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早餐生活散文

时间:2022-11-28 15:10:57 作者:野鸡脖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野鸡脖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我家的早餐生活散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我家的早餐生活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我家的早餐生活散文

我家的早餐生活散文

我一直很注重家庭的用餐氛围,特别是早餐,我会甘愿很早地起床,为爱人和孩子们准备一餐丰盛的早餐。家里的餐桌是一块红格子图案的桌布,餐桌正中的透明水晶花瓶里盛开着一束百合花。每天我会变换着早餐品种,但归纳起来也就是中式和西式两种。爱人较为喜欢简单而传统的中式早餐,如:一碗阳春拌面外加一个荷包蛋、或者是一杯香浓的豆浆配上香菇菜包;孩子们则更喜欢西式的早餐:牛奶、橙汁、各种口味的蛋糕、三明治、还有我亲手做的煎饺等等。早餐很重要,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满口生香,我心里也很开心。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多美味的早餐,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他们喜欢的面包口味,那种浓郁奶香的面包,可大口嚼又可细细品,奶味浓浓的,口感爽爽的,兼带面包蛋糕风味,主食零食两相宜。而我也去了不少面包房,每每为了选择一款适合孩子们口味的面包而辗转于城市琳琅满目的面包房里。记得那日,在淮海路太平洋百货一层,不经意邂逅宜芝多。宜芝多,很好听的名字!看着小小的店铺前挤满了前来选购的顾客,多数是像我这样的妈妈在为孩子挑选。

“北海道香浓”,我一眼就看到了这一款超大的切片面包,这名字就很诗意,令人联想翩翩的名字。闭上眼睛,贪婪地闻着它渐渐溢出来的香味……

十分惬意地听服务生很专业的介绍:“这一款面包味道很不错,皮是脆的,还是那种软软的脆,剥开来,你可以有清晰的纹路,可以看见缕缕黄油的层层走向,及滴落与渗透……”听着听着,我好像看到孩子们吃着这款“北海道香浓”时那满足的神态。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付了钱,把这款金色铺撒的面包带回了家。

第二天,早餐时间到了。煮好了牛奶,把“北海道香浓”切成薄片后放在白色的碟子里,孩子们一看见果真很喜欢,扬扬更是很夸张地喊着:“哥哥,快来吃啊,很好看的面包……”儿子的动作稍慢了一点,扬扬又大叫起来:“没了……没了……哥哥没了……”我坐在一边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也禁不住笑了起来。轻轻地撕开一块,就看到了那种金黄色内在的锦绣。啊,北海道香浓,让我动心的面包。咬上一口,那股醇馥的奶香在舌尖萦绕开来,那是鲜奶和炼乳的味道。甜呢,是清中带爽的,是清甜。味道呢,是深深揉进底子里的,浓郁芬芳。配上一杯咖啡,真是口口香浓,意犹未尽,味道好极了。方方正正的“北海道香浓”,我喜欢它们的质朴与实心。吃起来不粘不滞,还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而又甜甜美美,就像年轻时,自己喜欢的徐志摩的诗,一面是简简单单,一面又是浓得化不开,字字玑珠,句句余味。熟悉了宜芝多,了解到它除了口味之外更吸引我的地方,每一款大包装的面包外包装上会写有着温馨的提示语:“由于天气转冷,食用前请先在烤箱内烘烤15-20秒,就可恢复刚出炉的外脆内软。”我动心于宜芝多的用心之处,我钟情于宜芝多带给我的这种美好的享受。这个城市,过多的纷繁,使得我们的生活也平淡的如同一杯白开水。生活中,有太多的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发现,去改变、去享受,可以体会的也许就是那种淡中有味,有余味,有余香,可以品,可以给人想象的味道吧。北海道香浓,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一个面包的名称,它来自宜芝多,成了我家早餐生活的一部分,它给我家的早餐生活带来了快乐的体验!

