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的兔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世界,怎样啦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世界,怎样啦散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世界,怎样啦散文
世界,怎样啦散文
转瞬之间,网店抢走了实体店的生意,
“滴滴”拉走了出租车的客人,
微信和支付宝,分别革了移动和银行的命……
世界,怎么啦!这一声惊叹,是因为世界的急速变化,是一些人对这种变化的不安、不适和恐惧。当今世界变化真的太快了,快得异乎寻常,快得不可思议,快得连跨国公司的巨头们都反应不及,君不见柯达、诺基亚一夜间轰然倒下,索尼、松下瞬间在市场上就销声匿迹,更别说我们这些老人觉得眼花缭乱、头晕目眩跟不上趟了。
我们小的时候,住的是秦砖汉瓦盖成的住屋,穿的是老祖母照黄道婆的技术纺成的纱、织成的布、缝制成的粗布衣服,晚上读书写字点的`是早在孔夫子之前的时代就有了的豆油灯,田里耕作的器具,还是铁器时代就发明了的犁耙……因了“天不变,道亦不变”惯性思维的影响,人们因循守旧、陈陈因袭,过去的时代,数千年来几无变化。
这种状态下,我们似乎更习惯于继承和适应,而不是创新和改变。
铁锅、瓦缸,我们适应;柴灶、煤炉,我们适应;毛笔、算盘,我们适应;自行车、缝纫机、机械手表我们高高兴兴地去适应;写信、拍电报、打电话——由分机转总机,总机再,还不见得每次都能接通受话人,我们也无可奈何地去适应……而且一一适应,就是大几十年的时光,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后,它们连模样都不曾有过什么大的改变。
如今,一切都在急速变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行各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通讯、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技改变生产和生活,其改变的速度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力。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互联网的发明,用了44年;
从站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过用了5年;
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到如今遍地都是微商,仅用了短短的一年,也就是种一茬小麦、高粱和包谷的时间。
如今,买东西可以不用逛店了;付款不用刷银行卡、也不用带现金了;医院看病,不用排队挂号,只需在网上预约了;老人想给远在国外和外地工作的孩子们说个事、讲个话,无须再花钱打越洋、长途电话,只需打开微信,点击一下视频通话的小图标,就可以隔着千山万水“面对面”地聊天说地了。瞧瞧,如今连路边上卖煎饼果子的大爷、卖水果的小贩和卖冰糕的老太太都接受顾客的手机支付、甚至连乞丐都在用二维码接受施与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这个世界,还在迅猛地变化下去。汽车,也不用人开了,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将像共享单车一样在城市里出现,不仅方便,且安全可靠,它的智能系统可确保事故率远远低于传统汽车。今日的互联网正方兴未艾,但有人预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即将诞生。预言者不是别人,此君正是互联网谷歌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先生。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利用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的网络。说不准那时候的智能冰箱发现你爱吃的某种食品快没了,它会自动下单购买呢。计算机科学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称,正在通过对人体23000个基因的重新编程,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他预言左右,纳米机器人将接管人体的免疫系统。之后十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甚至逆转人的衰老过程,最终实现永生。人不死,我不信,但科技将使人们延年益寿,我笃信无疑,相信库兹韦尔的预言会比道家炼仙丹和徐福寻长生不老之药要靠谱。
科学界预言2030年左右,人们将可利用纳米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以无害的方式进入人的大脑,并将大脑皮层与云端联系起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开发,机器人取代蓝领,人工智能取代白领,将是铁板钉钉也是很快的事了。到时候,会不会有下岗的烦扰、失业的忧虑、丢饭碗的恐惧呢?未来,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计算机和材料等科学,都将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发展变化极快的世界,一定要未雨绸缪,有思想准备,可不能措手不及,临渴掘井啊!
