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

时间:2022-11-28 11:02:38 作者:Plumbum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lumbu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

【摘要】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各个行业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些基础行业的发展速度往往是有目共睹的,以林业为例,其发展已经由单纯的种植业已经拓展出培育养护流程。特别是针对相关苗圃培育苗木的耕作层土壤改良和养护工作,往往决定了栽种苗木的生长质量与存活率,对于整体林业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关键性的作用与价值,因而值得重视与关注。

【关键词】林业苗圃;育苗耕作土壤;研究改良

就目前林业而言,一般在苗圃培育苗木过程中,均会在育苗苗圃内落实连作,当然,在这一流程中,若是忽视了对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就会直接导致土壤质量存在问题,而且很多苗木管控未能落实科学管控原则,这也导致很多林业苗木成长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生长质量下降。因而,探寻苗木培养流程出现的问题以及科学的土壤改良及防护方法,将有利于保护土壤现有营养结构,提升土壤营养含量。而就此,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就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土地基本情况

1.1地理气候条件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地势东高西低,大多为山地丘陵;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林地总面积567万余亩,林木覆盖率23.43%。市城区处于晋中盆地,海拔750米,年江水流540苗木,极端最高温39.1℃,最低温-23℃,年平均气温9℃。

1.2土壤条件

晋中市榆次区境内地带性土壤以褐土为主,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面积中共有壤土400亩、沙壤土160亩,土壤较为贫瘠。

2.目前林业苗圃育苗育苗耕作土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耕作土壤本身缺乏营养物质

少部分育苗壤土呈现退化、沙化现象,比如北田育苗基地,多年连作,因生产经费缺乏,施肥很少,耕作层土壤无法为苗木正常的发育提供营养基础,表现为苗木生长非常缓慢,形成“小老树”。这也是耕作土壤本身体现出的营养物质匮乏的问题。

2.2耕作土壤营养结构不合理

耕作土壤原本营养结构被破坏,这也是导致土壤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产生这类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苗木养护过程中忽视土壤养护过程,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苗木生长速度,进而选择一些破坏耕作土壤结构的措施,比如过量施加化肥或者过度运用农药以防止病害等等[1]。此外,连作、长期定植单一品种苗木,导致育苗土壤营养结构出现偏失,如北田基地定植10多年国槐,由于缺乏氮肥,树叶普遍偏黄;同时微量元素缺乏。

2.3生产方式不够科学

对于部分育苗地而言,苗木生产轮作方法没有坚持,往往是沿用连作育苗方法,进而导致耕作土壤营养结构的不合理,整体苗木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2]。

篇2: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

3.1土壤管理技术措施

土壤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地:这一流程的关键价值可以包含以下如调整土壤理化特征,带动微生物运作、增强肥力等等。育苗之前完成翻整,强化深耕与平整,从而保证土壤足够细碎、不存在多余草根,不存在碎石。一般在秋天完成翻整,翻整程度需按照地方天气情况、土壤厚薄进行调整,深度保持在20~25cm范围内,对于土壤覆盖较厚的地面,需要遵循深入浅出原则;相对于土壤覆盖较薄的地面,同时选择调整土壤表面,翻松底面、渐渐深入的方式落实。若是土壤包含插条、换床等作用,则应当要适当深耕,从而保证幼苗的根部得以生长;2.消毒:消毒的关键价值在于消除病害。一般选择硫酸亚铁等作为消毒试剂,此外,这些试剂除了包含杀灭病害的作用,同时还包含碱性土地改造、肥效提升等等;3.轮作:轮作的主要目标是完全采取与调整土壤养料、调整土壤构造、增强土壤肥效。一般轮作次序遵循播种―迁移―扦插―休息。树种轮作次序遵循:樟子松、落叶松、红松交替轮作。豆科作物轮作遵循:作物与阔叶村交替轮作;4.施肥:施肥满足“主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注重基肥,辅以追肥”的一般标准。施肥数量及类别需根据具体地形、树木、特征、定量等原理完成测土施肥。用量保持在每公顷8~10千克。以追肥为例,要按照各类树种特点差异确定追肥频率,比如针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4次;阔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3次,苗追肥不得超过2次。在成长初期加施氮肥、尾期加施磷钾肥。追肥流程可依照直接播撒或沟渠对方。对于前者,则需要严格把控制肥料浓度。尿素肥液浓度在0.5%以下,过磷酸钙肥液浓度在1%以下,完成以上操作应当保证清水清洁剩余肥液,减少烧苗问题产生。

