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时间:2022-12-01 01:38:37 作者:焦糖小7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焦糖小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 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2) 形容词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3) 名词作动词。 且臣少仕伪朝(做官)/ 举臣秀才(做秀才,为秀才)/ 察臣孝廉(做孝廉,为孝廉)/ 少多疾病(患疾病)

(4) 名词作状语。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5) 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6) 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4.一词多义

(1)矜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2)悯 悯臣孤弱(动词,悲痛,怜惜)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篇2: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二、文言虚词

1.以

(1) 连词,因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 连词,表目的。 谨拜表以闻

(3) 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 介词,凭借。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于

(1) 介词,比。 急于星火

(2) 介词,对,向。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之

(1) 助词,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进退

篇3: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非”表否定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篇4:《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

《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

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下面是《陈情表》文言文教学知识,为大家提供参考。

整体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教学建议

一 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诵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做到有表情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二 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其他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篇5:陈情表文言文

陈情表文言文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准许)

二、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三、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六、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生下我六个月,慈受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终于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孤单无依,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乌鸟之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篇6:高考一轮复习《陈情表》文言文知识

高考一轮复习《陈情表》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   (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 (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

13.寻蒙国恩 (古:不久;今:寻找 )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篇7:《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师:(出示李密服侍祖母的图片朗读《晋书。李密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师:这幅图片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字。

生:孝

师:你怎样理解孝?(学生自由回答)

师: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的起居,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就是是对父母尽责尽孝。

师:跟孝相对应的是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另一个字

生:忠

师:孝子忠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

叫做

生:忠孝不能两全。

师:现在李密遇到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麻烦。这件事跟另一个强势的非同一般的大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有关。那司马炎、李密、祖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来叙述(学生叙述,老师补充)。

师:情前面加上哪一个修饰词你认为最恰当?(有学生加了恩情、私情、感情、孝情、忠情、亲情)

师:这么多的修饰词,要李密做出选择,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关键还是两点,忠和孝之间做出决断,陈情表陈的就是在忠孝之间非此即彼的痛苦挣扎的苦情。至于如何陈情,就是方法问题。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八字真经,动之以情

生:晓之以理。

师:那李密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注意文中的注解

生:在蜀地当官,任尚书郎。

生:现在蜀国灭亡了,成为亡国奴。

师:是个级别不低的公务员,只不过现在暂时下岗待业了。历史记载李密相当有辩才,可以在国务院外交部工作,是个人才。

师:晋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从称号来解读

生:是很厉害的皇帝,讲武力、暴力、比较狠。

师:这是司马家族的传统,险诈狠毒。史载,他的爷爷司马懿诛曹爽“支党皆夷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老爸司马昭之心

生:路人皆知。

师:一方是对前朝还有眷念的臣子,一方是猜忌心很强的现任的主子,杀戮和血腥似乎迫在眉睫。而一张陈情表用文字拯救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怎样说比说什么或许更为重要。

师:表是写给皇帝看得。假如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说我拒绝圣意,我不当官,我要赡养祖母。这样是否可行?

生:杀头,抄家。

生:绑起来,押到京城。等候发落

师:这就是皇帝龙颜大怒

生:后果相当严重。

师:所以第一节你打算怎样写?

生:不要直接写,要绕开写,先扯其他的内容,慢慢来。

生:要充满真实感情,因为皇帝对你有疑心,起杀心,写出自己很弱小,渺小,还有真实。。

师:中国人一向同情弱者,而外国崇拜强者,这就是文化有差异。

生:最好把自己写的很苦,最苦,引起皇上的同情,

师: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李密的确很苦,怎样写自己的苦难?

生:按照时间写,从小父母亲去世。

生:不对,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师:原文怎么说,(学生找出),为何不直接说父死母嫁?这样多简单,

生:这是讳饰委婉的说法,因为这对年幼的李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师:往事不堪回首,但现在必须回首。母亲改嫁这样的不可外扬“家丑”都说出来了,这就是直接向皇上表明我的是真诚的。还有吗?

生:身体很差,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是不是夸张吧。

师:可能是缺钙吧,老师认为不是说不会走路,可能是不能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属于上体育课要请假的这一类学生。当然这样写更能突出自己的命

生:苦。

生:门衰祚薄,家庭不发达

生:古代讲究人丁兴旺,子孙多人口多,就是福气多,家族旺旺。

师:这是家族的不幸。还有不幸吗?现在的不幸?

生:祖母病重,需要照顾。

师:注意其中的“婴”的解释。

生:缠绕。

师:这也好理解,婴,小孩嘛,是最容易缠人的,只要你手中有零食。

师:归纳起来,层层反复渲染自己的四大不幸,正所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个不幸。按照李密自己的归纳是

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命运不好,

师:但上苍没有完全抛弃李密,幸亏有一位伟大的祖母。读一读(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师:当年幼的李密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时,我们的老祖母总是那样慈祥、那样坚定的告诉他,勇敢、坚强。不要害怕 不要慌张。有奶奶在,别怕,是李密听到最温柔,也是最温暖的声音。

师:我们归纳一下第一段,陈述的自己的身世苦,隐含着祖母对自己的抚养的辛苦。没有明说推辞就任,而是绕了个大圈子,动之以情,博取武帝的同情,为后文奠定了基础。那第二段是继续绕圈子还是直奔主题呢?(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李密而言,怎样的时机中说是个问题,万一时机把握不当,操之过急,后果很可怕。第二段的的关键句是

生: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师:何为进,何为退?