高科技的发展,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能干、更健康长寿、更幸福愉快,我们有幸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要想很好地适应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变化,迎接更加科学的新世界。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哪怕是耄耋老人也一样,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面对急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我们才不会有“世界,怎么啦”的惊叹、不安和恐惧,我们才能跟上趟不掉队。
篇2:过年啦经典散文
过年啦经典散文
在零星的爆竹声中,过年的序曲开始奏响了。年味越来越浓,不由得让我翻捡起远逝的岁月,寻找着有关“年”的记忆,我突然感到久违了的童年又回到了身边,那些似乎消失了的童年记忆又纷至沓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相当困难,物资非常匮乏,日常生活用品都要排队凭票购买。特别是过年要吃上肉更不容易,很早妈妈就要计划留点肉票过年,但有了肉票不提前排队也买不到肉。我在家比较“猴”,熬夜排队的光荣任务就当之无愧的落在我肩上。我也乐意去干这样的事,因为那个晚上我可以和小伙伴自由自在地玩。有一年过年,前一天晚上天刚黑,我们左右邻居的小伙伴就呼朋唤友,各自端一张小板凳,在肉店门口依着先后秩序用板凳排好队,然后我们就在街上疯狂的玩耍。捉迷藏、讲故事、传手绢、唱歌儿。好长一条街都是我们的尖叫声、笑声。
快半夜了,大家玩得筋疲力尽,就各自在自己的板凳上坐着打盹,大冬天的也不怕冷,一会就睡得东倒西歪的。那时家家都孩子多,大人也顾不过来,只是在半夜拿件棉袄来给我们盖上就是了。我玩得实在太累睡得很沉,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坐在地上,板凳不见了,谁的恶作剧把我的板凳拿走了?板凳没有了,排的位子也就没有了。怎么办?还要买肉过年啊!我急得哭起来。还好小伙伴瘦猴看我哭的可怜,又怕我妈妈骂我,就把小板凳还给了我。伙伴们齐声谴责他,为了弥补他的错,他硬要跟我调换位子。天亮后妈妈来了,才让我回家睡觉去。但惦记着过年的热闹,睡了一会又起来,兴奋的跟着大人一起做年夜饭,小时候那穷并快乐着的年让我们记住了太多的欢乐。
小姑娘一年盼到头,就是想过年有花衣服穿。当时大家都穷,家家都是衣服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所以我就年年捡姐姐的旧衣服,大年初一当新衣服穿。那时就盼着自己快长大,挣钱买新衣服过年。终于等到13岁那年,因为我们小镇搞武斗,学校停了3年课,我们没书读的一群孩子就去做小工。在我们小镇有个电站,要从这里拉一根专用电线到一个兵工厂去。这条电线是部队一个连的战士来安装,人手不够就到我们小镇来招零时工。我妈妈报了名,等正式干活时,妈妈生病了,我就替妈妈去干。可连长看我又瘦又小不要我,我苦苦哀求,连长才勉强同意让我试试看。我在零工队里看见了我的好朋友万凤也在里面,为了留下来和好朋友一起挣钱,我拼命的多干活,比大人还勤快,连长看我是个不偷懒的人,才同意我一直干下去了。
干了两个月,电线拉好了,挣了110多元钱,那时的'一百多元钱在我们的眼中简直是笔巨款。我把钱拿回去全部交给了妈妈,捧着那么多钱,妈妈激动得直夸我乖,很慷慨的奖励了我5元钱。我拿着钱心花怒放,急忙跑去找同样得到奖励的万凤,商量怎么花这笔我们有生以来最多的钱。我想买书又想买花布做衣服,后来我们买了5尺花布,花去3块多钱,剩下的买了一本书。没有做衣服的工钱了,怎么办呢?最后决定我们自己做。现在想想当时胆子也真大,好不容易挣的钱,万一没做好怎么办?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干就干。我们把自己穿着合适的衣服拿来当样子,先在纸上比着反复画,画得差不多了,才在布上画。然后小心翼翼的裁,裁剪好后,我们用心的一针一线的逢,逢了几天,新衣服终于做成了。咬断最后一针线,我们迫不及待的试穿起来,刚好合适,我们那个高兴劲啊,简直无法形容。连妈妈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声问我是自己做的吗?那年的大年初一,我穿上了自己挣钱自己逢制的新衣服,虽然比不上缝纫师傅的手艺,但这是我自己的杰作,穿得格外得意。直到现在,我还会时时想起我亲手做的那件新衣服。
如今年年过年,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可年年都有我抹不去对童年过年的思念。
篇3:过年啦散文
过年啦散文
大街小巷摆满鲜花,充斥着贺岁音乐,被马云马化腾逼得快要死去的实体商业又缓过一丝气来,拥挤的人流都提着大包小袋,一年到头慰劳自己祝福亲朋好友总是需要礼物的。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已然拉开帷幕,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欢畅喜庆。