[我家的“豆捞生活”]

周日的晚饭,爱人建议去吃澳门豆捞。据说,“豆捞坊”是上海热门的火锅店之一,原料精致,菜点丰富,一人一锅,再加上坊间时尚舒适的用餐环境,吸引了很多食客的到来。黄昏时分,一家四口慕名前往。走进传说中的“豆捞坊”,我的视线被餐厅里那红黑的颜色主调所吸引,一向注重用餐环境的我十分喜欢这里的氛围:弧线造型的调料区、柔和典雅的灯光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时尚火锅所需要的环境。爱人见我欢喜的神情,沾沾自喜地问道:“怎样?你老公的眼光不错吧!”还未等我出声,两个孩子在一边齐声答道:“唔,爸爸的眼光真的不错耶!”带着对“豆捞坊”不错的视觉感受,我们开始坐下来期待着菜点入口的.那一种美妙的滋味了。“豆捞坊”有各种不同口味的锅底可供食客选择。据说,珍菌锅底在没有涮菜之前可以先喝一碗,菌菇天然的鲜香便萦绕唇齿;“胶原蛋白美容锅”对女性食客来说更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酸菜鱼锅”、”精华骨头锅”、“苦瓜清汤锅”也是很美味的锅底。坊间有专设的调味料自助台,数十种丰富的调料,食客们可依照自己的口味,与葱、蒜、泰国椒等形成多种组合。口味稍重的我则是选择了酸辣酱、XO酱再加少量醋,炮制出了自认为是个人火锅史上最美味的酱料。“妈妈,你看,这菜多好看啊!”儿子开心地说着。扬扬坐在一边,抿了抿她的小嘴,嚷嚷着:“哈哈,我要吃了!”是啊,看到这些嫩红色的肥牛片、绿油油的蔬菜和白色的菌类在锅里沉浮,顿时胃口大开。那些美味狠狠地诱惑着我们肚里的谗虫,特别是两个孩子,很幸福地享受着美味。

“豆捞坊”有不少自制的丸子,还配有很可爱的名字:“逗你丸”、“鸡肉丸”……那些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很美、吃起来更美的“小丸子”一会儿就被孩子们一扫而光。还有那些手工鲜虾滑,带银灰的白色肉质看上去丰腴柔软,躺在盘中,似乎还有生命力,涮在锅里,瞬间成了粉嘟嘟的滚滚的一团,吃到嘴里,除了细嫩之外,竟还有脆脆的口感。一个个小火锅,装下了美味和清香,听着锅里煲的菌菇汤细微的沸腾声,听着孩子们朗朗笑语,心情也变得很舒畅。坐在窗前,望着不远处那被晚霞的光晕映照得宛如一幅画卷的广场,那谈情说爱的年轻人、玩气垫床,打羽毛球,玩滑板,滑旱冰的孩子们,还有相互搀扶着正在悠闲散步的老年夫妻,不禁感叹,这是一幅多么温暖的城市风景。环视店内,悬挂门厅柱上的鸟儿,在笼子里扇动着翅膀,双双对对,缠缠绵绵。这一组组画面,映入视野,让人在不经意间就想起和谐,美满的字眼。原来,在周末,生活也可以如此生动。吃完了,一家人走出还飘散着火锅余香的“豆捞坊”,爱人说:“这里真不错,以后可以常来哦。”两个孩子立刻拍手叫好。是啊,许多人都爱吃火锅,因为它的简便和特有的气氛,但不一定只有红油麻辣翻天的火锅才正,当胃口厌倦了太多油腻的时候,港式火锅横空出世,成为自然且健康的选择。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麻辣火锅,更注重鲜美清淡的口味和新鲜的原料则更能体现港式火锅的精工细做。这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四口,在这暖暖的香香的“豆捞坊”,体会到了美食和生活的快乐,真是乐趣无穷!

[飘过都市的廉价美味]

那一日,路经武宁路上的沪西工人文化宫,被路边那家赫赫有名的饮食店里飘出来的香味所诱惑,一闻到那香味,竟有点饥肠辘辘的感觉,于是,走进这家被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人气美食》专栏介绍过的西宫点心店了。

西宫,上了点年纪的人应该很熟悉,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店随着时代的变迁离开了这里,而这家点心店却依然如故,听说这家点开到现在已经有14个年头了,店堂整洁干净,点心花样也很多,但卖得最火的就是豆腐花,价钱便宜口味地道。

记得在今年的2月10日的人气美食里介绍过这家点心店,记得主持人“阿楠”在品尝小笼时那种满足的神情,还记得两个孩子盯着电视机里的小笼差点流口水的的样子,真的很滑稽,自己也禁不住笑出声来。

