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大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摘 要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步入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的时代,如何合理地布局电网是广东省电力工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多种条件约束,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系统工程,因此,宜用综合智能控制技术来研究电网规划。在这方面较成功的例子是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的直流/交流输电网络设计专家系统,该系统具有目标和预期效益、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的交互作用等特点。根据广东省电网的现状和发展目标,电网规划决策系统可分解为负荷预测、网架规划、无功规划、稳定性分析等子问题,通过子问题的迭代进行协调,寻求最佳电网规划决策系统。
广东省电力系统包括21个地市电网,现有最高运行电压等级为500 kV,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500 kV环网,并以500 kV电压与广西联网,以400 kV和110 kV电压分别与香港和澳门联网。此外,广东电网还向湖南宜章和临武两县以及江西赣南地区供电。
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网是广东电网的核心,也是全省最大的负荷中心,该电网与广西、香港等电网互联,除了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电力外,还担负着电力交换任务。在粤中地区建设一个强大的500 kV电网,对保证广东电网乃至香港电网以及澳门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广东500 kV电网东已延伸至汕头西翼,江门——茂名500 kV输变电工程正加紧建设,前可望投入使用。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经步入了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时代。随着整个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网规划中以往那种人为臆断和局部最优的规划方式会给电网运行、发展带来隐患,资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结合目前理论的发展,我们认为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到多种条件约束的、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对于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认为适宜以控制论为基础,结合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理论来研究。
从控制论角度来看,电网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的特征。另外,电力网络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延迟、磁滞、饱和等复杂的物理特性,对这样的系统实现有效决策控制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新建高压线路的不满日益增强,线路造价,特别是走廊使用权的费用日益昂贵,以及电力网的不断增大,使得人们对电力网络的决策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电网具有这样的特征,一些先进的控制论思想和技术被不断地引入到电网中来。下面将阐明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网规划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篇2: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1.1 智能控制的概念
迄今为止,智能控制尚无统一的概念,文献[1]有如下归纳:
a)最早提出智能控制概念当推傅京孙教授,他通过对人-机控制器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将智能控制概括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他认为在低层次控制中用常规的基本控制器,而在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应具有拟人化功能。
b)Saridis在傅京孙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结构的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他认为仅有二元结合无助于智能控制的有效和成功应用,必须引入运筹学,使其成为三元结合,并提出了其递阶智能控制的理论框架。
c)国内蔡自兴教授在研究了上述理论结构以后,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出发,于1986年提出了四元结构价格体系,将智能控制概括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运筹学和系统理论4学科交叉。
总之,智能控制是多学科知识的结合,除了从控制论出发来研究它,还可以从信息论、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角度来讨论和研究。
1.2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综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综合,如专家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神经网络控制等。
2 一个国外的`电网规划专家系统
目前为止,在电网规划方面较成功的综合智能控制技术系统不是很多,其中比较好的有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Hydro-Quebec)的“直流/交流输电网络设计专家系统”。
在80年代末期,随着人员的退休和长期不用,一些60年代和70年代加拿大电网高速发展时期由工程师们获得的大量有关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专门知识逐渐被人遗忘,这引起了加拿大电力部门的关注,魁北克水电公司将专家系统技术看成是表达和保存某些目前在人类专家头脑中的专门经验和知识的潜在方法。他们认为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领域里,专门知识的损失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电力系统增长缓慢的时期。这些专门知识来自于各门学科,在多层次的电力系统设计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选择决策,如发电类型、发电厂位置、输电类型(交流/直流)、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数量型号和补偿设备的数量型号的选择必须根据一些准则仔细权衡,包括可靠性、稳定性、稳态性能、费用和环境状况的准则等。基于此,魁北克水电公司的专家们开发了一个用于输电网络初步设计的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2.1 目标和预期效益
主要目的是研究使用专家系统(ES)来模仿人类专家在AC/DC输电网络初步设计中的行为的可能性。系统地确定和表达进行一项合格设计所必须的知识,包括符号和数字数据,以及指导该项设计的原理、规则、准则折衷方法和数学模型。合格的设计基于费用、环境状况、稳定性、可靠性和设计灵敏度或鲁棒性等准则。ES原型还应指导用户通过完成设计所需的各步骤,使用户与知识库交互作用,并提供达到每一中间步骤后相应推理路径的解释。预期的主要效益是:
a)专家知识能够保留和传授给未来的工程师;
b)知识可以用更加具体的形式加以表达,而不是一些不明确的、没有根据的判断;
c)将获得得更一致的结果;
d)与人类专家相比,ES可以检查、比较更多的方案,得到更经济的设计;
