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睡觉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北史的意思, 北史的解释,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北史的意思, 北史的解释,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北史的意思, 北史的解释
北史的意思, 北史的解释
【词语】 北史
【全拼】: 【běi shǐ】
【释义】: 二十四史之一。唐李延寿撰。共一百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载了北朝魏、北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和隋四个朝代共二百三十三年(公元386~618年)的历史。
篇2:北史的名言
1、人面兽心,去留难测——北史
2、官省则事省,事省则人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人浊——北史
3、国之宝器,其在得贤——北史
篇3:北史原文及翻译
北史原文及翻译
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萧鸾遣鲁康祚、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时康祚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军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高祖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径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治民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投奔北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朝廷任命傅永做王肃的平南长史。齐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傅永考虑齐的军队喜欢以劫营为能事,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嘱咐他们说:“如果有火起,就把这火油点着。”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等人向淮水逃奔。火起后,便无法标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便向傅永所放置火油的地方争渡。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斩首的有几千人,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体,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师。
裴叔业又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一起解围。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高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失败了。高聪等丢盔弃甲逃到悬浮瓦壶的地方,傅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还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后来刘藻充军边远地区,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还没过十天,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
中山王元英征讨义阳,傅永是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琕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琕。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仙琕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说:“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不认为这件事情是豪壮的。
后来他担任恒农太守,但这不是他心里所喜欢的职务。当时,中山王元英向东征伐钟离,上奏请求让傅永担任将军,朝廷没有接受。傅永常常说:“东汉的马援、西汉的充国,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唯独我这老将被拘束在这里!”但他在管理人方面不太擅长,所以在任时没有特别好的名声。后来担任左将军、南衮州刺史。还能驰骋射箭,骑马挺矛,年纪已经过了八十,经常避讳说老,总说自己是六十九岁。
篇4:北史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北史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译文:
郦道元字善长。起初,继承父亲的封爵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郦道元执法清正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掾升任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下台后,郦道元因为是李彪的下属官员也被罢免。景明年间(公元500-5),郦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当时带兵在关中打仗,不在冀州上任,州上的`事全由郦道元管理达三年之久。由于郦道元行政严酷,所以不仅是官吏畏惧,就是奸诈小人和强盗也纷纷逃离冀州,到别的地方去。后来调郦道元去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上奏,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崇尚并奖励学校教育。皇帝下诏说:“鲁阳原来因为是南方边远地区,不立大学。现在可以允许,使鲁阳像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 郦道元在鲁阳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延昌年间(公元512-5),郦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像在冀州一样威猛。当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状,告他苛刻严峻,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复任。等到寇祖礼回来并派遣戍边士兵七十名送郦道元回京时,两人都因为犯事被罢官。
孝昌初期,梁朝派遣将领攻打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叛乱。孝明帝命郦道元持节、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指挥调遣各路军马,如同仆射李平过去的权力一样。梁朝的军队到涡阳,被击退。郦道元指挥军马追杀,杀敌颇多。
后来郦道元被任命为御史中尉。郦道元向来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郦道元纠正不正之风没有显著的成绩,他的声望受到很大损害。司州牧、汝南王悦宠爱丘念,常常跟他一起睡觉,一起生活。等到选举州官时,全由丘念操纵。平时丘念隐藏在王悦的家里,隔三差五才回一次家。郦道元秘密查清丘念回家的规律,找一次机会把丘念抓住关进监狱。王悦上告灵太后,请求释放丘念。灵太后命令释放,郦道元(抢在命令下达之前)就把丘念处死,并用此事检举王悦的违法行为。
郦道元好学,一向喜欢阅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创作了《七聘》和其他文章流行于世。
篇5:《北史》文言文阅读题
《北史》文言文阅读题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选自《北史》)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恆令宣谕意旨谕:使……知晓
B. 寻除散骑常侍 寻:不久
C. 寇盗寝息寝:渐渐
D. 华原科简轻重简:选择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有君如是,何忍背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 ①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 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①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