没想到自己这一笑,被细心的老板娘看在了眼里,老板娘是个老奶奶,80多岁了,看我这么陶醉的样子,笑嘻嘻地跑过来问:“小姑娘,侬一定是肚皮饿了,是伐?”被她这么一声“小姑娘”的叫着,叫得我更有胃口了。于是,我要了一碗豆腐花,因为记得阿楠在节目里介绍过,店家的豆腐花是每天早上用现磨的豆浆熬制出来的,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花不仅新鲜,那口感和豆浆差不多,不一会儿,老板娘亲手把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花端到我面前说:“哦哟,小姑娘,侬哪能就吃介少啊,要多吃点,长得胖点更好看啦……”

听老板娘这么一说,我又点了三个咸酥饼、三个咖喱饺,全是一元钱一个,又点了四两小笼,10个一笼四元钱,关照老板娘装在点心盒里,带回去给两个“小馋猫”吃。

这时,老板娘又说:“哦哟,小姑娘,侬格男朋友太幸福了,侬真会体贴人。”我听了笑了起来,说:“老板娘,这是带回去给孩子吃的。”老板娘嘴巴张得很大,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这豆腐花还真是名不虚传,入口即化,咸香适中,这豆腐花其实就是北方的豆腐脑,只不过这里有甜咸两中口味,北方都是咸的,甜的里面是放的红塘或者白糖,喝起来感觉就想是喝奶茶一样;咸的里面是用猪骨头熬制的汤低,香味浓郁,有的用的是鸡骨,豆腐白白的,鲜嫩无比,在放上香菜、麻酱、辣椒油、酱油、醋的;也有放韭菜花、蒜泥、葱花的等等各种材料,吃起来口感满独特的。

回到家里,两个孩子扑上来,见我手中的点心盒,扬扬就问:“妈妈,这里面装的是吃的吗?正好,扬扬肚子在叫呢,哥哥,你的肚子叫了没?”

杰克被扬扬一问,点点头说:“早就叫过了。”我打开盒子,把咸酥饼、咖喱饺放进微波炉一转,那香味又飘了出来,扬扬已经来不及了,一个劲地喊着:“香极了,香极了。”没等我拿来筷子,那双小手已经去抓着吃了。咖喱味道浓郁的,一口咬下去,咖喱汁都流出来了,吃得到块状的洋葱,但好像没有人气美食拍出来的那么大块,味道也是超好吃的,性价比就不说了。

曾经被这个节目忽悠了很多次,总算在人气美食看到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味介绍了,难得难得!西宫小吃是家很不错的小吃店,虽然是小吃店,不过营业面积还满大,里面的环境还不错,起码收拾的很干净。这里的小吃种类和别的小吃店分别不大,不过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好,交通方便,所以生意还是满好的。

几款廉价的点心,让我和孩子们享受了美食带来的幸福感觉,这飘在都市天空里的香味,久久不能弥散……

篇2:做早餐散文

做早餐散文

在家里时,基本上都是妻子做饭,我很少做。驻村工作后,根据工作队的工作安排,我要给同志们连续做两天的早餐。

第一天,早餐比较好对付,因为冰箱里还有剩馒头和菜,但我还是早早就起床并来到厨房。当看到厨房的灯亮了,在村委会值班的队长张小平回来给我说,没有必要起床这么早,如果煮鸡蛋顶多十分钟就好了。于是,我先烧开水煮黑米粥,粥煮好后,用另外一口锅添上水,打开煤气灶,将馒头和一些剩菜放到蒸篦子上,最底层放上要煮的鸡蛋,时间不长就好了,大家用了早餐后都没有说啥,我心里也沾沾自喜。

第二天,早餐仍然由我来做。当我打开冰箱时,发现没有馒头也没有剩菜,就想着蒸点米饭,炒个白菜。转念一想,大早上吃米饭炒菜没有粥喝怎么行?因而,在蒸米饭的同时,我也煮上了小米粥。趁米饭和小米粥还没有做好的时间,我开始剥大白菜,洗好并切好放在案板上。

米饭蒸好了,小米粥也煮好了,我却迟疑的不敢炒大白菜,因为我实在担心炒不好同志们会吃不好,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我心里这样想着,队友刘军菜炒得好,他昨晚值班,等他回来让他指导我再炒也不迟。

不一会儿,刘军就下夜班回到宿舍来了。我给他说米饭、小米粥都好了,菜还没有炒,怕炒不好!刘军立马说:“好!我来炒!”

