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评课稿

时间:2022-11-30 06:24:55 作者:樱井蒸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樱井蒸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评课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评课稿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评课稿

这是二次函数的应用课,执教的是蒋老师,蒋老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流畅,与学生课堂交流顺畅,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节课的难点是根号下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蒋老师表述很清晰,但运算量很大,建议蒋老师删掉一个最值不在顶点的引例,增加数据简单的矩形问题对角线最值的求法为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这样难点突破有力度。

现在的课堂是生本课堂,蒋老师语速太快讲述过多,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被动的思考,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如列表,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列,列错了也没关系,可指出不科学的地方并纠正,学生在调整的'过程中能感悟列表的方法。又如解体后的方法的提炼,也能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效果会更好。

我们呼吁,教师要学会课堂留白,把主动权和话语权教给学生,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积极的思维!

篇2: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

我们把函数y=ax?+bx+c(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0)叫做二次函数

12 函数y=ax?(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

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进行描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顺次联结起来,就得到函数y=x?的图象这个图象叫做抛物线函数y=x?的图像,以后简称为抛物线y=x?这条抛物线是关于y轴成对称的我们把y轴叫做抛物线y=x?的对称轴对称轴和抛物线的焦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13 函数y=ax?+bx+c(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

抛物线y=ax?+bx+c的顶点坐标是(-b/2a,4ac-b?/4a),对称轴方程是x=-b/2a,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无限延伸;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无限延伸

当a〉0时,二次函数y=ax?+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b/2a时是递增的;在x=-b/2a处取得y最小=4ac-b?/4a当a〈0时,二次函数y=ax?+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不/2a处取得y=4ac-b?/4a

2 根据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

2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

22 二次函数的值或最小值

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解法

篇3: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

一、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2. 分类:

二、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 = ;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篇4:《二次函数复习》评课稿

有幸参加初三复习课研讨,临听了张老师所做的《二次函数》一节复习示范课,听后收获颇多,反思很多,感动更多,收获的是她又把我带回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反思的是面对中考和课改两大压力,数学课究竟怎么教;同时也为有这样优良素质的教师和务实教研的风气而感动。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从事数学工作的教师,我很欣赏张老师的教学风格,语言规范、声音清脆、情感充沛、思路清晰;引导简洁、激励到位、点拨准确、归纳具体;启发性大、针对性强、逻辑合理。课堂中即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三种解析式、图像和性质等双基的落实,特别是借助“八字”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理解性质很贴切,也引导学生经历从解析式到图像再到性质的数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利用配方法进行函数解析式的演变,利用待定系数法结合所给条件,最佳选择方法求函数解析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特别是关注中考热点、难点问题,如判别曲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a、b、c的符号与图像的情况。三个二次的关系,动点问题。听后很解渴,是一节上层的复习课。

但是我认为此课也有不足:一是教学节奏过快,中等以下的学生不一定跟上,由于是一课时,涉及二次函数的所有内容都要串上来,教师不得已采用了加快节奏的策略,尖子生能跟并理解,对大部分学生不利。二是个别基础点应该用基础题型夯实,如定义(a≠0)的利用,一般式变顶点式,确定对称轴、顶点。已知三点确定解析式等,使学生基本题型分必得。三是要是一轮复习的话,一课时内容较多,特别是那些难点、热点仅凭教师、学生一说而过恐怕不行,必须一个个敲定。

篇5: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

1什么是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基本表示形式为y=ax²+bx+c(a≠0)二次函数最高次必须为二次,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或重合于y轴的抛物线。它的定义是一个二次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果令y值等于零,则可得一个二次方程。该方程的解称为方程的根或函数的零点。

2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般式:y=ax²+bx+c (a≠0)

顶点式:y=a(x-h)²+k 顶点坐标为(h,k)

交点式:y=a(x-x₁)(x-x₂) 函数与图像交于(x₁,0)和(x₂,0)

3二次函数顶点式及推导过程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 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h,k)

推导过程:

y=ax^2+bx+c

y=a(x^2+bx/a+c/a)

y=a(x^2+bx/a+b^2/4a^2+c/a-b^2/4a^2)

y=a(x+b/2a)^2+c-b^2/4a

y=a(x+b/2a)^2+(4ac-b^2)/4a

对称轴x=-b/2a

顶点坐标(-b/2a,(4ac-b^2)/4a)

4二次函数的图像

1.二次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二次函数图像唯一的交点为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P。

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2.二次函数图像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h,k)。

3.二次项系数a决定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二次函数图象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越小。