e)借助于推理解释功能,ES可以作为未来专家的教学和训练工具;
f)作为一种“咨询”手段或者一个对已有设计进行评价和改进的工具,ES对专家将很有帮助;
g)ES将充当进行各种电力系统设备设计的专家系统家族的先驱,作为一种模型,从中抽取更加一般的设计方法论;
h)ES起到收集常常分散在整个设计机构中的知识的作用。
2.2 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的交互作用
知识工程师应当具有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领域以及人工智能(AI)领域的经验,已经证明两种知识的混合对于从领域专家处抽取和浓缩专家知识非常有效。专家知识来自于电力系统规划工程师,他们具有多年的规划、设计和调试大型工程项目的经验。
2.3 对设计的评价因素一个候选的设计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a)DC系统最小故障恢复特性;
b)容许的无线电
和谐波干扰要求;c)故障后的最小稳定判据;
d)稳定电压和无功电源的极限;
e)甩负荷后的暂态过电压极限;
f)可靠性所要求的最小设备冗余度;
g)必须对输入数据变化不敏感(鲁棒性);
h)必须满足某一最大费用要求;
i)必须适合现有技术。
魁北克水电公司的“直流/交流输电网络网络设计专家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了近十年,并在不断地发展、完善。随着模糊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等的迅速发展,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前景愈来愈广阔。
3 电网规划决策系统的分解及协调
电网的建设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工程,线路和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网络的结构合理与否,对电网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将产生长期的影响。一次规划失误的损失,若干年难以挽回。随着广东省电网的不断发展,如何合理地布局电网已是当前电网乃至整个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电网规划需要确定的决策是大量的,而这些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互影响的。目前,限于各方面条件,无法将其统一在一个模型中考虑。只能将其分解成相对简单的子问题,再通过子问题间的迭代进行协调。按照问题划分,电网规划可分为:负荷预测,网架规划,无功规划,稳定性分析,短路电流分析。
4 结束语
电网负担着将电源与用户连接起来的任务。此外为了得到最大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它还担负着与邻近地区电力系统联系起来的任务。由于电网设备投资需求大,并且设备寿命长达数十年,从而导致电力系统强烈地受“过去权重”的制约,因此,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长期优化发展,是电网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结合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电网这一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数,具有强非线性、时变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的特征,而我们所要达到的控制效果是一种多目标、滚动优化的动态非量化指标(电网的工程效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表示和处理占了较大的比重。这样就需要利用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去有效地组织有关电网规划的大量知识,进行选优运算,得到优化的决策。目前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共同开展了“电网规划专家决策系统”的有关理论研究工作,并有望在20开发一个有效的基于综合智能控制技术的电网规划决策系统,它的使用将对广东省电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苏南,邵惠鹤,张钟俊.智能控制的理论和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4(4)
2 王梅义,吴竞昌,蒙定中.大电网系统技术.第2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3 周乐荣.电网规划辅助决策系统中面向对象模糊数据库的研究:[学位论文][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1998
作者:周乐荣 伍力
篇3: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摘 要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步入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的时代,如何合理地布局电网是广东省电力工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多种条件约束,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系统工程,因此,宜用综合智能控制技术来研究电网规划。在这方面较成功的例子是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的直流/交流输电网络设计专家系统,该系统具有目标和预期效益、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的交互作用等特点。根据广东省电网的现状和发展目标,电网规划决策系统可分解为负荷预测、网架规划、无功规划、稳定性分析等子问题,通过子问题的迭代进行协调,寻求最佳电网规划决策系统。广东省电力系统包括21个地市电网,现有最高运行电压等级为500 kV,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500 kV环网,并以500 kV电压与广西联网,以400 kV和110 kV电压分别与香港和澳门联网。此外,广东电网还向湖南宜章和临武两县以及江西赣南地区供电。
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网是广东电网的核心,也是全省最大的负荷中心,该电网与广西、香港等电网互联,除了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电力外,还担负着电力交换任务。在粤中地区建设一个强大的500 kV电网,对保证广东电网乃至香港电网以及澳门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广东500 kV电网东已延伸至汕头西翼,江门――茂名500 kV输变电工程正加紧建设,前可望投入使用。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经步入了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时代。随着整个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网规划中以往那种人为臆断和局部最优的规划方式会给电网运行、发展带来隐患,资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结合目前理论的发展,我们认为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到多种条件约束的、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对于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认为适宜以控制论为基础,结合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理论来研究。