刘军洗手后走到案板前看我切的白菜,用手捏着一片白菜低声说:“菜切的有点大了!”我听他这么一说,只想笑,但还是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来。实话说,我用刀切得菜的确不够精细,有点抡“大刀阔斧”切菜的`感觉。

刘军问我冰箱里有没有肉?我说没有了!他说那咱就炒个醋溜白菜。他又问我有没有大葱了?我说没有了!他说炒菜要有葱姜蒜,有了葱姜蒜炒出来的菜味道才好!他从冰箱里拿出一小块生姜,我拿大蒜时问他大蒜需要几瓣?他说剥上三瓣吧!我剥好大蒜洗干净递给他。

我原想是让刘军指导我炒菜的,看他那熟练的动作搞得我都不好意思插手了。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就将生姜、大蒜、干辣椒切好。然后,在我洗好并放在灶台上的炒瓢里加了清油,开了火,瞬间炒瓢里的油就熟了。不料,他却将炒瓢用手端起放在了地上,我不解,他看出了我的诧异,小声说:“油太热,一放干辣椒就被热油烫糊了!”也就刹那间的功夫,他将切好的生姜、大蒜、干辣椒一起放进了炒瓢,随着“刺啦”地一声,腾起一缕油烟,生姜、大蒜、干辣椒在炒瓢的热油里不再翻滚。接着,他重新将炒瓢搁在灶台上,燃气灶此刻还串着火苗。尔后,他又将切好的白菜放进炒瓢,且用铲子开始翻菜,因为菜多,炒瓢里的菜几乎要被翻到外面。我问刘军你咋不盖上锅盖焖一会儿?他或许一听就感觉出来我说的是外行话,但他没有“扫”我的面子,仍是低着声音说:“现在不能焖,一焖水就多了,成了水煮菜,就不好吃了!”

菜炒好后,我问刘军,如果炒土豆咋炒?他说,和炒白菜一样!这时,队友张存宏也来到厨房,看到刘军炒菜,说刘军是“高手”,而刘军却说张存宏是“高手”。他们两个这么互相一“吹捧”,我倒感觉更不好意思。

我心里想,他们两人无论谁是“高手”?在做菜方面都可以称之为我的“老师”,以后我要多多向人家学习。不管怎么说,刘军这次帮助炒菜的“技术”,的确是让我学到手了。

篇3:话说早餐散文

话说早餐散文

好久没写美食了,今天就来说说美食之一早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仪早餐,有的人喜欢吃拌面;有的人喜欢吃包子;也有的人喜欢吃烧饼油条加豆桨……所以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我喜欢的早餐也有好多种。比如喜欢来点刀切馒头加稀饭,再来点小菜,如:炒榨菜、炒雪菜之类的。这样的早餐我觉得既经济又实惠,也吃得健康。

又比如我喜欢吃的早餐之一, 来一个烧饼夹上一根油条,再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桨,“呼拉拉”吹一下还有点烫的豆桨,轻轻啜一口,温热中带有鲜香的豆桨,一股黄豆特有的香味会扑入你鼻腔,刺激着你的`味蕾。

这时再吃上一口热乎乎的烧饼夹油条,这种脆中带松软,松软中又带着脆香的食物,夹杂着面食经过火烤和油炸混合的香味,还有葱的淡淡香味,吃了会让你觉得很享受。光吃烧饼油条太干燥,所以有豆桨的配合才叫完美。但烧饼油条味道虽好也不宜多吃,毕竟是火烤油炸的,容易上火。

还有大家都熟知和喜欢的包子,包子种类很多,有不同馅料的大包子,也有小笼包子、葱煎包子、灌汤包子等。我比较喜欢吃大包子,喜欢大口咬嚼的味道。不大喜欢精致的小笼包之类的。可能是我粗人的原因吧!

我喜欢吃的大包是肉包和菜包两种。在杭州卖包子的店家很多,但我比较喜欢新丰小吃和知味馆的包子。这两家小吃店在杭州比较传统,包子也馅大汁多,老杭州大多喜欢。

而这两家我又偏向于新丰小吃,新丰小吃的包子馅大而味鲜,咬上一口会有一股热汤涌出,所以吃时要小心烫舌。

吃包子时我还喜欢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这对我来说既美味又有点怀旧。因为学生时期,每次早读下课,有个同学的父亲会给他儿子送来两个肉包和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这让我们这些午餐只有干菜蒸豆干的同学,既羡慕又垂诞……

除了肉包,菜包对我而言,最好吃的我觉得莫过于我妈做的包心菜包子了,包心菜有别于青菜包,它的馅料爽口味美,略带有一丝甜味,吃起来觉得比较有劲,不象青菜香菇馅太软绵。当然这种菜包现在我也会做,而且大家吃了后口碑还不错呢!

