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气杨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为什么别人敢欺负你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为什么别人敢欺负你人生哲理,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为什么别人敢欺负你人生哲理
因为你心思简单,
因为你品性纯良,
因为你为人大度。
简单的人想的少,
不会太多勾心斗角。
纯善的人无戒心,
得到失去不会计较。
大度的人重感情,
别人一求就会让步。
却不知,
你的简单换来复杂,
你的纯善得到算计,
你的大度却被辜负!
人根本不在乎,
把你的.付出当应该,
把你的努力当笑话,
把你的诚心当傻瓜!
做人,别太善良了,
处事,别太宽容了,
相处要知道将心比心,
别把好心给了没良心。
你一味顾及他人心情,
你的用心人未必珍惜。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心善受委屈,心软糟算计!
别以为好心就有好报,
是狼,根本喂不熟,
是蛇,终究暖不热,
与人相处,别太善良,
要分清对方是蛇是狼!
真正的感情,
不是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而是两颗心的感动和呼应。
真正的交心,
不是只顾及到自己的心情,
而是愿意考虑对方的感受。
人别活得太委屈,
并不是忍耐人就会珍惜!
不怀好意就别让步,
你要让他看到你的态度。
为人善良没有错,
没有限度就是过,
善良要有,但要分人,
真心要有,要懂区分
篇2: 你敢和别人不一样吗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合群,于是失去了自我的个性。
这个世界已经太多雷同了,需要的是不一样的你。
上学时,你不敢勇敢的指出老师的错误,因为你怕和这个世界不一样,你怕令老师侧目,怕被同学指责。
工作后,你不敢提出你内心的创意方案,因为你怕被同事指责为想出风头,怕被领导质疑,于是你学会了唯唯诺诺。
就这样,你成为这世俗中平庸的一员,不是这个世界抛弃了你,而是你先放弃了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篇3: 你敢和别人不一样吗
你敢做你内心向往已久的工作吗?
你敢去你心仪的城市旅行吗?
你敢对世俗偏见勇敢的说不吗?
我们活着的时光只有短短几十年,因此每一天都很珍贵。
你为了迎合别人而抛弃了自己的个性,为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而去和不喜欢的人相亲,最后不快乐的是自己。
别人不用为你的人生负责,唯一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不要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再来悔不当初,为何要选择那个我不喜欢的工作,而且还将就了一辈子。
不要等到伊人投入别人怀抱时再感慨,当初为何不大胆表白,而是像其它人一样只敢暗恋。
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我们可以活出自我。
希望在人生的终点站,你可以大声的告诉儿孙:我这一生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是因为我敢和别人不一样。
篇4:别人都是为你而来
当你讨厌某人,用一些不好的言辞尽情批评他的时候,可要小小心了,你说的是自己, 你周围的人都是为你而来的。其实,他们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扮演镜子,让你看见你不想看到的自己,另外一个角色就是扮演老师,让你学会你的人生功课,其中最常见的功课就是宽恕。如果没有人需要你宽恕,你是学不会功课的。
什么是投射,这是心理学很流行的名词。
“投射”简而言之是,我身上、内在有的一些特质(小气、嫉妒、懒惰、不守信、等等),我不承认,或是被我压抑了,也有可能是我其实很排斥这种特质,于是我“故意”看不见他们。但是,我可以轻易地在别人身上看到。然后,我会起反应,并且予以谴责。
举例来说,我曾经梦到某个人。我的老师在帮我解梦时就问我:“你觉得他有什么特质?”我说“我觉得他是一个阴险、卑鄙的小人,自私,贪婪。”
我真的很不喜欢他,就连看到他的相片,我都会由衷地生起一股厌恶感。他的眼神,尤其令我不舒服。
没想到老师说:“这些都是你有的,也就是你的阴影。你投射在他身上,所以你这么讨厌他。”
我怎么可能是个阴险、卑鄙的小人呢?自私、贪婪更是我在自己身上最看不到的特质。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或是被我妈耳提命名地说:“不可以做一个阴险、卑鄙的人。自私和贪婪都是很不好的。”因此,我从小就决定,一定不要做小人。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代表着一幅太极图:一半黑,一半白。我们一直被教导着要活出白色的一面,黑色的那一面就被压制下去了。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里,有黑又白,有高有低,一面缺失了,另一面就不可能存在,
