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之光马克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灵山寺,灵山寺罗隐,灵山寺的意思,灵山寺赏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灵山寺,灵山寺罗隐,灵山寺的意思,灵山寺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灵山寺》
《灵山寺》
是坐在灵山寺的银杏树下,仰望着寺后的凤岭,想起了你。自从认识了你,又听捏骨师说你身上有九块凤骨,我一见到凤这个词就敏感。凤当然是虚幻的动物,人的身上怎么能有着凤骨呢,但我却觉得捏骨师说得好,花红天染,萤光自照,你的高傲引动着众多的追逐,你的冷艳却又使一切邪念止步,你应该是凤的托变。寺是小寺,寺后的岭也是小岭,而岭形绝对是一只飞来的凤,那长长的翅正在欲收未收之时,尤其凤头突出地直指着大雄宝殿的檐角,一丛枫燃得像一团焰。我刚才在寺里转遍了每一座殿堂,脚起脚落都带了空洞的回响
,有一股细风,是从那个小偏门洞溜进来的,它吹拂了香案上的烟缕,烟缕就活活地动,弯着到了那一棵丁香树下,纠缠在丁香枝条上了。你叫系风,我还笑过怎么起这么个名呢,风会系得住吗,但那时烟缕让风显形,给我看到了。也就踏了石板地,从那偏门洞出去,你知道我发现什么了,门外有一个很大的水池,水清得几近墨色,原本平静如镜,但池底下有拳大的喷泉,池面上泛着涟漪,像始终浮着的一朵大的.莲花。我太兴奋呀,称这是醴泉,因为凤是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如果凤岭是飞来的凤,一定为这醴泉来的。我就趴在池边,盛满了一陶瓶,发愿要带回给你的。
小心翼翼地提着水瓶坐到银杏树下,一直蹲在那一块小菜圃里拔草的尼姑开始看我,说:“你要带回去烹茶吗?”
“不”,我说,“我要送给一个人。”
“路途远吗?”
“路途很远。”
她站起来了,长得多么干净的尼姑,阳光下却对我瘪了一下嘴。
“就用这么个瓶?”
“这是只陶瓶。”
“半老了。”
我哦了一声,脸似乎有些烧。陶瓶是我在县城买的,它确实是丑陋了点,也正是丑陋的缘故,它在商店的货橱上长久地无人理会,上面积落了厚厚的灰尘,我买它却图的是人间的奇丑,旷世的孤独。任何的器皿一制造出来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和命运,陶瓶是活该要遇见我,也活该要来盛装醴泉的。尼姑的话分明是猜到了水是要送一位美丽的女子的,而她嘲笑陶瓶也正是嘲笑着我。我是半老了吗?我的确已半老了。半老之人还惦记着一位女子,千里迢迢为其送水,是一种浪漫呢,还是一种荒唐?
但我立即觉得半老二字的好处,它可以作我以后的别名罢了。
我再一次望着寺后的凤岭,岭上空就悠然有着一朵云.那云像是挂在那里,不停地变化着形态,有些如你或立或坐的身影。来灵山寺的时候,经过了洛河,《洛神赋》的诗句便涌上心头,一时便想:甄妃是像你那么个模样吗?现在又想起了你,你是否也是想到了我而以云来昭示呢?如果真是这样,我将水带回去,你会高兴吗?
我这么想着,心里就生了怯意,你知道我是很卑怯的,有多少人在歌颂你,送你奇珍异宝,你都是淡漠地一笑,咱们在一起吃饭,你吃得那么少,而我见什么都吃,你说过什么都能吃的人一定是平庸之辈,当一个平庸人给你送去了水,你能相信这是凤岭下的醴泉吗?“怎么,是给我带的吗?”你或许这么说,笑纳了,却将水倒进盆里,把陶瓶退还了我。
我用陶瓶盛水,当然想的是把陶瓶一并送你,你不肯将陶瓶留下,我是多么地伤感。银杏树下,我茫然地站着,太阳将树阴从我的右肩移过了左肩,我自己觉得我颓废的样子有些可怜。
我就是这样情绪复杂着走出了灵山寺,但手里依然提着陶瓶,陶瓶里是随瓶形而圆的醴泉。
寺外的漫坡下去有一条小河,河面上石桥拱得很高,上去下来都有台阶。我是准备着过了桥去那边的乡间小集市上要找饭馆。才过了桥,一家饭馆里轰出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乞丐。乞丐的年纪已经大了,蓬头垢面地站在那里,先是无奈地咧咧嘴,然后男的却一下子把女的背了起来,从桥的这边上去,从桥的那边下来,自转了一下,又从那边上去,从这边下来,被背着的女的就格格地笑,她笑得有些傻,饭馆门口就出来许多人看着,看着也笑了。
“这乞丐疯了!”有人在说。
“我们没疯!”男乞丐听见了,立即反驳,“今日是我老婆生日哩!”
