体扩大到集体,交往范围明显扩大,接触的环境也产生了变化,他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并与同伴交往。如何帮助孩子之间建立友好的,有爱的交往氛围。首先要教会幼儿学会运用交往语言,帮助同伴之间友好往来;其次是通过设计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其三是通过好玩具大家玩、好书大家看,好东西大家品尝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其四是让大班、中班、小班的所有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活动中孩子都是主角,教师当配角。通过孩子们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活动,他们从中感觉特别有趣,无形中扩大了自己交往范围,并体验到其中带来的乐趣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体会到同伴之间的爱,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捕捉“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他们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老师,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培养孩子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捕捉每个精彩瞬间。如:帮助别人做事情、自己穿衣叠被子、互谦互让不争抢、团结协作做事情等行为要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幼儿从身边发现“美好”,帮助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们亦会把我们当成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要珍惜这一认同,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要言行一致地给幼儿积极的正面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打肥皂时把水龙头拧紧、收到卡片时的一声谢谢、不小心磕碰到小朋友时的那声对不起疼不疼、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系鞋带、年轻教师帮助高龄教师提水等等……生活无处不教育,我们无需费尽心思地寻找,资源就在身边,只等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老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注重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的心田里既有阳光、也有雨露,使孩子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我记得这样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在幼儿教育的世界里,需要有爱的老师去用心的播种爱,有播种就有收获,因此我们也快乐的收获着,收获着孩子们的爱!
“爱”,是幼师最美的奉献,也是最大的收获!
篇5:爱是一种信任之幼儿园教师随笔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要教育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友爱,互相尊重,共同奋斗的新型关系,不仅对教师实现教书育人具有很大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全面了解,时时关心学生。这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前提。如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必须了解自己的劳动对象一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每位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优缺点,乃至他们的主要经历和家庭、周围环境等。这样就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各个方面热切关心学生,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学生若常常受到教师的关心,他就会乐于接近教师,随时质疑问难,接受教师的教育,反之,如果长期得不到教师关心,他就会不愿向教师暴露自己的思想,对教师敬而远之,视为路人,不会接受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教育效果。近年来,特殊家庭子女存在递增趋势,甚至出现了离异双方均不要孩子的反常现象。这些孩子失去了父爱,又享受不到母亲的关怀,仿佛掉入冷宫,往往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我们班的笑笑就是其中的一例。笑笑同学的父母在他刚出生不久就离婚了,由于笑笑智力有一定缺陷双方都不要孩子,最后虽然父亲勉强接纳了他,但因他父亲性情粗暴经常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使他在失去的母爱同时也享受不到父爱。他性格孤僻、自卑心很重,在班中也没有朋友,上课不听讲、作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经常找茬和同学打架,同学们都躲他远远的。听前任班主任反映这个情况之后,我就开始留意笑笑同学并有意识的亲近他:主动找他谈心,利用休息时间为他补课。但是可能是受到的伤害太严重了,不管我怎样做他总是无动于衷。我并未因此放弃他,还是依旧关心他,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个中午,我刚刚准备吃午饭,突然听到学生说笑笑在班里腹痛不止。我急忙赶去教室,只见他面色发黄,手捂着肚子,一副很难受的样子。我马上送他到医院。在医生为其治疗期间,我一直安慰他,鼓励他,他也紧紧地拉着我,并且直催我去吃饭。我被孩子的一颗真诚的心感动了。当医生为他打上点滴后我才与其家长联系,没想到他的父亲竟推说有事不能来,看到他怨恨而失望的眼神,我的心揪紧了,这样一个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该有多么痛苦啊!过去我为他做的实在太少了。我一直陪他打完吊瓶,又给他买了一些好吃的,把他送回家后给他吃了药,看他睡下我才走,以后几天我每天抽出时间去看他,并为他补习功课,直到他好了为止。
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作业能按时上交了,一向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竟然举起了小手,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经常听到各科老师对他的进步表现出了惊奇以及对他的表扬。看到这一切后,我欣慰极了。是啊,老师的关怀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 痕迹 作文
★ 爱是一种责任作文
爱,有一种痕迹教师手记之709(集锦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