管理资料
我们刻意压制黑的那面的结果,会为自己在外面的世界中树立很多“敌人”,同时,我们不可能彻底的接纳真实的自己。你的能量,有很大一部分会被调去遮盖、闪躲、压制那个你不想看见、不愿接纳的自己(它就是你的阴影)。但是当你全然接纳真实的自己时,所有的特质都会在正面的光阴中被转化。
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如果你觉得某人的行为很不顺眼,比方说,说谎欺骗别人,误解别人还理直气壮,或是欺善怕恶等,你会去批判他。如果你对这些行为特别痛恨,那就表示,你曾经也有过这样的行为,虽然表面上你没有觉察到,可某个部分的你是心知肚明的。所以,那份对自己的谴责就会力道加大转向别人。
因此,下次你讨厌某人,用一些不好的言辞尽情批评他的时候,可要小小心了,你说的是自己。
如何接纳真实的自己呢?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宽恕。借宽恕你不喜欢的人,接纳别人的过错来原谅自己、接纳自己。所以,不是有人说,你周围的人都是为你而来的?其实,他们扮演了两个角色就是:一个是扮演镜子,让你看见你不想看到的自己,另外一个角色就是扮演老师,让你学会你的人生功课,其中最常见的功课就是宽恕。如果没有人需要你宽恕,你是学不会功课的。
无论是拯救者还是迫害者,你想要拯救或怪罪对方的那个部分,都是你自己拥有但不愿以去看见的——而且是你身为受害者才会感受到的。从受害者的脆弱情节出发,去接纳,去整合,才是逃脱受害者牢笼的唯一出路。(文章来自:孟雄伟的腾讯空间)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窝”——心理学文章都在这里!)
自我息怒的五种心理技巧
少年的爱情,青年的困惑,中年的生活
解析男人看到旧爱后的3种心理
高考状元流浪: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测测看,你的自我有多大?
篇5:你是别人的一棵树--经典人生哲理故事
你是别人的一棵树--经典人生哲理故事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一个再渺小、再卑贱的人,对于他人来说都是一棵伟岸的树。
[经典故事]: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
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了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的'种种遭遇和挫折。崖边岩上生有一棵低矮的树,听到它的种种经历,也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此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你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
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终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
此人不禁与树同病相怜,就对树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苟活于世,不如随我一同赴死吧!”
树说:“我死倒是极其容易,但这崖边便再无其他树了,所以不能死呀。”
此人不解。
树接着说:“你看我头上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雀所筑,一直以来,它们在这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两只喜雀可咋办呀?”
此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了悬崖边退了回去。
篇6:人生哲理美文推荐:你为什么要向别人说话
汪曾祺、贾平凹的小说好,散文也好,成了大家的一般把小说和散文都能写得呱呱叫。刘亮程在鲁院学习时我见过,一个其貌不扬,沉默寡言的男人。他以散文闪耀登场,再写小说也蛮好,好在语言和心态上,好在懂得了写作。他说,作家要把地上的东西往天上写。这话容易让人记往,让人记住是本事,他有了这本事。有本事不怕没有读者,我身边好几位作家朋友都喜欢他的文章。王祥夫的画好、小说好、散文好,各样都做得好的人不多,他算是难得的一位。看名家、大家的作品,我能感到与他们的距差,常会羞愧难当。我觉得同样是在写,怎么不如别人呢?就拿写散文来说,我从没重视过,自然写不好。最近才意识到,要想把小说写好,散文也得写好。散文比起小说和诗歌更像是对别人说话,在决意写散文时,我问了自己一句:你为什么要向别人说话?