“是我的生日,”女乞丐也郑重地说,“他要给我过生日的!”
我一下子震在了那里,人间还有这样的一对乞丐啊,欢乐并不拒绝着贫贱!我羡慕着他们的俗气,羡慕着俗气中的融融情意,在那一刻里,请你原谅我,我是突然决定了把这一陶瓶的醴泉送给了他们。
但他们没有接受。
“能给一碗饭吗?”
“这可是醴泉!”
“明明是水么,水不是用河用井装着吗?”
这话让我明白了,他们原是不配享用醴泉的。
篇2:灵山寺,灵山寺罗隐,灵山寺的意思,灵山寺赏析
灵山寺,灵山寺罗隐,灵山寺的意思,灵山寺赏析 -诗词大全
灵山寺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晚景聊摅抱,凭栏几荡魂。槛虚从四面,江阔奈孤根。
幽径薜萝色,小山苔藓痕。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
篇3:汕头灵山寺
汕头灵山寺 -资料
灵山寺属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阳铜盂龙山湾,素有“道迹贤踪”的美誉。唐贞元七年(791)由中原禅宗九祖大颠和尚创建。长庆二年(822)穆宗皇帝赐额“灵山护国禅院”。宋大中祥符五年(10),僧觉然重修。
天圣七年(1029)改为“灵山开善禅院”。景佑元年(1034),邑人进士许申撰《重修灵山开善禅院记》(碑刻现存寺中)。明洪武二年(1369),僧空山重修建。正统 、景泰、成化年间,先后重修。正德十六年(1521)被毁,万历二十三年(1595)知县徐一唯主持建佛堂1座和三山门,崇祯六年(1633)知县杨灼主持建成该寺,明末废。清康熙四十年(1701)知县彭象升捐俸重修留衣亭,5年后又请信如和尚主持全面重修该寺。
寺院保留当时的'结构与规模,占地约50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分三厅六院九天井,东楼西阎,房40间;前为观音殿,中是大雄宝殿,后是二层的大颠堂及藏经楼,
资料
寺前一泓湖水,波光粼粼,背靠青山,分外宜人。
留衣亭:唐代韩愈因反对佛教而被贬为潮州刺史时,认为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临别时,韩愈赠送衣服给大颠留念。韩愈既反佛,又与和尚交朋友的态度,令人千古难解。
舌镜塔:大颠93岁圆寂,葬在寺后,3年后移葬时,开墓见容貌如生,未敢妄动。唐末修塔时再视,仅余盆水与舌头,故称“舌塔”;宋至道年间,再修塔时,仅有古镜一面,上有大颠之影,改名“舌镜塔”。上述记载至今未知虚实。该塔保留唐代钟形状特色,四周有石刻花卉和动物花纹,典雅古朴。
壁兰:在大颠祖堂外墙壁上,生长一丛兰花,已有近3历史,每与人事同枯荣,每逢盛世则郁郁葱葱,观者无不称奇。
寺内的留衣亭、写经台、拔木坞、干丛果、祝圣碑、舌镜塔、开善藏、白石槽等被称为八景,各有来历,附会神奇动人,传说颇多。
篇4: 灵山寺导游词
灵山寺导游词
香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原第一古刹―――宜阳灵山寺。灵山寺又名报恩寺,报忠寺,玉泉寺、悬泉寺等。坐落于灵山主峰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灵山,面临洛河,不仅以山清水秀、建筑精美遐迩,还以其历史久远、香火鼎盛和白马寺东西呼应,称为姊妹寺。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而作为其小妹的灵山寺,其始建年代却是个谜。据《宜阳县志》和现存碑刻所记:灵山寺扩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而始建年代,则不应晚于唐武周时期,距今至少1300余年的历史。亦可能在汉魏间,为白马寺创建后向周边辐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00年左右。
关于灵山的来由,民间相传是周灵王葬于此的缘故。也因为此山跟当时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非常的相似。因而得名。灵山又名凤凰山,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四灵兽(凤凰、麒麟、龟、龙)之首。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在佛经中,被称为涅。灵山主峰两侧与次峰之间的岭脊自然下凹,形成优美的弧线,状如凤凰展翅,翩翩欲飞。
木牌楼前
我们眼前的这条公路是安虎公路,这里距宜阳县城7公里,洛阳市30多公里。这座牌坊是一个三门四柱七顶的木牌楼,它的等级仅次于北京故宫。大家知道,只有在皇宫才能是九顶,寺庙即使等级再高也只能是七顶。木牌楼上灵山圣境这四个字是由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欧阳中石先生所写。