4.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于(0,C)点 注意:顶点坐标为(h,k),与y轴交于(0,C)。

5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口诀

加左减右,加上减下。

y=a(x+b)²+c,只要将y=ax²的函数图像按以下规律平移。

(1)b>0时,图像向左平移b个单位(加左)。

(2)b<0时,图像向右平移b个单位(减右)。

(3)c>0时,图像向上平移c个单位(加上)。

(4)c<0时,图像向下平移c个单位(减下)。

初一数学数轴知识点复习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篇6: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复习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复习题

1.下列函数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 )

A.y=2x+1 B.y=(x-1)2-x2 C.y=2x2-7 D.y=-1x2

2.函数y=(m-5)x2+x是二次函数的条件为( )

A.m为常数,且m≠0 B.m为常数,且m≠5

C.m为常数,且m=0 D.m可以为任何数

3.已知圆柱的高为14 cm,则圆柱的体积V(cm3)与底面半径r(cm)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A.V=14r2 B.r=14πV C.V=14πr2 D.r=V14π

4.某厂今年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以后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则该厂今年三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y(元)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

A.y=(1+x2) B.y=a(1+x) C.y=a(1+x2) D.y=a(1+x)2

5.用一根长为10 m的木条,做一个长方形的窗框,若长为x m,则该窗户的面积y(m2)与x(m)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6.某商店从厂家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经过调查发现,若每件商品售价为x元,可卖出(350-10x)件商品.则所获得的利润y(元)与售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7.下列各式中,其中是二次函数的有( )

①y=x2+1;②y=1x2+1;

③y=(2x-3)(3x-2)-6x2;

④y=x2+x-1+1;

⑤y=x2+1;

⑥y=(x-1)(x+4).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下列函数关系中,不是二次函数的是( )

A.正方形面积S与边长x之间的关系

B.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

C.正三角形的面积y与边长x之间的关系

D.长方形的面积是常数S,它的长y与宽x的关系

9.如图,在△ABC中,∠BAC=90°,AB=AC=1,点D是BC上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在AC上取一点E,使∠ADE=45°.设BD=x,AE=y,则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0.已知二次函数y=x2-bx-2,当x=2时,y=-2,求当函数值y=1时,x的值.

11.已知两个变量x,y之间的表达式为y=(m+2)xm2+m-2x-2.

(1)当m为何值时,此函数是二次函数;

(2)当m为何值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

12.如图,某矩形相框长26 cm,宽20 cm,其四周相框边(图中阴影部分)的宽度相同,都是x cm,相框内部的面积(指图中较小矩形的面积)为y cm2.

(1)写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

(2)若相框内部的面积为280 cm2,求相框边的宽度.

13.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每天可销售100件.现在他采用提高售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提高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若他将售价定为x元,每天所赚利润为y元.

(1)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当利润等于360元时,求每件商品的售价.

14.如图,一面利用12 m的住房墙,另外三面利用22 m的建筑材料建成一个矩形花圃,其中有两个1 m宽的小门,设花圃的宽AB为x m,面积为S m2.

(1)求S与x的函数表达式及x的取值范围;

(2)如果要建成面积为45 m2的花圃,AB的长为多少米?

答案:

1---4 CBCD

5. y=-x2+5x

6. y=-10x2+560x-7350

7. B

8. D

9. y=x2-2x+1

10. 解:3或-1

11. (1) 解:m=1

(2) 解:m=-2或m=-1或m=-1±52

12. 解:(1)y=4x2-92x+520(0

13. 解:(1)x=-10x2+280x-1600(10≤x≤20) (2) 14元

14. 解:(1)S=-3x2+24x(4≤x<8) (2)5 m

篇7: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一般地,如果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 。

2、二次函数y=-0.5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为 。

3、当 __________时 是二次函数。

4、抛物线 与 的开口大小、形状一样、开口方向相反,则 =____.

5、函数 ,当x_____时,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x____时,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减小。

6、将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矩形,试写出矩形面积y(cm2)与矩形一边长x (cm)之间的关系式 。

7、将抛物线 向上平移2个单位, 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 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8、抛物线 与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与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

9、将 配方成 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1),且过点(1,-2)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

11、不论自变量x取什么实数,二次函数y=2x2-6x+m的函数值总是正值,你认为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此时关于一元二次方程2x2-6x+m=0的解的情况是______(填“有解”或“无解”)。

12、一男生推铅球,铅球行进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是 ,则铅球推出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_____m。

13、直线y=2x-1与抛物线y=x2的交点坐标是 。

14、若抛物线 的顶点在 轴,则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是二次函数的是( ) A. B. C. D.