小城百姓自发搞了一台春晚,网络报名的有60多个团队,节目类型涵盖歌舞、杂技、曲艺、魔术,应有尽有,没想到小城各类人才如此齐全,更没想到大家积极性如此之高,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经过两轮预赛16个节目进入决赛,我带着侄儿老妈去现场凑凑热闹。场地是酒店门口的广场,酒店赞助的设备和奖金,决赛采用现场评分和网络投票各占一半的.方式。虽然已是六九,广场是真冷啊,风刮得呼呼的,演员们的演出服都很薄,甚至好些露着胳膊腿儿,可大家毫不在意,认真地准备着上场。毕竟是民间的,水平确实一般,除了几家艺术学校的节目稍好一点,几乎就是广场舞有背景有道具的翻版,唯一入选的魔术中途还穿了帮!不过一点儿也不影响观众和演员的兴致,重在参与全民同乐哈。和那些特别热门的选秀栏目一样,这边演出现场竞争激烈,那边网络投票也如火如荼,朋友圈几乎被小城版“我要上春晚”刷爆,这里面应该没有“水军”吧。
发现一个现象,200多名演员除了老的就是小的,青壮年不到10个,是他们太忙还是不感兴趣?那位旗袍秀的领头阿姨已经80了,优雅中步伐已然蹒跚,她们的旗袍多是本土的一种刺绣作品;表演京剧贵妃醉酒和川剧变脸吐火的两位叔叔应该也有60好几了,不知道是否后继有人?这些老的小的,不管水平怎样,演出时的专注和投入打动了所有的观众。
风还在吹,广场上掌声欢呼声雷动,一道文化的坝坝宴。
篇4:开学啦散文
开学啦散文
从容年的脚步远去了,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菜地里的蔬菜一天一个样的生长,草地上的小草也醒过来了,吐出一点点嫩嫩的绿,几只小鸟叽叽喳喳,从树林里飞向远方。开学啦,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说着过年的快乐,或玩着他们不知疲倦的游戏。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叽叽喳喳走进教室,还是兴奋地说着笑着闹着。我提着三大捆书走进教室,孩子们看见了特别兴奋。我高兴地说:“同学们开学啦,发新书了。”孩子们兴奋地站起来。我说:“同学们,好久没见了,真想你们。让我看看你们有什么变化没有?”这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新年好,老师新年好。”我高兴地点点头看着几个孩子说长胖了,变白了。孩子们高兴地笑着,眼睛特别可爱。我又接着说:“过完年了,我们又大了一岁了,我们现在读二年级。”孩子们忙接过话说:“读二年级下个学期。”我就开始发新书给孩子们了,他们拿到书后急切又兴奋地看着。书发完了,看着孩子们那样可爱急切地看书样儿,我就说:“同学们,看看这本新书有哪些很有趣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几个孩子大声告诉我:“老师,恐龙的灭绝很有趣。”他们一说,很多孩子们都翻到那儿看起来。我也翻到书上《恐龙的灭绝》那课,看了起来。不一会儿,我问起孩子们:“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啊?”这时教室里小嘴巴叽叽喳喳说着,非常可爱,非常有趣。
我又提议:“同学们,春天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我们一起看看第一课吧,去找春天。”我让孩子们齐读这一课,也许是孩子们很久没有一起读书,也许是刚开始接触新课文,孩子们读得并不整齐,并不流利。等他们读完后,我摇摇头说:“读得不好,得四十分。”我又说:“没关系,是你们很久没有一起读书了,又是新课文,来听我读一遍吧。”我进入情景绘声绘色读着,孩子们也仿佛进入了找春天的美好情景里,他们边听边微笑地看着课文。“我读完了,现在你们来读吧,可要超过老师哦。”孩子们一听来精神了,坐正捧着书读着。他们读着时我悄悄来到一些同学的.身边,摸着他们的小脑袋鼓励他们,并微笑点头传递着进入他们读的情景里。朗朗美好的读书声停了,我竖起大拇指说:“你们这一次读得很好,有很大的进步,得九十分。还有十分等我们学完了课文,理解了课文,会写生字写话了,就是一百分了。”后来我们又浏览看了后面的课文,古诗同学们还是兴奋地朗朗读着。我们看到了北京亮起来了好美。我们知道了日月潭也好美,她在台湾。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馋得我们流口水。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是张衡,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知道了爱迪生救妈妈的聪明。书上的课文浏览完了,我问:“有趣吗?喜欢读吗?”孩子们大声说喜欢。“那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好好读这些课文。”孩子们高兴地点点头。我又接着说:“新书发给你们了,那你们拿做好的寒假作业给我吧,这样就公平了。”孩子们嘻嘻笑着交上寒假作业。下午,我把批阅好的寒假作业发给孩子们,表扬鼓励了一些坚持在寒假写好日记的同学,并发了新本子作为奖励。他们拿到奖励的本子,别提有多高兴。我们又简单地排了一下座位,有要求的同学能满足的我尽量做到。之后我们选出了班干部,以学生自愿为主,再考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铃,下课了,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写开学的事情。孩子们听后脸上露出一些微笑,有的还迫不及待地说开了。
开学啦,孩子们快乐地走在春天里。小草露着点点绿色,柳条儿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几只小鸟快乐地叽叽喳喳飞着。