广场东边为佛香街,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条街。总面积10050平米,共两条街,四排房子,近400套店面,主要经营佛事用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风味小吃等项目。等会出来有时间大家可以进去逛逛。
佛家讲心诚则灵。希望大家都能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跟我一起进入寺庙,相信现在的灵山寺一定会带给您更多的灵气。景区入口山门
这座山门位于景区中轴线上,大门采用清代仿古建筑,黄瓦覆盖,在古代,黄色的琉璃瓦有在皇宫和皇家寺庙才能使用,说明此门等级之高。设有三门,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何为三解脱门,就是告诫世人放下功名、利禄、情欲三种非分之想,进入佛门净地,学习佛法,慈航普渡,解脱世间困厄。
观音广场
我们通常讲入乡随俗,当然,寺庙也有寺庙的讲究。到了这里,我们也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礼仪。首先,我们要做到三戒:戒口、戒心、戒行为。戒口是我们到了这里,就不要讲一些粗话、脏话和一些对佛菩萨不敬的话。戒心是我们要将来此之前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琐事暂且搁置下来。保持一颗清净之心,静静地跟佛菩萨对话。戒行为是我们来到寺庙里,三尺头上有神灵,大家不要去吸烟,因为佛菩萨接受的是香火,而不是人间烟火。另外,我们也不要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进大殿的时候,男士先跨左脚,女士先跨右脚。千万不要去踏门槛,因为门槛相当于佛祖的肩膀。此外,墨镜要摘掉,希望我们能正视佛菩萨,而不要带有色眼镜去观望。帽子、伞也要合起来。寺庙向来是清净之地,所以我们也不要大声喧哗。
我们眼前的送子观音像总高度为69。9米,其中底座共三层,第一层高8米,其余两层高4。7米,莲花座高6。6米,法身39米,已经成为洛阳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观音两侧分别侍立善财童子和龙女,那么送子观音是怎么出现的,相传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释迦牟尼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又名暴恶母、欢喜母。在中国民间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展现了观音的慈悲与博大情怀。三层底座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
容:一层是化身,展现观音三十三应身,是游客体验朝拜的场所;二层是杨柳、千手、送子、丰财四观音;三层是大悲咒观音八十八像,四周供奉观音。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洛阳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灵山送子观音露天立像,供诸众瞻礼或福,得大吉祥。
自古以来,灵山以灵山八景和灵山六绝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香客。灵山被人称颂的八大圣景,即:悬崖垂绣,仙掌石栖,庆去洞布,翠停息机,孤峰远眺,山拟鹫岭,洛溪众环,涧号泉鸣。灵山六绝:寺门向北开,山门城楼状,碑刻墙上挂,僧尼同院住,彩胡脸上现,鸟柏满山见。请大家同我一起,慢慢的揭开灵山的神秘面纱。
山门
我们眼前的山门是单檐歇山顶,形似城楼,高约4米,方约100米,重修于康熙十年(1671年),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为寺院原来的山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灵山寺匾额嵌于正门上方。穿过东门在山门的上方可以看到雨时行三个字,这是居士们对灵山灵验的真实写照,同时又折射了虔诚信使们的美好心愿,这三个字怎么念都可以,雨时行,行时雨,都是祈求佛祖保佑、法雨广布、给人带来福气、平安之意,也可以理解为愿佛祖保佑好雨知时节,适时适
度下,这才是雨时行的真正意义。里面供奉四面观音,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时时保护着世人。墙壁的四周有16幅壁画,是她的各种化身,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据说围着慈悲阁顺时针走三圈,代表时来运转,可以消灾去难。
钟楼、鼓楼