从控制论角度来看,电网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的特征。另外,电力网络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延迟、磁滞、饱和等复杂的物理特性,对这样的系统实现有效决策控制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新建高压线路的`不满日益增强,线路造价,特别是走廊使用权的费用日益昂贵,以及电力网的不断增大,使得人们对电力网络的决策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电网具有这样的特征,一些先进的控制论思想和技术被不断地引入到电网中来。下面将阐明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网规划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1.1 智能控制的概念
迄今为止,智能控制尚无统一的概念,文献[1]有如下归纳:
a)最早提出智能控制概念当推傅京孙教授,他通过对人-机控制器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将智能控制概括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他认为在低层次控制中用常规的基本控制器,而在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应具有拟人化功能。
b)Saridis在傅京孙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结构的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他认为仅有二元结合无助于智能控制的有效和成功应用,必须引入运筹学,使其成为三元结合,并提出了其递阶智能控制的理论框架。
c)国内蔡自兴教授在研究了上述理论结构以后,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出发,于1986年提出了四元结构价格体系,将智能控制概括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运筹学和系统理论4学科交叉。
总之,智能控制是多学科知识的结合,除了从控制论出发来研究它,还可以从信息论、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角度来讨论和研究。
1.2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综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
[1] [2] [3]
篇4: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摘 要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步入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的时代,如何合理地布局电网是广东省电力工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多种条件约束,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系统工程,因此,宜用综合智能控制技术来研究电网规划。在这方面较成功的例子是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的直流/交流输电网络设计专家系统,该系统具有目标和预期效益、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的交互作用等特点。根据广东省电网的现状和发展目标,电网规划决策系统可分解为负荷预测、网架规划、无功规划、稳定性分析等子问题,通过子问题的迭代进行协调,寻求最佳电网规划决策系统。
广东省电力系统包括21个地市电网,现有最高运行电压等级为500 kV,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500 kV环网,并以500 kV电压与广西联网,以400 kV和110 kV电压分别与香港和澳门联网。此外,广东电网还向湖南宜章和临武两县以及江西赣南地区供电。
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网是广东电网的.核心,也是全省最大的负荷中心,该电网与广西、香港等电网互联,除了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电力外,还担负着电力交换任务。在粤中地区建设一个强大的500 kV电网,对保证广东电网乃至香港电网以及澳门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广东500 kV电网东已延伸至汕头西翼,江门――茂名500 kV输变电工程正加紧建设,20前可望投入使用。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经步入了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时代。随着整个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网规划中以往那种人为臆断和局部最优的规划方式会给电网运行、发展带来隐患,资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结合目前理论的发展,我们认为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到多种条件约束的、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对于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认为适宜以控制论为基础,结合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理论来研究。
从控制论角度来看,电网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的特征。另外,电力网络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延迟、磁滞、饱和等复杂的物理特性,对这样的系统实现有效决策控制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新建高压线路的不满日益增强,线路造价,特别是走廊使用权的费用日益昂贵,以及电力网的不断增大,使得人们对电力网络的决策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电网具有这样的特征,一些先进的控制论思想和技术被不断地引入到电网中来。下面将阐明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网规划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1.1 智能控制的概念
迄今为止,智能控制尚无统一的概念,文献[1]有如下归纳:
a)最早提出智能控制概念当推傅京孙教授,他通过对人-机控制器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将智能控制概括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他认为在低层次控制中用常规的基本控制器,而在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应具有拟人化功能。
b)Saridis在傅京孙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结构的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他认为仅有二元结合
[1] [2] [3] [4]
篇5: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论文
卢超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1201)
摘要: 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实现,必须以集成的、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为基础。作为一种实时、综合、高速的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许多特点都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文章先引入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对通信技术的要求,随后分析了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特点,最后给出对于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和具体的应用方向和建议。 关键字:多媒体通信 智能电网
