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子的故事

时间:2022-11-28 14:50:59 作者:井盖儿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井盖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重阳子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重阳子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重阳子的故事

重阳子的故事

王字知明,号重阳子,金代咸阳(今属陕西)人,为全真道的创立者,人们习惯称他王重阳。

相传,王重阳是母亲感异梦而妊,怀胎二十四个月后才出生的,他身材修长,体貌魁伟。二十岁便考中进士科,擅长赋诗作文,才思非常敏捷。一年,天下大多地方饥荒,人相食的`事时有发生。王重阳家还算富裕,所以遭到邻里之人的抢劫,随之家中也变的一贫如洗。当地官府得知王重阳家被劫,率兵前来抓捕劫贼,他对官兵说:“我不忍心将劫贼置于死地,你们还是回去吧。”官府之人听了这话,肃然起敬。

一天,王重阳在醴泉遇上了吕纯阳,纯阳亲自传授他修仙口诀和密语,共有五篇,并且说:“你速去东海,投奔谭捉马。”话音刚落,纯阳就没了踪影。王重阳从此丢下妻子,并将二女儿送到亲戚家,然后离家远去。

王重阳天性无拘无束,人们都叫他王害风。他时常携一铁罐四处乞食,往来于蓝田、登州、昆仑之间,与他同行的还有弟子马钰、谭玉、刘处玄、丘处机等。一天,王重阳赋诗与众亲友话别,随后便溘然而逝,时年五十八岁。至元六年(1269),元世祖下诏追赠重阳为全真开元真君。

篇2:釆桑子?重阳

釆桑子    重阳

重阳岁岁今又是,

独插茱萸。

双眼迷离,

醉卧山岗日渐西。

何时抛却闲愁去,

归雁无期。

难寄相思,

遥望孤云传讯息。

(10月9日早)

篇3:釆桑子重阳的背景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不只表现为数量大,领域多,他还注重阅读一些在特定环境中流传不广,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可以不去关注的书。他的阅读范围虽然广博和专深,但也不是漫无目的,毛泽东的阅读重点排在前三位的,是马列、哲学和中国文史。这首采桑子送给你们!

《采桑子·重阳》的那些事儿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背景简介

1920xx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

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闽西龙岩召开,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9月21日,红四军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10月11日,即重阳节,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词反映了毛泽东10月11日重阳节病中的心情。

二、背景详介

1920xx年初,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利用国民党爆发蒋桂战争、粤桂战争的时机,在赣南、闽西打出了一片新根据地。但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红四军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演变成红四军内部的一场大争论,进而导致了毛泽东在7月离开红四军到地方工作。离开红四军的140天,是毛泽东人生的一段低潮,不仅落选前委书记,失去军事指挥权,又受到病痛的折磨,而且时刻处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同时又为红四军党内出现争论和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而痛心疾首,可谓身心交病。

1、遭到撤职和党内处分

1920xx年11月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强调,中国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批评湖南省委在秋收起义指导上“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湖南省委的错误,毛泽东应负严重的责任,会议决定撤销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

1920xx年5月底,毛泽东在福建永定县湖雷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与朱德主要围绕保守主义与游击主义、“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即家长制与民主制、“党权”与“军权”即军委与前委等问题,发生争议。

1920xx年6月27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陈毅主持会议,会议“否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党对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的意见”。会议认为给予毛泽东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1920xx年9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召开,毛泽东因身体原因申请不参加会议,但是再次受到处分。不得已情况下毛泽东只得坐担架到上杭,但他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

在毛泽东隐居闽西这段时间,外界没有了毛泽东的消息,他仿佛在红军中消失了。这年9月27日,上海《申报》在第四版登载国民党将领张贞发自福建的电报:

“毛泽东龙岩病故。”10月21日,该报又据汕头的电报,称“毛泽东在上月(即9月)暴死”。

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看到这消息,信以为真,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了一则1000多字的《讣告》,沉痛宣布:

“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在福建前线逝世。毛泽东同志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最害怕的仇敌……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当然,毫无疑问,敌人因此会感到高兴。”

还说到: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完成了他的使命。”

与此同时,中国还有一个名人,以特别的方式悼念起毛泽东。民国元老柳亚子写了这样一首诗:

神烈峰透墓草青,

湖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

并世支那两列宁。

还特别在诗末注明“两列宁,孙中山和毛泽东同志”。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被别人写在诗里。但柳先生不知道的是,他写诗悼念毛泽东的同时,毛泽东也在写诗,写一首关于人生与战场的诗。