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是以不同方式和腔调向读者说话。写了近二十年小说,我把小说真正写好了吗?远没有。我读过不少,也算对小说有思考,可又有什么真知灼见?很值得怀疑。我写诗的历史更久,真写好了吗?发表绝不是写得好的标准。让人记住,让更多有水平的读者认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才有可能算是写好了。我现在离写好了的标准还差十万八千里,想一想就累。累也没办法,谁让我对文学是真爱?我看来稿时了解,一些老作者写了二三十年了,还仅仅满足于能发表。我替他们感到悲哀的同时,也开始为自己忧虑。我可不能如他们一样,我得照着作家,好作家的准备要求自己。我该怎么做才好呢?我得改变说话的方式,尽可能让读者喜欢听、看我写的东西,听了、看了能记住,觉得我是个会说话、会写作的人。
余华先生的创作随笔写得棒,他就是会说、会写的人。莫言先生的小说和散文写得汪洋恣肆,他是个会讲故事、会写的人。两位大家我都接触过,感受过他们的气场和内功,听过他们说话,他们远比我能说会道,也比我有气质。他们天生就是那样的吗?也未必。贾平凹先生说过,他天生就是个不爱给人讲话的人。我深有体会,三五好友私聊时,我不说妙语如珠,也常能让人心里一振,朋友会觉得我言之有理。可让我去讲课发言就紧张,常常讲了上句忘了下句,脑子一片空白。我读的书也算不少,可以说的话也有很多,为什么那样怯场呢?最近我想,总这样下去不行,得克服这种怯场的毛病。我听过李敬泽和谢有顺两位先生的课,很佩服,觉得他们讲话无须打草稿,张口便可如长江黄河,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除了他们学识渊博深厚,估计也是讲得多了,得道成了仙了。也见过几乎不读书的,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说上一天可以不重样,我想过,这样的人不当作家太可惜了。又一想,这样的人说一天可,第二天、第三天你再听未必就喜欢了。你听肚子里真正有料的人说话,听一个月还想听,你会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有意思。作家和诗人,肚子里要有料,有料还得能倒出来,能成形,让人一看就惊叹:哇,好艺术!
别以为有料的人比比皆是,不见得。真正有了较高的文学修养,成为了大家,你会发现能吸引你的人也不多。我估计,现在我要和莫言、贾平凹、王安忆、余华、格非、毕飞宇、李敬泽、谢有顺、他们这些名家大腕儿谈文学,他们一定不感兴趣,因为我并不比他们高明。我自以为写得不差的作品,在他们看来定肯也不过如此,因为好作品太多了,我的小说不值得浪费时间和精力。想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得沉下去,多学习,多生活,少说话,多写作,争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想而知,人都有自身的局限,要想做到那样,难度堪比蹬天。当然,没有谁是天生的好作家,也没有谁是天生的演讲家,要想成为好的,得不断学习和进步。
感受中,各种层次的写作者无非在写,在向读者说话。我也在向读者说,希望说得读者心悦诚服,频频点头,拍手称快。我不能一厢情愿想象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得行动起来,不断磨刀,不断琢磨。琢磨多了,琢磨透了,也能悟出别人还不大清楚的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功,刀磨得吹发可断,谁能不服?我服的人就有不少,上面说到的名家大家,我打内心里服气。他们达到今天的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地步,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心血和汗水呢?他们取得今天的成就绝不是祖坟埋得好,八字占得好,而是他们有着特别的执著,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渐渐有了智慧。在他们面前,不服不行,不服等于是对人家的才华和成就缺少认识,缺少认识会造成短视或无知。