3.2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技术落实需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特征展开,诸如1、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强、要混拌草炭和有机肥;2、偏粘的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完成混沙和炉渣改造。3、偏酸的土壤要混拌石灰、偏碱的土壤要拌沙压碱、增施磷肥、拌腐熟的草炭土。4.采取有效的轮作等田间管理方法。而具体的改良流程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翻。深翻主要目的是减少土壤可溶盐数量,最大程度翻新苗床底部土壤。特别是在针对盐碱土壤进行翻新,有效应当去除表面盐层,再通过锹翻至35厘米,并且将硝酸氨作为底,用量大约为每千克80平方米左右;2.盖上地膜。地膜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土壤温度,又能保证其内部足够湿润,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其中微生物活性,以此增强整体养分扩散,增强速效养分含量,以带动苗木发育;3.施肥。以施肥方法调和速效养分的数量,而且在追加低位草炭过程中,需要增加细砂与马粪,最大程度减少土壤的整体构造,加大其肥效,采取此类方法,土地在进行初步播种替换苗床过程中需及时浇水。

4.结语

总体来说,根据本文研究及各项措施运用分析,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几个方面的改进成果,即其一、苗木生长速度加快,生产周期缩短;其二、苗木抗逆性增强,病虫害减少,越冬小苗死亡率减少,其三、区域的土壤退化沙化情况得到遏制,保障了生产、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秦国利,赵少玲,李菲,赵鹏旭.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法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6,03(03):109-110.

[2]李晓伟.典型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中生态工程重建技术研究―――以新郑赵家寨煤矿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13,06(06):02-04.

[3]福盛.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7(15)02-04.

篇3:春季育苗好时机苗圃地消毒莫忘记

春季育苗好时机苗圃地消毒莫忘记

春季是育苗的大好时机,农民朋友在播种育苗或扦插育苗前,要及时对苗圃地土壤进行消毒,以杀灭病菌,提高育苗成活率.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作 者:朱广凯  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县逊母口镇政府・461434 刊 名:烟台果树 英文刊名:YANTAI FRUITS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6 关键词: 

篇4:基于控根育苗技术在苗圃地种植灌木试验研究论文

基于控根育苗技术在苗圃地种植灌木试验研究论文

1 引言

树木移植可以迅速达到绿化、美化的园林效果,是园林城市绿化、美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措施,也是保护在城市改建扩建工程中,已成林的古树和各种树木的有效手段。控根育苗技术,就是用一种可以透水透气的容器,将可以出圃的苗木定植于内,促进其根系在容器内旺盛生长,移植时根系不受损伤,确保定植时不受季节等因素限制正常生长的一种培育苗木方法。控根育苗技术成功解决了园林树木在盛夏季节进行移栽的难题,大大延长了绿化施工期,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园林建设的步伐;利用容器定植移栽树木,缩短了树木缓苗期,提高了移植的成活率。

库尔勒市位于霍拉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新疆的腹心地带,是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海拔902~924m,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4℃。极端最高温度42℃,极端最低温度为-28℃,年温差34~37℃,平均昼夜温差12.4℃。年平均降水量50.4mm,年平均蒸发量2 554.9~3 044.0mm,相对湿度45%~55%,年均日照时数2 971~3 133h。无霜期年均180~210d。冻土深度63cm。气候特征表现为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夏季炎热干燥,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盛行东北风。

