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关于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学习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关于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学习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战败了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C.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镇压、剿灭义和团
4.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之间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变法、维新
5.18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7.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图漫画,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小明在他爷爷的自传里看到,他爷爷年轻时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由于字迹模糊,小明无法看到这个政党的名称。你觉得应该是下面的哪一个?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9.学者冯天瑜认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是“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萍浏醴起义 D.辛亥革命
10.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各省的会议代表到临时参议院参加会议
11.下列斗争史实的先后顺序为
①二次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中华民国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2.胡适曾提到,“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这说明胡适
A.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13.下面四副对联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4.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他应该到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15.有人盘点过中国历史上“从南方发起、朝北方进攻”的战争共有十一次。在十一次南北大战当中,南方只获胜过一次,其余十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这唯一获胜的一次,就是发生在90多年前的北伐战争。这次战争的目的是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B.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C.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共和
D.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17.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下列对长征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B.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8.1936年12月《桂林日报》上刊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9.下列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出现在20世纪代
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小明在读课外历史书的时候,看到“抗日战争”“八路军”“第一个胜利”几个词,你帮助他分析一下,这一历史事件一定发生在
A.平型关 B.台儿庄 C.延安 D.南京
2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
22.“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之一,其主要意图是
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23.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24.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18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1)材料一中两个条约分别签订于哪一次战争后?(4分)它们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晚清政府为寻求“御侮自强”之术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2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2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感悟?(4分)
27.(14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材料一 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长征》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4分)
材料二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习近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2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征精神。(4分)
材料四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新长征路上你能做些什么?(4分)
28.(18分)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材料二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材料四 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4分)并各举一例战例,说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英勇抗战”。(4分)
(4)请把材料四中画线部分补充完整。(2分)你认为如何才能健康发展中日关系?(2分)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历史
改变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学习历史: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一定要改变自已心里一切以分数为为中心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数将会被越来越谈化人生的标签,不少中学生以及家长并没有从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中走出来,认为分数在考试中占的分值较小,于是给它一个“副科”的名字,这无形中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错觉,历史不重要,这样以来 就无形的降低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后的时间分配,从心理上改变思维,不为分数而学习,这不仅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心理素质。
纲举目张的学习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历史学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它的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中心线去讲述的,也就是说,它的知识点不是散乱的,在学习每一个章结的时候都以围绕着这条线索来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比如,整个历史书都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风俗和影响来发展的,无论学那个历史事件或者那一个章结,都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眼光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以来,历史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特别是初中历史,基本停留在对历史根须念和定义的认识节段,在这个节节段,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要具体结合地图,人物图片,时代背景图片,这样才能对做出一个全景展现,极有利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这些地图或图片的时候,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熟知了每一个朝代的地域版图以后,自然就会明白,那个朝代是强大的,那个朝代的发展是落后的,疆域广扩的国家背后一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后盾。
用比较的眼光学习初中历史:
每个时期的总目标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哪朝哪代,理想都是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发生的目的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是一样的,但事件和事件本身已有了不同的意义,比如,同是改革,商朝的变法成功是什么原因,而清朝改革没进行下去又是为什么,这中间的并别在那,当明白了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历史事件的时候,其实,历史一定会给你考出满意的分数,并且费时是最少的学科之一,比较分纵相比较和横向的比较,多多运用。
5分析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无论是人物的评价,还是事件的作用,或者是改革、民俗,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善于寻找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是学好历史的法宝,由于各个历史事件离我们都已是遥远的不可展现的东西,这极大地局限着我们对历史事件的亲身感受感,孤立的去背那些数不完的历史内,不仅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不是国家所乐意看到的,因此,现在的题型早已没了名词解释或是一些全靠复制的题型了,而分析则成了历史试题的主流。
篇2:关于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学习方法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1)材料一中两个条约分别签订于哪一次战争后?(4分)它们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晚清政府为寻求“御侮自强”之术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2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2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感悟?(4分)
27.(14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材料一 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长征》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4分)
材料二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习近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2分)
篇3:关于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学习方法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征精神。(4分)
