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论李白的精神世界,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论李白的精神世界,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沿着绵长的海岸漫溯那历史的沟渠,无数伟大的生命曾经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生活令我神往……不过李白的生活让我魂牵梦萦。那生活如一首精美绝伦的诗,又如一首跌宕起伏的歌,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真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漫步盛唐,一个白衣少年一穷二白,但你永不言败,没有放弃。靠一身的才气终于铁杵磨成针。力士为你脱靴,贵妃为你研墨,皇帝邀你喝酒,历有几人可享此殊荣?不过你把这视为云烟。你是那般狂傲,那般自信。但人生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你常不得志,guān chǎng勾心斗角,是你受到排挤。但你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远离guān chǎng。从不向命运屈服,依然畅饮美酒,醉意袭来,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绝妙佳句来嘲笑guān chǎng的昏庸,用人不当。鼓励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啊!李白,你有宽阔的心胸,冲天的豪气,仿佛可以容纳一切,我向往你的生活。
我向往你的生活,因为你生活的潇洒,因为你生活的无忧无虑。你好像没有伤心的时候,每首诗的节奏都那么欢快喜悦。记得我小时候老是愁这愁那,半点小事都要计较很久,没有宽广的心胸,一点儿也不开朗。每天放学回家坐在书桌前,一会儿抱怨老师的作业多,一会儿又抱怨这道题太难。整天眉头紧锁。有天老师教我们怎样用尺来作图,同桌一不小心把我的尺弄断了,我竟然和他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儿打起来。“不就是一把尺吗?明天赔给你就是。”“那可不行,我今天用什么?”结果可想而知,我与同桌两败俱伤,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但,后来我学了李白的诗,发现那时的我很可笑,我的生活总瞻前顾后,计较得失,害怕失败,毫无妙处可言。而李白的生活洒脱,无拘无束,乐观开朗,有宽阔的心胸,能容纳别人。我想我今后一定要向李白学习,像他那样不与别人计较,过着豪放,大度,有男子汉气概的生活!
啊!李白,你的生活如此洒脱,如此豪迈。你没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忧,也没有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恨,你的生活,只有喜,只有笑!
篇2: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诗仙,是你的名号。你漂泊天涯,冠盖京华独自悲叹,亿昔勤学苦读,换来的却是世俗的偏见。月,你千年不变的知音,伴你醉酒畅欢。人间炎凉,尔虞我诈,树敌林立,世人皆欲杀。你只沉醉酒壶,宁一世苍茫。月,是你心灵的明镜,人世混沌,你只逃入千里皓月,去寻觅那罕见的净土。诗坛上‘兴酣动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的叱咤,政坛上‘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悲哀,皆化入了月影中。月,成了你寄情的美玉,引得那苏轼咏叹千年
曾几何时,你在浊酒中望见了自己的愁容。孤独中冷酒惨骨,饮下的是对尘世的远离与脱俗。香浓的酒早已化为神经的麻木,你唯有在神经的麻木中找寻自我。
水酒潺潺,你独倚偏舟。江风吹动你的发丝,酒滴江心,向着皎月漂流。
篇3: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
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
自我、自由、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的三个主题,也是理解李白精神世界的三个关键词语。李白被尊为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思想其实是十分复杂的,李白身上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家思想的荟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太白精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的诗风著称,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而李白的出现,也同样为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他的诗歌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他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维。
一、自我宽解意识
李白被尊为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思想其实是十分复杂的,李白身上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家思想的荟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太白精神”。这种“太白精神”其实是李白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物———即他谁也不相信,他只相信他自己!李白自我意识极强,他总是以个人主观的眼光去期待世界,然而黑暗复杂的现实往往使他天真烂漫的理想瞬间破灭。如何缓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李白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在他的诗歌艺术中去解脱自己,安慰自己。这就是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宽解意识。
在每次遭遇现实打击之后,李白都会写一些豪言壮语聊以自慰,以表示对功利浮名的不屑一顾。他的“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处处流露出潇洒放荡的个性。这种性情始终贯穿着李白的一生。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李校叔书云》中,他写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他晚年经历了三年翰林奉职,“抱金还乡”又流放夜郎之后的心情写照。此时的李白历经了如此多颠沛流离的生活,应该对黑暗的现实彻底死心了。“明朝散发弄扁舟”似乎已明确流露了其归隐江湖的意志,其实不然,这还是他的一种自我安慰。李白对于隐居生活的渴慕,有如现代人对大自然的向往,是一种局外人的欣赏的眼光,果真要他们搬回乡村原野去,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活不下去的了。李白虽说也试过不短的隐居生活,但他那是“隐以待时”,是为了更好地去“入世”。正因为他不可以真正地去“散发弄扁舟”,他才会在诗歌中大发感慨,用以安慰自己,弥补缺憾。
