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泥啵啵奶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琵琶行语言艺术特色分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琵琶行语言艺术特色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琵琶行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琵琶行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在语言上,《琵琶行》这一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一是靠着的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三是适当地运用叠字。在诗歌中对音乐描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琵琶女高超演技的表演: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以上诗歌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1) 靠使用具体的比喻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十四句中,诗歌借助语言的音韵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雨”亦然,把小弦弹奏的声音“切切”比作“私雨”,既用“切切”这个叠字摹声,又用“如私语”使它形象化,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旋律交错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曲终收拨一画把“四弦”发出声音比喻成“裂帛”来标志着弹奏的结束。这其中作者在运用比喻描写弹奏的声音运用得灵活自如。袁行需曾对《琵琶行》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作出这样的评价:“《琵琶行》对音乐的描绘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白居易却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他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声音比喻各种不同的音乐和旋律。”③这种评价恰当地把他在描绘音乐时适当运用比喻具体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使人耳目一新。
(2) 靠着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
在琵琶女弹奏中,其出场后分别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来对于演奏者意图的领略,其中“似诉”表现了作者对琵琶女弹奏音乐目的揣摩。“说尽”表现了通过音乐展现出来的事似乎说不完。其后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也是与弹奏者意图的照应。对于听众感受后的心理的描写用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等诗句来描绘,其中“此时无声有声”的叙述展现听众的心理听完歌声弹奏后最后的感触,最好的效果是沉默无言,独自品味。“唯见江心秋月白”则用描绘环境来渲染听众寂静无声的感受。“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则表现了听众对女子重弹琵琶后深深感受,掩面而泣的动人场景,这些诗句很好地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精彩的弹奏给听众所带来好的效果。
(3)适当地运用叠字,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前面诗句中加点的叠字一系列的运用,如“弦弦”、“声声”的重叠,着重表现了琵琶女每一弦弹奏的连贯流畅。“嘈嘈”、“切切”分别表现了大弦,小弦弹奏在音质上的差别:一个舒长浑厚,一个急促细碎,很好地反映出歌声弹奏所表现出的情感,音乐内容的节奏及流畅性。褚斌杰在《白居易传》中对《琵琶行》语言中叠字的运用作了如下的评价“诗人是如此巧妙地发挥了汉语词汇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利用了它的象声和节奏感,加强了形象的表现力。”
篇2:桃花源记语言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语言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者善于用通俗平易、朴素自然的语言在其田园诗中描写他所喜爱的农村生活。在《桃花源记》中也是如此。如作品的第一段写桃花源外面的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仅仅用22个字就描画出一幅迷人的暮春桃林图。头两句从正面写桃林之茂密,第三句从反面写桃树之多而且纯,后两句从侧面衬托出桃林地面之美,以及桃花盛开后花瓣纷纷落下的景象。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桃林之美,其中有的词语如“芳草鲜美”,简直给读者一种有色有香的感觉,而所用的语言却是接近口语化的。陶渊明用这些朴素的散文语言描绘了桃源外围及内部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美,因此吸引了后世不少的画家去画桃源图。
清人卫炳鋆说:“桃源山水,画中景也。……而古今之列人画谱者,唐、宋以来,惟摩诘《桃花源里人家》,意趣盎然,神致生动。……韩文公《题桃源图》诗,舒元舆有《录桃源画记》,吟咏之余,宛若置身洞天福地,然其造意设色,大约因明记想象为之。”;《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下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作者在叙述中的语言不仅到朴素自然,而且非常精练,没有多余的废话。全文用320个字就讲了一个有头有尾,有人物,有话,有情节的故事。整篇作品因主要写桃源社会,所以着重详写桃源内的人与事,写桃源外的事就从略。
作者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写到桃源人初见渔人的情景,只写“见渔人,乃大惊”,后面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桃源人见到渔人的神色,而且也体现了他们与外界隔绝之久。又如写渔人与桃源人谈话的情景,作者以“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话作了交代。这个复句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渔人自己在世上所知道的.详细情况,不是作者所要着力描写成的所以在上半句一笔带过。而后半句,虽只三个字,但从桃源人共同的“叹惋”中,可以想象到渔人所说的世上的情形,与桃源内的生活相比之下,世上是多么混乱不堪!而桃源内的生活又是多么安定
《桃花源记》中许多词语由于言简意赅,一直被后世沿用下来,至今还有其生命力。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等,这些词语都几乎成了人们熟悉的成语。其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用来表现桃源人与世外隔绝之久,而又说明桃源内没有朝代变化的情形,非常贴切,又非常生动具体。宋代唐庚在《唐子西文灵》中说:“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及观渊明诗云: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便觉唐人费力如此。如《桃花源记》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造语之简妙。盖晋人工造语,而渊明其尤也。”从上所说,可见宋代人也已看出了陶渊明驾驭语言上的深厚功夫。不言而喻,陶渊明在写作《桃花源记》艺术上的独创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谁来解释一下“世外桃源”的含义或举例说明其含义。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注:根据学生的解释来揭示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缤纷豁然开朗()平旷()俨然()
阡陌()垂髫()怡然自乐()诣()
2、结合注释初步翻译课文。(注:重点朗读课文和理解下列词语)。
