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DUD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有趣的文章哲理小故事精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有趣的文章哲理小故事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有趣的文章哲理小故事精选
古时候,人们想杀一头熊,会在一碗蜂蜜的上方吊一根沉重的木头。熊想吃蜂蜜时,必须先推开木头,而木头会荡回来撞熊;熊很生气,就更用力地推开木头,而木头也会更猛烈地撞回来打中它,就这样不断重复,直到熊被撞死为止。
看这个故事时,你也许会哑然失笑:熊可真傻!可是你不知道,人在生气时,比熊更傻!
在美国,有个青年心脏病发作。邻居立刻通知了他的父亲,同时打电话请附近诊所的医生前来急救。
父亲接到电话后,焦急万分,他的车子刚好坏了,心急如焚的他拿了一把手枪,走到十字路口,对着红灯前面一辆汽车的驾驶员大声吆喝:“马上下车!再啰唆就打死你!”
父亲顺利地抢了那辆车,心急火燎地开回家,见到儿子正在地上翻滚,慌乱的父亲不断安慰儿子:“你再忍一下,医生马上就来!”
可是,5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医生都没来。最后,父亲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在痛苦挣扎中死去。
当父亲抱着儿子身体痛哭失声时,医生才带着急救箱匆匆赶到。
父亲对着医生破口大骂:“你怎么现在才到!我儿子已经死了!你这个杀人犯!”
医生看着父亲的脸,回答:“那是因为你刚才十字路口为抢了我的车。”
可见,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也是零。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愤怒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死盯着负面信息不放。所以我们常常说,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任何决策!因为生气、愤怒这些负面情绪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会让我们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时候做的决定和行为,极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酿成无法挽回的终身遗憾。
篇2:有趣的文章哲理小故事精选
在德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队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
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进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岔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
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在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
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不久,德国一家电视台出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诸多参赛作品中,这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获奖作品在电视播出的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没误工过一秒钟。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说,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呼呼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就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也被震惊了——首先被感动的是这个父亲在那一刻的选择,相信世界上没有几个父亲能在那样危急的时刻做出这样的选择;其次,被感动的还有那个孩子,在那样危急的时刻,他服从了父亲的命令——当然,你也许会觉得,那孩子被吓傻了,那孩子是个弱智,他只会这么做。——然而,正是父亲教给他的这个最简单的动作,他学会了,并做的非常出色,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听父母的话,并牢记在心,然后出色地去完成”,这句话听上去稀疏平常,然而,真正能做到并一生去贯彻的孩子,有多少?最关键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每天嘱咐孩子那么多话,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对孩子有用的?有多少是我们自己在以身作则的?
我们的很多家长,不许孩子上网打游戏,自己却时刻刷着手机;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自己是否又做到对年老的父母和颜悦色了呢?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己却在韩剧、麻将中浑浑噩噩;很多家长这么教育孩子:就因为爸爸妈妈小时候没好好读书现在没出息,所以现在希望你能弥补爸爸妈妈的遗憾,好好读书……所以才有了那个段子:学生因成绩不好, 被家长骂笨,那我只能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第三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故事中的父亲,也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没误工过一秒钟。他教会孩子的“卧倒”,本质上就是这个优点的体现。——即使是一个弱智的孩子,也能从父亲最简单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父亲最优秀的品质。
当然,也许你有些不以为然,毕竟,不是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多学习些务实的生存技能,那么,也许你该看看药家鑫的父亲在儿子死后的反思:他一直想不通,儿子成绩不好,他会打他,所以儿子的钢琴水平很高——都可以用这个技能挣钱买车了(最后成了杀人工具);但要说儿子自私、歧视乡下人,他不觉得……他没发觉的儿子的某种品质,在关键时刻,成了催命索。而药家鑫最缺少的品质,叫责任感,是每个家长都应该教会孩子的,药家鑫的父亲有责任感吗?在案子爆发的初期,曾有媒体报道,药家128天都没有道歉。——生活瞬息万变,你习以为常的某些品质,会在刹那间,用最强烈的方式凸显出来,并决定你的命运。
