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回舫 白居易

时间:2022-12-08 05:32:45 作者:第九话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九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杭州回舫 白居易,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杭州回舫 白居易,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杭州回舫 白居易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赏析阅读~!

杭州回舫原文:

自别钱塘山水后,

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

报与西湖风月知。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篇2:白居易《杭州回舫》全诗鉴赏

白居易《杭州回舫》全诗鉴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自从告别了钱塘水之后(我)很少喝酒和吟诗,(我)要把这种情意在小船归去的时候让西湖的风和月知道。

白居易在苏州任地方官。苏州,有着和杭州一样的秀丽山川,有着同样纯朴的风土人情,然而,因为种种因素,白居易在这里的政绩却平平,这使得他更加惦记自己曾为之付出巨大心血、也被百姓认可的杭州城。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白居易和同僚们荡船苏州湖水,闲居谈心事,很是尽兴。架船回府时,一位苏州的`官员让他谈他对杭州和苏州的感受,本来就偏爱杭州的他,感慨万千,一蹴而就,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报与西湖风月知的意思是告诉西湖上的清风和明月知道。

篇3:杭州回舫,杭州回舫白居易,杭州回舫的意思,杭州回舫赏析

杭州回舫,杭州回舫白居易,杭州回舫的意思,杭州回舫赏析 -白居易的诗

杭州回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篇4:描写西湖的诗句——《杭州回舫》

1、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杭州回舫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题磻溪垂钓图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6、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7、西湖

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8、西湖

周立勋

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犹有当时歌舞地,西泠烟雨丽人船。

9、忆西湖

【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10、西湖

范景文

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凡人着眼看青山。

篇5:白居易与杭州

白居易与杭州

白居易少年时,曾随父避乱越中,广游江南,尤其钟情于苏杭。年过半百时得以出任杭州刺史,后又任苏州刺史,算是圆了平生心愿——“异日苛获苏杭一郡足矣”。不仅一郡,而且是两郡皆得,天堂(苏杭)圆满,可谓失意中的得意。

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即州最高长官),前后三年,实际时间仅20个月。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白公却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力排众议,筑堤保湖,兴修水利,引湖水灌溉农田。

白居易所筑之堤并非今之白堤。今之白堤东起断桥,西至平湖秋月,早在白居易之前已有,当时名白沙堤,或沙堤。但不知此堤为谁所筑,何时所筑。即使在白居易那个时候,也已是迷案了:“谁开湖西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白诗自注云:孤山寺路(即白沙堤)在湖中,草绿时望如裙腰,旧志云不知所从始。白居易在诗中屡次提及白堤,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等。

那么,白公所筑之堤在何处呢?说法不一。或曰在钱塘门北,由石函桥北至余杭门(即武林门)。或曰在钱塘门外即今日松木场到武林门外。《古西湖白公堤堤址新识》云:在钱塘门外,自东往西,经昭庆寺前,直至宝石山麓与白堤的东端相交接处。新《西湖志》曰:在今宝石山麓至湖畔居一线。我以为都不能作为确论。不过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即白公堤的一端在钱塘门外,想必不会离钱塘门太远,也就是应在今天的六公园(或湖畔居)附近。后人虽知有白公堤,但由于它湮灭已久。而人们又怀念白公这位好“市长”,于是有意无意地把白堤附会成了白公堤。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白公堤的建筑,把西湖一分为二,堤内是上湖,堤外为下湖;上湖蓄水,并建水闸,需要时放水,“渐次以达下湖”。这样既可防洪水淹没湖下农田,又可以蓄水,酌情泄流,灌溉农田,同时开拓了水上交通运输之便,利莫大也。但当初白公筑堤时曾遭遇很大阻力。好在白公早已经过认真的调研,胸有成竹,一一据理据实反驳,终使治湖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疏浚六井,便民饮水,安居乐业。

早在白居易之前数十年,李泌(722—789)出任杭州刺史时,就已开治六井,解决了杭州居民的饮水难题。杭州为江海故地,当时仍距海极近,地下水咸苦不能饮,居民惟有近山处凿井方得淡水,但远不够用。李泌利用一种有别于一般挖井手段的特殊方法开六井,以引西湖之水入城,供居民饮用。六井为:相国井、西井、方井(即眼井)、金牛井、白龟井和小方井(即六井)。相国井遗迹犹存,即在今井亭桥西天香楼侧。早时井上有亭,乃为纪念李泌而筑(李泌后为相国,故曰“相国井”)。而附近有一桥,便因井亭而命名为“井亭桥”了。如今井尚在,亭却没了,桥亦不见,只留下“井亭桥”之地名。

李泌开井40余年以后,有的井已经淤塞,饮水又成了问题。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同时,重新疏浚六井,以改善居民饮水。虽然只是重新疏浚,但也功不可没,体现了他“出任为官,重在救民济世”的思想,并与其捍湖浚湖的'工程相配套,大大有利于杭州市民之生活。

3、设立浚湖基金,为后来官员立下规范。

白居易不仅自己任上亲力亲为,筑堤捍湖,疏井浚湖,而且在他回京离杭时,将自己俸禄的大部分留存官库,作为疏浚西湖的固定基金。用去多少,由继任者补足原数。嗣后沿袭成为一种制度,持续50年之久。这种规范对西湖的长治久安是很有益处的。即使这种制度后来作废了,但对后来为官者仍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和警示作用。

篇6:小舫,小舫白居易,小舫的意思,小舫赏析

小舫,小舫白居易,小舫的意思,小舫赏析 -白居易的诗

小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小舫一艘新造了,轻装梁柱庳安篷。

深坊静岸游应遍,浅水低桥去尽通。

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苹香起打头风。

慢牵欲傍樱桃泊,借问谁家花最红?

篇7:杭州春望 白居易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在这里,“照”楼曙色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一静一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诗中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次联转过一层,始引出显著的季节特征: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花的年华和火一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色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一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容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开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花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的颜色对照、品物相衬,更象一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花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色飘带。上句就“谁开”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篇8: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在杭州

题舫子古诗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参考

白居易

回复函

回复函格式

卖炭翁 白居易

白居易琵琶行

《忆江南》白居易

草 白居易

杭州回舫 白居易(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杭州回舫 白居易,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