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端午节小报

时间:2022-11-29 15:50:22 作者:李建刚不想失眠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建刚不想失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学生端午节小报,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中学生端午节小报,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学生端午节小报

中学生端午节小报

一、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一)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为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就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很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就会把包粽子的芦苇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红枣等。接下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卷好后就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四角粽“宝宝”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艾叶、赛龙舟。端午节真是个充满神奇、充满喜悦、充满热闹的节日。

端午节(二)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节包粽子和划龙舟成了必不可少的项目。

记得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包粽子,我看了羡慕不已,连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进一个大盆子里,加上红枣桂圆和肉,再搅拌一下,馅就调好了。我把粽叶卷成三角形,边放馅边用筷子捅,但不可太用力。最后用绳子绑结实,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粽子后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鱼嘴巴,鱼就吃不了屈原的尸体了。这也是为了祈愿一年里风调雨顺。划龙舟也很好玩。几个人坐入江中的船里,几条船比赛谁先到达终点。这既强健了身体,又培养了团队精神。不过,你可得谨慎点,灌水的滋味儿可不好受。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以外,还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活动:放河灯。一盏盏莲花灯,映着清波荡漾的小河,在那儿飘荡,真好看!我连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灯,还欣赏着河里的灯,真美好呀!

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将会不断地传承下去。它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欢乐。我也亲身体验了一把,你们也来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

端午节(三)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根据习俗,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吃粽子,南方的人们还会在这个时候去河里赛龙舟,耍狮子。热闹极了。

我们家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也会吃粽子,粽子是妈妈亲手包的。早在过节的前几天,妈妈就已经去菜市场买回来了粽叶,糯米和蜜枣,然后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包了满满一锅的粽子。绿油油的粽子们放在大火上蒸了两个小时之后,妈妈就把火关掉了,捂了一会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跑过去,锅盖掀开,顿时一股糯米和粽叶的馨香充满了整个屋子,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满足感和幸福感。

粽子放了两天,终于挨到了今天端午节。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把一大盘粽子端上了餐桌,我们一家四口就围在桌子边一起吃粽子。在美食和家人的陪伴下,这个端午节过的真是好开心啊.

二、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草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之后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在传说中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的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部位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能够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篇2:端午节小报

关于端午节小报

一、关于端午节小报图片

二、关于端午节小报的内容

(一)

每当提到农历五月初五,你们肯定会想到的端午节和粽子吧,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那我就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楚国大夫屈原,一直热爱国家,可他这颗爱国之心遭到了子兰、靳尚等人不公正的对待。在公元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心怀爱国忧愤,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里自*了,楚国老百姓万分悲伤,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哪有屈原的影子,大伙在汨罗江里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只好把竹筒里的米饭撒下去,希望水里的鱼儿不要啃屈辱原的尸体。打那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当地百姓都划船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到江里,再后来,人们把竹筒里的米改为粽子。

每年端午节,人们都包粽子,买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粽子用绿色的粽叶包住糯米和枣,还有人包了肉颜色和样子都很好看,粽子的味道独一无二,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爱吃。

每当我吃到粽子的时候,就会想起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二)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这首歌,我就想起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赛龙舟,和雄黄酒,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和和雄黄酒……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是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盛。

(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我们青少年儿童就合唱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红 、黄 、蓝 、白 、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脚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 、黄瓜 、咸鸭蛋黄 、黄豆子瓣包的棕子 、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黄”字,还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们都去看赛龙舟。比赛场上的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发令枪一响,龙船似离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挡。队长一边打鼓,一边为队员们加油,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下,队员们的力气也好像涨了三分

其实,赛龙舟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

篇3:相关端午节小报

今天是五月五端午节,爸爸在做粽子。

做粽子的材料有:叶片·米·肉·蛋黄·豆沙·还有菜……

做粽子时要坐着,我看爸爸在十分专心做粽子,我也要做。爸爸先把粽子弄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就把大米放进叶片里,再放肉,又把一层大米铺在上面,最后系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觉得很简单。我也的开始做了。我先洗洗手,来到做粽子的地方,然后坐下,把叶片弄成漏斗状,可是怎么也是弄不起来,我随便弄了一个球形,把大米铺上一层,又把豆沙放了一块,再偶是一层大米,用绳子把它包好,放到锅里一煮,结果我做的粽子都散了。

端午节不仅是要吃粽子,还有就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屈原用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美好的假期。”所以我们就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还要赛龙舟。就是到一条“龙”上,用船桨把“龙”给游起来,比比谁先到终点。

端午节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呀!