2、“万里霜”的心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20xx年10月,人们用担架抬着毛泽东离开永定河溪。一路上,秋高气爽,山峦锦绣,黄菊遍野,流溪潺潺。傍晚时分,来到上杭,住在城南汀江岸边的一座临江小楼。第二天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常常在这里登高,赏菊。

这天正在养病的毛泽东登上临江楼,凭栏远眺,但见天高云淡,秋雁南飞,远山逶迤,汀江远去,触景生情的毛泽东,禁不住回首往事:秋收暴动,中央责怪他没有坚持攻打长沙,撤了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之职,传到井冈山,说成是开除了他的党籍,一度不能过组织生活;离开井冈山后,他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又落选,失去前委书记之职。

往事历历,前局未定,移情于景的毛泽东喟然长叹,挥毫写下了这首《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古代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常常是吟咏生命,怀念故乡,移情老人,毛泽东的词则格外地渗露着远非闲病之人所能到达的乐观和高昂。他一扫过去诗坛的悲秋情调,把人们引到一个革命家的内心世界,把秋日的菊花勾起的感伤和寂寞,投射到对开阔的大自然的凝视之中,心情显然又归于明朗。在1962年发表这首诗词时,他把“但看黄花不用伤”,改为了“战地黄花分外香”,进一步表现出战地秋景的绚丽和壮美。

毛泽东在雨顶坪小住后转到陈东上石垅。9月下旬,又移到上湖雷塘下住了10余天,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召集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开会,听取他们的工作报告,指导地方政权建设,慰问革命烈士家属。此时,由于有毛泽东的精心指导,永定各地土地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全县先后建立了12个区、113个乡苏维埃政府。到了10月26日,永定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各项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展。

红四军在这段时间里转战闽西粤东,保卫着闽西根据地,但党内军内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现象也越来越暴露出来。朱德为此深为忧虑,在攻下上杭之后,他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会议。

会议采取自下而上的民主制,摆开问题让大家争论。不少代表提议请毛泽东回前委主持工作,朱德也认为红四军的工作离不开毛泽东,遂与郭化若及一部分党代表联名写信请毛泽东回来。毛泽东给前委回了信:

“我平生精密考虑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当‘八边美人,四面讨好’,我办不到;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随便回来;再者身体不好,就不参加会了。”

回信送到上杭,前委给了毛泽东党内警告处分,并要求他马上赶来。毛泽东只得坐担架到上杭,但他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大家见毛泽东确实病得很重,让他继续养病。之后,毛泽东也感觉信的用词不太恰当,他带有歉意地对身边的萧克说:“我那封信写得不好,身体不好,精神情绪不太好,所以写了那样的信。”

3、重回四军

前委会议后,陈毅带着重任,秘密赴厦门,由厦门经香港再到上海,向党中央政治局汇报了红四军的现状和朱毛争论。政治局决定成立李立三、周恩来、陈毅三人委员会,由周恩来召集,负责起草一封指示信。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问陈毅:“你说实话,毛泽东如何?”陈毅不假思索:“我不如他。我陈毅两次代替毛泽东干前委书记,两次都放任下面搞极端民主化,说明我管不了这一坨哟。”

周恩来对陈毅说:“一个党一个军队都需要自己的核心人物。如果现在要选择红四军这样一支全国有影响的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当然是最好的人选。”陈毅胸怀坦荡地说:“我回去后还要请毛泽东复职,这件事只有我自己去做了。”中央政治局在研究后,集体讨论后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签发了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时间是1920xx年9月28日,俗称“九月来信”。“九月来信”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

1920xx年10月1日,陈毅在上海登上赴香港的轮船,经汕头、梅县,回到闽西。10月22日晚上,由陈毅作为前委书记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陈毅传达了中央的精神,包括中央对自己和朱德的批评。

陈毅说:“我们都要把毛泽东请回来,向他承认错误。”朱德立即表示:“同意。”陈毅三次用快马给毛泽东送信,既汇报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和周恩来的口头指示,并写上:“七大没有开好,我犯了错误。中央认为你的领导是正确的。四军同志盼你早日归队,就任前委书记。这是中央的意思,也是我和玉阶(朱德)以及前委的希冀。”

毛泽东连接三信,理解陈毅的真诚用心,接纳了陈毅的爽直和大将风度,回信表示不久就会回到四军。11月26日,毛泽东在福建省委特派员谢汉秋的陪同下,来到红四军驻地长汀见到了久未谋面的朱德、陈毅。朱德、陈毅当面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也承认自己当时身体不好,精神欠佳,说了一些伤感情的话,请朱德、陈毅多多包涵。就这样,他们之间的隔阂与矛盾消除了,宽容和肩负的革命重任让三位红四军领导紧紧握手。在经历近半年的曲折后,毛泽东终于重新回到红四军。

