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丘陵散文

时间:2022-11-30 06:16:20 作者:新昔幼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昔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读丘陵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读丘陵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读丘陵散文

读丘陵1400字散文

早些年,村里来了一位小城的画家,乱发披在肩上。他坐在一块酱块子般大的土坷拉上,支开了画夹子,开始作画。

那页雪白的纸上先是出现了一些起伏的曲线。人们都以为他画的是水。可后来,那些曲线下竟出现了连片的屋顶。这时,村人才恍然大悟,他画的是山。

老家那里,最不缺的就是山。

《甘南县志》上说,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大兴安岭名字响亮,崇山峻岭,举国闻名。但它到了我笔下的地界就变得温驯和低调,藏了锋芒,是属于余怒未消。一个人在村子里高高地站到屋顶上,四下望望,望不出去,一地的馒头山。那山不大不小,轮廓浑圆,线条干净和利索。不知道是先有了山,还是先有了平地。在我看来,倒像是平地在前,而那些山是一座座后摆置上去的。

这是一片丘陵地带。在村里读书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这么对我说。

那山众多,但并不十分的让人感到拥挤和窒息。在一些个地方,群山后退,散出一块块平整的敞地,让村子住进去,靠着山居下。也让土路从一块敞地通到另一块敞地,把两块敞地之中的村落连接起来。路连得多了,就形成了一张网,一举网络了这一带山地。

有山的'地方,人不能极目而观,那山挡了人的视线,叫人目光受挫。如果你想“欲穷千里目”,那你必须得更上一座山。把那山一座座地千头翻遍,翻出这片山地去。

在山地居住,你得有好的体质,准备朝夕去登村子外的那些个山。因为山上有石头,田地也爬到了那山上。不光人要上去,牛马也要跟着上去,它们的活计就在高处。那些庄稼也不惧高,像一个人头上的毛发,它们盛盛地长在山顶和山腰,吞云吐雾,吸日月精华,给村民打下一年又一年的粮食。无论在它处它们是如何地一平如砥,在这里它们得随形附势,把自己的脚扎根在山上,让自身变成山地的作物。也不见山上水土的瘠薄,那丰收的五谷杂粮倒是尽显了山地土壤的丰腴。

山地是块懂得含蓄的地方。那么多山摆在那,总是遮挡住了一些东西。它们挡住了四外里流淌而来的风,山外边潜进山里面来的雨,秋天里趁夜袭卷而来的一场场寒霜,也遮拦了东升西落的日月星辰,就连头上的一团团云都藏头露尾,被山扯得哩哩啦啦。

风吹进来,因着山的阻挡,改变了原来势如破竹的劲势,像股水般地绕开,身子曲得宛如盘着山的一绺炊烟,它们绕过了一座山,就迎头又碰到另一座山,就这样处于不停地没完没了的绕,等那风终于抵了村子,它们的身子早拧成了麻花劲儿,翻着跟头吹着山地的那些村庄和田野。

雨在这里虽有了阻隔,但却因山凭添了气势,山积攒了雨的能量,山洪在大雨过后从山上沿山沟迅猛地直灌下来,声势恢弘,震动村野。

但那庄稼在这里就有福,那些山阻滞了寒霜来袭的脚步,给庄稼的进一步成熟创造了大把的良好契机。丰年在山地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不断孕育。

山地的夜长,也黑。因为山的遮掩。日月都晚出早归,山人上山下田也尽随着那日月,他们生活的步调比较平原处略为舒缓,他们的睡眠绵长而充足,人的精神都抖擞,蓬勃焕发。

山地之人懂得变通,那都是打小跟山学来的。山让他们费力攀爬,让他们登不过去的时候,就水一样绕开。他们是用尽自己有生的日月在和山学道法自然。

当我回到乡里,面对着山地,品位着高山流水,独自吟咏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并不觉孤独。我知那是因着山的相伴。山在我的眼中是一群有生命的灵魂,它们以一种野老参禅的姿态一座座地盘坐于此,见证着村子的兴衰,见证着村外庄稼的一场场丰欠与成熟,见证着这块山地里的风风雨雨。它们亲眼看到,半村人出生,半村人老了。

篇2:丘陵的风,丘陵的云散文

丘陵的风,丘陵的云散文

我的家乡布满了高高矮矮的小山头小山包小土丘,这些统称丘陵,海拔不过500米。小时候的我一口气能爬到山顶,在山顶看看村子,村子缩小了一半,院子看不清楚了,爹妈劳累的背影也不知在哪儿了。

