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hai1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我谈好家风”征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谈好家风”征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谈好家风”征文
曾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六十年代,由于国家经济困难,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我们一家八口人,就靠父亲几十元微薄的工资,生活极其艰难。当时,饭吃不饱,为了吃饭,你多我少,兄弟姐妹互相埋怨争吵,闹不团结。为此,父亲立即召开了“家庭会”。
会上,父亲讲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国家有困难,大家来承担,坚信困难总会过去的。同时,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提倡互相谦让的精神,明确了首先保证年迈的外婆和几个年幼弟妹的饭量,从而消除互相之间的怒气,提倡为国排忧解难、尊老爱幼、互敬互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个兄弟姐妹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当时一家八口人挤在二十几平米的住房中,为了结婚房,兄弟俩闹矛盾,既影响了团结,又破坏了家庭的亲和力。此时,父亲又一次召开了“家庭会”,讲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并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不可移”的简明比喻,讲了没有团结将一事无成的利害关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初。至此,又恢复了全家往常其乐融融、和和美美的气氛。
篇2:“我谈好家风”征文
1959年,结婚成家,至今已57年了,我已八十又四,老伴也八十又一,已入耄耋之列。育有二子一女,均已结婚成家,长子和次子都是中共党员,长媳、次媳一样是共产党员,加上我和老伴,全家有六个党员,可以成立一个家庭党支部哩!子女们都是单位里的骨干。这是平时严格的要求、言教身带的结果。两个孙女,一个外甥,阖家十一口人,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追根究源,根在家教,先天之源,后天发力也,于国于家于自己均有益。综述简言之,我之家教“五字诀”也:即忠、孝、和、勤、健。忠:忠为国(大孝)、业为兴,德为人,学为进。孝:孝为先,敬为老,护为小,家为根。和:和为贵,诚为信,礼为情,爱为真。勤:勤为实,劳为业,俭为美,节为上。健:乐为心,壮为身,力为强,家为本。
篇3:“我谈好家风”征文
母亲没有文化。从旧社会过来没上过学校和念过私塾,但她深明大义,她知道有国才有家,大河涨水小河满。1965年7月,我在上海市南中学高中毕业,高考落榜了。我是共青团员,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我9月报名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当一名军垦战士。当我收到粉红色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流泪了。俗话说:儿女是娘身上的肉,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母亲含着泪对我说:“民啊,树人啊!娘虽没文化,但我懂得你的`心……”她哽咽着说:“你在外自己照顾好自己,为娘争口气。”9月27日晚,她在灯光下为我缝制棉背心,一针一线,缝入母亲一片情意。她一面缝,一面流泪。我依在母亲身旁,想起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又想起孟郊“游子吟”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默念着这首古诗,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第二天,我一身戎装,显得英姿焕发,风华正茂。母亲、大妹来到上海火车北站为我送行。母亲未语泪先流,我也流了泪,让大妹扶母亲早点回去,不要等开车,怕母亲晕倒。
1965年9月28日中午12:58分,列车没有鸣笛,缓缓开动了。驶出车站,西去的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向祖国大西北驶去。
篇4:“我谈好家风”征文
在我的心中,父母就是家风。父母的一言一行之流露,一事一物之处置,为子女作表率,这也是百姓家庭培养家风的办法。每逢清明,父母便带上我们兄妹,在这一“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来到祖辈的坟茔上,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呈递思念与敬意。一系列慎终追远的仪式,让“家”作为个体与历史连结,传统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作用再一次凸显。世界上很少有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家庭及其文化,这也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丰厚滋养。在传统的社会体系中,以血脉为纽带,以谱序为框架,以家训家规为规范的家族制度承担着社会基石的作用。传统文化认为,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一个人只有在良好家风的教育熏陶下,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5:家风征文
家风征文
家风征文:我家的文明守则自我懂事以来,我就觉得我家的文明守则好多好多,有时甚至会为此而烦躁,但长大了些才发现,这些守则虽然无时不刻地对我进行约束,但是也让我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尊老爱幼篇
妈妈是姥姥的第三个女儿,因为姥姥在我和哥哥小时候就格外的照顾我们,对我们也是细心的呵护,所以我们全家会在周末的闲暇时间坐半小时的.车去看看姥姥、姥爷。每次去的时候,姥姥姥爷都会做上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一家人坐在桌旁待姥姥姥爷开始吃后才喝酒畅谈着。吃饭中也是其乐融融:给姥姥姥爷、小孩子夹菜好像成了大人们的特殊爱好,每当我们的碗接近见底的时候总会变魔术般的不知被哪个大人填的满满的。一顿饭下来,大家的脸上都充盈着笑容,欢声不断。吃完饭,更是我们小孩子表现的时候,扭开水龙头几双小手纷纷伸过去,在暖暖的水和暖暖的心中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爱护环境篇
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经常对我说:“你不要乱丢垃圾啊、丢垃圾要进行分类啊……”虽然老在耳边念叨着有些烦了,但静下心来琢磨这些是很有道理的。()爸爸妈妈还在空闲的时间中教会了我各种垃圾的分类,是我在以后的垃圾收集、处理中便利了许多。每当在逛完夜市手中拿着各种小吃时,我的耳边都会回想起爸爸妈妈的谆谆教诲。再看看爸爸妈妈是,他们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些剩下的小吃包装,就像攥着他们环保的心一样。通过言传和身教,我的心中也深深烙下了环保了烙印。平时在草丛中、马路上看到了垃圾也会捡起来,因为在干净的马路上,那些肮脏的垃圾显得格外扎眼,同时也反映了现在人的不文明现象。
勤俭节约篇
