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不需要减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名数的改写,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名数的改写,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名数改写五年级作文
名数改写五年级作文
小数的意义这一单元有三个较难的知识点:小数点的移动;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一再的强化练习。现在正学习“小数的名数改写”。发现很多学生做题慢,出现问题多。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结合学生的出错情况,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一:学会改写的方法
教材上把这部分内容分为四部分。1、单名数的低级单位改为单名数的高级单位。2、单名数的高级单位改写成单名数的低级单位。3、含高级和低级两个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只含高级单位的单名数。4、只含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含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复名数。
这四部分内容可归为两类: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这四种情况分别举例说明:
30平方米=( )平方分米
这道题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进率,
30×100=3000 30平方米=(3000)平方分米
5千克=( )吨
这道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除以进率。
5÷1000=0.005 5千克=(0.005)吨
15.4吨=( )吨千克
这道题是把只含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含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复名数。这个数的整数部分15作为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小数部分0.4乘进率1000作为低级单位前面的数。
15.4吨=(15)吨(400)千克
与这道题最易混淆出错的是15.04吨=()吨()千克
15.004吨=()吨()千克
4米50厘米=( )米
这道题是把含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只含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高级单位的数作为改后的小数的整数部分,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
4米50厘米=(4.5)米。
在三年级已经学过,把这类的复名数化成只含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所以可以掌握方法后进行对比。
二、熟悉各类型单位的进率
对于常见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学生经常用到。但是面积单位中的不常见的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容易出错。如: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所以只能死记住这些易出错的单位进率。
三、先分类训练
小学生理解能力没有记忆能力强。一个知识点只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专项训练、强化记忆。对于这四类名数的改写在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先分类练习,掌握住各个类别的方法后,再混合练习。
四、混合练习。
名数的改写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所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四种方法。
篇2:《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
《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7---7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
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前面我们了解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的蔬菜之最,最大的葫芦周长是1.77米,最重的南瓜重0.607吨。
1.77米=( )厘米 0.607吨=( )千克
(学生回答。)
谈话:你是怎样换算的?
请多名学生回答。
最重的芹菜重23千克800克;最长的胡萝卜3.35米。
(课件出示图片和数据)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前面了解到的知识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本单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利于学生的系统思考。同时,对学生单名数换算进行了复习,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探究23千克800克=( )千克
谈话: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把23千克800克改写成用千克做单位吗?(板书)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改写方法。
(3)组间交流。
谈话:刚才各小组都讨论得非常投入,哪个小组先发言?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800克=0.8千克 ,再加上23千克得23.8千克。
②23千克800克=23800克,23800缩小到它的1/1000,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23800克=23.8千克。
谈话:同学们更喜欢哪一种呢?(生答)第二种先转化成上节课学的知识,再解决问题;而第一种思考步骤要少一些,各有优点,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在不断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4)巩固练习。
谈话: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这组题目,体会一下哪种方法更好。
出示:5米80厘米=( )米
篇3:《名数的改写》说课稿
《名数的改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建立了小数的概念,学习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复名数化成小数和复名数化成低级和高级单位单名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二、说教法
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高级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化。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学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五、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体验小数
活动一:
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含义。(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亲自去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更为后面对名数的认识积累一些具体的例子。)
活动二:提出质疑1、请看黑板上的这些数,他们有什么特点?引出名数的概念。
质疑2、你能把这些数分为两类吗?引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
活动三:加深理解,在小组内再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巩固对这些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实现能力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及概括能力。
(二)、主动参与 探究新知
活动一:给同学排排队。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整理好,小组派代表汇报方法。通过活动,总结出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相转化的方法;用高级单位的数换成低级单位的数就是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活动二:对对联
为了加深对高级与低级名数转化的理解,我还用对对联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出我出的上联是: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往右移,移几位,看进率。学生对出下联:低化高,除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三)、激趣练习巩固知识
第一个练习:我设计了改写姚明身高一题。这也是对刚刚学的知识的巩固,运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第二个练习:挑战生活的活动,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物品的价格改正过来。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四)、学以致用
动物运动会。这道题把整节课的数学知识全面的运用了起来,是一道有思维含量的练习题。他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理念,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将随着有趣的课堂设计,会有着良好的发展 。
篇4: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
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利用小数点的位置来进行名数改写。