在《采桑子重阳》之后,毛泽东的政治生涯迎来新的开篇,党的事业也迎来新的发展。这首词所展示的境况其实是整个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抗争的缩影,读来让人感慨缅怀。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与这段历史相比,变得无比渺小,但是它给予我们的内心涤荡,给予我们的前行的鼓舞,确实是89年后这首词新的焕发。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艰难处境,读完已潸然泪下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虽然是早已熟悉的词句,今天小编特意去百度了这首词的背景,竟然被它深深吸引,读来竟然不能罢手,以至于潸然泪下。

1920xx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福建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毛泽东当时的处境非常艰难,这时候所展示出来的豪迈,足以冲破所有的障碍,足以孕育勃发的力量。对于创业者或者经理人,我们如果去了解下写这首词时毛泽东的困境,所有的个人困难便不值一提。对于汽车行业,我们去仔细回顾当时共产党的艰苦与风险,那么一切的挑战和倾轧都是成长的注脚。

遭到撤职和党内处分

1920xx年11月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强调,中国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批评湖南省委在秋收起义指导上“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湖南省委的错误,毛泽东应负严重的责任,会议决定撤销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

1920xx年5月底,毛泽东在福建永定县湖雷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与朱德主要围绕保守主义与游击主义、“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即家长制与民主制、“党权”与“军权”即军委与前委等问题,发生争议。

1920xx年6月27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陈毅主持会议,会议“否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党对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的意见”。会议认为给予毛泽东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1920xx年9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召开,毛泽东因身体原因申请不参加会议,但是再次受到处分。不得已情况下毛泽东只得坐担架到上杭,但他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

1920xx年10月下旬,毛泽东转移到福建上杭苏家坡途中患病。国民党媒体造谣说,毛泽东已死于肺结核病。共产国际听到毛泽东病逝消息后,于1930年初在《国际新闻通讯》上专门补发1000多字的讣告。

“万里霜”的心境和男儿真性情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不满36周岁。“人生易老”是感叹,“万里霜”是他当时真实的心境,足见当时毛泽东赋闲程度、寂寞程度、寒心程度和思念亲人的程度。

毛泽东离开部队后,“到闽西永定金丰大山,住在只有十来户人家的牛牯扑一个小竹寮里。在这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服药治病,大量时间是读书看报,批阅战场上送来的情报、查看军事地图、拟定作战方案等。

人在遭到政治打击或疾病缠身时,往往想念亲人。1920xx年11月28日,毛泽东给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写了一封信,说:“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信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1920xx年8月31日离开老婆杨开慧,整整一年没了任何音信,生病加政治打击能不想老婆孩子吗?

毛朱陈“三巨头”握手言和

1920xx年11月下旬,毛泽东在他休养处收到中央的“九月来信”,便随前来接他的部队回到长汀。他向朱德、陈毅等表示接受中央的“九月来信”,包括对他工作方式的批评。“陈毅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并介绍他上海之行的情况。毛泽东也说他在红四军八大时因为身体不好,情绪不佳,写了一些伤感情的话。这样,相互间的矛盾和隔阂就消除了。”

朱德很坦白地表示,他对中央的指示,无条件接受。他承认过去的争论,他是错的。毛泽东同志也承认工作方式和态度的不对,并且找出了错误的原因。

毛、朱、陈“三巨头”和好,使红四军党内争论划上圆满句号。毛泽东的“万里霜”心境,也发生了转变。于是写下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著作。

篇4:重阳节日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日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到1989年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重阳节活动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 源赏秋拍摄。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重阳节食俗的由来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将九作为阳数,故而有“重阳”之称。据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为此,重阳节也就演变成了老年人的节日。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据史籍记述,始于汉初。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之后,凡侍候戚夫人的宫女们也都被逐出宫外,宫女贾佩兰嫁给平民为妻,常谈起以往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这一天,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以求长寿的故事。后来,这一习俗便渐渐地在民间广为流传。

篇5:重阳游

佳节重阳近,无处摘茱萸。

独登灵山顶,感怀潦倒生。

灵峰遇白鬓,此处可寻菊?

老翁摇头明,怅吼震乾坤。

鸿雁绕枝鸣,不知为何因?

观者生怜悯,闻者无不惊。

高处寒风凛,早知多结衣。

重阳 作文精选

重阳短信

重阳诗词

重阳主持词

重阳心得体会

过重阳作文

追念重阳作文

重阳活动方案

重阳作文200字

重阳情结作文

重阳子的故事(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重阳子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