山门两边是新建的钟楼,鼓楼。大家都知道晨钟暮鼓,认为白天敲钟晚上击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常规的是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中间各念两句经文。之所以是108下,就像我们的念珠是108颗,台阶108级,是因为,佛家讲,人有108种烦恼,而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贪、嗔、痴。敲击108下相当于是走过了佛教中所讲的108个法门,从此以后,人的烦恼都抛之脑后。
来到寺庙里,都要去给佛菩萨上香。那么究竟为什么呢?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我们大家知道,人跟人沟通最初是通过气――语言,时间长了,是通过心――情感。而人跟佛祖沟通确实要通过香火的,只有通过缕缕清香,佛祖才会知道我们此行有什么目的,希望佛祖帮助我们办成一些什么事情。灯到佛明,香到佛知。所以在烧香之前,要点灯,灯相当于是佛菩萨的眼睛,当你点亮了两个莲花灯,就相当于点亮了佛祖的眼睛,让他看到我们的到来。它也是智慧之灯,长寿之灯。自己的香要在自己的灯上点,取其意为香火不断。我们在庙里请的灯香及任何护身佛,法器,布施的每一分功德,都是为自己
篇5:葫芦岛灵山寺
。寺分上、下两院,有八角亭、地母楼、玉皇殿、重楼、无底洞、都天殿等29座殿阁。上院一带地势险要,其间有 一天然的大石棚,棚顶怪石嶙峋。上院就座落在天然的棚洞中,分上下两层,建于清嘉庆九年(18)。
现存的'下院仍保留有天齐庙,钟鼓楼,太阳楼,太阴 楼,天君楼,金刚楼,慈航楼,万佛楼等,
资料
天齐庙自成一个院落,正殿楹联是“ 爵施天齐主,功司地藏王”。门外一对石旗杆,中段灰塑“金龙盘玉柱”,龙鳞凸起圆目大口,钢丝龙须微微颤动,形象逼真。出庙门踏上石板桥,通往各个佛殿,交叉处有十字亭。
??太阳楼和太阴楼的外壁,画有二十四孝图,各楼都是歇山式两层带前厅,门边都有灰塑楹联,可谓上乘书法荟萃之地。最高的建筑是慈航楼,在天桥的中西,底层在桥下,是12面体的实心台,外壁 塑成龙和祥云,气势庄严神圣,令人敬而生畏。灵山寺曾一度香火极盛,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施主”都前来“布施”、朝拜。
篇6:辽宁灵山寺介绍
辽宁灵山寺介绍 -资料
灵山寺位于连山区山神庙子乡凉水井子村,建于18(清嘉庆十一年),延山势高低分为上下两院。共建有楼亭殿阁29座,是一处规模宏大的道、佛两教的古建筑群。现存的下院仍保留有天齐庙、钟鼓楼、太阳楼、太阴楼、天君楼、金刚楼、慈航楼、万佛楼等。天齐庙自成一个院落,正殿楹联是“爵施天齐主,功司地藏王”。门外一对石旗杆,中段灰塑“金龙盘玉柱”,龙鳞凸起圆目大口,钢丝龙须微微颤动,形象逼真。出庙门踏上石板桥,通往各个佛殿,交叉处有十字亭。太阳楼和太阴楼的外壁,画有二十四孝图,各楼都是歇山式两层带前厅,门边都有灰塑楹联,可谓上乘书法荟萃之地。最高的建筑是慈航楼,在天桥的中西,底层在桥下,是12面体的实心台,外壁塑成龙和祥云,气势庄严神圣,令人敬而生畏。 灵山寺曾一度香火极盛,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施主”都前来“布施”、朝拜。
葫芦岛灵山寺位于葫芦岛市西北35公里处的凉水子村西灵山中。灵山寺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该寺分为上下两院。共建有八角亭、慈航楼、玉皇殿、重楼、无底洞、都天殿等楼亭殿阁29座,是一处规模宏大的道、佛两教的古建筑群。现存的下院仍保留有天齐庙、钟鼓楼、太阳楼、太阴楼、天君楼、金刚楼、慈航楼、万佛楼等,
资料
天齐庙自成一个院落,正殿楹联是“爵施天齐主,功司地藏王”。门外一对石旗杆、中段灰塑“金龙盘玉柱”,龙鳞凸起圆目大口,钢丝龙须微微颤动,形象逼真。出庙门踏上石板桥,通往各个佛殿,交叉处有十字亭。太阳楼和太阴楼的外壁,画有二十四孝图,各楼都是歇山式两层带前廊,门边都有灰塑楹联,可谓是上乘书法荟萃之地。大桥两侧还有天君主楼和金刚楼,均为长方形小式大木九脊歇山式,二层上有回廊。最高的建筑是慈航楼,在天桥的中西,底层在桥下,是十二面体的实心台,外面塑红黄紫绿的彩龙,桥上两层是八面形楼阁,前台是佛堂。楼盖飞檐上是八面坡,顶上原有口衔佛珠的大鹏。天桥西端是万佛楼,第一层通堂七间,第二层是五间,四面有围廊。上院曾有楼门佛堂,现存无极洞,附近还有冰流洞,大仙洞,透光的南天门。
上院一带地势险要,其中间有一天然的大石棚,棚顶怪石嶙峋。上院的寺庙建筑被保留下来的不多,一些岩洞天长地久,它们被称为冰榴洞、大价洞等,最深的叫无极洞里面能容千人集会,顶上岩缝常滴泉水。挂在山腰间的洞口叫南天门,远望像敞开的大门,阳光穿透门洞,则洞内呈现红晕紫气,愈发显得幽深莫测。
灵山寺最佳旅游季节
这里春季山花烂漫景色怡人,是观光的最佳时节,7,8月稍热,但最适宜品尝凉水井子的圣水,传说喝过可去百病,但既是礼佛之地,所以还是在佛教重日前去为上,不过那时人较多,会显拥挤.
