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花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忻州市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忻州市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欢迎阅读分享。
- 目录
篇1:忻州市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
忻州市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
忻州市将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了作物在整个水分利用过程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及利用效率.截止目前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1万hm2,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35 万hm2,低压管灌面积4.17万hm2,喷灌面积1.26万hm2,滴灌面积0.23万hm2,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当地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
作 者:尹艳丽 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水利局 刊 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英文刊名:DESIGN OF WATER RESOURCES &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28(3) 分类号:S2 关键词:篇2:节水灌溉技术浅谈
节水灌溉技术浅谈
农业是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保证农垦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该文主要就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及推广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用水价格的调整、节水政策的配套、资金投入、技术推广和效益等基本观点.
作 者:吴春山 作者单位:兵团农七师130团,新疆,奎屯,834034 刊 名:新疆农垦经济 英文刊名: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年,卷(期):2000 “”(5) 分类号:F323 关键词:节水农业 水电价格 灌溉技术 效益篇3: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发展节水灌溉,工发和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综述节水地面灌溉、地下渠道、滴灌、污水喷灌、碱水灌溉以及利用空气中水分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实践证明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作 者:陈黎星 蒋金狮 作者单位:陈黎星(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分有限公司,福建福清,350304)蒋金狮(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福州,350005)
刊 名:能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ENER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275 关键词:水资源 节水灌溉 技术篇4: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论文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论文
1红旗镇不同类型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26.7hm2,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1.2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由于七台河市处在十年九春旱的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经常性地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红旗镇可采用坐水种节水抗旱灌溉模式,利用行走式注水点播机,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的抗旱点灌。
2推广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2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由于节水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键全,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在推行节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重建设、轻管理仍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灌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仅为供水成本价的1/3~1/2。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水、种、肥农业生产投入三要素中,种子投入占27%,肥料占34%,而灌溉用水只占7%~9%。在一些引河灌区,水费支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2.1%。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由于水价太低,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由于水价太低,水利工程难以维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效益日趋下降。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中央水利工程供水出库价或河道取水的渠首价平均1.3分/m3;地方水利工程的平均供水价格(批发价)为2.9分/m3;农业用水零售价5分/m3,适当提高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是水价改革的方向。目前不少灌区已开始适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水价,但达到成本水价还很困难。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此外,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灌溉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还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实行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通过提高水价和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灌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落实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克服推广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做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当地的实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尽管在发展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是当前各地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仍然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不按规律办事,行政干预较多,不根据需要和可能,不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沿国道成线、成片修建仅为供参观用的所谓样板工程或旅游农业;有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本已有比较完整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又在上面重复修建喷灌工程,上级参观时开喷灌,实际生产时用管灌;有的井灌区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本应通过修建节水工程减少地下水用量,改善和恢复生态平衡,但却继续扩大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等。造成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还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或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
3结语
由于红旗镇地域广阔,各村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
参考文献
[1]吴景社,李英能,黄修桥,等.推广节水灌溉是中国现阶段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J].节水灌溉,2001(2):19-21.
[2]彭世彰,丁加丽.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4):49-51.