材料四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新长征路上你能做些什么?(4分)
28.(18分)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材料二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材料四 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4分)并各举一例战例,说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英勇抗战”。(4分)
(4)请把材料四中画线部分补充完整。(2分)你认为如何才能健康发展中日关系?(2分)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历史
改变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学习历史: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一定要改变自已心里一切以分数为为中心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数将会被越来越谈化人生的标签,不少中学生以及家长并没有从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中走出来,认为分数在考试中占的分值较小,于是给它一个“副科”的名字,这无形中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错觉,历史不重要,这样以来 就无形的降低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后的时间分配,从心理上改变思维,不为分数而学习,这不仅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心理素质。
纲举目张的学习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历史学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它的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中心线去讲述的,也就是说,它的知识点不是散乱的,在学习每一个章结的时候都以围绕着这条线索来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比如,整个历史书都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风俗和影响来发展的,无论学那个历史事件或者那一个章结,都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眼光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以来,历史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特别是初中历史,基本停留在对历史根须念和定义的认识节段,在这个节节段,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要具体结合地图,人物图片,时代背景图片,这样才能对做出一个全景展现,极有利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这些地图或图片的时候,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熟知了每一个朝代的地域版图以后,自然就会明白,那个朝代是强大的,那个朝代的发展是落后的,疆域广扩的国家背后一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后盾。
用比较的眼光学习初中历史:
每个时期的总目标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哪朝哪代,理想都是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发生的目的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是一样的,但事件和事件本身已有了不同的意义,比如,同是改革,商朝的变法成功是什么原因,而清朝改革没进行下去又是为什么,这中间的并别在那,当明白了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历史事件的时候,其实,历史一定会给你考出满意的分数,并且费时是最少的学科之一,比较分纵相比较和横向的比较,多多运用。
5分析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无论是人物的评价,还是事件的作用,或者是改革、民俗,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善于寻找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是学好历史的法宝,由于各个历史事件离我们都已是遥远的不可展现的东西,这极大地局限着我们对历史事件的亲身感受感,孤立的去背那些数不完的历史内,不仅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不是国家所乐意看到的,因此,现在的题型早已没了名词解释或是一些全靠复制的题型了,而分析则成了历史试题的主流。
篇4:八年级历史上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2.法国艾德拍卖行于12月17日拍卖了一枚中国清朝乾隆玉玺,被一名身份神秘的电话竟拍者以1 12万欧元的价格拍走。关于该国宝怎样流出国门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鸦片战争时英军从北京抢走 B.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时流出
C.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攻占北京时流出 D.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出
3.右图为19世纪末西方人绘制的时事漫画《日本人进了中国店》。
日本人在“中国店”获得的好处是
A.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同日本商定
B.日本军队可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驻扎
C.反对日本的官吏都得到严格惩处
D.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政
府最终沦为右图所示的情形。这种情形出现在下面哪个条
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A.左宗棠 B.侯德榜
C.谭嗣同 D.邓世昌
6.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光绪皇帝曾发布诏令,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 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8.武昌起义前社会上流行一首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B.清朝统治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清朝的反动统治已经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度愤慨
D.命里注定,清政府就要覆亡了
9.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
A.《申报》 B.《万国公报》 C.《民报》 D.《新青年》
10.“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出的核心精神是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11.下图中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其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12.5月23日,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其 中有
①发起“公车上书”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成立中华民国 ④创办黄埔军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列通商口岸位于今天西部大开发的是﹙ ﹚
A、重庆 B、沙市 C、苏州 D、杭州
14、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攻占天津,进攻北京
C、与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 D、攻占圆明园,掠夺金银珠宝
15、哪一个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
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17、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
A.变法的目的不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不能得到广泛支持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
C.变法不够彻底
D.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1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1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20、下列事件,发生在19的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武昌起义 ③宣统帝下诏退位 ④中国同盟会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2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 度
2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②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二、非选择题
26归纳整理,回答问题(10分)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④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1) 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4 分)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2)这一条约中的哪一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分)
(3)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1分)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2分)
27.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1分)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 (2分)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1分)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 指的是什么? (1分)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2分)
⑸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1分)
28.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从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历史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其中的三幅浮雕。(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虎门销烟。请问这件事件发生在哪一年?(1分)领导者是谁?(1分)为什么把它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浮雕中的第一个内容? (1分)
(2)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1分)
(3) 图二再现了金田起义的壮丽场景,领导这场起义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美丽的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历史上它曾有多个名字,太平天国在这里定都后,将其称作为什么?(1分)
(4)图三为武昌起 义,发生在哪一年?(1分)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这次革命的旗帜是什么?(1分)
(5) 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独立,不久成立了哪一政 权?该政权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1分)