这是我做的包心菜包子

其实我喜欢吃的早餐还很多,上面只是罗列了常吃的几种。早餐对大家而言很重要,俗话说”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也是一种养身之道。据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平时大家早上都急急忙忙上班,吃早餐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匆匆一吃,也不会好好品尝食物带来的美味享受。

所以可以在双休日,闲来无事。在睡到自然醒时,起床洗漱后,去早餐店吃自已心仪的早餐,美美享受早餐的美味。

当然也可以自己做,就象我今天早晨,懒得去店里吃,就在自己家里做。因为她想吃雪菜、冬笋和肉末的馅料,所以早上拌好馅料,再把昨晚发好的面团从冰箱取出,加点面粉稍加揉搓,便可以象做包子一样做,要吃几个烧几个。多余做成形的包子放速冻,以便下次直接拿出蒸就可以了。

把准备吃的包子坯压成饼状,取不粘平底锅,稍放一点油。就可以把这些饼坯放入锅里两面煎黄,然后倒入开水,开水不能太多,没到饼的一半即可,盖上锅盖煮着就行。

待差不多水快干了,把饼翻个身,待水煮干了,饼也就熟了。这时盛出就是,这样一盘热气腾腾的肉饼做好了,做法有点跟做葱煎包类似。这样的肉饼配上一碗牛肉粉丝汤,味道绝佳。可惜家里没牛肉。只有昨晚煮的白木耳红枣汤凑和一下。

虽然有点缺憾,但当热气腾腾的早餐摆在桌子,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惊喜和享受,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带有成就感的喜悦。当家人有滋有味地吃着你亲手做的早餐,当家人不经意地赞一声好吃。这种感受会超越食物本身的美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早餐吃得好,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工作和生活。所以早餐不管是面条还是包子;不管煎饼还是稀饭,吃得好、吃得饱、吃得美味、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也不妨自做早餐,这样你的生活一定会五彩缤份,也一定会幸福快乐!

篇4:吃早餐经典散文

吃早餐经典散文

今天早上,我出门去买“现磨豆浆”,看见早餐店的旁边停了辆三轮车,我在那里等候着,看见一两个三轮车车夫在哪里吃早餐,心里觉得特别欣喜和亲切,觉得这个店特别接近底层的劳动百姓。这并不多见。

在上小学时,我也经常去早餐店吃早餐,一来这很方便,二来店主是老乡。早餐店竞争很激烈,都紧挨着开,明争暗斗。父母叫我们只能去老乡开的那个店买早餐,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选择早餐店也要靠关系,而不是靠实力。在那里吃早餐的也大都是一般的上班族和学生,我也从没见过三轮车夫在那里买早餐。小时候,我很懵懂,东西随便吃。后来渐渐长大了,越来越觉得这个店不卫生。并且有一次,我和其它顾客一起买包子,他有意的把底焦的包子给我,说我不会介意。后来,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去那里买早餐了。现在那个早餐店还是一成不变,一样脏乱。

在我家附近,还有两种地方,每天都会聚集三轮车车夫,一个是自行车修理店,还有一个是菜市场旁的薄饼店。薄饼店是前两年外地人开的,开张不久,就吸引了很多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这家店依靠薄利多销。只要一元钱,饼就有很大分量,再刷上很辣的辣椒酱。在本地人看来是美味的(本地人不怎么吃辣椒),让外地人感觉很亲切。并且在店里吃还可以喝免费的汤,非常贴心。服务态度也非常好。我个人认为如果饼的口味上有所创新,就更好了。

前几年,菜市场里也曾出现过实惠的早餐,很普通的白大馒头,有咸味和甜味,是外地人卖的,价格实惠,又大又有料,引得很多人去买。后来传言:做这面包的时候,外地人用脚踩。听到这样恶心的传言,都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后来就越来越少人去买了。大馒头也就没买了。

在大城市,要买物美价廉的早餐,也非常不易。曾在假期时,我去过苏州。在离家附近只有一家很大的早餐店,早餐店里人满为患,外面排队的人也很多,但里面早餐的种类少得可怜。没有菜包,没有糯米饭……很长时间我都吃咸菜包,很难吃,我就想不通怎么这样难吃,还有这么多人买,早餐店的`生意还这样好,而且不知为何,让我吃一次拉一次,我和哥哥都出现这种情况,我更严重,可爸爸妈妈不会。我和爸爸说了这情况,他根本不信,还呵斥我,天天让我吃,那段时间真是苦不堪言,幸好后来老妈给我煮面条,我才缓了过来。在大城市生活其实不比小城镇舒服。