试验区设在库尔勒市园林局苗圃。四周多为苗圃、农田,相对市区温度较低而相对稳定,湿度相对较高,光照强,土壤pH值偏碱性,水为井水。

2 材料与方法

2.1 参试材料

参考材料见表1。

2.2 试验方法

2.2.1 观测成活率

越冬成活率主要观测全部样本在容器内露地越冬成活数量,计算其成活百分比。

2.2.2 观测生长量

观测植株胸径(地径、冠径)从树木展叶后进入正常生长的旺盛生长阶段。测量地径、枝长、分枝量得出当年旺盛生长阶段增量;每个品种选定样本,3个重复,每2周测一次。

2.2.3 观测生长势

观测植株枝叶生长是否明显、枝叶是否茂密、有无病虫害。测定全部样本,每周一次。

2.2.4 观测郁闭度

观测植株从展叶后进入正常生长的'旺盛生长阶段叶郁闭情况。测定全部样本,每周一次。

2.2.5 建立评价模型

采用控根育苗技术的培育苗木主要考虑栽种在苗圃地后园林树木在越冬成活率、生长量、生长势、郁闭度等项目。按评定项目结合该课题需考虑的侧重面,确定每一评定项的分值,再将每个评定项分为不同等级,根据确定分值对栽种树木逐个项目标准进行评分,筛选出成活率高、生长量大,长势好、郁闭度大的树木品种(表2~表7)。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活率

由表8可以得出:采用控根育苗技术在苗圃地育苗,越冬成活率普遍较好,在采用控根育苗技术的容器内均能适应。对成活率较低的金银花如要采用此项技术,一定要加强冬季根系的越冬保护。

碧桃、榆叶梅控根容器种植的苗木成活率高于断根大田种植的苗木成活率,极适宜容器种植;水蜡球、丁香、珍珠梅适宜于容器种植,越冬成活率不受影响;金银花越冬成活率略低,稍加越冬保护可以适于控根容器育苗技术种植。

3.2 生长量

由表9可以得出:采用控根育苗技术在苗圃地育苗,生长量普遍较好,均能迅速生长。从(地径、冠径)生长增量看分析,水蜡球增量最大;榆叶梅、碧桃、金银花、丁香、珍珠梅增量略大。从枝长的增量看,水蜡球、碧桃增量最大;榆叶梅、丁香、珍珠梅增量略大;金银花不及断根大田苗。从分枝的增量看分析金银花、碧桃增量最大;水蜡球、丁香、珍珠梅增量略大;榆叶梅不及断根大田苗。

3.3 生长势

由表10可以得出:采用控根育苗技术在苗圃地育苗,生长势普遍较好,在采用控根育苗技术的容器内均能长势旺盛。从6月平均表现看:碧桃好于断根大田苗;榆叶梅、水蜡球、金银花、丁香、珍珠梅同于断根大田苗。从7月平均表现看:丁香、碧桃好于断根大田苗;水蜡球、金银花、珍珠梅同于断根大田苗;榆叶梅不及断根大田苗。

3.4 郁闭度

由表11可以得出:采用控根育苗技术在苗圃地育苗,郁闭度普遍较好,在采用控根育苗技术的容器内均能枝繁叶茂,长势良好。

从5月平均表现得出,榆叶梅、碧桃、水蜡球、丁香、珍珠梅好于断根大田苗;金银花不及断根大田苗;从6月平均表现得出,碧桃、丁香、珍珠梅好于断根大田苗;榆叶梅、水蜡球、金银花不及断根大田苗;从7月平均表现得出,碧桃、丁香好于断根大田苗;水蜡球、珍珠梅同于断根大田苗;榆叶梅、金银花不及断根大田苗。

4 结语

通过对采用控根育苗技术的树木汇总,有蔷薇科、木犀科、忍冬科等3大类,共6个参试品种。综合参试植物在苗圃育苗地表现,课题组对以上植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排名情况(表12)。