我们常常说,每个孩子的后面,都站着一个家庭。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面,站着的是“别人家的父母”。望子成龙的我们,首先要做好的,是自己。
篇3:有趣的文章哲理小故事
有一个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金银票,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银票小心地藏进伞柄之内,然后把自己装扮成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
不料途中出了意外,只因他劳累之余在凉亭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
巨商毕竟经商数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很快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应该不是职业盗贼,十有八九是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此人应该就居住在附近。
巨商决定就在此地住下来,他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营生,静静等待。
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雨伞。
巨商沉下心来,仔细思量,他发现有些人当雨伞坏得不值得一修的时候,会选择重新购买新的雨伞。
于是巨商打出“旧伞换新伞”的招牌,而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有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一看,正是自己魂牵梦绕的那把雨伞,伞柄处完好无损,巨商不动声色给那人换了一把新伞。
那人离去之后,巨商转身进门,收拾家当,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静出智慧。巨商的无言等待,是静之后的智慧。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巨商能够沉着应对,从而化险为夷。
对人生而言,学会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它会让你懂得,一旦面前出现惊涛骇浪、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非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恰如其分的静,能够让你稳住阵脚、挽回损失。
静是韧性的智慧。致虚极,守静笃。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篇4:关于小故事大哲理文章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小故事大道理》,其中有一篇叫《不能半途而废》的文章吸引了我。
这个故事是说一个熨衣工人一个星期只有60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他们赚到的钱只够勉强养家糊口。这个工人想成为一名作家,所以不停的写作,寄稿给出版商。一开始他写的作品全被退回了,慢慢地他开始放弃希望。可他的妻子告诉他:“你不应该半途而废,特别是在你快要成功的时候。”后来,他写了一部小说,然后把小说寄给汤姆森,他本来以为这次又会失败,但是这次出版公司预付了2500美元给他,经典小说《嘉莉》就这样诞生了。
我也发生过这样的小事:有一次,我们全家去泰山旅游。刚开始时,我还信心十足,爬呀爬,到半山腰时,我感觉脚底好痛,真不想再爬了,可妈妈却鼓励我说:“多多,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我们都已经到半山腰了,很快就到了。”我因为很想看到山顶的风光美景,所以就继续爬呀爬,到山顶一看,哇,好漂亮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成功者都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向前迈进,不管路途多么崎岖。我也懂得了:凡事不能半途而废,特别是在你快要成功的时候。
关于小故事大哲理文章3: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篇5:关于小故事大哲理文章
小故事大道理我读过的书有,《弟子规》,《西游记》,《绿野仙踪》,《鲁滨逊漂流记》《亡羊补牢》,还有很多很多。可是我最喜欢的是《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放羊的老牧民在晚上的时候狼把他的羊叼走了几只,他早上起来一看没在意。
又到了一个晚上,狼又来到了羊圈,把羊叼走了十几只。老牧民早上一看惊呆了,他的羊圈里竟然剩了几只羊,老牧民一看急忙的把那个窟窿给补上。从此老牧民的羊再也没丢过。我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起,喜欢在小公园和我们班的同学玩,我每天一放学就和蒲广杰,张宇涵,田普还有高振祥去小公园,妈妈老劝我说:“你不要去小公园玩,那里很危险”。
可是我根本没有放在眼里。我一直玩,玩了一个星期,发现我自己的成绩下降了,我没在意。我又玩了一个星期发现自己的成绩下降了一大半。我着急的说:“现在怎么办,要是妈妈知道了我就惨了”。结果我以后不去小公园了,我也按时回家了,按时完成作业,所以我的成绩慢慢的上升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假如你错了你就得改正,要是你不改,你的错误就会越犯越大,到那时,你就永远也改不掉了。
篇6:有趣哲理小故事
有趣哲理小故事
道德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屠夫与和尚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Why??你觉得是为什么??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启示: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自我发现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篇7: 有趣哲理小故事
寺院里新来了两个和尚,一高一矮。
这天,师父让他们下山,交代高和尚向左上一座独木桥,并在独木桥上来回往返,矮和尚跟一位药农采药。两人均日落前回归。
听完师父吩咐,两个和尚下山去了。
高和尚行色匆匆,穿过人流,在独木桥上来回走动;另一边的矮和尚挥汗如雨,拼命地挖着药草。
日落之前,两人疲惫归来。
师父问高和尚:“那座独木桥你今天往返多少趟?”