站在山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风很硬,在你的脸上硬生生刮过去,把淋漓的汗刮得无影无踪,刚才还燥热的身体变得冰凉起来。山坡上的树叶哗啦啦响着,似乎也是冻得在发抖。

这里的风虽然不像大平原上的风浩浩荡荡,但也能爽爽朗朗地刮过来刮过去,随着季节的变换调整着角度,与农人厮混在一起,吟唱着一首首岁月的歌谣。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来得最早的就是风,风从东来,拂过一座座丘陵,抹上层层绿色,催开万紫千红。偶尔,把山顶上的一粒松籽刮到了我家的院门外,又轻轻吹上一些泥土,接着带来一阵小雨,这粒种子就地发芽,长出新绿,开出花红,给农家小院粘贴了一抹靓丽。

东沟里的槐树花每年都盛开得令人窒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清香,本是有的,可是没有风,你很难在炕上睡觉的时候享受到。我喜欢槐树花胜过牡丹芍药,槐树花的清香,带着丝丝的甜味儿,让我小时候贫苦的生活有了一点点慰藉。

南河的小树林里的鸟儿婉转的歌唱着幸福的生活和幸福的心情,没有风儿,你照样领略不到。鸟儿的鸣叫只有从远处渺渺而来,才来得悦耳,来得舒心,甚至你可以用心去聆听,你揣摩一下这是哪种鸟儿的欢唱,这是哪种鸟儿的悲鸣。

我忽然想,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风,岂不是寂静的很?缺少了很多的清香,很多的宛转悠扬?真的不敢想,没有了风,树叶会沙沙作响吗?没有了风,花儿能摇曳生姿吗?没有了风,春水能起波澜吗?……不能想了。

隔壁的小强妈妈又在喊:“小强,回家吃面条咧!”这声音,我相信肯定能送的很远,因为此时东南风正硬,小强应该是在西北的小山上捉麻雀。

母亲将刚做好的饺子放在窗口,风儿从饺子上拂过,带走烫人的热量。母亲还是不放心,恐怕一会儿就回来的儿子不能立马吃到饺子,就趴在窗台用嘴吹,还是不够劲,拿起蒲扇猛劲儿扇。儿子回来了,母亲端上饺子,儿子吃起来正好:“妈,你做饭真赶点儿,时间观念真强。”母亲眼角的皱纹堆成了两朵花:“嗨,看钟呗。”

风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就像严厉的父亲。那年我也就10岁吧,漆黑的夜晚被一阵哭喊声惊醒,屋外狂风肆虐。堂叔趴在房坡上撕心裂肺地喊着:“这可怎么活呀!”狂风并没有因为堂叔的哭喊而减弱,无情地吞噬着屋顶的草,一大把一大把地薅了出去,抛向天边。

我家房子上的草已经不见了踪影,那情景无以言表,直到后来学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才找到了合适的词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看着光秃秃的房顶,我忽然觉得人是多么弱小,连自己生活中的必居之地都保护不了。父亲将翻落在地下的草收拢在一起,不时抬头望望房顶,不知在想着什么。

母亲没有流泪,只是发呆,发呆了半天,悄无声息地走到父亲跟前,帮忙把被风掀在地上的草收拾起来,说,没有了还会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当崭新的草重新在房上时,母亲嘴角显出一丝苦笑,等两年一定换成瓦房。我知道,今年一家人又不能置办新衣服了。我也知道,母亲又在心里盘算着怎样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买盖房用的瓦,怎样从鸡屁股里抠出鸡蛋一毛一毛地攒钱,甚至还要限制父亲的烟量。

我听到了,风的声音浅浅低吟在天际,把母亲的心事镶嵌在梦里;我听到了,风的呼吸温馨了美丽的记忆,将爱的讯息在屋里屋外传递。

丘陵的风,来自四面八方,四季交替,永不停息。你送一片白云给田野里的母亲,拭去疲惫拭去心碎;你送一阵细雨给路上奔波的父亲,涤去辛酸涤去焦虑。

听,风的呓语瞬间拼凑起希望,把未来扶起把明天擦亮;听,风的诗意迎面扫落了一地尘埃,让岁月变得晶莹变得更具活力。

18岁的我仰面躺在石条平房上,太阳留下的热度正好烘烤着疲乏的脊梁。我的疲惫不是来自于学业,而是来自于生活的艰辛。为了贴补家用,父亲开着菜园。蔬菜要想长得好,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