缘、远近、异、复、鲜美、落英缤纷、之、初、极、其、豁然开朗、旷、属、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乃、具、要、咸、云、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是、无论、延、去、不足、道、志、及、诣、遣、欣然、规、寻、问津
三、局部品味
1、导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
(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⑴本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描写桃花源的外景。并要求学生找出桃花源外景的句子。)
⑵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晋…武…缘…忘…忽…夹…中…芳…落…渔…复…欲…
⑶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回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提示:感想:①有山有水,人杰地灵。②心情舒畅、愉快、惬意。③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一种虽处山外,却身在世外之感。推断:①有人。②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学习。)
3、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
4、理清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中的地点转移,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本段文字:
景:土地…
林尽水源…山…口…
篇3: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
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
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 ,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简洁明了的对白,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显现无遗,“懦弱、泼辣、粗俗、工于心计”的性格浸透下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阶层小市民,寂寞,不知所措的可笑行为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的心境伴随故事情节动荡起伏。
三、幽默风趣
老舍小说的风格特点三是:幽默风趣的话语交相融汇,让拜读的学者们也深受启迪。不知不觉中就伴随作者的触笔进入小说中。老舍先生说:“我恨坏人 ,可是坏人也有好处 ,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阅读其作品,不禁会莞尔一笑,被曲折的故事情节所感染,忍俊不禁。老舍先生的作品不像鲁迅先生的作品散发出刺鼻的老姜味,不像其作品的暗含深刻的讽刺韵味;也不像郭沫若那样富有诗人的激情与活力;更不像茅盾先生那样擅长“理论思维的推理”,虽是笑骂,更似将人赶尽杀绝;也不像梁秋实先生那般弥漫贵族的气息。他的作品中有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如《相片》中的一段话,拜读过后,我都会忍不住发笑。“你的屋中挂著名家字画和一些古玩,雅是雅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无穷的烦恼,譬如,你需要防止贼人入室,门上必定加几把锁,窗也不会放过,铁栅栏是免不了的,就算防备充足,你的'心也不会安落,假如夜黑风高的午夜,一点风吹草动,你便无法就寝,整夜担心受怕。倘若进来几十位蒙面大汉,气势上就把你活活的压住。连呼吸都得小心翼翼。这又是何苦折磨自己呢?相反,相片就无这样的顾虑,因为贼人不会偷取你父亲的照片去当为其父亲供奉着,假如你把照片和字画古董等摆在一起,这不是在自己找罪受吗?看完这个片段,你也会禁不住笑出来吧,犀利的话语,透析着作者独到的审美视角,不得不让人佩服。
四、“京味儿”十足
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四是:“浓厚的北京韵味”。自从五四运动过后,放弃了沿用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取而代之的便是白话文。老舍的“京味”显现了他浓厚的民族色彩,表达了现代人的心理活动,同时融合了古声古色的东方情调,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在此的贡献无人能与之相媲美。他奠定了“京味儿”文学的里程碑,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老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能说得上一口纯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他汲取和提炼了人民大众的口头语言,在小说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纯熟的北京口音,没有矫揉造作的矫情,更多的是雅俗共赏、生动活泼。在语言运用中,强调的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自然朴实、幽默风趣,朗朗上口,如“拉晚儿”、“嚼骨”、“杀进腰”、“谱儿”、“耍个飘儿”等等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的活的语言,让广大青年朋友和文学爱好者一直视为“绝顶佳作”。他在现代文学坛上的艺术成就,是被大众所支持和认可的。他为中国文学语言艺术贡献了毕生心血。他非凡卓越的成绩也是众所周知的。
五、市井味
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五是:市井味十足。原因是他的作品取材来源都是市民生活,他采用的写作手法是描绘生活中的繁琐小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将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展现得活灵活现。小说的主人公大多属于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事迹,反映当时普遍的社会矛盾,甚至延伸到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反省,让广大学者和喜爱老舍文章的青年朋友品味当时生活的严峻和凝重。一方面,展示了普通大众的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展示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下,下层市民的自私狭隘、虚荣平庸展现得一览无遗。“小市民”的不良习气譬如:犹豫惶恐、寂寞狭隘的矛盾心理在小说的人物中演绎得酣畅淋漓。同时,这些小商贩,小职员的生活环境简陋无比,谋生条件举步维艰。如今,在我们口中的“老北京”多半就是喻指这一阶层的市民。老舍先生的创作路途融合了中国的传统,与民间的种种现实有机结合,展现了北京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同时真实生动的揭示了老北京“小市民”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北京胡同的小人物日常生活习俗完全的融进小说中,结合“京味儿”十足的笔风,让作品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人们的心中。这些也促成了他的作品具有通俗易懂、大众化、平民化、深受广大学者的支持和认可,并在以后的发展潮流中不断被效仿和临摹。
篇4:《琵琶行》语言特色
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凝炼优美、叩人心扉。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识记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1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3. 《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篇5:《琵琶行》结构特色