二、追求无限自由
李白一生不刻意去追名逐利,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利,藐视权贵。他肆无忌惮的嘲笑封建制度下严格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看透官场黑暗的他对自由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他不喜欢被束缚,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无限的张力。正是由于李白有着强烈的自由欲求,所以在面对官场的黑暗腐败和人生的不如意时才能以淡泊名利,从容不迫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在他整个的人生和创作过程中不断努力与这种困境抗争,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自由意愿,传达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无限向往。对这种困境的体现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在包含了李白无数痛苦、迷茫以及悔恨的同时,也成为其诗歌最具感染力、震撼力的源泉。李白的诗歌因此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并且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裴多菲曾有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见自由对一个人而言有多么的重要。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李白,面对腐败黑暗的官场,面对人生诸多的不如意,仍然保持着从容不迫淡泊名利的态度,他寄情于山水之间,饮酒作诗,以诗会友,他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自然景物当中。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自由精神的无限向往。另外,他的诗歌创作还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同样也是基于他对自由的追求。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官场之外的李白,精神的自由是他生存的支点,这种自由让他不受任何的束缚,他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的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在那些跳动的文字当中,体现出来的不正是李白那让世人为之动容的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吗?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李白的一生中,抑或是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自由都是极其重要的。三、浪漫主义情怀
在谈论李白时,我们无法绕过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之一———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歌中,其思想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李白深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青年时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报负,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并为了理想孜孜以求。“天生我材必有用”便是他坚定理想的真实写照,在他早期的许多诗歌中也大多是抒发自己报效国家的强烈情感。二是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政治上的失意让他郁郁寡欢,他愤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之后的李白便隐居山林,他寄情山水,游历名山大川,饮酒纵乐来排遣心中的苦闷。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等,这些歌颂自然的诗句大多都以明朗纯净取胜。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其中融铸着诗人抒发理想追求又不忘关注现实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这首极具代表性的诗歌中,诗人将想象与夸张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夸张来为想象服务,使得这首诗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尽情地书写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之后,在结尾处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抗争现实的洪钟巨响便水到渠成,充分显示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无穷魅力,从而更有代表性的突显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篇4:李白论情
李白论情
年代:现代 作者:网友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现在知道的李白的`诗里没有《论情》这首诗,《论情》是现在无聊的人调侃文章出轨的。但是李白有《怨情》这首诗,供你参考!
篇5:李白论情
李白论情
年代:现代 作者:网友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现在知道的'李白的诗里没有《论情》这首诗,《论情》是现在无聊的人调侃文章出轨的。但是李白有《怨情》这首诗,供你参考!
篇6:精神世界概念
精神世界概念
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生成属人世界,而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则形成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其含义来讲指意识活动及其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在本质上揭示的是人的精神性.精神世界的结构包括三大要素、四大层面和九大领域.