自从第一次从五米深的井里往上拔200多桶水那天起,我就有一个很现实的愿望――天上的云彩多一点儿,厚一点儿,黑一点儿,当蔬菜需要浇水的时候,来上一场,那叫做天遂人愿。可惜的是,这样的好梦常常以破碎做结尾。

母亲在正屋做着饭,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地瓜面条。这种东西我已经吃了10多年了,即使用扒皮狼鱼做卤子我也不爱喝。天上的白云很多,家里的白面很少。在我的记忆中,似乎白面和大米都属于有挣工资的人家才会随便吃。

天上的云慢悠悠从面前卷过来舒过去,变幻着各种姿态。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像烧饼,像葱花饼,像饺子,像包子的。后来学到一个成语“画饼充饥”,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意思,因为,我总是瞪着眼睛看着天上的云彩,然后闭上眼睛想象着左一口葱花饼,又一口猪肉包子,然后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小时候读到这首诗,觉得做一朵云彩多好,自由自在,后来才知道我理解错了。其实当初自己看着天上漂浮的'云,就暗合了这句诗。那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孤独的挣扎,生活的艰苦,让我感到内心的苦闷像秋雨连绵的天空,从而萌发了摆脱痛苦的愿望,即使是离经叛道也在所不惜。可惜的是,我不可能做个闲云野鹤,不可能脱俗,依旧中规中矩的活着。

见过泰山的云海,白云平铺万里,如同广阔无垠的海洋,令人心旌摇动。丘陵太矮,是见不到这种景象的,但这并不是说丘陵的云不美。最好看的是湛蓝的天空上絮状的白云悠悠漂浮,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情景一般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适合你无尽地想象。

而当赤日炎炎,汗滴禾下土的时候,飘来一块云彩,立马身上轻松爽快了很多。于是就很盼望,盼望在我下地干活的时候,云彩们都聚拢过来。遗憾的是,云并不是我的手下,我很无奈地擦了擦淋漓的汗水,继续着疲惫。但我还是很感激,人在绝望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希望都能擦出光明的火花。

据说,天山的云彩的裙角在牧场上扫一下,就能落下一阵雨,我真的很向往。丘陵的云不能,她需要不断的聚集,不断地升腾,才有可能,正如我们的生活。

父亲觉得我不是块种地的料,笨手笨脚只会胡乱瞎想,说,云彩再白,你还能拿来当馒头吃?你不还得喝地瓜面条?

我理解父亲,父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不知道外面的云彩更漂亮,不知道彩云之南很美丽。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父亲教给我看云识天气,说一个种地的,不会看天气是不合格的。“堕崮山戴帽,不下雨也湿漉漉。”说的是我家东面的堕崮山只要山顶罩上一团黑云就可能下雨,该准备的早点准备,后来学到一个词叫未雨绸缪,就是这个意思。

父亲没想到,后来的农民连地都不用种了,甚至无地可种了。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大楼掩盖了几百几千年的土地,父亲很是担心地说,将来真得吃云彩吗?特别是,父亲听说用大炮打云彩可以下雨,就很是担心,这不是要老天爷的命吗?

小的时候隔三差五就会阴云密布,洒下一阵清新的雨,即使不大,也让人爽快。冬天经常彤云密布,飘下漫天大雪。近几年,丘陵的云少了,特别少的是那种黑云、阴云、彤云。真的很难见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情景了,经常是刚刚有些雨意,就“卷地风来忽吹散”了。

是的,还是父亲说的对,白云,固然漂亮,但没有黑云就没有雨和雪。没有雨和雪的丘陵,会是怎样的荒凉?荒凉的丘陵上会住着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故乡的人名中含“云”字的不少,诸如“明云”“彩云”“天云”“春云”,还有“云来”“云旺”“云喜”,恐怕也是与“云”的好处有关吧?至少也是与“运”谐音吧?

改动一句古诗“多谢好云堆积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篇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记住我国主要丘陵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认识和分析地形特征的能力。

3.在学习我国东部平原和丘陵地理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树立“要珍惜爱护土地资源”的正确思想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点,难点是记住我国主要丘陵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 谈话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三大平原比较表,平原与丘陵的景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三大平原

二、主要丘陵

1.分布

2.丘陵的开发利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解与提问]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如果我们从我国西部转向东部(教师指“中国地形挂图”),大家会看到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回答:平原和丘陵)今天就一起研究我国平原和丘陵的特点。

学习新教材

篇4: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一、三大平原[板书]

[提问] 教师指“中国地形图”中的东部平原部分,提出以下问题:

1.我国的平原分布在我国的第几级阶梯上,它们的平均海拔约为多少?(第三级阶梯上,在200米以下)

2.在平原上都有河流经过,这些河流又大多由我国第一、二级阶梯而来,注入大海。从这一特点你能说出平原形成的过程吧?(河流从高而下,到平原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逐渐形成了这些冲积平原)

3.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东北、黄河和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

[教师归纳] 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由众多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所以地势低平。从北向南可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下面就分别研究这三大平原的特点。

[阅读课文和地图]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识读地形图和课文插图。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各平原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范围有多大?