篇7:灵山寺的导游词
“朝灵山古刹,游凤凰山峦;
礼观音圣像,览洛河风情。”
香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原第一古刹---宜阳灵山寺。灵山寺又名报恩寺,报忠寺,玉泉寺、悬泉寺等。坐落于灵山主峰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灵山,面临洛河,不仅以山清水秀、建筑精美遐迩,还以其历史久远、香火鼎盛和白马寺东西呼应,称为姊妹寺。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而作为其小妹的灵山寺,其始建年代却是个谜。据《宜阳县志》和现存碑刻所记:灵山寺扩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而始建年代,则不应晚于唐武周时期,距今至少1300余年的历史。亦可能在汉魏间,为白马寺创建后向周边辐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左右。
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阿房宫时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台山南山寺,有着同样的气势和风姿。步入寺内,回栏曲径、亭台楼阁,应接不暇,甬道深处、院落门首,多有石刻题词、对联,特别是各类建筑物上的石雕,题材多样,内容纷繁,游历其中,有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的感觉。在寺庙中,象这样宏观浩大、微观精细的群体建筑是很少见的。
关于“灵山”的来由,民间相传是周灵王葬于此的缘故。也因为此山跟当时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灵鹫山非常的相似。因而得名。灵山又名“凤凰山”,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四灵兽(凤凰、麒麟、龟、龙)之首。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在佛经中,被称为“涅”。灵山主峰两侧与次峰之间的岭脊自然下凹,形成优美的弧线,状如凤凰展翅,翩翩欲飞。
木牌楼前
穿过寒山别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和我们集合,请大家注意时间,注意安全,谢谢配合。
我们眼前的这条公路是安虎公路,这里距宜阳县城7公里,洛阳市30多公里。这座牌坊是一个三门四柱七顶的木牌楼,它的等级仅次于北京故宫。大家知道,只有在皇宫才能是九顶,寺庙即使等级再高也只能是七顶。木牌楼上“灵山圣境”这四个字是由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欧阳中石先生所写。
广场东边为佛香街,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条街。总面积10050平米,共两条街,四排房子,近400套店面,主要经营佛事用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风味小吃等项目。等会出来有时间大家可以进去逛逛。
佛家讲“心诚则灵”。希望大家都能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跟我一起进入寺庙,相信现在的灵山寺一定会带给您更多的灵气。 景区入口山门
这座山门位于景区中轴线上,大门采用清代仿古建筑,黄瓦覆盖,在古代,黄色的琉璃瓦有在皇宫和皇家寺庙才能使用,说明此门等级之高。设有三门,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何为“三解脱门”,就是告诫世人放下功名、利禄、情欲三种非分之想,进入佛门净地,学习佛法,慈航普渡,解脱世间困厄。
观音广场
我们通常讲“入乡随俗”,当然,寺庙也有寺庙的讲究。到了这里,我们也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礼仪。首先,我们要做到三戒:戒口、戒心、戒行为。戒口是我们到了这里,就不要讲一些粗话、脏话和一些对佛菩萨不敬的话。戒心是我们要将来此之前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琐事暂且搁置下来。保持一颗清净之心,静静地跟佛菩萨对话。戒行为是我们来到寺庙里,三尺头上有神灵,大家不要去吸烟,因为佛菩萨接受的是香火,而不是人间“烟火”。另外,我们也不要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进大殿的时候,男士先跨左脚,女士先跨右脚。千万不要去踏门槛,因为门槛相当于佛祖的肩膀。此外,墨镜要摘掉,希望我们能正视佛菩萨,而不要带有色眼镜去观望。帽子、伞也要合起来。寺庙向来是清净之地,所以我们也不要大声喧哗。
我们眼前的送子观音像总高度为69.9米,其中底座共三层,第一层高8米,其余两层高4.7米,莲花座高6.6米,法身39米,已经成为洛阳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观音两侧分别侍立善财童子和龙女,那么送子观音是怎么出现的,相传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 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释迦牟尼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又名“暴恶母”、“欢喜母”。在中国民间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展现了观音的慈悲与博大情怀。三层底座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
容:一层是化身,展现观音三十三应身,是游客体验朝拜的场所;二层是杨柳、千手、送子、丰财四观音;三层是大悲咒观音八十八像,四周供奉观音。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洛阳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灵山送子观音露天立像,供诸众瞻礼或福,得大吉祥。
自古以来,灵山以“灵山八景”和“灵山六绝(转自:wWw.cDfDs.com 千 池锝 :菩萨顶导游词)”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香客。灵山被人称颂的八大圣景,即:悬崖垂绣,仙掌石栖,庆去洞布,翠停息机,孤峰远眺,山拟鹫岭,洛溪众环,涧号泉鸣。 “灵山六绝”:寺门向北开,山门城楼状,碑刻墙上挂,僧尼同院住,彩胡脸上现,鸟柏满山见。请大家同我一起,慢慢的揭开灵山的神秘面纱。
由于政府重视和海外侨胞的资助,灵光寺现在已经修整一新,除大雄宝殿外,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观音阁等,近来还修建了“三柏轩”、“观音阁”,等像,又重建了山门、歇石亭、陶茶亭、古银桥,使古迹又添了新风采,灵光寺在梅州人的心中是非常被看重的,当年许多梅州人飘洋过海外出经商,出门前都要到这里来烧炷香,特别是到那棵生树脚下放一大串鞭炮,希望远迁的家族像这棵千年古树一样生机盎然。如今这样的活动都常有进行,那鞭炮长得足有十几米。下面给大家细细浏览。