由此可见,在库尔勒地区采用控根育苗技术在苗圃地育苗试验,不同树种、不同育苗方式对冬季耐寒、夏季炎热、干旱、风沙等逆境的耐受程度、生长量、生长势、郁闭程度不同,具体表现规律为采用控根育苗技术树种普遍好于采用断根技术的树种;耐寒性强的树种较耐寒性弱的树种表现好。采用控根育苗技术和采用断根技术比较,将6种树分为3大类,即:表现好、表现中等、表现差。表现好的树种为碧桃、水蜡球、丁香、珍珠梅;表现中等的树种为榆叶梅;表现差的树种为金银花。

篇5:地锦育苗与园林绿化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地锦育苗与园林绿化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摘 要:摘要 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地锦的播种和硬枝扦插育苗效果好、效率高,播种出苗率为90%左右,硬枝扦插成活率为80%左右。园林绿化栽植要采用地径>0.5cm的苗木造林,单行栽植,株距为30~50cm,靠近建筑物基部栽植。 关键词 地锦;播种;硬枝

关键词:园林绿化论文

摘要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地锦的播种和硬枝扦插育苗效果好、效率高,播种出苗率为90%左右,硬枝扦插成活率为80%左右。园林绿化栽植要采用地径>0.5cm的苗木造林,单行栽植,株距为30~50cm,靠近建筑物基部栽植。

关键词地锦;播种;硬枝扦插;栽培

中图分类号:S7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5.051

黑龙江西部属高寒半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少,绿化形式单一,色彩不丰富,缺少垂直绿化树种。为提高本地区的园林绿化整体水平,增加新树种和新型绿化方式,在1999年4月我们引进地锦等垂直绿化树种,进行了适应性观测和绿化应用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为加快推广该树种,对育苗和园林绿化栽培方法和技术简述如下。

1育苗技术

可以采用播种、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压条的方法对地锦进行苗木繁育。其中,嫩枝扦插剪穗费工费时、需要购买扦插基质和微喷设备等,育苗成本高。压条繁殖效率低,经过试验比较,以播种育苗和硬枝扦插育苗,繁殖效率高、效果好,适宜大规模育苗。

1.1播种育苗

1.1.1种子采集和处理可在秋季落叶后采集种子,也可以在春季4月份之前采集。在4月初,用35℃的温水将种子浸泡24h,取出后再用3‰~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按1∶3的比例混入洁净湿润的河沙,放入苗木窖中进行低温冷藏。5月上、中旬进行播种。1.1.2整地作床选择地势平坦,不积水的沙壤土质的圃地作床。苗床高15cm、宽1~1.2m、长10~20m。肥力不足的,可每667m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4m3。1.1.3播种开沟条播,沟深2~3cm,行距20cm。每667m2下种量1.64kg,即每行播种约20粒,约100粒!m-2左右。播种完成后,在苗床上覆盖1cm厚的落叶松枯叶,然后喷水浇透。1.1.4抚育管理每2~3d喷1次水。播种后的3~5d内、出苗前,喷施1次除草剂,使用方法为:5%的金喹禾灵乳油40~60mL、24%的果尔20mL混合,兑水40~50kg,进行苗床喷雾。一般10~20d即可出苗,出苗率可达90%以上,当年平均苗高可达0.65mL、平均地径可达0.29cm。在10月末叶子基本落光后,可以起苗、分级、入窖储存。也可以露天越冬,在封冻前对苗床浇一次透水。

1.2硬枝扦插

1.2.1剪穗在3月末4月初选择直径0.3cm以上的枝条,剪成10~12cm长的穗,注意不要颠倒根梢,50~100株1捆,用ABT2#生根粉100~200mg!kg-1的溶液浸泡2~5h,放入苗木窖中,用洁净、湿润的河沙覆盖低温保存。1.2.2扦插基质4月末5月初,在苗圃地直接用耕作土作床,苗床规格为长10m、宽1.0m,高15cm,要求土壤松软。1.2.3扦插在5月中、下旬,最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硬枝扦插,扦插株行距10cm×10cm。设置灌溉系统,每天喷水2~4次,一般10~15d即可生根,生根率可达80%左右,当年平均蔓长0.85m、地径0.55cm。1.2.4抚育管理生根后可视降水情况适量浇水,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危害。10月中下旬叶落后上冻前掘苗,入窖储存,或原创露天越冬。