生:进就是出来做官,退是赡养祖母。就是忠和孝的矛盾。

师:当官好啊,现在考公务员多热闹,很难考。而李密接二连三拒绝皇帝送上的官,三次邀请,三次拒绝,读一读三次邀请(学生朗读、注意其中的察、举、拜、除、逼迫、急于星火等词语)

师:读一读三次拒绝原因的句子(学生朗读,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则刘病日笃。)

师:呵,你以为你就是诸葛亮,需三顾茅庐啊,所有的理由看起来很充分,但在皇帝面前这些都不是理由。君要臣死,

生:臣不得不死。

师:君要臣做官,

生:臣不得不做官。

师:司马家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极力拢络当时的名士。当时的司马昭想拉拢竹林七贤中的 第一帅哥才子嵇康,而嵇康却跑到河东避居起来。司马昭想请他出来做官,委以重任,他不仅不领情,还跑到荒郊野外去打铁、种菜。你说结果如何(停顿)咔嚓一下完了。这些李密是知道的,李密在文中直接表示想做官,的确很想做官。做梦都想做官。哪一句?

生:臣欲奉诏奔驰。想赶快跑到皇帝那儿。

生:是心里想做而事实不能做的纠结,没有完全彻底的拒绝皇上的意思,为自己也留了退路。

师:“奔驰”二字真好,活画出了一个非常急切地希望立刻赴京为皇上奔走效劳、忠贞不二形象。这就是陈情表的比较委婉和高明之处,不至于让帝王动怒。这一段还是绕着说,含蓄精当,三次婉拒显孝情。

师:假如晋武帝正在上班,下面是文武百官,看到这份表的.这些段落,他第一反应是什么?他会怎样对百官说?(学生可以模仿,有学生说被李密的孝心感动,也有学生说帝王无动于衷)

师:情感上的感动或许会有,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是不容易轻易就被感动的眼泪稀里哗啦的人。因此不但要在情感上打动帝王,更要在道理上说服君王。第三、四自然段侧重于道理上的层面。找出说理的相关句子。(学生找出说理的句子:圣朝以孝治天下,一句。少仕伪朝,两句今年四十有六,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进节于陛下日长三句)

师:第三段有三个很重要的关联词,把整段文字巧妙而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哪三个?

生:伏惟、且、但。

师:用现代语翻译这三个词(学生翻译)

师:关键落在哪个词?

生:但,表示转折。前面是说理,“但”后面才是要点。

生:歌颂皇帝的英明,圣明。拍马屁。戴高帽。

师:这些老师也喜欢。历史武帝是历史著名的孝顺皇帝,他的父亲司马昭去世后,武帝亲自服丧三年,你可以说他作秀,但三年作秀也并不是容易的事。他对臣子的孝的行为也十分重视(出示世说新语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翻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当时的社会的舆论是孝子大流行,都是道德楷模。李密一说“孝”,皇帝真的笑了。这样说理就是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还有继续说理的。

生:直接讲明自己的生活做官的经历,说自己做官纯粹就是发财富贵,并不是所谓追求清高和节操。

生:继续歌颂皇恩浩荡,自己受宠若惊。不敢有非分之想。

师:这些都是实话实说,刚才说重点落在但字以后,这几句应是很动感情的句子,动情点嘛。很有画面感,诉说祖母卧病在床的困苦的情景。朗读体会。

师:所以这一段的最关键的最想表达的一句是

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师:这一节李密巧妙的运用关联词,情理结合,融理于情,表明了自己两难选择,进一步消除了皇上的疑情。尤其是工整的对仗,文情并茂的描写,一气呵成,更加增加了感人的力量,我们要无限的相信发自内心的文字的力量,文章的结尾才水落石出,水到渠成,最终点明了上表的目的,就是四个字?哪四个字?

生:愿乞终养。

师:提到了一种鸟。

生:乌鸦。

师:为何提到乌鸦。

生:这是比喻,乌鸦是很孝顺的鸟,人也一样,孝顺长辈。

师:又提到了两个数字?

生:四十四,九十六。

生:对比手法,表明效忠皇上的日子长,赡养祖母的日子短。

师:四十四岁在古代也不算年轻了,甚至可以说年老了,但妙的是和九十六一比较,那是相当的年轻,为自己服务的时间很长。也可以让皇上高兴,真好。这节中的比喻和对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当然,李密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冷血的晋武帝能深受感动,一方面发自内心地对李密的境遇表示怜悯,也许愿意接受李密的请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处于帝王之位的晋武帝也会为之掬同情之泪。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做出同意的举动,也是合乎情理的。但一方面,也许出于政治的考量,用宽容大度来笼络天下的人才,特别是一些被边缘化的前朝的人才,李密毕竟是个人才,还是个孝子。这一则表中,没有失败者,他们都是胜利者。这是文学的胜利,这是孝心的胜利,这是真诚的胜利。

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

《陈情表》文言文赏析

陈情表的文言文译文

文言文《陈情表》的写作背景

文言文陈情表教学简析

陈情表 教案

陈情表知识点

陈情表翻译

陈情表教案

课文《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