三、材料解析题:(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29.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西近代化探素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 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谈及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些仁人志士作出了怎样的探索?(6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是通过哪次运动实现的?(2分)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二中所说的“红色政权”最早实践指什么?(2分)它发生在哪一年?(2分)
(4)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回顾 历程,展望未来,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两点,6分)
篇5: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卷Ⅰ
一、选择题(35道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公元前2,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大下”,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制度,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2.云梦《秦简》载“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材料中官吏的任职方式是
A.中央任命B.军功受奖C.察举征辟D.科举考试
3.“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B.唐朝的刑部C.北宋的通判D.明朝的厂卫
4.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5.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只能导致社会的无序。苏格拉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他认识到
A.民主政治不利于社会稳定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C.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D.城邦体制束缚了国家发展
6.《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B.维护平民利益C.袒护贵族特权D.体现政治民主
7.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仅1887~1897这问,内阁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时间的84.5%,致使议员个人根本无法提出议案。这反映出
A.议会不再是英国的权力中心B.内阁和议会已没有本质区别
C.英国代议制民主制更趋完善D.内阁成为英国实际权力核心
8.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对一部宪法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他评价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9.为扭转货币发行的混乱状况,美国邦联政府根据《邦联条例》所授予的权限,于1781年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成立北美银行,发行纸币;但各州对此不屑一顾,到1786年有7个州继续发行自己的纸币,导致邦联政府金融改革的夭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
A.美国只是名义上获得独立B.各州对《邦联条例》不满
C.美国邦联制存在明显弊端D.各州与邦联矛盾不可调和
10.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11.近代,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1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中国社会全而落后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13.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B.清政府权力机构发生了变化
C.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D.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14.“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太平天国从根本土取决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15.“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16.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
1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
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了封建君主-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8.《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
A.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B.奠定了民主共和国的法规基础
C.否定了封建君主-政体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19.“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整风运动
20.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D.人类历首次-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21.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当时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2.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49年开国大典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结束了封建君主-
23.下面是某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图。以下确立的主题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A.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革命力量B.“将革命进行到底”
C.以全民抗战-日本帝国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4.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5.观察右图,导致中-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工农运动高涨
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C.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高涨
D.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26.“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主要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C.国共合作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D.国民党全面抗战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27.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
28.在解放战争中,中央军委为“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的考虑,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当平津战场完成对敌人的切割、包围后,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才对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这表明解放战争
A.主要以依靠人民而取胜B.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
C.各个战役重要程度不同D.注重先难后易逐次取胜
29.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30.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31.据报道,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
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2.《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
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
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
33.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34.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3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
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此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人民主权
卷Ⅱ
二、材料解析题(两道小题,29题15分,30题15分,共30分。)
29.(15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3分)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2分)
(3)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文件是什么?(1分)简述英国民主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3分)
(4)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民主制度发展的认识。(4分)
30.(15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和政体成,-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材料二五四运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所指出的,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历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本质的进步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中央党校郭德宏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伟大抗战塑造了伟大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怎样的鲜明时代特征?(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塑造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试举一例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6分)
(4)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革命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任务。(4分)
【答案】
1-5CACBC6-10ADBCA11-15CDCBC16-20ACCCB21-25BCDBB26-30AABCB31-35DBCAD
29.