1智能电网的概念
“家庭用电的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不必为停电而担心,因为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 实现自动恢复;用户在电能富裕时还能把电卖出去,如同炒股一样。” 这是智能电网应用在生活中形象的描述。传统的电力分配方式,类似于经济学上的计划经济,电力资源没有被合理配置,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财富的损失。而智能电网将基本杜绝此类的浪费,它会把暂时不用的电卖给其他需要电力的人,供或需都由电力资源市场决定。
具体来说,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能够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并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实时互动。广义上来说,智能电网包括可以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动态定价的.智能计量系统,以及通过调整发电、用电设备功率优化负荷平衡的智能技术系统。
2智能电网对通信技术的要求
就目前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而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构建高速、双向、实时、安全的新一代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ICT)平台是电网智能化的根本保障和必然趋势。没有这样的通信平台,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强大的通信系统来支持。
·高速:以一个城市为例,每个智能电表采集数据后,都将数据传至小区的汇聚中心,小区的
汇聚中心将信息处理后再传送到城区,再到城市总处理中心,到变电站,发电厂。虽然每个电表回传的数据量并不多,但经过层层汇聚和处理分析后,数据流对带宽的要求将变高,这就需要高速的网络来承载。
·双向:智能电网的每一个传感器节点可以向中心节点发送实时数据,一旦传感器发生故障,处理中心必须能够对故障进行远程分析或排除。
·实时:用电系统只有实时地反映用电负荷的变化,配电系统才能做出正确的电力分配决策,做到电价动态化,平衡供求关系,形成电力的市场经济。
3.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其目的是为了传送多媒体信息。多媒体信息的三大特点:数据量庞大、突发性强、实时性要求高,使得多媒体通信技术必须能够随时、随地提供高速的传输速率和实时的服务效果。近年来多媒体通信的支撑网发展迅速,各类协议也相当成熟,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传输手段的各类多媒体应用层出不穷,如IP电话,视频点播VOD,这些应用充分发挥了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优势,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多媒体通信技术用于智能电网通信
由上可见,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特点契合了智能电网的要求,在与传统电力线通信(PLC)相融合后,各自的协议和体系互相兼容,多媒体通信技术能够在某些方面胜任这份职能,为国家的智能电网发展发挥所能。
4.1多媒体通信协议用于智能电网实时性通信
为支持流媒体的传输,多媒体通信技术采用了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流协议(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和资源预定协议(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
·RTP/RTCP RTP是为满足音频和视频这类连续媒体数据的实时通信要求而开发的。独特的时间戳控制机制,使得它可以支持各种实时通信。与RTP联合工作的RTCP则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避免服务,监视RTP的传输质量,使得实时数据的传输可以可靠、高效地进行。近年来随着AMR(自动抄表)的发展和大面积应用,我国电力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开始了部分的商业应用,但离AMI(自动测量)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究其原因,除政府尚未制定相应的标准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电力通信的实时性还不够好,AMI得到的数据若无法实时传输、综合分析,将失去意义。如果将RTP/RTCP用于智能电网的传输层,那么基本上外设的传感器都能够实时地、可靠地回传数据。在现有电力网络还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这对协议的实现还可以基于IP网络。
·RSVP RSVP是一个资源预留协议,可以在IP网上为流媒体传输预留一部分带宽,专供此类
数据的传输。RSVP遵循“用时分配,不用回收”的原则,可以动态适应成员关系变化和路由变化。当智能电网的某个汇聚节点的业务量突增,使得原来分配的带宽不够用时,或者又有新的用户入住,新增了智能电表时,RSVP可以为之预约传输资源。
4.2多媒体通信的宽带交互用于智能电网远程修复与调度
智能电网作为一张遍布用电区域的网络,一旦出现故障,人工现场修复是不切实际的,首先开支将会增加,其次一些小的问题实际上不需要专业人员到场修复。这就要求智能电网能够自愈,或者可以远程修复和更新,多媒体通信提供的宽带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当智能电网终端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以在基于多媒体技术通信的网络上查看终端软件出现的问题,并直接发送指令解决;或者调用传感器回传实时画面,评估故障的严重程度。
目前电力调度通信主要基于电路交换技术,实现以语音为主的调度指挥功能。随着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调度通信正向宽带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基于IP网络构建语音、视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调度代表了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多媒体调度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更直观、更丰富、更及时的调度。事实上,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和远程实时会议。不夸张地说,多媒体调度必将是智能电网管理资源、维护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3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技术
随着新型发电技术的迅猛发展,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发电量已占我国总发电量的30%(截至末),但与之相反的境况却是电力市场并不十分欢迎这些新客,原因之一是火电已经长期霸占市场并形成主导,而新能源电力的价格比较低廉,这导致了传统火电对它的排挤。在这种情况下,为鼓励新能源电力的发展,除政策的帮扶外,还需要一个互联的平台来协调火电与新能源电力的竞争关系,平衡供应和需求的市场关系。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电厂,尤其是新能源电厂的分布较分散,那是否可以有这样一种技术:它能够充分考虑电厂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用电负荷,合理地分配电力资源优先供给最近或最需要的用户使用,这样既有效节省了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又能使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和智能,避免了电力企业的恶性竞争?