(2)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12 处)(4 分)
孟 懿 子 问 孝 子 曰 无 违 樊 迟 御 子 告 之 曰 孟 孙 问孝 于 我 我 对 曰 无 违 樊 迟 曰何 谓 也子 曰 生 事 之 以 礼 死 葬 之 以 礼 祭 之 以 礼
8.【C】“寝”是“停止”的意思,与“息”同义。
9. 【B】均连词,因为。 A ,①疑问副词,怎么;②是疑问代词,为什么。C①是代词,他;②反问语气副词,哪里。D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10.(1)如果你能够在这里委屈你的`高才,我们可以共同享受荣华富贵;如果你不答应这样的话,今天就是你的死期。(重点词:“骥足”、“尔”各1分,大意2分)
(2)境内的大盗和邻州的亡命之徒三百多人,都到华原那里表示忠诚。(重点词:“诣”、“款”各1分,大意2分)
11,少明敏,有器度;忠心事主,殒命不恤;有干略,达政体;以诚示人,取信于囚。
1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3处1分)
译文
张华,名原,字国满(看下文视乎是姓华名原,张字好像是多余的),代郡人氏。年纪轻轻已经聪明灵敏,有器量有气度。开始为官时在齐神武骠骑府当法曹参军,被赐予爵位----新城伯。经多次升迁至大丞相府做部属。得到大丞相很大信任像亲属般被对待,大丞相每次向三军发出号令时,都是让他去宣读。后来封为散骑常侍。周文起初占据了雍州,神武派遣华原入关去说服周文。周文回复说:“如果你能委屈一下留在这里,将来一定和你共享富贵;否则,你今天就要没命了。”华原答:“死就死吧,我绝不听从你。”周文很欣赏他的光明正直,便让他向东返回。后来后悔了,派人去追截但已经赶不及了。神武因为华原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经常叹息想念他,等到听说他回来了,脸上满是高兴之情。后来华原被封为相府右长史,再升迁至骠骑大将军,特别晋升为公爵,并改封地到新安。后来封为兗州刺史。华原有才干谋略,精通施政的要领。到任兗州,组织起很多人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用禁令约束人民。兗州境内的盗贼以及临近州县的流窜犯有三百多人,都来晋见他上交脏款。这些人全都得到恩准免罪,放回家乡,这样一来人民都对华原感激归附,盗抢等犯法现象渐渐消失了。兗州监狱原先有囚犯一千多人,华原按所犯法律的严重程度,因应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到年尾,只剩下犯重大罪行的几十个人了。华原给他们每人五天假期假释,对他们说:“你们到期就要赶快回来啊。”囚犯们都说;“有大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怎么可以违背约定呢。”结果到了期限全都回来了。以前,兗州境内屡次发生猛兽为害民众的事。自从华原上任以来,在兗州东北方向七十里的甑山,突然出现六只駮把猛兽都吃掉了(駮是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大家认为这都归功于华原的教化。华原任期满了离开,兗州人民不论老少都对他怀恋追慕,为他立碑石建祠庙,四季祭念他。他死后被赠封司空公、尚书左仆射。他的子孙后代都承继他的封地。
篇6:北史阅读习题及答案
北史阅读习题及答案
(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弓马 便:擅长。 B.超拜护军 超:越级提升。
C.简精兵三万 简:挑选。 D.以逼东都 逼:逼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其众归密 忧其智之所不能 B.王世充以东都食尽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所得军资 纵一苇之所如 D.我且按甲 彼且恶乎待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 充 以 仁 基 父 子 并 骁 勇 深 礼 之 以 兄 女 妻 行 俨 及 僭 尊 号 署 仁 基 为 礼 部 尚 书 行 俨 为 左 辅 大 将 军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
(2)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
参考答案
1.D 2.D 3.B
4.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
5.(1)(汉王)谅谋反,裴仁基竭力劝谏却被囚禁。
(2)萧怀静又暗中抓住裴仁基的把柄,想要上奏章揭发。
篇7:《北史》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北史》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日:“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日:“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而阳不之知 阳:通“佯”,假装
B.褒取名簿勘之 勘:校对
C.由是群盗屏息 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 故事:先例,成法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D )
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鼓励激励自首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对齐寇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2) 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韩褒从小有大志,喜好学习而不拘泥于章句之学。他的老师感到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章节句读的学问,常常听取您的教导,至于研究比较道理的异同,请(允许)我依从我个人的喜好。”老师因此感到他奇特。到长大以后,广泛地涉猎经史,个性深沉,谋略远大。当时周文帝做刺史,一向听说韩褒的名声,以客礼相待。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害,各位将领派人迎请周文。周文拿(是)去(是)留的计策问韩褒,韩褒说:“这是上天赐给的,还能迟疑吗!”周文采纳了他的计策。大统初年,调任行台左丞。
出京外任为北雍州刺史。雍州北面环绕着山,常常有盗贼。韩褒暗地里查访,都是豪门大族所为,却假装不知道。对他们多加礼遇,对他们说:“我是读书人出身,怎么懂查究盗贼的事情?仰仗各位与我共同分担忧愁。”于是把那些是乡里祸患的凶暴狡猾的.年轻人都召集起来,让他们负责照管,划分地界,有盗掠的事情发生而不能抓获的,以故意放纵论处。于是那些被任命的人没有不惊惶恐惧的,都自首认罪说:“以前发生的偷盗劫掠的事情,都是我们做的。”所有同伙,都列出他们的姓名,有的逃亡隐藏起来的,也说出他们藏身的地方。韩褒于是把写有盗贼名字的簿子收起来,在州门口出文告说:“自己知道自己做盗贼的人,可以赶快来自首,就免除他的罪。过了这个月不自首的,(一旦捉拿到了)要暴尸示众,没收财产,妻子儿女归官,用来赏给先前来自首的人。”十来天之间,所有盗贼都来自首了。韩褒取来写有盗贼名字的簿子核对,完全没有差错,一并宽宥了他们的罪行,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盗贼不敢作乱。入京做给事黄门侍郎,调任侍中。
累官调任汾州刺史。在此之前,齐国军队多次入侵,百姓不能正常耕作,先前的刺史,没有人能防御抵挡。韩褒到任以后,恰好敌寇来犯,于是不告知属县。百姓既然没有防备,因此多被抢掠。齐国人很高兴没被发觉,认为汾州先前没有集中军队,现在回去一定不会被追击,因此(防备)更加松懈,不筑营垒。韩褒已在此前率领精锐的部队,埋伏在北山中,分别占据险要的地方,在他们回去的路上堵截。乘着他们的士兵懈怠,放出伏兵攻击他们,把他们的士兵都俘虏了。按照旧例,俘获活口的,一并送到京师,韩褒趁机上奏道:“所俘获的敌人的士兵,不值得以多为能,俘虏他们而羞辱他们,只是增加他们内心的愤怒罢了。请允许全部放还,用恩德回报仇怨。”皇上下诏书答应了。从此抢掠的事情很少发生。
韩褒先后为三代皇帝做事,以忠厚而知名。武帝非常敬重他,常常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每次入朝觐见,一定先下诏让他坐下,才开始谈论政事。
★ 北成语
★ 史上第 语录
★ 家族史范文结尾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读史组诗
★ 学团史心得体会
北史的意思, 北史的解释(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