篇5:回家过年啦散文
回家过年啦散文
过年了,“春运”高峰再度出现。
“过年了,我要回家.”这是每一个在外求学,在外工作,在外打拼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家,满载着游子的心愿;家,好温暖。回家过年的心声,在把游子们召唤……
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当“春运”开启卖票通道,她就时时关注着卖票的信息。当抢到回家的车票时,她高兴地告诉我“妈妈,我11号到家!”当女儿看见车窗外那白皑皑的雪时,她兴奋地给我发微信:“回家了,妈妈我回家啦!”当时,我的眼泪就不自己地流了下来,我想她了,我想我的可爱的女儿了。
如今,春节的脚步临近,每一个家庭都盼望外出的亲人回家过年。家人团聚的气氛是温馨的,是开心快乐的事情。可是,因为每个人从事的工种不同,好多人偏偏就不能回家过年。像我们热电厂的运行职工,一年四季没有假期。自工作以来,回家过年就是一种奢望。没有节假日,只有白班、后夜前夜班。他们也想回家过年,也想和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多少年以来,当千家万户的人们欢歌笑语过节的时候,热电厂的运行工人们却在认真地监盘、巡检,执行工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满发多供”,这是每一个热电厂职工的共同志愿。
回家过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灵。如果能够回家过年,在外地的人们有多远的路程都要回家,即使工作在忙也要回家,身无分文也要回家。回家,一个美好的名词,它时时地撞击着想家的'人的心。
回家了,家人的脸上那幸福的笑容,总是温暖着每一个爱家的人。过年了,回家了,和家人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和家里的父母多唠唠嗑,和兄弟姐妹们多谈谈工作生活上的事情,让沟通和交流充满无限的愉悦和欢心……
过年了,你想回家么?如果工作真的离不开,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能够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那也是家人殷切的期望啊!
过年了,回家了,轻轻地拥抱一下我的老母亲,和家人在一起杯觥交错,彼此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回家了,回家过年了。带上爱人和孩子回家,让我们和父母在一起,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共同欢度这美好的2017……
篇6:遭贼啦散文
遭贼啦散文
“遭贼啦……”天空的云在丛聚之中,显示出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我们从楼上下来,看到了,就有些紧张。于是乎有人便建议:“走着去吧,可以散散心,观观景!”
“行!”我便同意了。把摩托车锁好,并且在车座上打上了塑料以防淋湿。
出去吧,沿着护城的河堤路走去,便观景,边拍照,遇着熟人还得打招呼。值得拍照的地方是“秦直大道”的仿古门。儿子爬上石狮子去,我给拍了两张,取正面、侧面两种角度,一个诙谐、一个庄重,后者的情形是昂首挺身般的“英雄形象”。
再走出去,天便黑了。广场上华灯初上,人山人海;对面的体育场,也人流交织。
相当热闹。有练剑的,唱戏的,打球的',卖花的,跳舞的,搞小儿游艺的。最惹眼的是一位老人与一位姑娘,身着正规的白衣道服,引导者成十位中老年在练太极剑,伴着音乐那一起一伏的架势,真有些气吞山河、降龙伏虎的气势。而临街的一处,似乎是一个流浪歌手,在伴着卡拉ok唱着韩红与凤凰传奇的歌,唱的是相当深情,有人一不由自主地投下了五元十元一元的钞票。马路对面有位卖花的姑娘,在殷切地为人们介绍花卉的种类、栽植与繁育,当然是为了促销啦。更远的塬上,彩灯依次排布,闪闪烁烁,“兴淳塔”是金光一道,突兀崛起;“魅力山城”“和谐淳化”,八个大红行书屹立在半山腰,显得十分庄重而又伟健。
回吧,汉武大帝出巡的坐骑造像威武雄拔,他挥剑昂首,指挥着我们从霓灯闪烁之中奔向阴阳不定的夜路之上。人影绰绰,三三两两,让人感到夜的寂寥。夜里十点多钟了,回到家里,洗涮完毕,看个电视,写个毛体,已是十一点多钟了。儿子吼着要继续看《井冈山》,革命战争题材向来是男孩子的最爱;我们却吼着让他睡觉,毕竟太晚了。
“你把车锁好了没有?”妻说。
“好啦,没事的!”我答道。但心里觉着不太瓷实,于是就从四楼下到一楼,在五六单元的卡(恰)道处,把摩托的大撑子打起来,锁上了后轮链盘锁,然后放心的上了楼。而后是一家人酣然入睡,直到早上八九点才起来。
稀里糊涂吃过早饭,安顿好儿子写作业,便和妻子打算上街。待到楼底下,她要抄近路,走新建楼临街的出口,最近后边的两三栋交工,不知怎的就推到了临街的墙,让业主们自图方便。我说“行”就去用钥匙开摩托,结果发现启动锁孔有问题,显得有些大,等把钥匙插进去一拧,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转动,而且偏头锁已经打开,就是宁不大启动的一边。这才明白,我这是“遭贼了”。想来有些后怕,庆幸自己昨晚多亏锁了链盘,惋惜那贼手段不高明,只能到达这一步,而没有损及其他。于是我喊回妻子一起推着车去换锁,三十五元搞定,接着便庆幸只三十五元就买的千元的安宁,值!