[3]李远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
篇5: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及节水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及节水技术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其目的是节水,只要是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就要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地采用。以下本文对每种灌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节水灌水方法
节水灌水方法就是田间配水方法,即把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如何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与地下灌溉。
1.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水方法,通常说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
1.1.1波涌灌溉。波涌(沟)畦灌或称为间歇沟(畦)灌,即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是几十分钟)的水,尔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会更加均匀。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高80%~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
1.1.2膜上灌也称为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可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可渗入土地,灌水效率较高,通常可节水25~35%;增产15~20%,不用专门的设施。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可积极推广。
1.2喷灌。即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因此常用压力管道进行输水。它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且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很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较大,设备投资高等。
1.2.1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均埋在地下,既省人力,可靠性又高且使用寿命长,但设备投资比较高。
1.2.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且支管移动,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
1.2.3滚移式喷灌支管。是把喷灌支管(通常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支管移动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
1.2.4时针式喷灌机。就是把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支架可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会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且可边走边灌,可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1.2.5大型平移喷灌机。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的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灌溉的面积可成矩形。
1.2.6绞盘式喷灌机。就是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把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可边走边喷,可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
1.2.7中、小型喷灌机。较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1~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与动力机(多为柴油机和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但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与田块。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
1.3滴灌。即用小塑料管把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的根部附近,水由滴头缓缓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仅为需水的地方才灌水,只灌作物而不灌土地。且长时间可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所以既省水又增产。
1.3.1固定式地面滴灌。通常把毛管与滴头均固定地布置在地面,整个灌水季节均不移动,毛管用量较大,造价和固定式喷灌接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较简单,并且便于发现问题,但毛管直接受太阳的'曝晒,老化较快,并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且易遭到人为的破坏。
1.3.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把干管与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与滴头都是可以依据轮灌需要移动。
1.3.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把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能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既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又可大大减少地面的无效蒸发。
1.3.4地下滴灌。即把滴灌干、支、毛管与滴头全部埋入地下,这样对其他耕作的干扰可大大减少,可避免人为的破坏与太阳的辐射,减慢老化及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易发现系统的事故,如处理不妥,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
1.3.5微喷灌。也称为雾灌,相似于滴灌,为了克服滴头容易堵塞的缺点,把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与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不象滴头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要相应加粗些。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尤其适用于灌溉果园。
1.3.6渗灌。渗灌相似与地下的滴灌,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易被土粒与根系所堵塞。
1.3.7地下灌溉。即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将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的活动层高度,地面依然保持干燥,因此较省水,不灌溉时可把地下水位降下去。
2节水输水方法
在我国大都是用土渠把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被浪费掉了。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较低,通常为0.3~0.5。所以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很有必要。
2.1渠道防渗。渠道防渗采用的材料种类很多,通常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与土工膜等。
2.2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和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就基本可避免。对于喷灌、滴灌与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3、田间节水的辅助措施
无论哪种灌水方法均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目的是便于作物吸收。这样大多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这一部分水被基本浪费。较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与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就是在每次灌后把土表耙松,即可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被蒸发掉。麦杆覆盖是把麥杆切碎之后铺在土表,则可使土表水分的蒸发有效地减少。
总之,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因为我们只要灌溉就要考虑节水。所以通过上面所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利弊,只有这样才可达到真正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玉红.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03).
[2]宁伟东,曹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
篇6: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措施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措施
介绍并分析了宁夏水资源状况和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重点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采取的几种主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的.
作 者:黄学忠 作者单位:银川市金凤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宁夏银川,7500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S2 关键词:农业 节水灌溉技术 措施篇7: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发展节约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此,就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关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需求在不断增加。水在农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用水量在不断增加。就目前来看,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以技术为依托,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人民的温饱才能得到解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农业对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就目前来看,农业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农业灌溉中发展节水灌溉有着重大意义。随着人们对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虽然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地方的灌溉大多比较传统,缺乏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篇8: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
3.1智能化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实现农田水利灌溉的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系数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进而实现真正的节水灌溉。
3.2网络化
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利用网络,建立统一的网络化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及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及自动地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概。
总之,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9: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
2.1渠道防渗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防渗作为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还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输水能力。在渠道防渗中,所采用的材料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能,常用的材料是混凝土、砌砖、砌石、沥青等。在农田水利中,采用防渗措施后,渠道渗漏损失可以减少50%~90%。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应当选用U型砼渠,通过U型砼渠,不仅可以改善输水流量,同时还可以减少水断面,保证节水灌溉效率。
2.2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是利用管道代替明渠的一种节水技术,在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该技术利用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可以避免外力因素对灌溉的影响。而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水源可以由井、水库、池塘、湖泊和沟渠等提供,同时必须保证其水质过关,不能含有杂草和淤泥,在使用时要对水源进行沉淀。而输水配水管网系统作为管道输水的核心部分,是由多个管道及分水设施、保护装置组成的,其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灌溉。而田间灌水系统属于地面灌水,利用这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的目的。
2.3微灌
微灌作为一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其出现有效地推动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微灌是利用灌水器将农作物所需要的水分通过管道进行灌溉。在微灌系统中,将有压水输送并均匀地分配到天剑,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来湿润作物根部土壤,进而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水分。微灌是按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仅湿润根区附近的土壤,因而显著减少了水的损失。微灌是管网供水,操作方便,劳动效率高,而且便于自动控制,因而可明显节省劳力。另外,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为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创造了很好的水、热、气、养分状况,因而可实现稳产,提高产品质量。
★ 节水灌溉论文
忻州市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整理9篇)