(1)表现: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2分)
(2)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3分)
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人的奴隶、女性、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分)
(3)文件:《权利法案》(1分)
过程: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议会改革(3分)
(4)认识:民主制度的发展是渐进的、曲折的;任何民主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4分,不必拘泥于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30.
(1)-清王朝,-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要求;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因素;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觉醒。(3分)
(3)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抵御外侮,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分)
转折点: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4分)
(4)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分)
篇6: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2分)
1.元鼎四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该时期(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
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3.明代中后期,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如北京的工部织染所,永乐年间定额设匠役758人,嘉靖十年 (1531年)只剩下195人。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冶铁厂也被迫关闭,政府用铁从市场购买。由此可以推断( )
A.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 B.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
C.盐铁官营政策被官府放弃 D.政府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
A.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C.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 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5.王X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
A.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6.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 )
A.朝贡贸易体系彻底瓦解 B.世界市场中心地位牢固
C.古代传统手工业的优势 D.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
7.《隋唐演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演义小说,书中的重要人物李元霸,就是以唐高宗李渊的儿子李玄霸为创作原型的,据此判断《隋唐演义》的成书时间( )
A.清代康熙年间 B.明代永乐年间 C.唐代贞观年间 D.隋代大业年间
8.干支纪年法是我们祖先在历法方面的伟大创造,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60组,那么按照干支纪年法春节后的是( )
A.庚午年 B.丁酉年 C.甲酉年 D.癸巳年
9.“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是( )
A.元老院改革 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10.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11.1882~1891年间,在上海经商打工的的外地人中,精通外语者、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的以南京人为主。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
A.加强了商业活动的管理 B.外来人口成为居民主体
C.新的阶级成分开始出现 D.快速发展成为中心城市
12.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新订的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这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 )
A.具有脱离官方管理的商办性质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C.管理人员具有专利保护意识 D.官督商办的封建性色彩浓厚
13.第二次鸦X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14.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B.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
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 B.维新派、革命派、顽固派
C.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D.革命派、洋务派、激进派
16.列宁说:“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 )
A.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 B.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
17.“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
A.人文主义者 B.天主教教士 C.信义宗教徒 D.归正宗教徒
18.“行政权的受托人(统治者)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若想对此思想主张有深入的了解,可查阅( )
A.《论法的精神》 B.《社会契约论》 C.《哲学通信》 D.《路易十四时代》
19.20世纪90年代,中、苏都深化了国企改革。苏联制定了“500天计划”。即从1990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以下关于90年代的中、苏国企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改革私有化的程度不同 B.都使国有企业恢复活力
C.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D.都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
20.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标志着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又上一个新台阶。回顾人类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下列成就正确的顺序是( )
①“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②“嫦娥2号”成功发射;③“神舟5号”升上太空;④“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
21.荆州中学高二年级的李华同学在家里找到了一本爷爷小学五年级时的数学教材(见下图),据此对李华的爷爷有如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参加过抗美援朝 B.参加了入世谈判 C.参加了万隆会议 D.参加了解放战争
22.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
23.下图所示的是201月,新浪图书推荐的四本理想藏书,关于这四本书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作者依次是:海明威、萧伯纳、张恨水、马尔克斯
B.国别依次是:美国、法国、中国、哥伦比亚
C.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间依次是:1954年、19、1936年、1982年
D.文学流派依次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鸳鸯蝴蝶派、魔幻现实主义
24.1936年希特勒派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消息立即传遍整个德意志,当时的民众最有可能通过哪种媒体,实时获得这一讯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电影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1894年间中国主要周边国家与欧美列强及日本建立条约关系情况
项目
国别 建立条约关系的国家 最后一次来华朝贡之年 备注
朝鲜 日、美、英、德、意、俄、法、奥(依缔约顺序) 1894年 清政府首先劝导朝鲜与欧美缔约通商/各约均用汉文及中国年号,并照会声明朝鲜为“中国属邦”
琉球 美(1854)、法(1855) 1862年 琉球琉法条约使用汉文及中国年号