现如今连锁店开的很猛的“真鲜奶吧”“麦香居”“多福居”“KFC”“华莱士”……这些西餐早餐,消费水平都较高,“真鲜奶吧”的面包种类很少,味道还好;“多福居”虽然比“麦香居”价格稍贵,但也货真价实,但好吃也仅限于面包,如果要买“布丁”还是去“真鲜奶吧”;小城镇的“KFC”太坑人了,且食物也是垃圾食品。但店的规模比较大,如果与朋友出来聊天,就买个“圣代”去楼上吧。总之底层百姓只能远观,不能亵玩。我也很少去,如果每天吃,消费量要多大啊。

我个人认为经营早餐的前景是很大的,因为它的需求量很大。能贴近底层百姓的早餐店,是最贴心的早餐店。早出晚归的底层百姓是最需要物美价廉的早餐的。

篇5: 我家的特色早餐作文

我家的特色早餐作文

每天一大早,我们家的餐桌上都会“变”出各式各样的特色经典早餐,令人垂涎欲滴。

特色经典一:浓香八宝粥。奶奶将黑米、黑豆、大米、小米、荞麦等八样原料放在一起煮,它们八兄弟色彩纷呈,在小火的熬煮下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特色经典二:风味小饼。奶奶擅长做各式各样的小饼。最常出现在餐桌上的是南瓜饼、韭菜饼、鲜肉饼和沙拉饼,这四种饼的味道各有千秋。其中金灿灿、香喷喷的'南瓜饼是我的最爱。

每天天不亮,奶奶就起床给一家人准备可口的早餐。这美味的早餐中包含着多少又浓又绵长的亲情啊!

篇6:卖早餐的人散文

卖早餐的人散文

不知道从哪天早上起,楼下冒出一辆三蹦子,卖些不知名的食物,大喇叭吆喝的声音很大。我每天大约六点半左右进办公室,打开窗户,换换新鲜空气。半个小时之后,它就来了,我赶紧关上窗户打开空调。但单层玻璃窗对这种大喇叭声无济于事,眼见玻璃也跟着颤抖,毫无办法。

大家都听不懂大喇叭里喊的是什么。听口音像四川的,但四川的同事说不是,说是云南的,也不是,最后确定是贵州的。

有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去夜市,在楼下的街道拐角处看见它。车身脏得没法说,上面是黑色的塑料棚,像一辆垃圾车,也像平时走街串巷专收食堂折箩的车。车上有四五只白色的铁皮桶,带着盖子。

我们问这些是什么?那人说是家乡小吃。问哪个好吃一点?他说你们不是贵州人,自然不晓得。他不再理我们,继续招呼别人。要走开的时候,我终于壮胆说,你每天早上在这里吆喝,大喇叭声音那么吵,不知道扰民吗?他怔怔地看了我一眼,想说什么,没有说,正好旁边有人叫他,他就转身去了。

他没说什么,大约从我的穿戴上看,他觉得我就是一个臭打工的,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问话大可不必理会;另一种可能是觉得非常奇怪,竟然有人觉得声音大,竟有扰民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脑袋里对这个问题没有反应过来。

同事催我走走走,不要理他。

大约过了一个月,楼下又出现一辆同样的三蹦子,也是卖这类食物的,听声音像一个地区的。两只大喇叭从七点左右开始,直到八点,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吆喝。这一个小时里,附近的人得不到任何清静的时刻。

不是贵州人,也没吃过那种东西,自然不知道是否好吃。打工在外的人都想吃点家乡的菜,回想一下家乡的味道,本是好事。打工的人背井离乡,有时还要冒着领不到工钱和得职业病的危险,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拼尽了力气,有时也会抹掉最后一点所谓的尊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三蹦子随处可见。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它给这座城市到底带来了什么。退一万步讲,这种东西也有人敢吃?看看它的车身就已经知道它的生产条件了。

好景不长,就在同事们觉得两人可能是兄弟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两人大打出手并招来了警察。我们只能猜想,大约因为争顾客吧。

第二天早上,他们都没有来。大家忙,可还是有人注意到了他们没来。有人说,这下好了,清静了,他们真是一点素质都没有,又没几个人买你的.东西,天天喊什么呀!

