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时间:2022-11-28 12:21:44 作者:点燃地心之后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点燃地心之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选择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敏感因子,借助GIS技术,采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池州市生态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并提出分区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池州市生态敏感性整体上较高,总的分布规律是西北低、东南高;高和中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1.3%,轻敏感区占研究区的38.5%,非敏感区占研究区的10.2%.

作 者:胡和兵 林逢春 姚志强 HU He-bing LIN Feng-chun YAO Zhi-qiang  作者单位:胡和兵,姚志强,HU He-bing,YAO Zhi-qiang(池州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系,安徽,池州,247000)

林逢春,LIN Feng-chun(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60062)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2007 23(10) 分类号:X171.1 P208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   GIS   池州  

篇2: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在总结国内外对生态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和GIS技术对广州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敏感性区划,将广州市划分为最敏感区、敏感区、弱敏感区和非敏感区4个等级,其中北部林区多属于最敏感区,大部分园地属于敏感区,和水源相邻的耕地属于弱敏感区,其他分散的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则属于非敏感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为该市今后产业合理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杨志峰 徐俏 何孟常 毛显强 鱼京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 刊 名:中国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2 22(4)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敏感性评价   保护对策  

篇3:基于GIS的龙岩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

基于GIS的龙岩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对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影响较大的评价因素,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对龙岩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敏感区、不敏感区和很不敏感区5个不同类型区域,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建议,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龙岩市土地利用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面积共占全市的的53.56%,说明龙岩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较高,应对全市作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划.

作 者:罗坤 汤小华 杨明 LUO Kun TANG Xiao-hua YANG Ming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英文刊名: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年,卷(期):2008 20(3) 分类号:X87 关键词:土地利用   生态敏感性   评价   龙岩市  

篇4: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池州市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但是,生态敏感区广布,并出现生态脆弱区.在分析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分布、发展变化趋势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敏感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与保护管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帮助生态敏感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生态村的.示范作用,以生态村镇建设促进生态敏感区的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作 者:李恕宏  作者单位: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旅游系党支部书记,247000 刊 名:池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17(3) 分类号:F1 关键词:生态敏感区   生态脆弱区   可持续发展   池州市  

篇5:基于GIS的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

基于GIS的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

以2006年TM、SPOT 4及QuickBird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及其它辅助数据,运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北京市2006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2000年与2006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2006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59.707,处于良好等级;2000~2006年间,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稳定保持在“良”的状态,总体变化不大,但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了339.09 km2,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了285.24 km2,水域面积减少了118.98 km2,其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减少、城市化扩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

作 者:王瑶 宫辉力 李小娟 WANG Yao GONG Hui-li Li Xiao-juan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刊 名:国土资源遥感  ISTIC英文刊名:REMOTE SENSING FOR LAND & RESOURCES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P208 关键词:生态环境   北京   地理信息系统(GIS)  

池州市重点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

gis软件需求分析报告

网络GIS与网格GIS的比较分析

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

平流层飞艇优化方法和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渭河流域陕西段的生态安全分析

城市生态墙效益分析的论文

网络gis实习报告

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基于GIS的池州市生态敏感性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