作 者:张健 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天津,300000 刊 名:肇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4 25(3) 分类号:B022 关键词:精神 意识活动 精神世界篇7:论抱鼓石的精神世界论文
论抱鼓石的精神世界论文
山西中部榆次老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迄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集城墙、县衙、庭院、商铺民居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等自然特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黄河文明、民族融合于一炉。同时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
榆次老城占地100 多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占总面积的60%。城内有文庙、隍庙、县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大乘寺、清虚阁、西花园、思凤楼等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的明清北方风格的宏伟景观。
一、抱鼓石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多样,但大多以木架结构体系建造,在木料不能耐久的情况之下,工匠们为保证建筑楼柱的稳固,同时要承受门扇的重量,而且还起到防止轴承受潮腐朽作用,而设计了作为房屋立柱的基础的抱鼓石。抱鼓石在实现建筑结构价值的同时,还起到了有效的装饰功能。
在封建王朝时期,抱鼓石处于森严的等级区分状态下。皇族、官府门前的抱鼓石通常为狮子的形态,武官门前按照级别使用狮子抱鼓石或兽头抱鼓石,文官按照等级使用有狮子的箱形抱鼓石或无雕塑的箱型抱鼓石,富豪则用石制抱鼓石,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土墩或门枕石来代替了。
抱鼓石俗称门墩,是摆放在四合院大门门楼两端的枕石,其形状与圆鼓相类似而得名,是两块雕琢过的石材构件。抱鼓石还有着多种多样的称谓如石鼓、门墩、石凳等。抱鼓石一般位于宅门入口,由鼓身和须弥座组成。
二、抱鼓石的作用
抱鼓石除了作为门庭装饰之外,还是重要的建筑有机构件。抱鼓石支撑着两扇门板,使得门板与门扉可以稳定运转,有着稳定门板、轴的重要功能,同时是门槛安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防止门板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而产生晃动,是门框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具有联结门槛的功用。同时还起到防潮湿防水的作用和承托平衡门板的重要功用。抱鼓石是晋商传统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也是显贵们拥有社会、经济、政治等级地位的标志。抱鼓石集中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礼制文化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封建门第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达官显贵们把抱鼓石演变成为了权力和富贵门第的象征。
抱鼓石的`分类,一般可分为“螺蚌抱鼓石”“如意抱鼓石”,还有称夹杆石。抱鼓石材料一般有石制、木制两种。木料易变形不能经久,而作为抱鼓石重要的功能,稳固门板就要起到防止轴承潮湿腐朽的目的,经历岁月的洗礼,现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是石制抱鼓石了。
三、榆次老城抱鼓石的艺术特征
抱鼓石是榆次老建筑中石雕和造型艺术的精华所在,古朴典雅,精致美观,集中表现了其特有的装饰风格与雕刻工艺。总体造型是下简上繁,底座多以植物和简单的装饰纹样雕刻,沉稳大方,而鼓面题材多样,精雕细刻,图案细腻活泼,形态优美。现存榆次老城的抱鼓石大体上包括“螺蚌抱鼓石”与“如意抱鼓石”。
螺蚌式抱鼓石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基座,上部为抱鼓石。造型整体对称,抱鼓石的起势呈现出突兀向外的状态,犹如背负着外壳的螺的外形,故此得名为“螺蚌抱鼓石”。抱鼓石高103.6 厘米,是螺蚌式抱鼓石的代表,鼓面和底座无过多雕刻,整体造型删繁就简,流畅的外轮廓线条,构图饱满大方,沉稳厚重。
另一抱鼓石高为112 厘米,鼓面螺纹深刻,线条清晰有力,有着严谨的数理比例差,易产生安定、庄重的效果。承托件上雕着精美的兰花,而对称式的构图使兰花的形象不显呆板,花朵或含或放,枝条蜿蜒遒劲,给人雅致之感,兰花寓意长寿,体现了主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心境。底座的花和叶都被雕刻成正面形式,但都不显得呆板。叶片柔美,似随风而动。整个画面除主体外没有其他饰物,空白的位置雕刻出凹凸不平之感,看上去像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花束上。