我们老实本分,是正经的职业人,不会招惹谁,准是让贼给惦记上了。多可怕,便打算再下来就加一把结实的轮锁,看他能怎的,除非两三个人合伙去抬走它。
“遭贼啦……”我给人说,心里倒安宁了许多。-
篇7:世界散文节选
小路
下面绿色山谷敞开来,
小路上青草模糊了路界,
穿过刚刚开花的栎木矮林,
孩子们放学一齐回家去。
在盖子打开的铅笔盒里,
有几片面包卷和一些粉笔头,
还有个个孩子为春天和花园里
第一只杜鹃藏起来的便士。
女孩的贝雷帽和她兄弟的校帽,
随着她们的步伐浮现在矮林边缘。
一只鸟尖叫着,跳跃在树顶上;
树木上空,云朵飘动成长长的田埂。
拐角过去,你可以看见红屋顶:
父亲在前园里倚着锄头,
然后弯腰去摸一片半张的叶子;
从他耕过的小块地里,他看得见整个地带。
篇8:当茶遇到女人世界会怎样散文
当茶遇到女人世界会怎样散文
中国文人喜欢把茶与女人联系在一起。比如苏轼,自称“爱茶人”,一生嗜茶,天天烹茶、品茶,他被贬谪黄州的时候还亲自种茶、采茶,他对茶的体会是“从来佳茗似佳人”,大概是指茶叶在开水中泡出的形色,如美人婀娜多姿,飘逸淡雅。至于茶的滋味,大概和佳人不会有什么相通之处,看过一则资料,说宋朝的茶五味杂陈,根本不是现代这种单纯的茶,宋朝人喝的多是茶饮料,在茶里要加糖,加盐,加各种作料。
明代有个文人叫冯开之,泡茶必亲自动手,问其原因,他说侍弄茶就像侍奉美人一般,岂能让他人沾手?所以此公与人谈饮茶,也完全以大男子主义的视角进行戏侃:“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
和男人不同,女作家将茶比作女人,则有一种引以为同类的哀伤和怜悯。
看过厦门一位女作家写的'一篇《茶之死》,她认为茶有“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是“幸运的女儿”,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全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火烹水煎里,舒展娥眉,含笑死去。”
这个“含笑死去”未免说得太悲惨了些,如果那极美、极温柔、极善良的女子,遇到一个疼惜她的男子,不如说她是含笑地找到了归宿更好一些。
不由想到清代文学家沈三白的妻子芸娘。芸娘极为雅致善良,是一位曼妙如茶的女子。她的制茶也别具一格,沈三白《浮生六记》中记载道:“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沙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难怪林语堂很羡慕沈三白的艳福,称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 的女人”,芸娘找到性情淡泊且爱她惜她的沈三白,诗茶唱和,俨如一双神仙眷侣,可以说是一杯极品之茶遇见一位深谙茶道的行家。芸娘和沈三白都欣赏一位美妙女子,芸娘要将她纳为沈三白的妾,沈三白坚决不要,这位饮茶的行家,正是“任世上茶有万千种,一生只取一杯饮”。
篇9:世界能源会怎样?
2030年世界能源会怎样?
11月1日,国际能源署(I E A)<2004世界能源展望>研究报告中国首发仪式在京举行.该报告由IEA负责编写,其中涉及中国的部分,系由IEA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共同完成.
作 者:郑敏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石油石化 英文刊名:CHINA PETROCHEM 年,卷(期):2004 “”(12) 分类号: 关键词:★ 小世界散文
★ 空灵的世界散文
★ 走进风的世界散文
★ 吃货的世界散文
★ 党课开讲啦
★ 开学啦作文
★ 开讲啦观后感范文
世界,怎样啦散文(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