2、过程与方法:理解知识间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单名数改写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
首先作好旧知的铺垫,复习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出现小数的名数改写。
教学过程:
1、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方法
(1)先让学生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何时乘进率,何时除以进率。
(3)为学生编口诀:大变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让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改写方法
(1)首先牢记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够灵活运用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2)审题要仔细,看清楚是向哪级单位转化。
活动总结:组内老师各抒己见,找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师对此处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来解决的建议和思路都给我们年轻教师有很大帮助。
篇5:《名数的改写》教案
《名数的改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利用小数点的位置来进行名数改写。
2、理解知识间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难点:会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
难点:单名数改写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的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首先作好旧知的铺垫,复习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出现小数的名数改写。
讨论要点:
1、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方法
(1)先让学生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何时乘进率,何时除以进率。
(3)为学生编口诀:大变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让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改写方法:
(1)首先牢记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够灵活运用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2)审题要仔细,看清楚是向哪级单位转化。
活动总结:组内老师各抒己见,找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师对此处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来解决的建议和思路都给我们年轻教师有很大帮助。
篇6:《名数的改写》教案
教材所出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及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来学习名数的改写的,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教学目的:
1、了解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等概念。
2、利用进率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之间的改写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单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改写。
难点: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
方法:利用观察归纳总结,最后强化步骤,在通过练习,以达到强调重点的目的。
难点突破: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老师总结,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一个小天鹅从出生到长大,体重一共增加了多少?展现了单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但总感觉强调的不够突出,而难点则是通过小电脑的形式一带而过,没有分析,学生理解不够彻底,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下整合。
微课程展示:
本节课教学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专项训练:(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巩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生回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二环节:新授课。分为三大块。
第一大块:单名数之间的互化。
分为两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
抛出问题,让小组交流、汇报,以上两题是怎么想的?
然后完成两道练习题。
观察:他们大单位化小单位,还是小单位化大单位?
他们是不是单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观察高级单位是怎样化低级单位的?
最后归纳总结: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的方法。
第二大问题: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
先小组交流、汇报方法,再练习。
他们是什么单位向什么单位的转化?
归纳总结: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的方法:。
第二大块:应用。解决小天鹅的问题。
让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会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化千克为克,老师出示过程。方法二、化克为千克,让后出示过程。最后答上答案。
第三大块: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首先观察:这道题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二、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小组汇报、其他人补充。
四、通过图解、板书步骤进一步展现过程。
五、做练习。进一步熟练方法。
六、学生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方法突破难点。
第三环节:自主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名数的改写还要注意什么?
第四环节:自主练习
第一题、目的是练习单名数之间的改写。
第二题、目的是练习复名数与单名数之见的改写。
第三题、进一步提高要求,比较大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大小,需要先进行名数的改写,让后再比较。
第四题,解决问题。主要考察孩子的审题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列分步算,也可列综合算式。
一、作业布置:课本3、4、5、6题。
二、板书设计:
目的:体现重点,强化难点,给孩子一个做题的示范。
篇7:《名数的改写》片断教学及评析
《名数的改写》片断教学及评析
在这节课的前一部分学习了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但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例3:3米是多少厘米?2吨50千克是多少千克?
师说:我们先看第一问,3米是多少厘米?
师说:由于1米=100厘米,那么米和厘米比较,米就是高级单位,厘米就是低级单位。所以这道题将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我们就说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师:1米是100厘米,3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300厘米。
(师板书:3米=300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由于1米是100厘米,3米就是3个100厘米,也就是300厘米。
师:3米是3个100厘米,如果列式计算,怎么写?
生:100×3=300
(师将这个式子板书在3米=300厘米的下面)
师:在这个乘法算式里,100表示什么?
生: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师将“进率”二字写在100的下面)
师:3表示什么?
生:高级单位的数
(师将“高级单位的数”写在3的下面)
师:300又表示什么?
生: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低给单位的数”写在300的下面。)
师:通过这道题,谁能总结出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
生: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补在式子中)
评析(像3米是多少厘米这样的题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教师在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让学生回答,你是怎么想的。而将重点放在300是怎么得来的?当学生回答是100×3=300得来时,教师接着问100、3、300各表示什么?这样就引入到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上,这样得到的方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了)
★ 名数的变换
★ 改写《郑人买履》
★ 改写女娲补天
★ 卖炭翁改写
★ 《关雎》 改写
★ 改写牧童
★ 《蜂》改写
★ 改写关雎
★ 乡愁改写
名数的改写(锦集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