越南 法(1862/1874/1883/1884) 1880年 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缅甸 英(1826/1866)、法(1884) 1875年 自1824年起经过三次英缅战争,至1866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广州行商制度下,十三行掌握了对外贸易的经营权,外商投行后,报关纳税以及出售购办等一切贸易事务均由行商代理,日常生活也受行商约束,如不得擅自出入商馆,雇佣华人不得超规定之数,不得携带妇女入馆等等。十三行商成为外商商务的全权代理人。行商还要代清廷传达政令、文书,外国人的要求和礼品书信等亦由行商向官府传达,不准外商和中国政府直接交往。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鸦X战争前,在中外贸易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买办。不过,当时的买办是负责外商或外国商行内部经济和日常生活的事务,而且是由中国官方指定,受广州行商管束。鸦X战争后,由于广州行商制度被废除,外商可以自由地选择代理人,买办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变成了由外商或洋行控制的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效劳的附庸。这些买办起初都是临时雇佣的,后来由于外国洋行增设、交易增多并且存在业务关系,逐渐形成固定代理人。洋行借助买办的势力,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是与在中国的洋行的贸易,……买办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他们身上这一特点给中国发展带来些许希望。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广州“十三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广州行商制度”出现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买办”性质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买办对近代中国经济变动的历史影响。(10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文主义高扬人性和个人价值,以人性反抗神权,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权力,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多元民主。人文主义自产生以来,在西方思想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文主义精神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鼓舞着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材料二 在今天,现代化、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争取人民民主自由的思想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付诸实践,对于我们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李涛《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近代西方的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民主主义论的来源,并说明其理论价值。(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2分)
1.A. 2.D. 3.B. 4.A. 5.C. 6.C. 7.A. 8.B. 9.C. 10.D.
11.D. 12.D. 13.B. 14.B. 15.C.16.B. 17.D. 18.B. 19.A. 20.C.
21.B. 22.A. 23.B. 24.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2分)
(1)评分标准:
一等(12—8分)现象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4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知识进行解析,解析较全面、较完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3—0分)偏离解析现象,观点不明确,解析现象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示例
示例一:
论题:中国周边国际关系的变化
阐述:西方列强将中国周边国家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周边国家在继续保持与中国的朝贡关系的同时,又先后与欧美列强建立了近代条约关系(传统朝贡关系与近代条约关系一度共存与兼容),但逐渐向近代条约体制过渡与转变(中国周边诸国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示例二:
论题:中国传统朝贡体系的实质和崩溃
阐述:朝贡体系是近代以前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儒家文化为载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它有利于各国的联系与发展。近代以来,西方和日本殖民势力侵略中国和周边国家,随着中国国力的下降,周边国家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朝贡体系遭到破坏;中国清政府对于周边国家与欧美列强建立近代条约关系,基本上没有采取反对和阻挠的立场。
26.(22分)
(1)特点:政府特许经营,垄断对外贸易;官商结合,管理外商日常生活;具有商务和外交的双重职责。(6分)
背景:清朝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外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陆轻海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西欧开始早期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迅速发展。(6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由封建官商变为资产阶级经济代理人;由买办变为民族资产阶级。(4分)
影响:
消极:充当列强经济侵略的帮凶,加速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进程;(3分)
积极: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3分)
27.(18分)
(1)历程: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宣扬人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再生;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4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政治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发展,促进了人的不断解放。(6分,言之成理即可)
(2)来源: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思想。(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价值:是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理论桥梁;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是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篇7: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紧张的教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这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收获,自己也在这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历史学科本来就是很枯燥的,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也有不足之处,现在与大家分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因此,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故而教学效果很好。
2、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家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我们不能让学生死读书本,指导学生就某个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就能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让他们好学、乐学,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3、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验加上反思等于成长。在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走进他们的心理,使之达到好学、乐学之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8: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学的是中国近代史,作为历史老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我认为更多的应该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观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是这样做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费劲。
