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报报头

时间:2022-12-14 05:05:56 作者:小狗踩踩不跑堂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狗踩踩不跑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清明节小报报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清明节小报报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清明节小报报头

清明节小报报头

今天是清明节。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天气也阴沉沉的,我们一家去慈湖踏青。

我们走在路上,看到那坚强的小草又凭着它顽强的毅力破土而出,对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换上了碧绿的新衣裳,绿草中鲜花片片,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我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一片田野里,眼前到处是一片赏心悦目的金黄,油菜花精神抖擞的肃立着,一颗颗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灿灿的小花上滚来滚去……慈湖边,柳树的一条条杨柳辫上还有绿叶和嫩芽装饰,真是比任何女孩的头饰品还要好看。

经过了慈湖陵园,我们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看着烈士们的坟墓,看着一个个花圈,看着纯洁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涛起伏。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接着,我们又去了黄夹岙,山上也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着怀念,看着这景象,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些惋惜。希望我的长辈们都能够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这次的清明节踏青给了我更多的感触,还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我的收获好大啊!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们排着队来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开始了主题队会:首先由校长讲话,然后由大队干部代表发言,再由辅导员带我们宣誓最后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到了中队的主题队会,同学们先后背诵了烈士生前写的诗,由我和陶彭昊念了一首现代诗,赞美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我们走进纪念馆,见到了烈士生前用过的东西,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我们要珍惜这金色的童年,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们看见了,会欣慰的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

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

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每逢农历初五就是清明节,是我们去扫墓的日子。每次去扫墓总是要带着一些饭菜东奔西走,累得我够呛。课时,那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马上就要跟着爷爷去扫墓了。我好激动呀!终于在十点钟,向着姥姥的墓地进发。我从家里后面的山上走去,那儿有好多的树,也有很多的刺和芦苇。顶着炎炎烈日,都快晒成非洲人了。这条路并不平坦。走了差不多十多分钟,这一路上“斩荆棘,破巨浪”,可把我们累坏了。

从远处望去,一条路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兴奋地说:“这里,我们从这里去!”

走了将近有十来分钟,终于到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想起曾经读过的诗篇,“清明时节雨纷纷”,呵呵,这晴空万里,烈日炙烤着,哪里有雨了,不由得一阵伤感!

点燃烟火,踏过千年万载,走过沧桑,迎来生命。我们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但是坚信即使人生没有好的序言,但是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我们的健康和平安之上吧!

拜别姥姥,我们来到了寺庙。我再次思绪纷繁。文明节俭寄哀思,健康平安过清明!这次过清明节我彻底明白了: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来到这个世界,并且发挥出自己的生命意义。当我们在努力奋斗之时,心中总是想念着家人与家乡。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都有悲欢离合。就让我们开开心心,迎接每一天,珍重吧!

篇2:清明节小报

清明节基本简介内容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一些修佛的人会烧些自己或者找人代抄的佛经给他们去世的亲人朋友,意在帮助亡人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从而离苦得乐。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篇3:清明节小报

清明节小报大全

清明节,让人们哀思死去的亲人,或令人悲叹,或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令人难忘的事迹。又一年清明节,我们该如何哀思呢?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我们应该去扫墓,携带祭品、纸钱等到墓地,将祭品供祭在亲人墓前,焚烧纸钱,叩头行礼祭拜,等等等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几千年来,杜牧的这首诗似乎成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的唯一写照。但是,我们家不以为然。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通过,去乌鲁木齐市文庙,参加“春思.春颂”——清明祭颂诗会,祭奠亲人。

文庙的“春思.春颂”——清明祭颂诗会,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庙烧香缅怀祖先的人,都可以上台朗诵或表演。通过朗诵或表演,缅怀已逝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关于清明节,许多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表明清明节前后阴雨绵绵,路上行人纷纷回乡祭祖,寄托对先辈的哀思。

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也回到了老家。一路上车来人往,祭祖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故乡。我们走了很长时间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山腰的祖坟。野花遍地都是,红的、黄的、粉的、紫的,蝴蝶和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风中送来阵阵花的清香;小草随风摇摆,像在向我招手;周围的松树上结了好多松果,小松鼠窜上窜下,还偶尔偷偷看看我;鸟儿在空中发出清脆的叫声……好美啊!