小时候睡觉之前妈妈总会给我讲故事,许多以勤俭为主题的故事我都铭记在了心里。每当看到爸爸妈妈在家中会把线头、破布都捡起来收集好,我就会疑惑这是为什么,直到以后几次看到姥姥给我们送来了漂亮的装饰品,看到了它们的结构,我才明白了:爸爸妈妈是要把生活中的一些小东西收集起来,给姥姥在处理一下回收利用,让家中更美丽。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勤俭节约,因为在节约时我会觉得我也是能做有价值的事情,心里很甜很甜。对于只过了几天剩菜剩饭我们也不会丢掉,而是给楼下的流浪猫、狗,让他们能吃顿饱饭而又不浪费。
在这家庭文明守则的监督和管教下,我们一直和谐融洽、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篇6:家风征文
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去婆婆家拜年。
吃饭时,电视上的午间新闻就开始播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的栏目。
一位天津的老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问他:“您的家风是什么?”那位老人答:“尊老爱幼!”记者接着问:“为什么这是您家的家风呢?”老人答:“因为我们家的老人不用做事,这就是尊老。
”我们觉得这很好笑,于是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关于爱幼的问题。
突然,爸爸说:“既然尊老就是老人不用做事,那么爱幼就是小一辈的人也不用做事!”妈妈也说:“老的不用做事,小的也不用做事,然后都到外面吃。
”我坐在旁边,看见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家风,问:“家风到底是什么东西呀?为什么大家对此那么感兴趣?”爸爸说:“家风就是家里面吹过的风,是家里电风扇吹的风,简称家风。
”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觉得爸爸就是喜欢开玩笑,他说的肯定不对!于是我就去查一本足有5.厘米厚、有1581页的权威—— —《现代汉语词典》。
然而,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只找“家规”、“家教”等,就是没有“家风”这个词。
于是,我到电脑上百度了一下,终于搜索到“家风”的解释—— —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我问爸爸:“那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爸爸沉思了一会儿,说:“咱们家的家风还不好说呢,我的爷爷抗战时因为霍乱过世了,我半岁丧父,母亲改嫁,我5岁时奶奶也走了,我16岁参加工作,所以这传统的家风没有延续,好像断代了……”妈妈已经等不及了,急切地插嘴,“好了好了,你爸爸小的时候无依无靠,现在有车有房有家庭,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我看靠的是‘勤’这一个字!你看你爸爸随时都在读书充电呢!”爸爸也笑着附和了,“你还记得一年级读过的小诗吗?靠天靠地,后面是什么了?”我迫不及待答道:“是陶行知的《自立歌》——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对,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勤奋,努力,靠自己。
篇7:家风征文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我们家呢,家人们经常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妈妈教我要诚实。
有一次做家庭作业,我抄了正确答案,被妈妈发现了,我害怕妈妈说我,便撒了谎,妈妈说:“我最讨厌撒谎的人。
” 我有点心虚了,没有接话。
回到家后,妈妈告诉我:“孩子,我知道你抄了答案,就算抄了又怎样呢?关键是要诚实,不能因为惧怕而撒谎,不然,长大后你在社会上是很麻烦的。”
爸爸教我要帮助他人。
有一天,妈妈在做家务,我却无所事事,爸爸问我:“无事可做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帮妈妈一起干家务呢?” 爸爸紧接着说:“有一句话叫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姥爷教我要遵守承诺。
有一天刮着大风,姥爷送我去学英语,眼看上课的时间就要到了, 姥爷走得又急又喘,我暗暗地自责:“我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出来呢?”于是劝姥爷:“咱们走得慢一点吧,去晚了也没有关系。
” 谁知姥爷严肃地说:“说好的这个时间到,,就必须这个时间到,遵守承诺也是一种美德!”
姥姥教我要勤俭节约。
寒假时,我吵着要买新衣服,姥姥说:“有衣服就不错了,山里的有些小朋友一年只有几件衣服穿,我们要知足,要知道勤俭节约,不要总浪费。”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在这样的家风引导下,我要努力成长为一个诚实的守信的勤俭的人,成为一个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篇8:家风征文
小时候最盼着的事莫过于跟着奶奶去吃婚席,我们可不是坐在院子里吃两荤四素的席,我们吃的是新亲席,除了八荤八素外还有餐前点心和糖果,临走时主家还会把点心和糖果塞满我的口袋,够我甜上一个礼拜。
而我们能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完全得益于奶奶,因为她是十里八村的首席媒婆,即便不是新郎新娘的媒人也会是他们父母亦或叔婶哥嫂的媒人。
长大后我做了一名教师,刚刚工作什么都缕不顺,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上更是捉襟见肘,熬到周末,赶紧跑回奶奶身边哭诉一番。
奶奶说:“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保了一辈子的媒,就说点保媒上的理儿吧:第一干啥就得吆喝啥,你心里得装着你干的事;咱这周围几个村有多少没对象的闺女小子,他们有啥长处短处,我都门清;第二做啥事都得多寻思,啥事都得有个安排,就像有些闺女这山望着那山高,看谁都不妥,这时你不能劝,淡着她,过半年先给他提个条件差的,然后再给他介绍个条件相当的,她准乐意。”
奶奶的话醍醐灌顶。
是啊,不管做什么职业都先要百分百的投入,然后观察思考,做好计划并执行。
多么朴素的媒婆经啊!这媒婆经也是奶奶一生的总结,这是奶奶送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我必将让它如影相随,践行一生!
篇9:征文家风是什么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作为高级工程师的爸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妈妈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和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新时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和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和父母翻书报的声音。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游玩,似乎想让我和哥哥成为书呆子。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我真想对父亲说:“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 家风征文
★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
★ 家风家教征文
★ 九年级晒家风征文
★ 我家家风征文主题
★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
★ 好家风好少年征文
“我谈好家风”征文(合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