2、下列抛物线中,对称轴为直线 的是( )。A. B. C. D.

3、下列各点在函数 的图象上的是( )。A.(―1,―2) B.(1, 2) C.(―1,1) D. (―1,―1)

4、小颖在二次函数y=2x2+4x+5的图象上,依横坐标找到三点(-1,y1),(0.5,y2), (-3.5,y3),则你认为

y1,y2,y3的大小关系应为( )。 A.y1>y2>y3 B.y2>y3>y1 C.y3>y1>y2 D.y3>y2>y1

5、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和

中大于0的有( )个。A.2 B.3 C.4 D. 5

7、一次函数y=ax+c与二次函数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8、任给一些不同的实数n,得到不同的抛物线y=2x2+n,如当n=0,±2时,关于这些抛物线有以下结论:①开口方向都相同;②对称轴都相同;③形状都相同;④都有最低点,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象,并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⑴当x取什么值时,y>0?⑵当x取什么值时,y=0?⑶当x取什么值时,y<0?

四、(10分)某商店将进货每个10元的商品,按每个18元售出时,每天可卖60个,商店经理到市场上做一番调查后发现,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每提高1元,则日销售量就减少5个,为获得每日最大利润,则商品售价应定为每个多少元?

五、(7分)有一座抛物线形的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20m,拱桥距离水面4m。⑴求出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表达式。⑵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m,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的宽度不得小于18m,求水深超过多少米,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顺利航行?

六、(7分) 如图,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最大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该运动员身高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25米处出手,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篇8:二次函数性质的评课稿

二次函数性质的评课稿

9月26、27日两天在舟山第一初级中学参加了为期二天的全员教育培训活动,听了六堂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上的示范课,感想很多,本以为本次培训又走走过场,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只是点个名,充充数罢了。六堂示范课听下来,还有各位执教老师的设计意图,真是开了眼界,而听了两位教研员的精彩点评,更是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慨。

现对张老师执教的《二次函数》谈谈自已的感想。

整节课的学习,张杰老师准备的充分,清楚知道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整堂课下来,张老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有效的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张杰老师是让学生“体会知识”,而不是“教学生知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是我的一些肯定与不同意见及一些不成熟建议。

内容1、(1)肯定意见: 张杰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讲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而是用幻灯片给出:

“例1 请研究函数y=x2-5x+6的图象与性质,尽可能写出结论。”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自己积极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变的更积极,更主动。体现出张杰老师知道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知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说从张杰老师这点的想法、做法上看是成功的。

(2)不同意见:但是,如果说这样的做法张杰老师已经有这样的观念了的话,我认为张杰老师的做法不够彻底,下面是张杰老师操作过程的摘记:

“ 师:(出示例题后不到1分钟)想到3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

师:(出示例题后不到1.5分钟)想到5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

我说的不够彻底就是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我们虽然知道让学生思考的重要性,也这样做了,我们就要收到一定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放手让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对象应该是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的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3)我的建议:给出题目时让学生思考时间3—5分钟。

内容2、(1)肯定意见:上课摘录:

“师:(叫一学生)说说你的得出的'结果;

生:(1)a﹥0,开口向上……;

(2)Δ﹥0,在轴上有两个交点……;

…… …… ”

张杰老师给出结论时是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符合人的自然规律,要知道无论是谁都是对自己的东西最感兴趣的,也就是对“我的”最感兴趣,它的最里面一层是我的思想、我的爱好、我的健康、我所要表达的一切,接下去是我的父母、我的班级学校、我的国家……。一个具体的例子:“当你看到一张有你集体照,你首先会看谁呢?这是不容质疑的。”也可以用一个图去表示:

所以说张杰老师抓住了学生的人的固有特性,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表达出“我的答案、想法”,使学生的思维变的积极,使课堂气氛变的积极,

使学生的思维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这点来说张杰老师这节是成功的。

(2)不同意见:个上面我们谈到这样做符合人固有的本性是很成功的,但我认为在操作上可以改进一下。张杰老师开始的时候都是叫学生个人来完成,后面几个问题干脆让学生一起来回答,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我的答案”,感觉不到同学、老师那肯定的眼光,长此以往课堂的气氛会低迷,学生的思维会变的懒惰。因为的思考的答案可能会得不到肯定,我思考也没用。渐渐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削弱,与我们老师的初衷、教改的意图相违背。可以这样说,张杰老师这节课有突出学生的“我的……”,但没有完全突出最里面的一层“我的思想、别人对我的看法”。