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识记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1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3. 《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4.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15.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16.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梦啼妆泪红阑干。
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篇6:《琵琶行》情节特色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人。唐代 现实主义诗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任左袷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会昌六年(846年)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被后人称为“诗王”“诗魔”。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识记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1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篇7:《离骚》语言艺术分析
《离骚》语言艺术分析
《离骚》是一篇带有作者生平的自叙内容的政治抒情诗。但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叙述生平事迹,而是把自己的主张、理想、斗争等事实形象化。
1、《离骚》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一一楚辞。它的语言句式上的特点是句子的长短不齐、参差错落以及多用兮字。根据历史记载,一些楚歌,如《越人歌》、《沧浪歌》本都是可以歌唱的。《离骚》在当时虽然未必能唱,但是由于这种体裁本身与民间歌曲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它本身也具有优美的节奏声调,也就是说具有音乐美。据说读楚辞,要用一种特殊的楚声才好听。“楚辞”当然是指楚地的方音。《汉书·朱买臣传》说倒朱买臣“说《春秋》,言《楚苦》,帝甚说之”,所谓“言《楚辞》”就是朗诵楚辞,而且以此受到皇帝信任。但是为什么会读楚辞就能如此获宠于皇帝?难道一般人不会读楚辞?当然不是,这说明朱买臣读楚辞是有一种特殊的声调。买臣是吴人,吴在战国时属楚,所以也可称楚人,因此,他是以“楚声”来读楚辞的,别的人虽然会读楚辞,但不会用“楚声”,买臣因此获宠。这种“楚声”当是一种以楚方音为基础,再加以诗歌的特有的节奏音调,读起来非常悦耳动听。
2、楚方言入诗:
楚方言入诗,是《离骚》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楚方言的运用并不仅是作者为了表示自己对楚国语言的热爱,它是楚辞的地方特色的必然,是楚辞新诗体的重要组成因素,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就说明“楚语”本是这种新诗体特征之一。但是方言的运用又不是不经选择的搬用,而是诗人根据作品思想感情的需要经过一定的筛选。《离骚》中的方言除了少数动词、名词外,多是一些最能表达喜怒哀乐愁的感情的语气词。屈原是楚人说楚语,《离骚》又是充满感情的抒情诗。对屈原来说,用善于表达感情的楚方言中的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最方便,最得心应手。如果我们把《离骚》中的属于楚方言的语气词都去掉或者换上别的语气词,那将是什么样子?
3、《离骚》的语言华丽和一定程度的对偶:
《离骚》的语言华丽和一定程度的对偶也是它的语言的一个特点。刘勰说《离骚》“惊采绝艳,难与并能”,“金相玉式,艳溢锱毫”,又说学习屈原的人“中巧者猎奇艳辞”,这都说明《离骚》语言华美。 诗人大量把香花芳草写入诗中,就使语言带上了流光溢彩的华美成分,很好地表达了诗人拨出流俗之外的高洁品质和崇高的理想。《离骚》的语言基本上是参差不齐的,但有的句子也具有整饬工整的特点。例如: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以上几例都是对偶句。对偶句在《诗经》中已有,但多是偶然得之。《离骚》这样比较整饬的对偶已经是出于诗人的有意为之。考察一下《离骚》和屈原其他作品中对偶句之多,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在追求一种语言的整齐美。而且我们如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篇》中关于所谓“言对”、“事对”的论述来考察,《离骚》中也有“言对”和“事对”。所谓“言对”,他说是“双比空辞者也”,就是两句并列对偶而不用典。据此,上面所引皆可称之为言对。 所谓“事对”,他说是“并举人验者也”,就是不仅句子并列对偶,还同时要用典。《离骚》中也有: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两件事例(典故)说明一个道理,是事对。刘勰说:“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离骚》中上述对偶句,基本上符合要求。而且“言对为易,事对为难”,《离骚》中的对偶句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偶是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的美,是我国后世辞赋、骈文和诗词经常用的一种形式,屈原在这方面是有开辟的功劳的。
拓展阅读:《离骚》赏析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因此在这首抒情诗里,含有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理想化,希望统治者要像这些理想人物一样来统一中国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而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理想在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统治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彭咸之遗则。
篇8:《琵琶行》写作特色及赏析
《琵琶行》写作特色及赏析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
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
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
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
我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
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我俩急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
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
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
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的声调,
声声哀怨幽思,好象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
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
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
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
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象黄莺在花丛中啼叫,
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象凝结、断绝,
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
★ 体会语言艺术魅力
★ 琵琶行全文及翻译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行白居易
★ 琵琶行赏析
★ 琵琶行读后感
★ 白居易 琵琶行
琵琶行语言艺术特色分析(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