多媒体数据分布式处理技术就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分布式多媒体系统(DMS)是一种融合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综合系统。它通过网络连接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服务器以及交换设备的系统,能够实现同步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提供QoS服务。DMS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在此平台上,应用之间可以互操作,方便了应用开发、设计与交换信息。DMS会将供电站系统有机地连接成一体,由中央控制系统根据子系统传上来的数据进行云计算分析,根据相关规则协调各子系统工作。这样,每个供电站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友好、及时地沟通,合理划分自己的资源,优化自己的供电体系,实现电力供应部分的智能化。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网络技术的支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媒体通信体系中的许多技术都可以应用到智能电网中去。多媒体的实时通信协议RTP/RTCP等可在智能电网体系协议簇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媒体的宽带宽几乎是目前所有综合通信系统所追求的目标,智能电网自然也包括在内;而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更是智能电网集成化的基石。有理由相信,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相应的需求和挑战也会不断涌现,还会有更多的多媒体通信技术会以不同的形式影响或参与智能电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汝言.多媒体通信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刘积仁等.分布式多媒体系统通信平台及若干相关技术的探讨.1997
[3]李炎.现代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9(24)
[4]龚钢军.孙毅.蔡明明.吴润泽.唐良瑞.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20)
[5] 李兴源.魏巍.王渝红.穆子龙.顾威.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7)
[6] 晓燕.崔燕明.温永仪.利用交换实现体调度通信的特色功能[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10(8)
[7] 彭少锋.新时代多媒体通信技术[期刊论文]-信息科技.2014(8)
[8]/
[9] /view/54adea5ebe23482fb4da4c7c.html
篇6:何为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成了一个热词儿,专家们将其视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何为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又有哪些优势呢?智能电网也被称为电网2.0。简言之,就是将传统电力输送网和信息通信技术整合,实时联通交换电力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信息,实现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升级版电网系统。智能电网主要由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输变电系统、分散供电系统、能源储存系统及通信网络构成。其中,能源管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大脑”,电力企业可借此对天气和消费者的电力使用模式等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发电量;分散供电系统则能让个人或企业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并入电网,有助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
现有的电网是以模拟方式将电力集中后,以单向方式通过输变电站传至千家万户。由于电力的使用经常出现时间和空间的严重不均衡,昼夜和城乡差异也很大,而发电总量却只能实行最高需要标准,这就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智能电网在大幅提高能源效率方面被寄予很多期待。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部署和研发智能电网。起步较早的美国2008年时就在科罗拉多州建成了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韩国于2009年制定了“智能电网国家路线图”,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27.5万亿韩元(约合1595亿元人民币)实现韩国的智能电网全覆盖。路线图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2030年夏季一天的清晨,刚起床,你会看到电视或手机自动算出的当天购电费用;上班时你乘电动汽车;午休时,室内灯光会自动暗下来,空调在提高办公区温度的同时降低餐饮区的温度。由于是网络输电,过境台风并没有导致停电。下班后,智能手机会通知你今天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放在洗衣机里的衣服会定时在深夜用电低谷时启动……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大大降低了电能耗损,并合理安排电器的使用时间,同时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此外,智能电网建立了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实时了解供电情况,自主选择不同渠道产生的电力,电力企业也可以获取用户的用电信息,实现更加高效的电力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电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它能带动电力、通信、家电、建筑、汽车、能源等诸多产业的发展,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