山门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也就是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园”由于历经元、明、清三朝的火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作后保存下来的遗迹,当然苏州市政府近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今天涣然一新的外貌。到这里,有游客可能会问:“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吗?” 让我来为你解答吧1其实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两为僧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后人为了纪念寒山,将此寺改名为寒山寺。
我们眼前的山门是单檐歇山顶,形似城楼,高约4米,方约100米,重修于康熙十年(1671年),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为寺院原来的山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灵山寺”匾额嵌于正门上方。穿过东门在山门的上方可以看到“雨时行”三个字,这是居士们对灵山灵验的真实写照,同时又折射了虔诚信使们的美好心愿,这三个字怎么念都可以,雨时行,行时雨,都是祈求佛祖保佑、法雨广布、给人带来福气、平安之意,也可以理解为愿佛祖保佑好雨知时节,适时适
度下,这才是雨时行的真正意义。里面供奉四面观音,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时时保护着世人。墙壁的四周有16幅壁画,是她的各种化身,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据说围着慈悲阁顺时针走三圈,代表时来运转,可以消灾去难。
钟楼、鼓楼
山门两边是新建的钟楼,鼓楼。大家都知道“晨钟暮鼓”,认为白天敲钟晚上击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常规的是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中间各念两句经文。之所以是108下,就像我们的念珠是108颗,台阶108级,是因为,佛家讲,人有108种烦恼,而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贪、嗔、痴。敲击108下相当于是走过了佛教中所讲的108个法门,从此以后,人的烦恼都抛之脑后。
来到寺庙里,都要去给佛菩萨上香。那么究竟为什么呢?“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我们大家知道,人跟人沟通最初是通过气--语言,时间长了,是通过心--情感。而人跟佛祖沟通确实要通过香火的,只有通过缕缕清香,佛祖才会知道我们此行有什么目的,希望佛祖帮助我们办成一些什么事情。“灯到佛明,香到佛知”。所以在烧香之前,要点灯,灯相当于是佛菩萨的眼睛,当你点亮了两个莲花灯,就相当于点亮了佛祖的眼睛,让他看到我们的到来。它也是智慧之灯,长寿之灯。自己的香要在自己的灯上点,取其意为香火不断。我们在庙里请的灯香及任何护身佛,法器,布施的每一分功德,都是为自己
朋友们,大东海距三亚市中心3公里,位于榆林港和鹿回头岭之间,是三亚市的著名海湾之一。月牙形的海湾长约2公里。阳光、海水、沙滩、绿树构成美丽而典型的热带风光。冬季水温18-22℃,是进行海水浴、阳光浴的理想之地。在传说中,大东海是三亚落笔峰落笔洞黑龙戏水的地方。相传黑龙看中了大东海晴空丽日,碧波万顷,风平浪静,央求南海龙王将大东海借给他戏水解闷。南海龙王同意了。谁知黑龙一来便带来台风,弄得大东海浪高流急,影响人们打鱼和生活。南海龙王看着太不像话,采取了限制措施,只准黑龙偶尔来大东海活动筋骨。
篇8:河南灵山寺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
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19)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物皆有灵,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面威风,八方玲珑。九龙瀑布景点的特点是晴雨林奇,九龙瀑布美,大慧塔壮观,九龙沟密。
[释大慧塔院]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色彩斑澜,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江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4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5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年5月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晴雨林]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灵山寺历史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旁依少华山,唐朝起寺院改为“灵山”。该寺地处豫鄂两省之间,是官营建的寺院之一。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13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相传唐朝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讲法。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落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僧属临济正宗支派。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华山)、大寺、中、南、北、马放沟等六部分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间。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灵山寺建筑布局结构严整,六座大殿依山势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年(1913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
““””期间,各种佛像砸毁贻尽,金鼎殿宇全部拆毁,唯“圣寿禅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门匾额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所写。1995年有僧尼35人。““””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
灵山寺佛缘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就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到了宋、明两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
朱元璋与灵山寺的渊源——3上灵山寺