老家上坟有很多仪式。我们在家族中长者的引导下先去拜山神,听说以前是要到山上做饭的,现在为了保护环境,都在各自家里准备好贡品,再上山祭拜。我看到四老太从背篓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贡品,有鸡、有鱼、有糖、有茶、有香烟,还有香和纸钱,她嘴里念念有词,说着许多祝福的话。接着是分头到自家坟上祭拜,我们也到了太太的坟前。前年太太因生病去世了,太太是个很慈祥的'人,一直很疼爱我,想起太太对我的好,我心里好难过,我好想念她。四老太领我们先把坟周围的杂草除干净,我和哥哥、姐姐们找来松枝将坟周围的地方打扫干净,接着四老太又摆上贡品,我们开始祭拜太太了,先是爷爷、奶奶,接着是大爹、大妈,然后是爸爸、妈妈和我,最后是叔叔、阿姨们,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太太在天堂能过得快乐和幸福。

祭祖仪式结束了,下山时,我看见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拖着一枝松枝,有的背篓里背着一些松果,没有人空着手下山。我奇怪了,问爸爸:“为什么下山时每个人都要带点东西回家?”爸爸说:“农村里有个说法,清明节上坟,返回家时,带点柴火回家,这叫‘空手出门,饱柴回家’。‘饱柴’的美好寓意就是‘饱财’这是大家的美好愿望,希望财源不断,生活美满。”哦,原来如此!

下山的路上,小鸟还在我身边歌唱,小花和小草还在向我招手,可我无心留恋周围的美景,带着对太太的思念我下山了,我在心里想:“太太,我明年还会再来看您的!”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节在每年春天的四月四号到六号之间。这一天也是我们祭奠和缅怀逝去的亲人的日子。

这时正是漫长的寒冬过去了,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春天蹦蹦跳跳地来到我们身边。一会儿春风和煦地吹拂着我们的脸;一会儿春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使大自然格外的清明。

奶奶说:“清明节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我们翻阅了《少儿读古诗》这本书,找到了唐代诗人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似烟,化做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的诗还有宋代诗人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诗,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些诗都描绘了清明这个节日带给人们是一般的精神享受,特别是杜牧把清明与“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是这种诗意达到了极致。

我喜欢过清明节是另有原因的:我终于有机会到郊外拥抱春天。第一个机会是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那时,师生将乘坐大巴车一路上欣赏这春天的美景来到风景如花的山上、草地上或湖边柳树下,尽情享受着春天的快乐。第二个机会是和我们吴家的所有成员结伴扫墓,那时,我们会带着鲜花、水果和糕点,祭奠吴家的祖先,我们排着队在墓碑前鞠躬行礼,奶奶鞠躬的时候,喃喃地说:“爸爸妈妈,我们来看望你了”然后,我和表哥表妹们在山上追赶疯跑,释放我们的青春活力,我们各自带着自己喜爱的玩具,如跳绳、空竹、风筝等在山下的空地上各展现自己的“绝活”。直到听见“我们走了!”一声喊,我们就依依不舍的走向各自的车子,互相挥挥手,奔向同一个目的地——安乐园餐厅。

在回程的车上我沉浸在不舍离去的心情中,奶奶却和我耳语:“次活动可以叫扫墓,也可以叫踏青。我们把扫墓和踏青结合在一起了。

归途中,我在想着明年的扫墓和踏青。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我小学生活中不可忘怀的节日。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回老家过清明,我家也不例外。而乡下与县城的清明过得犹有不同~

一早,乡亲们就纷纷起床,做着过清明的准备。在家吃完早饭,我和爸爸乖乖地等着队伍的到来。不久,外面传来“咚啰”声。锣声,鼓声,喇叭声响成一片,犹如一曲交响曲,也似一场雷雨奏:喇叭的“嘀嘀”是闪电的预报,鼓得“咚咚”是雷公的来临,锣的“啪啪”是雨姑娘的脚步。听到这些,不用说,一定是队伍来了。我和爸爸加入队伍,跟着领头走。

半晌,人多了,脚重了,腿酸了,而我们面临的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那山路可不好走,怪石嶙峋的,何况我还要背一面大旗子。诶~累死我了,汗流浃背的。咦?怎么停下了?要休息么?太好了。“噼啪……”吓得我魂飞魄散,原来是放炮啊!我们拜了拜。连路这样停停走走的,没有进率。前面有一间屋,我们在那儿停了停,可以暂且休息。诶哟~终于可以停停我可怜的小脚了。呜~都起泡了。这一路,我可受了不少苦,加上那旗子总是对那些花花草草有兴趣,聊上了,就舍不得走了,非得让我死拉硬扯。又要走啊?那我的脚还不得磨出血?走了许久,我们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啊!是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小孩大人都聚在一个处领食物,可领回的却是一些糖果与泡面。我走了那么久,脚都起泡了,吃泡面充饥?我的天,算了,有的吃就好!

吃完午饭,又要出发,不过是坐车去。一部分还是坐我爸爸的车去呢!因为是我爸爸开车,所以特别优待~嗯,吹了一阵子风,又要下车行走,不过有好的待遇。我们停在一条铁楼梯前,而好似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铁龙。要爬那么高,为的是让我们消耗精力,好吃已准备在梯后的饼。当然,水是不可少的。不久,我们继续行走,终于来到目的地。我走了那么久,就是想吃这一顿丰富的晚餐。在小房间结完帐,我们就要用餐了!