2园林绿化栽培技术

2.1整地

采用全面整地或开沟整地,清除砖头、瓦块等建筑垃圾,如有必要需要改土、施入农家肥或河泥土,以改善土壤肥力。

2.2苗木规格

采用地径>0.5cm的苗木造林,这种规格的'苗木一般是1年生的硬枝扦插苗或2~3年生的播种苗。为了提高绿化成型速度,建议采用规格较大的苗木。

2.3栽植方法

地锦可用于墙壁绿化,也可以用于棚架绿化,但主要用于墙壁绿化,可用于围墙、平房、楼房和立交桥的墙壁绿化。栽植时要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基部,单行栽植,株距30~50cm。完成栽植后,地上部分要保留10cm左右的藤蔓,剪掉其余的藤蔓。但为了加快绿化速度,也可以适当增加保留的部分藤蔓,将藤蔓固定在墙壁上,当长出新蔓,吸附牢固时,及时去除固定物。围墙、平房等底层建筑物,一般1~2年即可绿化成型,立交桥、1~6层楼房一般需要3~8年绿化成型。

2.4抚育管理

栽植时要踏实,浇透水。及时除草、预防虫害等,如果发生虫害,影响观赏效果,可采用阿维菌素等环保药剂防治。10月末落叶后浇一次越冬水,翌年4月下旬浇1次透水。

参考文献: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三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游应天,潘志刚,傅紫芰,等.林木引种GB/T14175-1993[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

[3]金铁山,杨克杰,宋春姬,等.黑龙江省树木种苗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505.

篇6:论在苗圃管理中对银中杨的育苗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论在苗圃管理中对银中杨的育苗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银中杨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 1961 年以采自熊岳的银白杨为母本,以当地中东杨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属白杨派品种,雄性无性系。由于银中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树姿优美、雄株不飞絮等优良特性,自鉴定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优良杨树品种的生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育苗、栽培等技术适时地进行总结。

一、苗木繁育技术

银中杨属白杨派树种,生根性较差(一般扦插),又是雄性无性系,因此,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是该良种广泛推广利用的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银中杨育苗技术,扦插成活率可达到70-90%。

1.扦插繁育技术

1.1 插条地选择

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轻壤土地块作为育苗地,垄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垄效果最佳。

1.2 整地时间与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机械或人工深翻细耙平整后起垄镇压。

1.3 采条时间与贮藏方法

银中杨以秋采春插为好,割完后入窖贮藏。 4月初将种条剪成15cm长插穗,捆好后用干净湿润的河沙埋藏,窖内温度保持在0℃以下,在没有贮藏条件的地方,可在背风荫凉处挖埋藏沟,将种条平铺沙埋,要设法降低沟内温度,防止种条发热霉烂。

1.4 插穗处理及扦插日期

银中杨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24~48小时既可。用中国林科院研制的 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2小时,效果良好。经验证明,用100ppm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24小时效果也很明显。

1.5 抚育管理

要保证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特别是在25℃以上的高温天气,地表一定要保持湿润状态,整个生长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适时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时,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否则将导致插穗霉烂。根据银中杨生长节律调查,生长高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最好是在6月中旬实行追肥,过晚会造成苗木徒长,木质化不好而产生冻害。

2.根孽繁殖技术

银中杨具有很强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条发育阶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强,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经试验发现,银中杨根孽条0~3代为高成活率有效代数。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还留下许多苗根,将根桩创除或深挖(翻、耙)进行断根处理,及时灌溉,保持圃地湿润。这样所留下来的断根,就萌发出新植株。这种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质量好,而且保证苗木如期复壮,防止苗木质量退化。

