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妖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必修一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必修一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必修一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
1 沁园春 长沙
【课文简介】
《沁园春 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
沁(qǐn)园春 百舸(gě) 峥(zhēng)嵘 寥廓(kuò)挥斥方遒(qiú)
漫(màn)江 携(xié)来 浪遏(è)飞舟
【多音字】
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汗水 可汗 遒劲 劲头
【相近字】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字词解释】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粪土:把…视为粪土 ,意动用法 。
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寥廓:(天空)高远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
新诗: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佳句欣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课文简介】
《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象征诗,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脱节的悲剧感,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将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诗中描写的一切,悠长寂寥的雨巷,彳亍丁香一样的姑娘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其象征意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诗歌记载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字音】
彷(páng)徨 寂寥(liáo)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
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 漫溯(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
【多音字】
看守 看见 遒劲 有劲 着迷 执著 装载 记载 悄悄 悄然
【相近字】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追溯 朔风 挑衅 河畔 斑斓 无耻谰言 波澜
颓圮 祭祀 杞人忧天
【字词解释】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太息:叹息。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长在水底。3
必修一语文学习方法
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必修一语文学习技巧
1、多诵读,可以形成语感,以便以后做题速度快节约时间。
2、多背记,可以背古诗文、优美语句、名言名句、名人事例等。
3、多见识,广泛的阅读,多见识一下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多复习,可以在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形成知识一体化。
篇2:必修一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必修一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
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2.《诗两首》
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
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
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课内阅读】
1.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在剑河上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
2.对《再别康桥》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
A.“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方面写出梦之美,梦之虚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寻梦的描写。
B.诗人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梦具象化,把抽象的诗意化为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
C.在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离情使诗人陷入沉默。
D.最后一节将“轻轻”换成“悄悄”,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并把浓烈的诗情化为一种潇洒。
3.对《雨巷》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C.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D.诗人把自己苦闷彷徨的心态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4.对《雨巷》这首诗歌表现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歌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B.本诗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C.本诗反复出现的“丁香”意象及其蕴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鉴了古代吟咏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D.在本诗中,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女郎、独行者等,编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画面,具有传统文化的气息与古典美。
3.《大堰河——我的保姆》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青苔(tā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炖(dùn)肉
团箕(jī)凌侮(wǔ)叱(chì)骂
多音字: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
重要字形: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
重要词义: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凌侮:欺凌,侮辱。
近义词辨析:养育:抚养和教育。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课内阅读】
1.《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中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意在表明(A)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B)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3.“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D)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4.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C)
A.排比夸张重复B.对比重复拟人C.重复排比对比D.借代对比排比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
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13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
2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
2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四、一词多义:
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
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
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
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②敝人(谦词)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④敝帚自珍(坏,破旧)
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
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
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辞)
③王粲长于辞赋(文体的一种)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告别,离开)
⑤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审讯,审问)⑥一言半辞(言词、话)
5、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但,只是,不过)②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④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⑥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
⑦终已不顾(回头)
6、见:①秦王必喜而见臣(召见)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会见)④图穷而匕首见(现,露)
⑤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引见,使……见)⑥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⑦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
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偏指动作一方,我)
7、举:①愿举国为内臣(全)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
③杀人如不能举(尽)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发动)
⑤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推荐,推举)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⑦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拿)⑧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起,抬起)
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
8、穷:①图穷而匕首见(尽,完)②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穷尽,完结)
③穷则独善其身(困窘,处境困难)④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
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尽头)
9、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③仿佛若有光(好像)④若入前为寿(你)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⑥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
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⑧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这,这样)
10、胜:①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受得住)②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③何可胜道也哉(尽、完)④此时无声胜有声(胜过、超过)
⑤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美好)
11、说:①说尽心中无限事(讲述,谈说)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③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④秦王必说见臣(喜欢,高兴)
⑤《师说》(古代一种文体)⑥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1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身份低微)
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④味苦而微辛(略微)
⑤其文约,其词微(微妙,深奥)⑥微服私访(隐蔽,不显露)
⑦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暗暗地)
13.许:①许之(答应)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③时人莫之许也(赞成、同意)④潭中与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这样、这么)
五.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还)2.郑既知亡矣(已经)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
4.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5.唯君图之(希望)6.进兵北略地(夺取)
7.愿足下更虑之(改变)8.以试人,血濡缕(沾湿)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10.比诸侯之列(并排)11.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12.乃其匕首提(扔、掷)秦王
13.旦日飨(犒劳)士卒1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抵挡)项王乎15.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
16.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17.披(分开)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值得)辞
19.窃(私下)为大王不取也20.会(正赶上,恰巧)其怒,不敢献
六、文言虚词
而夜缒而出(而,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
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
以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