灵山寺至正八年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又重建。1349年由陈大用任主持。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寺。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元代末年群雄之一后降明)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现如今灵山寺还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龙井,这是朱元璋曾经躲过的井。前来朝拜的人们,都会取井中水,用来冲洗一下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霉运冲掉,留下好运连连。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此为第3次上灵山寺,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銮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
清康熙51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2]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篇9:安徽九顶灵山寺
安徽九顶灵山寺 -资料
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狼山山顶,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13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两部分,共有殿宇百余间,距今1300余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之溢号命名的',
资料
萧统德才兼备,信奉佛学,天下颂仰,被武帝封为昭明太子,后在“侯景之乱”中丧生,故以其命名,以示纪念。宋朝时更名为“当阳寺”。至元朝时,该寺毁于火灾。明初重修后,主持僧和地方主事者为扩大影响,招揽香客,传说山神灵验,就把寺名改为九顶灵山寺。一千多年来,该寺闻名淮北,周围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求神问卜。灵山寺的砖雕艺术堪称一绝,不仅逼真传神,而且数量很多,它是灵山寺的瑰宝。
篇10:重游灵山寺作文
重游灵山寺作文
毕竟是夏天了,太阳格外的厉害。院落中的花草早上刚刚浇过水,中午时分已显得无精打采。花倒是零星地开着几朵,但像是一群受了委屈的孩子,满脸的不开心。其实,在此季节里,人也大抵如此,我就这样。近几天,心里一直烦躁不安,总想找一片清凉之地,稍作休息。燥热是有的,但就是宅在空调屋里,心中也不够凉爽。也许该出去转转,透一下气了。
夏日的路上泛着白光,有点刺眼。车子放开来,沿着空旷的道路飞驰。大家在车里有说有笑,一时忘记了天热。风从车窗里灌进来,不客气地往人群里挤,仿佛也要分享大家聊天的快乐。我心里一直还在怀疑,现在的灵山寺,是不是会有佛门静地那种超凡脱俗的静,会不会让我享受到一丝清凉。
路程并不遥远,穿过宜阳县城一直向西,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左边是绿意盎然的锦屏山,山峰挺拔;右边是清澈如镜的洛河水,秀丽绵长。公路两边的仿古建筑越来越多,古色古香,车也慢慢地多起来。稍往前走,灵山寺就到了。路两边不停地有臂上挽着祈福的红布条,手中攥着香火的妇女在热情地招揽香客。两边停车场的台阶旁还有一些算卦占卜的老先生,有的已经须发皆白,大都闭目掐指,念念有词,一副道行高深的模样。且不说他们卦算的准与不准,在这个佛教与民俗并行的地方,如果真的少了他们,反而有点不习惯。
灵山寺是豫西地区有名的'佛教圣地,它以洛阳为中心,与偃师地界的白马寺遥相呼应,一东一西,相映生辉,被称为佛界的姊妹寺。据说灵山寺的兴盛还与女皇武则天有过一段渊源。盛唐时期,国运昌盛,西安是当时的国都,而洛阳则被定为副都,史称陪都,因为地处长安之东,所以又称东都。相传有一次,武皇车驾人马前往东都洛阳观赏牡丹,走到宜阳西面五公里左右的灵山附近,天色已晚,就被安排在山上的一个小寺院里过夜。第二天醒来,但见山色苍翠,鸟语花香。寺内晨风习习,静怡非常。的确是个修心养性,吃斋念佛的好所在。当时也正是全国上下,佛教盛行的时代。所以她就拜佛烧香,许了心愿,事后并在许愿池边种下了一棵银杏树。历经千年沧桑,现在的这棵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也许只有它,才知道当年武皇是不是在此许下了宏图大愿,才成就了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的典范。从此以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名声大噪,香火旺盛,经久不衰。
说起灵山寺,我以前也是来过的,最早一次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时刚好在县城里读高中。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班上几个同学相邀,一起到灵山寺游玩。那时的灵山寺不成规模,除了后面一座面朝北的大殿供人烧香礼佛以外,只有西侧有一排厢房供为数不多的僧人居住。大殿前面是一个放生池,一个莲花台。顺着几个台阶下来,就是许愿池,边上就是那棵千年的银杏树。好像记得当年我也曾在那里许过愿的,可最终还是以十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现在回想起来,不是佛祖不灵验,也许当时是我的心不够真诚罢了。
如今的灵山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各种大殿依山而建,坐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一重接一重的牌楼高大壮观,色彩分明。新修的寺门上额,有中国佛教协会著名的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亲自题写的“灵山寺”三个字,端庄大气,熠熠生辉。不过,在我们观赏的过程中,还有好多正在扩建的项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修建的更加美好。正对山门,有一个即将完工的观世音佛像,据说有七十米高,期待来年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以供游客瞻仰供奉,也期盼她能给大家带来幸福安康。
在灵山寺的对面,新开发了一个水上公园,叫做灵山莲花水上公园。刚才在对面山上的时候,已经远远的看到她的风貌了。小桥幽径,亭台楼阁,掩映于一片又一片的荷花丛中。碧绿的荷叶亭亭如盖,含苞欲放的荷花欲语还休,自是一番可爱的模样。走近了看,更是一种风情。荷叶田田,流水淙淙,荷花有打着卷的,也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白色的,有粉红的,神态各异,俊俏多姿。园中有好多在荷花池边流连嬉戏的姑娘,有的在花中穿梭,有的在跟荷花留影,不时传过一阵清脆的笑声。岁月不饶人,年轻真好。也许美好的事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回忆吧。忽然想起了李清照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果此时有一叶扁舟,再有一滩惊飞的白鹭,该是多么浪漫的场景啊!