如意抱鼓石分三段:下部雕建花座,中间如意式承托件,也有中间为由横放的仿椎鼓两只结合下部方形锦巾而形成如意形状。竖立的圆鼓构成如意抱鼓石的上部,这类抱鼓石的顶部通常雕有卧狮。“如意抱鼓石”造型上体现出对称的美感,整体造型浑然天成,也有依柱式抱鼓石是用仿锥鼓一只与方形锦巾组成半如意形。如意式抱鼓石的雕刻题材多样,更具有观赏性。抱鼓石高约78 厘米,鼓面上的神兽栩栩如生,圆眼、两耳直竖、嘴巴微张,神兽的头转向后方,头微微向下,尾朝上卷起,作吐水激浪状,腿部粗劲,肌肉发达,神态严肃,身体强健有力,身上鳞片排列整齐,雕刻细致。底座雕刻芙蓉花,芙蓉花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属锦葵科。花形大而美丽,生于枝梢,单瓣或重瓣。因其与“富荣”谐音而成为传统吉祥纹样。整个抱鼓石构图清晰饱满,疏密得当。
另一抱鼓石高约82 厘米,抱鼓石承托件为石狮,头部微侧,脑门凸显,耳朵卷曲,牙齿平整。石狮造型可爱,神态悠闲,呈蹲坐式。造型特点在夸张狮子头部同时,缩小了狮子的身躯和四肢,狮子少了威严之势,倒像是被驯服的宠物模样。底座正面雕刻莲花和童子,莲是盘根植物,其枝叶繁荣茂盛。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形象雅洁,常以之喻君子,因而成为受世人喜爱的吉祥纹样。莲花在榆次老城抱鼓石中是以谐晋“连”字而出现的与童子鲤鱼合称“连年有余”,有连生贵子,世代绵延之意。底座侧面分为两个部分,一侧雕刻出马奔跑的姿势,后蹄着地,前蹄抬起,马身体健壮,鬃毛刻画流畅,椭圆身直立,眼睛突起,嘴微张,马尾蓬松垂于身体左侧。另一侧山羊前蹄抬起,后蹄着地,尖上有长角,两耳侧立,眼睛为杏仁状,胡须较长,尾短小向上翘,雕刻手法熟练,构图完整,线条生动准确。
四、榆次老城抱鼓石装饰纹样
榆次老城抱鼓石上装饰纹样种类丰富,从龙凤到各种飞禽走兽,从日月星辰到山间万物,从神话故事到历史传说,可谓包罗万象。通常鼓多螺旋纹,其下有浅浮雕的花草,吉祥图案。底座浮雕动植物的造型,鼓镜云头素线,蟠龙或鸟兽花卉浮雕图案。鼓墙是绶带,瑞兽等,形状古朴,雕刻有荷花图案,荷叶、荷花、莲蓬。榆次老城抱鼓石上植物纹样多以莲花为主,看上去古朴稚致,莲花花瓣层层叠叠,给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花瓣纹路清晰,茎呈“S”状,充分表现了荷花的婀娜多姿,加上莲蓬状的花蒂和荷叶形的底,使整体造型显得隽秀典雅。石鼓上的玉兰花,花多叶盛,构图饱满,欲开的花朵含苞待放,玉兰花又名望春花,为木本植物,它洁白如玉形,如荷花,幽香似兰,硕美名贵,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石鼓浮雕的牡丹花好似盛开在阳光之下,欣欣向荣,象征富贵吉祥。
在雕刻动物具体形象的处理上进行了简化、提炼、夸张。老城抱鼓石中有几处龙纹的装饰鼓面,都是以阴线刻而成,造型基本相同,图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色彩,纹饰保留了龙头的基本式样,以少量的云纹点缀在龙的身体周围,似在云中穿行,龙尾被装饰成鱼尾形,龙角紧贴背部,耳朵扣在头上,眼大,元宝鼻,嘴巴微张,无腿。同时,石鼓上的仙鹤雕刻手法精湛,朴素纯洁,体态飘逸,双腿修长,栩栩如生,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中间承托件为如意状,有心想事成美好寓意。有的鼓面雕刻着五只蝙蝠围绕着圆形的“寿”字,是福寿万代图。“蝠”与“福”谐音相同,是福自天中的含义。在榆次抱鼓石的石鼓上,石狮雕塑也是重要的题材之一,石狮姿态各异,动物造型写实,雕刻精美细腻,技艺纯熟。
榆次老城抱鼓石中的“四逸图”,表现的是渔樵耕读的平常生活,象征做事勤恳专一,各司其职,采用了浅浮雕组合雕的形式雕刻而成,画面二分之一处刻有一渔夫屈膝坐在石头上,人物刻画细节传神,两眼微睁,头稍稍低下,看着水面的动静,手拿鱼竿正在垂钓,可谓是闲情逸致,身旁有一竹篓,钓竿没入流水中,河水平静,渔夫耐心等待。远远有座山,山上长着葱郁的柳树,枝繁叶茂,枝叶一直延续到山的顶端。另一组抱鼓石上,画面刻有一个樵夫挑着扁担,还刻有太阳被飘带似的云遮住,取“锄禾日当午”之意。
抱鼓石可谓是封建王朝礼制规定下建筑等级的重要象征,同时标志着“非富即贵”。而今抱鼓石脱离了既定主人所处的社会基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载体,榆次老城抱鼓石以其纹样的精妙、寓意的隽永,达到装饰和美化的效果,给人一种奇特的视觉美感。老城抱鼓石以物质功能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脱离其实用性,但以艺术表现上来说,精美的抱鼓石已超出物质功能本身,成为精神的载体,使冰冷的石头有了生命。
★ 论情李白
★ 李白诗词
★ 驱鬼 李白
★ 李白诗集
★ 李白祖籍
★ 李白诗篇
★ 忆秦娥李白
★ 李白 送友人
★ 李白创业
论李白的精神世界(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