之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提宾标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介词,表被动)为之奈何(对,介词)
乃为装谴荆轲(整理,动词)乃令秦武阳为副(做,担任)
为变徵之声(发出,动词)又前而为歌曰(作,动词)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替)愿举国为内臣(做,动词)
使子婴为相(动词,任,做)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表判断,是)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因蒙故业,因遗策(动词,继承、沿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副词,趁势,趁机)
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今者项庄拔剑舞(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
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
七.特殊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
8、为击破沛公军。(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9、加彘肩上。(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八、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劳苦功高:劳苦而功高如此
(8)秋毫无犯:秋毫不敢有所近
(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九、重点翻译句:
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2、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3、焉用亡郑以倍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
4、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5、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9、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
10、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的
11、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形容时间极短
12、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1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1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是没用的小子
1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也: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而伤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
16、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先王的宗庙。
17、终已不顾:始终不回头18、唯大王命之: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19、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20、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1、今得而闻教: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21、乃为装谴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23、与之同命:与他同生共死24、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25、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着身子
2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惟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27、窃以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2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2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30、沛公奉为寿,约为婚姻:沛公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3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宰相,占有全部珍宝
3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营里没有用来助兴的,请让我来舞剑助兴
必修一语文学习方法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必修一语文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篇3: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01词组、字音
qìn(沁)园春 分mì(泌) 百gě(舸) zhēng(峥)嵘 寥kuò(廓) 万户hóu( 侯 ) 挥斥方qiú(遒) màn(漫)江 màn(谩)骂 xié(携)来 浪è(遏)飞舟 漪lún (沦)páng(彷)徨 寂liáo(寥)惆chàng(怅)凄wǎn(婉) 颓pǐ(圮)青xǐng(荇) 浮zǎo(藻) 长gāo(篙) hāo(蒿) 草 枯gǎo(槁) 斑lán(斓) shēng(笙)箫 青tāi(苔) 漫sù(溯) 荆jí(棘)火bō(钵) niǔ(忸)怩 麦zāo(糟) 发jiào(酵 )dùn (炖) 肉 团jī(箕)
凌wǔ(侮)chì(叱)骂 踟chú(蹰) duò(舵)手 qióng(跫)音 春wéi(帷)窗fēi(扉) 流lán (岚) 雾ǎi(霭) 和ǎi (蔼)
02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颓圮 杞人忧天 祭祀 沉淀 纸锭 绽放 彷徨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无耻谰言 斑斓 波澜 朔风 追溯
挑衅 河畔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忸怩 纽扣 枢纽 心扉 雨雪霏霏
03掌握下面词语的词义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04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篇4: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诗两首》
重要字音: 彷(páng)徨 寂寥(liáo) 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 漫溯(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
多音字:看守 看见 遒劲 有劲 着迷 执著 装载 记载 悄悄 悄然
重要字形: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彷徨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追溯 朔风 挑衅 河畔 斑斓 无耻谰言 波澜 颓圮 祭祀 杞人忧天
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课内阅读】
1.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在剑河上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
2.对《再别康桥》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 )
A.“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方面写出梦之美,梦之虚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寻梦的描写。
B.诗人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梦具象化,把抽象的诗意化为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
C.在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离情使诗人陷入沉默。
D.最后一节将“轻轻”换成“悄悄”,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并把浓烈的诗情化为一种潇洒。
3.对《雨巷》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C.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D.诗人把自己苦闷彷徨的心态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4.对《雨巷》这首诗歌表现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 这首诗歌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B. 本诗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C. 本诗反复出现的“丁香”意象及其蕴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鉴了古代吟咏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D.在本诗中,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女郎、独行者等,编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画面,具有传统文化的气息与古典美。
篇5: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大堰河—我的保姆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青苔(tā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 麦糟(zāo) 炖 (dùn) 肉
团箕(jī) 凌侮(wǔ) 叱(chì)骂
多音字:瓦菲 菲薄 泥巴 拘泥 漂泊 湖泊 青苔 舌苔
重要字形: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
重要词义: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凌侮:欺凌,侮辱。
近义词辨析:养育:抚养和教育。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课内阅读】
1.《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中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意在表明( A)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2.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 B)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3. “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D)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4.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C)
A.排比 夸张 重复 B.对比 重复 拟人 C.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
篇6: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知识点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作家作品
_《水浒》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发生_、_发展__至__失败___的过程。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原来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主人公是__林冲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2、①生难字注音: 仓廒(áo ) 酒馔(zhuàn) 尴尬(gāngà) 髭须(zī)
央浼(měi ) 朔风(shuò) 搠倒(shuò) 迤逦(yǐlǐ) 庇佑(bìyòu)
②多音字辨析:反省(xǐng ) 提防(dī) 模样(mú) 干事(gàn ) 赍发(jī)
省事(shěng ) 提高(tí) 模型(mó)干涸(gān ) 赏赉(lài)
③形似字辨析:陪(奉陪 ) 眷(眷恋 ) 瑕(白璧微瑕 ) 漱(洗漱 )
赔( 赔偿) 券(入场券 ) 暇(应接不暇) 嗽( 咳嗽)
沽(沽名钓誉 ) 啜(啜泣) 缀(点缀) 撼(震撼 ) 玷(玷污 )
诂(训诂 ) 掇(拾掇 ) 辍(辍学) 憾( 遗憾) 拈(拈轻怕重 )
④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我因恶了高太尉 恶wù:冒犯、触怒。(今义:讨厌;憎恨。)
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但:只要。(今义:转折连词。)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 下饭:菜蔬、菜肴。(今义: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不合:不该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 迤逦:颠沛流离
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权:姑且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主张陪话:出头作主,为他说话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 将出:拿出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 讲了礼:相互致礼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生事:设计制造事端
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不尴尬:不正派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消耗:消息
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自来:从来
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结果:结束,了结
3.重点难点探究
(1).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佑”。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2).林冲的遭遇和他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腐败,善良本分的人们生活、生命得不到保障。像林冲这样的中级军官,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那么一般的民众受欺压、迫害,进而铤而走险,聚众起义,反抗官府,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窗口。
★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集锦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