短视和无知的人不像太阳和月亮那样少,而是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天上的星星一样的人总觉得自己是亮晶晶的,谁都该看到他,知道他,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儿。你发出的光亮也未必值得别人关注,你发的声微弱得像讨厌的蚊蝇在哼哼,别人恨不得一把掌拍死你,让你彻底闭嘴呢,你还自鸣得意,真是不知羞耻。从写作到现在,我发表了几百万字,书也出了八九本,都是发出了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呢?又有几位真正喜爱听我说话的,视我为亲人一般的读者呢?我想,一定少得可怜。原来有些读我西藏题材小说的后来也渐渐失望了,他们失望是应该的,我确实没能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没有说出更漂亮的话来。我心里的千言万语如同堆积成山的垃圾,我该如何变废为宝?选个小切口深入幽微人心,时代核心?以前也想过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现在也没有,有福的是我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了,愿意去寻找答案了。
回到现实中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我该怎么对待写作呢?有心的读者一定看到了,我最近在写些短散文。我还写得一般,远远称不上好,但我还是会写下去。我得练习说话的,写散文的能力,把说得漂亮点,把文章写扎实点。我也克服了丑媳妇不敢见公婆的羞涩心态,把小短文发给读者去看、去评。我想过,自己更有头脑的话,自然该私下里勤奋练笔,待作品成熟后再拿出去,那才算爱惜羽毛,有利于成就大业。可我又是个爱表现的,挺想让身边的朋友,认识我,读过我作品的人了解我一点一滴的想法,一招一式的变化。当然,成功路有千万条,我走的是开放式的那条。这是适合我,我不想和“自我”过于较劲儿,只要保持着清醒,还是顺着来比较好。
写作是马拉松,是喋喋不休向别人说话。你要默默跑,又要发出声。有时你说哑了嗓子眼也没有谁听到心里去,也不会有人网购你的书,向别人介绍你的大作。不久前我从编辑角度,诚心对作者朋友谈了怎么去投稿,几天后收到几百封邮件,稿件却只有一个人做到了。我相信投稿者一定有不少人看了,甚至也给我打赏了,却并没走心。写作者往往也看过很多名家创作心得,评论家的文学观点,可看过也就看过了,过后还是我行我素。这样的作家成不了莫言和贾平凹,也成不了想成为的自己。这样的作家虽说也在说话,不过是人云亦云,对语言和文本也谈不上有真追求。他们写、发,不过是在写、发。二十年后他们不写了,不发了,别人也就把他们给忘了。现在我有了这种警醒意识,接下来要一步步走好,你愿意和我同行吗?我们一起去爬文学这座大山吧。
这是对写作同行唠叨的的话,更是说给自己的。很少有人直接批评和提醒我,只好自己批评和提醒自己。
篇7:别人都是为你而来美文
别人都是为你而来美文
投射是心理学上很流行的名词,它是指我身上内在有的一些特质(比如小气、嫉妒、懒惰、不守信,等等),我不承认,或是被我压抑了,也有可能是我其实很排斥这种特质,于是我“故意”看不见它们。但是,我可以轻易地在别人身上看到。然后,我会起反应,并且予以谴责。
举例来说,我曾经梦到某个人。我的老师在帮我解梦时就问我:“你觉得他有什么特质?”
我说:“我觉得他是一个阴险、卑鄙的小人,自私、贪婪。”
我真的很不喜欢他,就连看到他的相片,我都会由衷地生出一股厌恶感。他的眼神,尤其令我感到不舒服。
没想到老师说:“这些都是你有的,也就是你的阴影。你投射在他身上,所以你这么讨厌他。”
我怎么可能是个阴险、卑鄙的小人呢?自私、贪婪更是我在自己身上最看不到的.特质。我从小就被我妈耳提面命地教育:“不可以做一个阴险、卑鄙的人。自私和贪婪都是很不好的。”因此,我从小就决定,一定不要做阴险、卑鄙、自私、贪婪的小人。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代表着一幅太极图:一半黑,一半白。我们一直被教导着要活出白色的一面,黑色的那一面就被压制下去了。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里,有黑有白,有高有低,一面缺失了,另一面就不可能存在。
我们刻意压制黑的那面的结果,会为自己在外面的世界中树立很多“敌人”。同时,我们不可能彻底地接纳真实的自己。你的能量,有很大一部分会被调去遮盖、闪躲、压制那个你不想看见、不愿接纳的自己(它就是你的阴影)。但是当你全部接纳真实的自己时,所有的特质都能得到正面的转化。
另外,如果你觉得某人的行为很不顺眼,比方说,说谎欺骗别人,误解别人还理直气壮,或是欺善怕恶等,你会去批判他。如果你对这些行为特别痛恨,那就表示,你曾经也有过这样的行为,虽然表面上你没有觉察到,可某个部分的你是心知肚明的。所以,那份对自己的谴责就会加大力道转向别人。
因此,下次你讨厌某人,用一些不好的言词尽情批评他的时候,可要小心了,你说的是自己。
如何接纳真实的自己呢?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宽恕。借由接纳你不喜欢的人,宽恕别人的过错来原谅自己、接纳自己。所以,灵修界常说,你周围的人都是为你而来的。其实,他们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扮演镜子,让你看见你不想看到的自己,另外一个角色就是扮演老师,让你学会你的人生功课,其中最常见的功课就是宽恕。如果没有人需要你宽恕,你是学不会这门功课的。