(3)我的建议:每次都让学生站来回答问题,给予他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在肯定中变的积极,在肯定中变的自信,在肯定中得到进步。

本节课优点:

1、整体感觉是学习过程逻辑清晰,小组分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充分小老师角色非常到位,有讲有问,学生回答积极配合;

3、教师穿插点评、补充、总结、讲解,少好精;

4、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基本知识、知识应用、扩展部分、总结部分。前后紧密相连,由易而难,步步推进;

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及其应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我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1、或许张杰老师在内容上的量处理方面更能使学生容易接受一点,我认为可以分为两节课来完成,内容1:“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性质”,内容2:“怎样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或许张杰老师在语言上可以简练一些,使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的语言不是罗嗦。使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语言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领受知识、训练思维。

3、或许张杰老师的站位可以更恰当一点,不要遮住给学生看的题目,要知道我们的给出的题目是为学生服务的,当我们的学生看不到这些目标——题目时他的思维活动就不能开展。

篇9: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立足于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我精心准备了《二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

本节通过建立函数体系回忆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其图象与性质及与一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相继进行,但此环节中“2a与b的关系”学生没有提到,迫于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观察课例图象,并进一步引导观察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后,仅有十几个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于是我进一步的分析“2a与b的关系”由对称轴的具体位置决定,并说明由a>0与b>0能推导出2a+b>0的方法仅适于此题,但效果不尽人意,仍有一部分学生应用此法解决相关问题。如此导致处理二、2、(2)题时间紧张,使得重点不凸现。将第(3)题留为课后作业,来了个将错就错,为下一节课复习“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巧作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备课与教学,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1.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堂课我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自己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能用一般式,顶点式解决问题,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用两根式解决问题,可见学生的潜力无穷.

2.本课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学生的“主体”教学思想,运用助思,助学,助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动了师生交流的“匣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师生间的双向活动

3、在如何备复习课,准确把握一个单元及一节课的重点及突破难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巧妙驾驭课堂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如何与他人相处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踏踏实实地做人。

总之,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撞出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

篇10: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知识点

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知识点

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如y=3x2,y=3x2-2,y=2x2+x-1等都是二次函数.

注意:(1)二次函数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二次项系数a必须是非零实数,即a≠0,而b,c是任意实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一个整式;

(2)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3)当b=c=0时,二次函数y=ax2是最简单的二次函数;

(4)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要化简整理后,对照定义才能下结论,例如y=x2-x(x-1)化简后变为y=x,故它不是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1)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实际上所有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0,0).

①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顶点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也就是说,当a>0时,函数y=ax2具有这样的性质:当x<0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y=ax2取最小值,最小值y=0;

②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顶点是抛物线上位置最高的点.也就是说,当a<0时,函数y=ax2具有这样的性质:当x<0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y=ax2取最大值,最大值y=0;

③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越小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2)二次函数y=ax2的表达式的确定

因为二次函数y=ax2中只含有一个需待定的系数a,所以只需给出x与y的一对对应值即可求出a的值.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数学整式的重要知识点

1.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2.整式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反。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项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3.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4.多项式: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5.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

6.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7.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8.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9.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10.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2.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1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初中数学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根号3/2。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篇11: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课后查看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二次函数的要求: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发现并没有提到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而且在后面的几节课的教学中也没有要求用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但是我认为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它并不反对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重新处理。并且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加上了这3个练习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对前面所学的二次函数顶点的知识加深印象。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何乐而不为。

篇12: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1、上课一开始,我就注重对所学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内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和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的复习。使学生在画二次函数图象时描点找得很快、很准确。在讲解抛物线的概念时,出示了同学们很感兴趣的姚明投篮的照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得出a不同对抛物线图象和性质的影响,在学生画完三个图象后,教师采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发现、归纳、反思等数学活动,得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绘制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如在画出图象后,提问学生“我们可以从图中观察到什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观察、综合分析的能力,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肯于负责任的良好个性品质。

3、教师适时地总结、深化,提高认识水平。教师在不断地总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这几个基本函数的学习上一节课经历了从实例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本节课由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反省思维的能力。

4、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作用”,其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不足:对y=-x2的读法,教师读的不规范,没有注意小的细节。在总结二次函数性质时,对于开口宽度,我在备课时用a的绝对值来表示的,a为负数时与a为正数时正好相反,一个学生说对了,但不是老师要的答案,我当时没有多想,就说他说的不对。忽略了不同的说法。另外老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的时间还不够,因此本节课中教师有包办现象。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复习资料

二次函数教案

二次函数练习题

二次函数知识点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数学评课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评课稿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评课稿(集锦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评课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