高和尚一脸茫然地说:“我只顾赶路,没有记下往返次数。”
师父再问矮和尚:“你今天挖了多少药草?”
矮和尚挠挠头说:“我只顾拼命挖药草,没有注意数量。”
翌日,师父再次让他们下山。高和尚去挖药草,矮和尚去走独木桥。
日落之前,两人很欢快地回来了。
师父问高和尚:“今天挖了多少药草?”
高和尚说:“今天挖的药草虽数量不多,但质量很好。我有选择性地挖,只挖大的,小的留着明年再挖。待明年,继续挖大的,把小的留着。如此往复,可以源源不断地挖下去……”
师父问矮和尚:“你今天独木桥来回往返多少次?”
矮和尚回答:“次数我没有记下来,但我收获很多。在人流如织的独木桥上,我会让开一条路。在我闪开的瞬间,我可以远眺对面的大山,心旷神怡。虽然桥窄,别人因为我的让路,没有出现堵塞,反而路途通畅了。”
师父听后点点头,写了两张纸条分别给了这两个新和尚:“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过桥有术,挖药也有术。许多事情,一旦贪过了头,后路就没有了。
篇8: 有趣哲理小故事
,eBay公司创始人皮埃尔想挑选一位优秀的CEO,经过筛选,剩下的5个人都有在大公司工作的经验,一时无法定夺。
一天,皮埃尔想到一个办法。他给5个人发了一封电子邮件。1个小时后,其中一位便回了邮件:“请给我你的电话号。”他把电话号发了过去。一会儿,他的电话响了,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嗨,怎么回事,需要我帮助吗?”那一刻,他欣喜万分,直接亮明身份,并盛情邀请她担任公司CEO,她欣然同意。
其他4个人打探落选原因,皮埃尔说:“我的那封电子邮件写的是‘我是你的一个客户,我的卫生间漏水,能帮我吗’,结果只有她给我回了邮件。所以,我就选择了她。”这个解释听起来可笑,4个人都说看到了邮件,但都直接删了,并强调他们将是公司决策人员,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并不是他们该管的。公司员工也觉得皮埃尔的选择有些草率。可皮埃尔坚定地说:“目前,公司最紧迫的,是让更多的客户了解我们,来扩展品牌,她能这样对待一个客户,我觉得她正是我们需要的人。”
事实证明,皮埃尔的选择十分正确。她上任后,大力倡导平等理念,每天都会在午休或是下班的时候,亲自阅读eBay用户的电子邮件,帮助客户解决各种问题。半年后,eBay公司在华尔街上市,用户急速发展至1。5亿。到她离开时,eBay的年营业额达80亿美元,跻身世界500强企业。
她就是梅格・惠特曼,现任惠普总裁兼CEO,被誉为惠普的救赎者。
篇9: 有趣哲理小故事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名叫菩提寺,寺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
一天晚上,小和尚向老和尚诉苦:“我们这一个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人家都是对我恶语相向,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这样下去,我化缘的时候会更难过,恐怕情况会越来越不好。”
老和尚沉默一阵,终于睁开眼睛问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和了,还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小和尚一听,笑了:“师傅你真糊涂啊,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和了,当然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老和尚说道:“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和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
小和尚想了想说道:“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啊!”
老和尚说道:“我们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我们睡在这样的被窝里不是很温暖吗?”