篇8:你的存在无需别人的目光证明人生哲理
你的存在无需别人的目光证明人生哲理
(一)
生命中的很多人,因一事而聚,又一别而散;因某一阶段而常见,又因步入新的阶段而渐渐零落。
偶然和一位毕业后就很少见面的老同学在微信上聊天。在交谈的最初,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得先问问,你换工作了吗?结婚了吗?有娃了吗?”蓦然发现,短短2年,我们对彼此的生活已经颇为陌生,突然聊起的瞬间,甚至有一种“啊,原来还有你”的惊叹。
心里些许失落,大概,我这个人的存在感太低了吧。
做着普通的工作,长着普通的脸,只会普通地微笑和问候,用着普通的包包;不爱自拍,没什么幽默感,也懒得整天抱个手机在群里冒泡,甚至连热映影视剧和综艺节目都不爱看,对最近火爆的化妆品和衣饰都一脸茫然,连各路明星谁是谁都傻傻分不清,想和别人套近乎都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
当共事的阶段改变,自己的时区和别人的世界越拉越远,的确就会渐渐变成人家一个记忆中的影子。
(二)
心情低落的时候,我会感觉到一种“存在的.焦虑”。虽然很多时刻我享受在自己的轨道上缓步的淡然,但也常常希望看到,自己能和别人的世界连结互动起来。
人的本性中,似乎还是总希望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幼小的婴儿,总是用哭闹声吸引大人们慌忙跑来;年轻的情侣,常常用闹小别扭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而成年的人们,也爱发朋友圈吸引别人点赞评论来寻找存在感。
有一次和一个姑娘聊起自己最想去的旅行目的地。大部分人都捡着那些叫得出名的旅游胜地说,她说:“我特别想一个人去旅行,找一个舟山群岛的小渔村,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跟自己待着,就挺好。”
原来,也是有人不那么需要他人的目光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人们所希冀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存在感,不过是用来对抗对虚无的恐惧和对弱小本我的自卑。
重新审视笛卡尔这句名言,才突然明白这一点。“我思故我在”,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所以你看,我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他人。
(三)
有人做过这样一场关于“存在感”的演讲。
他走上台去,把所有台下的人名字依照座位顺序叫了一遍。在说到每一个名字的同时,观众们的每一双眼睛都汇聚到那个人身上。被念到名字的人不管是默默无闻或是风云叱咤,都有那么一刻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最后,他说,我喜欢你们!大家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
最好的刷存在感的方式可能就是这样了吧,给予别人存在感,给予别人爱与认同的证明,同时,也获得一种极大的成就与满足感。
一个人的存在感不仅不依赖于他人,还能以自己的主动行动去满足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并不需要非得光芒万丈去刺痛别人的眼球,普普通通的个体也一样可以散发温和友好能连结人心的力量。
存在感并不是只能等待别人的给予,它像阳光一般,发出去,才会反射回来。
(四)
看到一个长期在国外读书的朋友发了一组在国内旅游的照片,我留言:“你回来啦?”她迅速也回我:“嗯嗯,但还没来得及回家。”我竟因这样简简单单的对话而开心了一个早晨。
在我心里,我说的是:“我始终在默默关注着你。”而她回的是:“我也一直惦记着你。”我们一直都在彼此心里,这就足够令人快乐了。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必焦虑于自己存在感低,不要奢望天天能成为人群的中心。有三两知己随时分享喜怒哀乐,有数十同窗时而聚起谈天论地,已经很幸运了。
三毛说,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
朋友不是每分每秒的关注,不必时时刻刻确认彼此心中的存在。只要心如少年,哪怕出走半生,重逢,依旧是好时光。
★ 欺负的近义词
★ 为别人考虑作文
为什么别人敢欺负你人生哲理(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