好吃好喝的应有尽有,有猪肉炒土豆、牛肉、虾炒香肠、蘑菇汤、果汁……都是我的最爱。吃一顿大餐,走了那么久也是值得的!

清明节,这一天我是快乐的,这一天我是充实的,这一天我是会心的~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清明节小报图片大全

2.清明节小报版面设计图

3.清明节小报模板大全

4.清明小报手抄报

5.清明节小报 电子

6.优秀清明节小报

7.一年级清明节小报

8.清明节小报图片 电子

9.2017清明节小报

10.小学生清明节小报

篇4:清明节小报免费

清明节小报免费模板

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一些修佛的人会烧些自己或者找人代抄的佛经给他们去世的亲人朋友,意在帮助亡人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从而离苦得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饮食习惯的内容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样兴旺。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大部分地区都有打秋千的习惯,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第二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象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这一天,妇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青岛的清明节***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古人的诗句中,清明节不仅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也是游玩踏青的好时节。4月3日,记者从岛城民俗专家了解到,前些年,青岛部分地区还流行着清明荡秋千、吃“面燕”、卷单饼等习俗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俗活动正被人淡忘。

秋千荡得高日子过得好

“清明这天,青岛有荡秋千的习俗,尤其是闺中女子,所以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介绍。

姜锋说,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于是,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兴高采烈地荡秋千。除此之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男子们在帮忙推、送秋千时,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 。因此,这个过程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

据了解,秋千又称“悠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游戏。唐朝时,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中流行的游戏娱乐方式。“这都是以前的习俗。”据姜馆长介绍,由于当时青岛人都住在庭院里,空间比较大,每到清明节来临之前,都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比较宽敞的地方安置秋千,供家里的女士玩耍。但如今,这个活动就被人淡忘了。

吃面燕有种过年的感觉

青岛民俗博物馆馆长姜锋告诉记者,早时青岛就有在清明节做“面燕”的习俗。相传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还将面燕称为“介推燕”。

在过去,妇女们不仅做面燕的技巧娴熟,而且还能做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面燕。姜馆长介绍,面燕的种类很多,有单头的、双头的、平翅的、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平时很难吃到白面,因此吃面燕的时候就有种过年的感觉。”姜馆长说,除了吃面燕,每年清明期间青岛还有做单饼的习俗。“所谓单饼,就是一张用面做成的薄薄的小饼,上面放些大葱、煮鸡蛋等,卷起来吃。”姜馆长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间习俗都已经逐渐走出了人们的生活。

放风筝期望除灾祛病

据了解,自古以来,清明节前后,青岛就有放风筝的习俗。“到了这个季节,村里的青年男女、少年儿童都结伴到山间、田野上,到比较空旷的地方放风筝。”家住沧口公园附近的王老汉今年74岁,回忆起以前清明的习俗,他首先想到了放风筝。

中国的放风筝习俗已有着XX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我国放风筝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纸鸢乘风上天,鸢上系竹哨升空,迎风哨响,其声如筝鸣,谓之风筝。沿袭至今,风筝在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有史书说,风筝最早的功能可能是与除灾祛病有关。

清明挖野菜要科学食用

清明时节,很多人到郊外踏青,会顺便将绿油油的野菜挖回家,端上餐桌。

“野菜中含有多种保健功能,常吃野菜对健康大有好处,但要学会科学食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不同的野菜有不同的食用方法。有些野菜适宜生食,如婆婆丁等,最好的吃法是洗净蘸酱生吃,而有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则宜熟食,最好放些蒜、姜,以杀菌和减少野菜的寒凉之气,身体虚弱和脾胃虚寒的人则要少吃。不认识的野菜千万不能盲目吃。

李艳玲还提醒说,清明时节外出春游踏青需防花毒,更不能因一时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丛前呆久了,会出现头昏脑涨、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些人由于接触了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性反应,出现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还有人出现阵发性喷嚏、鼻塞、流泪、哮喘等症状。所以春游时,要注意防劳累,也要注意花粉过敏。建议过敏症患者最好减少外出,或在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戴上眼镜、口罩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清明节小报既简单又好看

2.清明节小报四年级

3.清明节小报手抄报

4.清明节小报a4

5.清明节小报模板

6.一年级清明节小报

7.小学生清明节小报

8.清明节小报图片 电子

9.2017清明节小报

10.优秀清明节小报

篇5:清明节小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清明缘何吃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清明节小报六年级

清明节获奖小报

高中学生清明节小报

清明节来历的小报

学生宿舍小报范文

中秋小报模板

食品安全小报

读书小报模板

节日小报

五一劳动节小报

清明节小报报头(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清明节小报报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