2.三大平原的海拔大约各是多少?它们的面积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三个平原各有何突出特点?

[教师小结]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将所答内容填入下表(或投影片)中。

[展示投影片] 展示有关三大平原景观的投影片(或彩色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辨认这些图片是哪个平原的景观,并且说明理由。

[提问]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并回答,除三大平原外,我国还有哪些平原?(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回答的那样,我国除三大平原外,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平原。例如: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西平原等等。这些平原面积虽小,但它们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也很重要。

总起来看,我国平原面积较小,约占全国总面积多少?(学生答:12%)同时平原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答:在我国东部。)而且这里是我国人口、城镇最集中的地方,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和爱护这里的土地。

[过渡] 在我国东部地区除平原以外,还有哪种主要地形类型呢?(丘陵)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我国的丘陵。

[读图] 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并且让学生解译这些丘陵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展示景观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丘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包括丘陵上的梯田、茶园和果园,泰山和黄山的自然风景等等)

[提问]请大家根据地形图和景观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丘陵地区一般平均海拔约多少米?

2.人们应该怎样开发利用丘陵地区呢?

[朗读古诗] 由于东部丘陵中有很多挺拔屹立的山峰,成为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自古被诗人所赞颂,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同学们可以在欣赏这些诗句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下边就请同学朗颂和欣赏“泰山”和“庐山”两首诗歌。

复习巩固

1.让学生指图说出我国三大平原的'位置,并且回答课本22页“想一想”中的3个问题。

2.指图说出我国主要丘陵的名称,举例说出在这些丘陵地区中的著名旅游区。

3.继续完成课本95页的填图练习。

教案分析

“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节课的教材内容有共同的特点,即概念众多、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但是,本书中的这几节教案却能较好地处理各节的知识内容,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下面只说其中的几点,供读者思考。

1.根据不同知识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有关山脉的知识,是由地名及地理分布所组成,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主要靠记忆,因此,在教案中就设计了读图,填图等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而高原、平原等等教材,除有关高原、平原等等的名称外,主要包括各地形单元的形态特征,掌握这些知识是建立地理表象,即学习感性知识的过程,所以教案中安排了读图、观察景观图、这诗等有利于学生形成地形表象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案中教师设计的方法有近十种之多,如讲授、提问、读图、观察图片、讨论问题、朗读课文欣赏诗歌、填图、填表等。这些方法的安排十分自然、有序,是紧密与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从整体看,各教案都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但是在同时却又感到教师无时无刻都在他们的周围。因为教案设计出教师直接或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读图前教师要指明看什么图、如何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在欣赏诗歌时,则要说明为什么欣赏诗歌等等。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活而不乱”的地步。

篇5: 认识丘陵作文500字

认识丘陵作文500字

星期五,章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五小实践活动中心。在那里,我认识了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的丘陵,那才是我们参观五小活动中心的主题。

进入时,虽然感觉大体仍没怎么变化,但是在众多不变物中仍有一些东西改变了,比如新增添的“龙卷风制造机”、“导电机”等。但我们的主题不是这些新添有趣的小玩意,而是在角落中四幅不起眼的`介绍地图。

丘陵是一种小山,他们有的是墓地,有的是山地经风蚀后的产物,还有的是一座座隆起的山丘组成的。他是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为什么丘陵也是小山,而不叫他山呢?原来山与丘陵是有高度限制的,二百至五百米以内的是丘陵,五百米以上的是山,也许它们两是一类吧,只不过丘陵小一点,是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山大一点,是一个久经风霜的老者吧!丘陵十分调皮,它们一会儿一蹦一跳地向前走,一会儿又两个人抱在一起。

在丘陵的“小肚子”里有许许多多的金属和资源,比如铜世界、铅、铬、煤、铁、石油、天然气和铝土矿,这“小肚子”里真是什么有哇!而且它们的身上什么都能种,酸甜可口的荔枝、龙眼,酸酸的弥猴桃、柑桔,甜甜的香蕉……

这些小东西在陆地到处都有,江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等地方。它们不仅在我国有,外国也有,其中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丘陵占哈萨克斯坦的五分之一呢!而且那儿的丘陵资源比我们江南多得多呢!