第三天早上,他们又回来了。还是那两只大喇叭,还是那些听不懂的声音,从七点直到八点,直到街上不再有上班路上的打工仔和打工妹。

街边拐角有几家卖早餐的,每天早上六点钟就来了。馒头、包子、八宝粥、茶叶蛋、包饭等等各色早点都有。最引人的是一家四口,夫妻二人,一个老太太,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这一家专卖各种烙饼,有一只电热平底锅。男人从旁边的铁桶里揪出一块面,放到事先抹好油的案板上,揉几下,摊匀,擀平,撒上葱花和花椒面,再卷起来揉好,摊匀擀平,成一张锅底大小的面饼。锅里浇上油,刷子刷几下,面饼一边卷到擀面杖上,胳膊一甩,面饼就进了锅里。锅里吱吱地响,一面煎成黄色再翻到另一面。

饼出锅,放到另一案板上,女人手起刀落,只几下,一张大饼分成七八块叠在一起,论斤卖。不知道多少钱一斤,我有时买三元的,外加一只煮鸡蛋,或者只要五元的饼。女人动作麻利,几下切好了装进纸袋,插一双竹签,套上塑料袋,提好拎手递给我。

夫妻都很年轻,有二十五岁左右吧。老太太应该是一方的母亲,孩子显然是他们的孩子。孩子很听话,就在旁边玩,也不吵闹,我有时见孩子还在睡觉。老太太看着孩子,不说话,有时也帮着收钱。饼的种类不多,三四种吧。旁边有个小煤炉,上面坐着一只铁盆,煮着白水鸡蛋。天气热,男的穿长袖衬衣,白围裙,脸上都是汗,脖子上挂一条干净的白色毛巾,时不时地拿起来抹一把脸。女的更忙,顾客排着队,她切了饼放在电子称上,几乎都差不多,然后迅速地装袋,有礼地递给客人。

一切用具都像每天认真擦洗过,至少看起来是干干净净的。旁边的几家显然没有这样做过,我看他们的围裙都是脏兮兮的。

旁边一家的中年妇女,每天不住地看这边忙碌中的夫妻,我不知道她在看什么。她是卖饭团的。木桶里是蒸好的米饭,桌子上摆了十几样咸菜和拌好的小菜。我没吃过那种饭团,看样子是好吃的,只是盛装那些菜的食盒,像几天没洗过。

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菜包饭,用的是白菜或卷心菜的叶子,讲究的,要事先将菜叶用开水烫过。白米饭要新蒸的,先在整张的菜叶抹上炸好的黄豆酱,配上葱花,小香菜,嫩黄瓜条,还有其他爱吃的可配的青菜,再加上米饭,包起来吃。平时吃两碗饭的,吃起菜包饭来就不止两碗了,至少我是这样。

那妇女的生意不太好。

再旁边是一个卖包子馒头的男人,一口黄牙,收钱时倒是脸上显出无尽的笑容。我吃过他的菜包,一元钱一只。就一次,再也不吃了,我怀疑他曾是街头算命的,或者只是一个养猪的。

再旁边,是一个卖煎饺和小笼包的黑瘦的女人,总是孤零零地往这边看。小笼包是纯肉的,我劝同事们都不要吃,味道太可疑;煎饺就算了,那根本不是饺子。

篇7:最营养的早餐散文

最营养的早餐散文

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需要一大清早便出门四处奔波,早餐不是囫囵吞枣草草了事,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不吃。

有一次一早到了永和,找到一家颇为专业的豆浆店,一进门便听到老板大声的说:“来!给他一碗豆浆加蛋,看他瘦巴巴、面色也青损损的,操劳过度了,给他补一下才有力气再冲。”

我登时会意不过来,还以为背后有人,回头看了看,这才明白真的是和我说话。这席话给我不小的冲击,婚前在朋友面前的“猛男”,经过爱情婚姻家计的洗礼后,在陌生 人眼里我竟是如此这般!然而在此同时,就在连自己都觉得陌生的.地方,竟也感受到一个陌生人有如亲友般的关心着自己,一时间思绪起伏,既感慨更是感动。

老板娘笑脸迎来,对老板的突兀有点不好意思,我笑笑表示无所谓,并表示就依照老板说的,来碗豆浆加蛋吧!用完早餐埋单要离去时,老板娘对我频频表示歉意,她说:“不过豆浆加蛋真的比较营养,老板也是为你好啦。”我笑了笑说:“没关系的,谢谢你们的关心,早餐也很好吃。”内心的感动与激荡久久无法平息。

从那天起,以后只要到豆浆店吃早餐,就一定会点豆浆加蛋,再一次回想当时的感受。谢谢你,陌生却可爱的老板!