篇4:相关端午节小报

端午节到了,妈妈照例买回来几个粽子,笑着说:“我们要吃粽子了。”

妈妈去煮粽子了,又问我:“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吗?”我脱口而出:“我当然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是因为屈原被他的楚国皇帝赶到了秦国,他在秦国听说了楚国灭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绝,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汨罗江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怕鱼儿咬他,便包了粽子丢入江中。从此,百姓们就养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妈妈听了我的讲述,连连点赞,“不错!不错!”。

妈妈端出了煮好的粽子,我的手刚碰到了粽叶,就赶紧缩了回来,只是觉得手火辣辣的疼。妈妈笑话我:“粽子刚刚出锅的时候,是很烫的,不能够随便碰。”说着,妈妈抓住包粽子的线头,一拉,线掉了下来,再抓住粽叶的一角,一抖,粽子就在碗里翻起了跟斗,粽子出来了!我开始拆第二个,这一回,我吸取了教训,学妈妈的样子,一个白胖胖的粽子到了我的碗里。我开始了风卷残云般吃起了粽子,边吃边问妈妈,“粽子怎么做出来的`?”妈妈跟我讲,包粽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红枣,粽叶,细绳,用粽叶包好糯米红枣,细绳扎好,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说得是那么的简单,我才不相信呢!包粽子就是一种技术,肯定也要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的。

粽子真好吃啊!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个传统美食,哪能不自豪!

篇5:端午节小报

端午节小报精选

端午节作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现在的人没有几个喜欢过传统节日,大多数的人喜欢过西方节日。民族的传统节日几乎都被遗忘。不说繁华的大都市,就连偏远的山区,人们都被这“时尚”吸引着。现在,过传统节日的人越来越少了。传统节日的过法、方式越来越简单化、单一化。使人有一种过传统节日和没过传统节日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进而使人们产生不好的想法,传统节日过不过无所谓。再加上西方节日的新颖、流行。人们渐渐把目光转到西方节日上来。在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最被遗忘得厉害。而中秋节、春节虽然有一点影响。但是,端午节,许多的人听到都觉得奇怪,有这样一个节日吗?

我记得以前,过端午节之前就开始为节日做准备了。怎么准备呢?早早的就起来,远处都还看不清,就上山去采棕子叶,有时到了山上,已经是闹哄哄的了。大多数人都在采粽子叶,还是湿的。

到了端午节这天,大多数都上街来玩,吃传统食品——粽子。刚到街尾已经挤满了人,但是,还是可以看到街的两旁有规律的摆着锅锅里的粽子,许多人即使吃过了,都还要去买。有着这样的部队,有时想走也必须跟着走。虽然说挤得想移一下位置都不能,但是,我们都高高兴兴的买到我们喜欢的东西。

现在,到了端午节,还是和平常一样。该工作的时侯照旧去工作,该玩耍的也在玩耍着,没有一丝的改变。要不是这一天赶街,那真是无聊极了。有些识趣的人会特意在偏僻的角落里,买上几个棕子来度过这久积淀下形成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和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个节日,我想他把粽子带回家,他也不知道从何处向他的孩子介绍“它”和“为什么要吃它”。吃粽子不仅品尝它的味道,而且应该品尝它代表的意义。

啊,现在已经没有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没有关心我们长久积淀下形成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和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了。

端午节的诗句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学们,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经过很多朝代,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层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吧。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感人故事吧。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因此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而被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人民衰痛异常,就在江面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并且以芦叶包馅料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这位英雄,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怎能忘记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枣;南方则有豆沙、水果、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句俗语表现了端午节热闹欢快的情景。当今的端午节不单是纪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现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篇6:端午节小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栓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各地区的粽子

北京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大多数是糯米粽。多以红枣、豆沙为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派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状如锥子。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咸蛋黄、花生、五花肉及莲子,丰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

嘉兴派

浙江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

闽南派

猪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等,吃时蘸调蒜泥、红辣酱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

山东派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分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风味独特。食用时,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四川派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以麻辣著称。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麻、辣、鲜、香的口感,绝对地道的川味享受。

西安派

西安的蜂蜜凉棕子历史悠久,最早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

云南派

竹筒粽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以新鲜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为容器,在每一节竹子中盛水乘米盛配料,用宽大的蕉叶、粽粑叶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

篇7:中学生心理健康小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挫折适应问题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与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与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三、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2.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四、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3.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篇8:心理健康小报中学生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压力及其影响:

它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它打破了个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压力表现的核心是个人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通常,在压力下人们会表现出紧张,焦虑愤怒以及抑郁的情绪。

过度压力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保持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创造力,激发动机,增强工作效率。成功地处理压力,可以提升人的心理成熟度。

被压力控制的情绪:

一般而言过度的压力常常会影响情绪。紧张,焦虑,愤怒,恐慌等负面情绪就会在你遇到压力的时候产生,此时如果得不到很好地处理,情绪长期积累,就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你的行动,使你失去自控力。

如何调节被压力控制的情绪:

感知情绪: 负性的情绪往往会写1入我们的身体,我们要缓解压力,就要先从察觉情绪入手,通过自己身体及内心的.感受大脑的认知等,及早抓住情绪的小尾巴,感知情绪。

接纳情绪: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任何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接受自己情绪的变化和波动。

释放情绪:我们可以向亲人,朋友诉说,也可以听歌唱歌,为情绪找一个借口,不再让他左右你。

改变认知:有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破解压力源:在情绪有所缓和后积极采取行动,解决实际问题。

调整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情绪调节。坚持一件自己喜欢的,喜欢的人或者喜欢的事总要有一个的。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风度翩翩的人。过好每一天,不负经历。

篇9:清明节小报中学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温暖的阳关不再照耀大地,接替它的反而是阴雨连绵。小小的雨滴落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

我家也在为清明节的筹备当中,只是意外层出不穷。奶奶把饭菜的做好了让我去叫爸妈,可是爸妈却不见了。于是我给他们打了电话,刚开始还不接,于是我又打了几次,最后终于接了,我便知道他们原来去了外婆家里,我舅舅已去世3年,但是亲人们的怀恋和惋惜依旧。妈妈在电话里的'声音是凄凉的,我还听到了哭声,妈妈说让我们等会儿,说他们马上就回,可我们等了半天,还是没有回,过了一会儿,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她说他们快到了让我们把饭菜热一下等着他们。于是我便去和奶奶说,然后发现奶奶也不见了,于是我便去奶奶家找,可是家里门锁着,然后我就去别的地方找,最后在一家小卖部找到了奶奶,她在那里看别人打麻将。奶奶看到我来了,就问我是不是爸妈回来了,我说他们快了,说让您把饭菜热着等他们回来,然后奶奶便回到家准备热饭。可是却发现家里的煤气完了,奶奶就把饭菜装起来,拿到自己家里热。随后爸妈便回来了,然后我们家开始烧纸钱,放鞭炮。完了以后就去上坟,上坟烧纸时,天空中下了小雨,一滴一滴的落下来。落在我的脸颊上,也落在了爸爸那历经风霜的脸庞上。

我不喜欢淋雨和烧纸钱,还有放鞭炮。所以我做了一个愚蠢的事,我说爸妈,我不想烧了,没意义,我先回去了,妈妈先是反对,最后还是无奈的让我回去了,在回去的最后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愁。我的心突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但是我还是回到了家,回到家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爸妈送伞过去,可是想了想,他们并不好像我这样讨厌下雨,可能他们还愿意在这个传统的节日的淋下雨呢,于是我便向奶奶家走去,帮奶奶撑着伞,奶奶手里端着的就是放满了饭菜的东西。我说奶奶重不重啊,要不要您来撑伞吧,我来帮您拿,她说,不重,我拿着就好了。我想几盘菜可能也不是非常重,于是我便没有再多说,继续帮奶奶撑着伞,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正好爸妈回来了,可能他们看到了我为奶奶撑伞便原谅了我,后来也没有在那件事上说什么,这件事可能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吧。

最后,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着清明节的这顿饭。饭菜非常好吃,可是气氛却不是很好。最后是爷爷打破了沉寂,随后便在桌上都聊了起来,这种气氛多好,大家高高兴兴吃完了饭,于是便都离开了,爸爸去了武汉,妈妈出去了,爷爷奶奶也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在家里体验着清明节的孤独与寂寞。

让我们从这个春天,这个清明开始,珍惜时间生命,毕竟,生命也好像春天一样灿烂!

篇10:中学生学雷锋小报

中学生学雷锋小报

今天是三月五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中学生学雷锋小报吧!

中学生学雷锋小报

我校举行了社区清扫活动,参加人数为学校大队委员和中队委员。作为大队委,我有资格和必要引导同学们去学习雷锋行动和支持雷锋精神。

下午,我们去了实验小区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捡拾垃圾废品,我们分为4组,每组3人。开始积极捡垃圾,我们的"宗旨"是:不怕苦,不怕累。

不论树枝上,地上,都有白色垃圾的污染,我们不禁心里一慌,曾美丽的小区,在同学们的手下如废墟一般…

我努力捡拾一个个小食品包装袋,心里却在说:"商家为了挣取更多利益,制造更多垃圾食品,我们祖国的花骨朵儿,就这样败在小食品的手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因为我们随手扔的一片纸屑,一个垃圾就可能有巨大灾难,冰山融化,地震,海啸都会因为我们的`一个随手而发生!

我和同学们都在为人民做好事,我们兴奋我们自豪!!

雷锋叔叔说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爷爷也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无天做好事。"

我要把每天都当作学雷锋日!

简单好看的端午节小报

中学生端午节周记

开心的端午节中学生作文

学生宿舍小报范文

中秋小报模板

食品安全小报

读书小报模板

节日小报

五一劳动节小报

新年快乐小报

中学生端午节小报(推荐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学生端午节小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