认识了丘陵,原来丘陵是这么好的地方啊!我们这儿要多点丘陵就好了。

篇6:丘陵的特点高中地理

丘陵的特点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带。丘陵地区降水量较充沛,适合各种经济树木和果树的栽培生长,对发展多种经济十分有利。

丘陵的形成原因

1、小的山脉的风化,地壳运动;

2、不稳定的山坡的滑动和下沉;

3、风侵蚀造成的;

4、堆积冰川造成的;

5、堆积植被造成的;

6、堆积河流造成的;

7、侵蚀火山和地震;

8、史前陨石。

人造:比如露天开矿造成的堆积、古代居民点造成的堆积等等,此外还有园林工艺故意造成的丘陵地区,比如高尔夫球场、花坛绿化等。

篇7: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国主要丘陵的位置。

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色挂图)。

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的三大平原比较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讲完“三大平原”,后面半个课时讲完“主要丘陵”。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及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 我国东部属于地势的第三阶梯。这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肯定)

篇8: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一、三大平原

1.东北平原——面积最大 黑土肥沃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

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二、主要丘陵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著名风景旅游区——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

篇9: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讲授新课)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了一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带。这个平原带自北而南大致可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书] 一、三大平原

[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文图3·17,说出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是什么山脉,南临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区,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由2—3个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指图讲述] 东北平原上,辽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见平原中部存在着一条隆起的分水岭高地。

[阅读] 学生阅读“东北平原”一段课文。

[提问] 请一位同学介绍东北平原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面积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积水成沼泽”等特征。)

[板书] 1.东北平原——面积最大 黑土肥沃

[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和课文中的图3·18,说出华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东面分别是什么山、河、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提问] 华北平原为什么又称“黄淮海平原”呢?(学生回答)

[讲述]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历史上,黄河曾北夺海河河道,从天津入海;南夺淮河河道,从江苏省北部入海,使得华北平原从河北省一直连绵到江苏省境内。今天,在黄河入海处,从黄土高原携带来的泥沙仍在不断地将黄河三角洲向海上推进,平均每年推进2.5千米。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出华北平原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海拔比东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等)

[板书]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地势平坦

[提问] 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和课本图3·20,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东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冲积而成。与东北平原相比,它不够______,与华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提问] 阅读课文,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除点清“地势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还要向学生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板书] 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展示表格] 挂出绘有“三大平原比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请三位同学分别填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有关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主要河流”、“主要特点”。

[讲述] 我国除三大平原外,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但我国平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承转] 我国的丘陵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板书] 二、主要丘陵

[读图] 阅读中国地形图、看看我国东部由北向南有哪些主要的丘陵。

[指图讲述] 我国丘陵在东部地区分布广泛。自北而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上,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上,东南丘陵则分布在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它包括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闽浙丘陵(武夷山以东)和两广丘陵(南岭以南的两广地区)。

[板书]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讲述] 我国东部丘陵大多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现在大多已被人们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但在广大的丘陵地区,也有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低丘之上,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提问] 请介绍你所知道的东部丘陵区中的旅游名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板书] 2.著名风景旅游区——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

[古诗欣赏] 首先让学生朗诵课文中形容泰山和庐山的著名古诗。然后教师讲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摘自杜甫的《望岳》。因杜甫未登泰山,故题为《望岳》。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沤歌了泰山的伟大气势。课文所摘诗句的意思是: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看一看众山在相形之下如何渺小。形容庐山的古诗是苏东坡所作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峰峦重叠、变化多姿的景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为身在山中,只能看到眼前局部的山景,而看不到庐山的真面貌。人们常以此来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朗诵一遍古诗。

[总结] 通过以上几节的学习,大家更加具体地认识了祖国大地上的壮丽山)川。在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中,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黄土高原,有地势低平、宜于耕作的三大平原,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的广大山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中华大地妆扮得多姿多彩。今后,我们将把祖国江山建设得更加辉煌灿烂。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

2.在填充图册上做填图练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读张晓风散文

尤溪县丘陵山区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初探

读朱自清散文歌声有感

读《琦君散文》有感

读朱自清散文有感1000字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500字优秀

读张小娴散文有感优秀作文

读冬以深情随笔散文

中学生读朱自清的散文心得体会

读丘陵散文(锦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丘陵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