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以后化缘的时候,依然碰到了很多人的恶语相向,可是小和尚却始终彬彬有礼的对待每一个人。
篇10: 有趣哲理小故事
一场春雨,洗净了公司大院两侧的黄杨。
公司两年前搬来,黄扬是龚师傅种的,齐刷刷修剪到半人高。从办公楼门前望去,黄杨郁郁葱葱,原本光秃秃的大院,一下有了生机。
龚师傅是公司行政部的老员工,安保、维修、环卫、绿化……杂七杂八的事,他统管。
龚师傅常给黄杨浇水、松土、剪枝、喷药……比照顾自己还上心。他还想,这院子里要是再有几棵遮阳的树该多好。
一日,龚师傅修剪黄杨,忽然发现黄杨丛中两棵树苗探出头来,他仔细观望,小树苗叶子嫩绿,椭圆状。左边那棵叶子小,是榆树。右边那棵叶子大,是桑树。龚师傅乐了:老天开眼,想什么就来什么。他把两棵小树苗修剪了一番,移走周边的黄杨,给树苗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
城里这些年不种榆树与桑树,公司地处老城区,周边保留着老宅院,也留下了几棵高大的榆树与桑树,风把它们的种子送过来。
龚师傅对这两种树并不陌生,他老家在乡下,小时候,他家院子周围,就有榆树与桑树。每年初夏,桑树结满桑葚,他脖子上挂个小书包,爬到树上去。先吃够了,再往书包里摘。桑葚熟透时,紫红色,湿润柔嫩,酸甜可口。树尖的桑葚摘不到,也剩不下,天天招来几只黄鹂,一边啄食一边在树枝上蹦来蹦去,咕咕地叫。树枝摇动,桑葚落下来,摔烂了,果汁渗湿地面,树下印出紫红花,一朵又一朵。
春末,榆树上结满了榆钱儿,捋下来,洗净,与在玉米面里,贴饼子、蒸窝头,香着呢。龚师傅想,这两棵树长大了,还能吃到桑葚与榆钱儿。
春天、夏天过后,秋来了。两棵小树长到一人多高,龚师傅望着自己养护长大的树,心里有一种成就感。
一日午后,公司刘总打的从外面回来,下了车,手里还握着手机,边说边在院子里来回地走。电话打了十多分钟,终于停下来,却不上楼,他定定地站在楼门前,脸色不大好看。龚师傅正给两棵小树浇水,听到刘总招呼他,便走过去,叫了一声:“刘总。”刘总用手指着院子里的两棵树,问龚师傅:“那是什么树,谁种的?”龚师傅有些诧异:树都长半年了,不会才看到吧。龚师傅认真地答道:“左边那棵是榆树,右边那棵是桑树,自己长出来的。”他还想说树是他养护大的。但见刘总一脸严肃,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刘总双眼仍盯着院里的树,他若有所思地轻轻“嗯”了一声,而后,转身朝办公楼里走去。
龚师傅本以为刘总会高兴,或许表扬他一句,没想到刘总一言未发。好还是不好?龚师傅搞不清。转念一想,刘总没说不好,那就是认可了,当老总的,哪能什么事都交代得那么细,何况这种小事。
第二天,龚师傅一上班,行政主管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问道:“龚师傅,公司院里的两棵树,是什么树,谁种的?”龚师傅想,昨天刘总刚问过,今天主管又问,准是刘总对主管说了,兴许刘总在主管那儿表扬他了。龚师傅轻松地回答:“一棵榆树,一棵桑树,自己长出来的。”他没有察觉到主管此刻脸上的不悦,又加了一句:“都一人多高了。”主管无奈地盯了一眼龚师傅,语气生硬地说:“刘总让你今天把那两棵树刨了。”“长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刨?”龚师傅一脸困惑。主管说:“龚师傅,亏你还大我十岁,没听说‘门前不栽榆与桑’吗,这‘榆’与‘桑’,不就是‘愚’与‘丧’吗!”
龚师傅愕然。他极不情愿,却还是将那两棵树刨掉了。
后来龚师傅听说,那天刘总打的回公司,是因为两天前,刚与甲方签订的一份建筑施工合同,没想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商突然调高了价位,工程尚未开工,公司已损失三十万,他急着去找甲方,提出变更合同,甲方拒绝。他从未签过这么“愚”的单,后悔报价时没留足浮动空间。他窝着一肚子气,开车回公司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车撞坏了,责任在他,丧气透顶。那天刘总站在院子里打电话,说的都是那些事。就在那会儿,他注意到那两棵树,边上楼,边自语:榆桑之祸,榆桑之祸!
龚师傅这两天也常自语:原来领导以前没注意过那两棵树啊!
★ 经典哲理小故事
★ 小故事大哲理
★ 经典小故事的哲理
★ 讲哲理小故事
★ 哲理小故事:嘲笑
★ 哲理小故事:李渔
★ 智慧哲理小故事
有趣的文章哲理小故事精选(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