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咩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图书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图书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图书简介]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图书简介]
作者:赵鉴秋主编
出版日期:2009
页数:220
内容提要
小儿推拿是运用各种推拿按摩手法,对小儿进行疾病防治、强身健体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抵抗力差、容易发病的病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运用推拿手法来刺激小儿躯体的特定部位,以激发小儿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与调节作用,协调阴阳、舒筋活络、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防治疾病、恢复小儿机体健康的目的。 清光绪年间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成人小儿之疾。李德修(1893~1972)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学说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受到了广泛赞誉,赢得了“小儿王”的关誉,成为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章节目录
壹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形成及特点
形成与发展
基本特点
贰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疾病诊法、治疗特点
小儿推拿的`速度和时间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叁 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手法
常用穴位
肆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感冒
发热
支气管炎
肺炎
哮喘
百日咳
麻疹
风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腹泻
呕吐
便秘
厌食
疳积
佝偻病
腹痛
痢疾
口疮、鹅口疮
惊风
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
小儿惊证
脱肛
疝气
鞘膜积液
遗尿
肠套叠
小儿麻痹症
目赤痛
肌性斜颈
夜啼
吐舌、弄舌
新生儿不乳
新生儿吐乳
新生儿黄疸
伍 小儿保健推拿法
健脾保健推拿法
保肺保健推拿法
安神保健推拿法
益智保健推拿法
眼保健推拿法
鼻保健推拿法
保健推拿注意事项
陆 小儿脏腑点穴法
点穴常用穴位
点穴手法
小儿脏腑常规点穴法
四肢分筋法
口眼?斜的治法
常见病辨证治法
柒 《推拿三字经》浅释
参考资料
附 记岛城儿科名医赵?秋&孙道夫
篇2: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1、脾经
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2、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6、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7、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8、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9、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10、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2、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篇3: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篇4: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 推荐图书范文
★ 推拿的经典广告语
★ 小儿寓言故事
★ 三字经
★ 三字经范文
★ 三字经全文
★ 除夕寄语宝典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图书简介](共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