夕阳西下,我们也踏上归程。浮躁的心经过佛家静地的沉淀,此刻宁静了下来。荷花丛中的顾盼流连,更让人心旷神怡。坐在车上,有几句佛家箴言不停地在脑中徘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泛泛人生,不计得失,放开胸怀,安心生活。愿大家和我,一切安好!
篇11:丽水灵山寺导游词
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8 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现据相关史料考证,它始建于东晋大兴三年(320,即汉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毁,唐朝贞观六年(633)重建灵鹫寺,定名为灵鹫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缮了寺宇并新建观音堂,将灵鹫禅寺改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国南朝的名僧僧佑,勤业兵法,精于儒学。南唐升元中得举人,官婺州节度使,不从委压之旨,逃隐处州灵鹫禅寺,曾遭到御林军不断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时,-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宁。后逐渐趋持平静,就勤学三论,从中悟出佛理,顿生禅心,并乐意将传经送佛作为自己的事业。建隆二年(961),被众僧贺举为寺主,淳化三年(992)圆寂,年寿七十三。
灵山,亦名马头山,原名灵鹫山,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约191米,青山环抱,层峦叠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环其前。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 “灵鹫山,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阴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这里交通便利,330国道二线从灵山南北山麓夹绕,城区8路公交车可直达。
灵山南侧山麓的现为莲都区岩泉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堰头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处于好溪堰的源头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括州刺史山东临淄人段成式主持创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为恶溪,人们为纪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将恶溪改称为好溪,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灵山东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为纪念唐宣宗大中年间处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万历间,诗人曾友颜(祖籍生平不详)用诗《灵鹫山八景》赞美了灵鹫山的优美景色,八景分别是溪雨亭、留云坞、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岗、九曲岭、五方坪、红鞋岩。溪雨亭,是北宋处州太守刘泾在灵鹫山所建,留有诗词一首。刘泾,字巨济,号前溪,简州安阳(属四川)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绍圣三年(1096)任处州太守。
篇12:丽水灵山寺导游词
灵山寺位于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8 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驱车沿着丽水的丽阳街,从家出发,行约十五分钟便到了丽水的千年古刹——灵山禅寺(灵山寺)!其实,还未行至寺脚,沿路所设的卖香火小摊贩便提前向我们预告:“离灵山寺这个香火鼎旺之地不远啦!”呵呵,因而,此地并不是个难找之地,有名着呢!市区的8路公交车所显示的终点站——“灵山寺”,更是像一块活动的广告牌,天天在街上打灵山这张“旅游名片”!灵山寺自然和其他的寺庙一样,是依山而建的,这山便是那灵山。
山本该给人一种“稳”“重”之感,一个“灵”字便令这山顿时变得“有活力”起来,要说这灵山,其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马头山”,至于为什么我便不知了,或许整个山型长的像匹马吧?呵呵,喔,它原称还叫“灵鹫山”!
整座灵山并不高,也就191米的“小海拔”,所以登山不是件费力的事,相反置身于中的青山绿水,古木苍天,幽静极致,倒是一个静心、静身、养心、养身的好去处。
灵山禅寺的背面正中央为“装点关山”四字,当时还认了老半天,觉着看着像“吴”、又有点像“灵”。现一查,确定乃“关”字,而且此字句,居然始于咱的毛主席《萨蛮·大柏地》一诗——“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关山”即江山的意思,这里当然指的是优美的灵山啦!
灵山寺,灵山寺罗隐,灵山寺的意思,灵山寺赏析(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