一,我们使用的是任教版教材,该教材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少,并且文字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我们临沂推广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给人一种先进泥潭拔不出脚的感觉,学生在一堂课上光看看一遍教材就得用10分钟左右,如果再自学、讨论,老师精讲点播的话,一节课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所谓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余的学生大多数是看客,少数在那里无所事事。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很难,更何况是具体推广;
三,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无论老师实施新模式的态度如何,最关键是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老师的.一切,而无论何种模式,它都要考试,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试卷上。
四、期中期末统一考试的试卷要有所改进。要多出能力题目,最好是占到70%以上;少出死记硬背题目,最好是占到30%以下。此外,平日的考试最好是开卷考试。这样,考试考老师抓学生背问题的压力减轻了,老师自然就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了。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只要是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利,老师也都愿意接受了。
五、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还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树立榜样班级和榜样教师,让老师们感到有个样板可以模仿,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人忙各人的,学生最终无所适从。学习知识的同时,我认为更多的应该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观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篇9: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功底厚实,教学内容上注重细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这些确是老师令人佩服的地方。历史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基本功,其实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就是认真、细致、充分深入的备课,就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有效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有效信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
如何与学生一起探究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与认识上。因此,在信息的运用上最好的方式,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寻找、观察、感受、理解,将有效信息的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把学习的资料交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来从中查找信息,感受信息,领悟信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教师的引领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他们在课上始终表现出兴趣盎然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运作活动与教师的讲述能够达到同步进行,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是可以达成的。事实说明,课堂上的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无论是显形的还是隐形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维是否被调动,是否被激发,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能与老师的活动相互促动。只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接受到、理解到教师传递的信息,信息就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篇10: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从这学期开始,我校全部实施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和精神以及评价方式。作为老教师,我很荣幸地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这一班车。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内容、形式上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是我平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我首先从新的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改进。
回忆起我在高中学习时期的历史课堂,那是一个在旧课程下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记记笔记,背背要点1、2、3条。我的脑海里,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有在老师讲解完整的知识结构下,按照细致的板书识记历史知识的过程。我当时的认识是:历史=死记硬背。并且,背得还不好,就是记不住。今天想来,似乎没留下多大的印象,就像我们开的玩笑说法“一点不留的还给了老师”。相比之下,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动口。尽管,一开始,有些费时、费力,但是,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无论从语言表达,问题归纳,思考,与人交流、合作都有了提高,这不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
篇11: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学的是中国近代史,作为历史老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我认为更多的应该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观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是这样做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又感到有些费劲。
一、我们使用的是任教版教材,该教材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少,并且文字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我们临沂推广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给人一种先进泥潭拔不出脚的感觉,学生在一堂课上光看看一遍教材就得用10分钟左右,如果再自学、讨论,老师精讲点播的话,一节课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所谓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余的学生大多数是看客,少数在那里无所事事。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很难,更何况是具体推广。
三,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无论老师实施新模式的态度如何,最关键是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老师的一切,而无论何种模式,它都要考试,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试卷上。
四、期中期末统一考试的试卷要有所改进。要多出能力题目,最好是占到70%以上;少出死记硬背题目,最好是占到30%以下。此外,平日的考试最好是开卷考试。这样,考试考老师抓学生背问题的压力减轻了,老师自然就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了。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只要是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利,老师也都愿意接受了。
五、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还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树立榜样班级和榜样教师,让老师们感到有个样板可以模仿,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各人忙各人的,学生最终无所适从。学习知识的同时,我认为更多的应该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观念,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八年级学习方法
★ 初二历史学习方法
关于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学习方法(合集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