3.埋条繁殖技术

①是行距30cm,在5月中旬左右把种条一根接一根(种条嫩梢可剪去)地埋入地下,覆土厚度应为种条直径的1倍左右。覆土以后用脚顺着沟踩实,然后灌水;②是将种条对稍摆放在预先掘好的沟内,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间隔露条,埋后往水渠内灌水,使种条基部吸收水份,向上运输而使种条萌发生根。埋条繁殖方法是针对较粗的种条而进行的。此种繁殖方法,每亩可产条3000~4000条。

4.留茬繁殖技术

就是用培育出来的银中杨种条,把苗干齐地表割下,作为种条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继续繁殖种条。此种繁殖关键技术要针对不同根龄定2~3个干,不宜留得过多,否则成苗率较低。其产苗量是当年扦插苗的1~3倍。

二、栽培技术

1.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银中杨的产量,因此营造银中杨宜选择熟化后的土地。在新江实验林场,同样是银中杨用材林,岗地明显好于低湿地,前者6年生时树高11.23m,胸径12.99cm,后者9年生,平均树高10.18m,胸径10.7cm,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透气性好的立地条件,以沙质壤土为好。

2.培育壮苗及适宜的苗龄

用二根一干造林,缓苗轻,生长量大,二根二干苗当年缓苗重,生长量小,三根二干苗缓苗期长;根桩以二年生生长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应选择二年生根桩、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3.造林密度选择

3.1 以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为目的的密度选择

密度分为三类:2×4m为高密度型,3×4m、4×4m为中密度型,5×4m、6×4m为稀密度型。从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出发,3×4m、4×4m株行距比较合理;2×4m以培养小径材为主,或在适当年龄进行间伐,将株行距调整至4×4m;5×4m、6×4m株行距过大,不宜采用。

3.2 以工艺成熟为目的的造林密度选择

本地区民用材种的一般规格为:梁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8m;檩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4m;椽材小头直径大于12cm,长度4m。

根据现有林份及密度试验结果认定,椽材的造林密度2×4m或更小;檩材3×4m较为适宜;梁材密度不应小于4×4m。

4.合理施肥,促进林木生长

施肥是集约经营的主要措施,合理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经试验确定,银中杨对肥料的需求顺序是:N、K、P,而Ca则不消耗并积累起来。施肥最有利的时间以5月份最为适宜,它可以及时补充植物生长对肥料的需求。施肥量:2~4年生,氮肥每株150g,磷肥每株150g;9年生时,氮肥每株450g,磷肥每株75g;钾肥每株75g。

5.营造混交林,促进林木生长

根据1993年对混交试验林的调查结果,初步显示银中杨与胡枝子混交对银中杨有促进作用,平均增高0.16m,胸径略有增长;与沙棘混交银中杨生长略低于对照。银中杨与云杉混交对双方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造林两年后银中杨平均增高0.13~0.21m,胸径不明显,云杉略有增长。在不影响林份产量的'情况下,还可达到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

6.合理修枝

银中杨幼树(2~4年生)极易形成卡勃枝,即第一轮侧枝着生在同一节间,而且粗壮,如得不到及时修整,会影响林木的干形和生长势。根据多年的经验,造林第三年开始修枝,修枝的时间在晚秋或早春为宜。这时的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不影响生长。春季整枝与秋季整枝比较,以春季整枝为更好,整枝后便进入生长季,伤口容易愈合。第一次修枝以修去竞争枝(1.0~2.0m高的轮生侧枝)为目的。第二次修枝约在5~7年,以保持合理的枝下高为目的,平均2m为宜。林分郁闭以后,可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

苗圃地承包合同范本

苗圃感谢信1500字

浅谈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论文

基层林业育苗工作现状及技术提升论文

全光喷雾育苗技术

市政道路养护技术与管理教育教学论文

绿色苗圃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夏秋季节蔬菜育苗技术要点

木兰科树种容器育苗技术

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对策探讨论文

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