篇8:今天早晨不做早餐散文

今天早晨不做早餐散文

一夜好梦,直到天大亮才朦胧地醒了,迷糊了一会儿,看手机,已是7点多了,遂起床,烧水,准备做早餐。大男人不知是真醒还是假睡,小男人趴在被窝里看书,我叫他们起床,但都无动于衷,没有反应。

不知多少年,也不知多少天,我们家周末的早晨大致都是这样,在我不断的催促与抓狂中,大小两个男人才不情不愿慢腾腾地起床。开学之初,我说要帮小男人养成早睡早起做事快的好习惯,希望大男人配合。开学至昨天都做得很好,但今天早晨他不知为什么,又回到了初始模式。我心的那个累呀气呀烦呀,不是语言能表达的。

每当这样的时候,小男人总会嫌我唠叨,大男人虽不做声,但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也不耐烦我的'催促。一时之间,我失意之极。难道我喜欢唠叨?难道我喜欢自己身累加心累?难道我就不想在被窝里多躺一会儿?难道我就没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难道我就不想活得有自我?我讨厌这充满了无聊与无奈、无休无止的催促状态。以前小男人小,可现在他也不小了,没有我,他也照样会照顾好自己的。大男人就更不要说了,他那么大的人,凭什么老是我来照顾他?他怎么就不想想,自己作为父亲,在孩子面前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我为什么要那么操心呢?女人操心太多容易老的。岁月如梭,韶华易逝,他们都不考虑我的感受,我为什么还要努力让自己往不痛快的路上走,非要把自己拼博成一个只知唠叨、不懂优雅的黄脸婆?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打开电脑,做我喜欢做的事——敲击文字。

一会儿,大男人接了一个电话,接完电话,他就开始穿衣起床,接着就是洗漱,一会儿就听见开门关门的声音,他走了。他昨天告诉了我今天他要到哪里去,他就是不告诉我,那一刻,我也懒得问,不想晓得。又过了一会儿,小男人也起来了,是尿尿,还向我所在的房间伸头看了一下。我根本没当回事,不拿正眼看他,我甚至不知道他尿尿的时候有没有穿好衣服。管他呢,大不了感冒。真感冒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一会儿,小男人就来到我的身边,穿戴整齐,问我他爸去哪儿了?我说不知道,不想和他说许多。他又问我早餐吃了没有,我告诉他我不饿,不想吃,要是他想吃的话就自己动手。他看着我,把手放在我肚子上,笑嘻嘻地说:“看你瘦成什么样了?还不吃!要吃!要吃!”我问他早餐想吃什么,他说他就吃昨晚剩下的比萨。我问他要是吃完不饱怎么办?他说他就再吃一些饼干之类的零食。他再次要求我吃东西,我坚持我的决定,今天早晨决不做早餐。遂接过他的话茬儿,说我也就吃一些零食吧,你帮我拿一些来。他问我吃什么,我说就肉松饼干吧。他二话没说,拿来一堆吃的,肉松饼一个、砂糖桔一个、葡萄干一袋,还有一块豆腐干。接着,他就去准备他自己吃的。他一边吃热好的比萨,一边看我敲击文字,还喂我吃了一块。吃完比萨,他又拿了一些和我差不多的零食来吃。我一边敲击文字,一边吃零食,吃吃停停,停停吃吃,他大概以为我不吃了,还督促我把他拿来的食物吃完了。真地很意外,起初,我以为他要我吃东西是想我做早餐带他一起吃的,没想到他是真地在关心我。

小小的意外,足以显出他的进步。看来成长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有条件合适的机会。而那些不愉快,不过是他的人生、我的人生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将来总有一天,我会发现,相对于他人生的主流,这些可以忽略到不计。就象他爸,主流是好的,赖床只不过是这主流上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支流而已。

早餐,今天早晨不做,以后可能还会偶尔不做,但,终究还是要做的。因为,不做早餐有小收获,做早餐,将会收获更多。

早餐建议书

我家的杨树散文

我的第一次做早餐生活日记

我家的生活变化大作文

读书生活散文

生活琐事散文

没有生活散文

两种生活散文

生活协奏曲散文

军旅生活散文

我家的早餐生活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家的早餐生活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